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精選11篇)

校園2.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日》教學教案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精選11篇)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1

一、看圖激趣

1、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2、老師把春聯放大些,這是古代時貼的春聯,寫的是繁體字,讀的時候是從右到左,(讀辭舊迎新)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現在的春聯是從左到右讀的,這是現在貼的春聯,我們看這是同一副春聯,這次你能來讀一讀嗎?上下聯我們可以怎麼區分呢?我們看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歲是第幾聲?結尾字是三、四聲的為上聯,下聯的年是第幾聲?結尾字是一二聲的為下聯。

3、同學們,其實春節就是農曆的大年七年級。在古代大年七年級就叫做元日。(板書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書元旦)(陽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書元日)?(農曆一月一日,就是我們所説的正月七年級,板書正月七年級)。這是20xx年一月的日曆(課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這篇古詩,(板書宋王安石)讓我們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古詩到底描繪了大年七年級什麼樣的景象呢?剛快打開書,自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生字,並且想辦法解決它。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老師把古詩中的一些詞語請了出來,你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詞語,抽讀,齊讀)

“爆竹”是什麼?(鞭炮)古代在竹筒裏裝硝石,然後把它放到火裏燒,這時就會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了。這個字與哪個字相似呢?(瀑)為什麼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點水旁?

屠蘇,這就是屠蘇,是一種草名,所以蘇是草字頭。屠蘇是指用屠蘇草泡成的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這種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賜吉祥。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這天朝東喝屠蘇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麼偏旁,和什麼有關?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陽。古代的人喜歡大年七年級把大門敞開,迎接初升的太陽。

桃符,關於桃符還有一個神話故事。(放桃符的神話故事),這就是桃符(示圖),後來就是指春聯。

3、再來看看這些詞,紅色的是需要我們會寫的,看看有沒有你認為難寫的字?指導爆字。(在田字格里寫)

4、誰來讀讀這首詩?(正音)1-2名

5、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齊讀)。

三、品讀古詩,讀出韻味

1、詩中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呢?請大家讀詩的前兩句(課件出示前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1)你有沒有不理解的字詞,請你提出來?(一歲除,歲,指年,除,去一年過去了)

(2)邊讀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放爆竹、喝屠蘇)

(3)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説説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4)過年了,多熱鬧啊!你當時的心情怎麼樣?你能把當時的那種心情讀出來嗎?請你試着讀一讀(練讀,指名讀,範讀,練讀,)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生評)老師也感受到人們當時非常開心,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過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蘇酒的熱鬧氣氛吧!。(齊讀)

真棒,從你們的讀中老師切實感受到了春節時開心、熱鬧的場面。

2、學習“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在這個句子中你還有不理解的詞嗎?那千門萬户日是什麼意思呢?(板書迎紅日)

(2)從這首詩裏你還彷彿看到了什麼?(板書換桃符)

(3)你能把後兩句的意思説一説嗎?

同學們,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貼上了紅紅的春聯,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走家竄户,到處洋溢着一片喜慶。現在就請你把這種感受用讀表達出來吧!(齊讀後兩句)

在清脆的爆竹聲中,我們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風中,家家户户,閤家歡聚暢飲着美酒。在守夜中,千家萬户迎來新年第一縷燦爛的陽光,然後用新的桃符換去了舊的桃符,春節是多麼熱鬧、多麼喜慶呀!讓我們再來有感情的讀一讀這首小詩。誰願意讀?

真好,多熱鬧啊,可是你知道嗎?這首詩不僅寫出了新年新氣象,還有更深刻的用意。當時宋朝社會很貧窮,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積極改革,希望國家變得更加富強,人民生活幸福。可以説元日這首詩是王安石這位胸懷遠大、憂國憂民的政治家對國家和人民最為美好的祝願,讓我們帶着這種美好的祝願再來好好地讀一讀這首詩。(齊讀)

試着背一背(藉助板書和插圖)

不看板書,你還能背嗎?那閉上眼睛試一試吧!

同學們這麼短時間就背下來了,真了不起。

四、適度拓展,積累語言

同學們,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許多詩人為此寫了詩句。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宋代蘇東坡的詩(課件:守歲)老師給同學們讀一下。你看看這首詩講了過年的一種習俗是什麼?(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過年有許多習俗,我們在十二單元裏將繼續學習。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蘇

迎紅日

換桃符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2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仍舊對顯性的畫面較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讀詩時能將詩中的畫面與自身生活體驗聯繫起來理解,從而感受詩中的歡快氣氛,體會一系列春節傳統習俗背後藴含着的人們對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但對於王安石的執政理想,大部分三年級的學生還無法理解,因此,只稍作了解。

【教學目標】

1.理解“爆竹、屠蘇、桃符”等詞語。

2.引導學生看註釋、找習俗、查資料、融生活想象畫面,描述詩中的節日情景。

3.通過誦讀感悟、吟誦,體會春節的氣氛,感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誦讀感悟、吟誦,體會節日的氣氛。

2.難點:想象畫面,描述詩中的節日情景,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看視頻猜節日。

同學們,為了表揚你們端正的坐姿和專注的小眼睛,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想知道嗎?好,一起來看看吧。(班級學生過新年活動照片,配樂《新年好》)

你們看到了什麼?

(預設1:齊回答,過年的時候、春節的時候 預設2:我看到了自己過年時候的照片)

2.揭示課題。

是啊,(過年,也叫)春節,是我們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關於春節的古詩,《元日》(板書題目)

3、解題

師:“元”在字典中的解釋有以下六種(拖長音,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1)開始的,第一。

(2)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構成一個整體的。

(6)貨幣單位。

你們覺得是哪一種呢?

4、走進詩人

那你們知道元日的作者是誰嗎?——王安石(引導學生回答),對,他不僅僅是一位詩人,還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49歲的時候,好不容易當上了宰相!宰相在古代可是一個大官呢,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元日,就是在他擔任宰相那一年的春節寫下的,正是他春風得意的時候!

二、反覆讀,明詩意

1.範讀,知節日。

2.初讀,解詩題。

3.再讀,找習俗。

三、介紹吟誦法

1、吟誦三種符號

2、吟誦錄音

四、融生活,悟詩情,解吟誦

1、我們先來看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老師起手勢,學生讀)

你們聽到了什麼?(爆竹聲)

爆竹聲怎麼樣?(爆竹噼裏啪啦地響,爆竹的聲音好大啊!)是啊,爆竹一點就燃,所以我們的爆竹讀的急而短促,這家剛放完爆竹,那家又開始放了,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音一直在耳邊響個(不停),哇,過年可真熱鬧啊!(貼板書,熱鬧)

請你們把這種熱鬧讀出來。

那“一歲”是什麼意思呢?(生齊回答,一年),除呢?(生回答,過去)所以,“一歲除”指的是(一年就過去了)。

那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學生答:在熱鬧的爆竹聲中,一年就過去了)

2、你的理解很到位!我們再來看第二句:(學生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屠蘇是什麼呢?(一種酒)你怎麼知道?(課文中有註釋)表揚你們懂得藉助註釋!其實,屠蘇酒是由屠蘇草泡的酒,傳説喝這種酒可以避瘟疫、祈福新年,所以一到春節,家家户户都準備了滿院子的屠蘇酒,大家都準備喝個夠,喝個痛快,不醉不罷休!所以詩句中的屠蘇,我們是可以無限延長的,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們想到了詩中的哪一個字?(學生“暖”),是啊,同學的祝福,朋友的祝福,每個人的心裏都感到(暖洋洋的、暖暖的)板書:温暖

3、同學們,除了我們心裏暖?暖還從何而來呢?(還有什麼也是暖的呢?)(春風送暖,)對了,春風也是暖暖的!那還有誰會感到暖?(詩人王安石)是呀,我們的王安石可是好不容易當上了宰相,因此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也得到了順利的開展,在這個熱鬧、喜慶的新春佳節,普天同慶,人暖、心暖、天地暖!

請同學們帶着這種感覺,再來讀誦一遍!

4、是的,那現在請你們小組合作,藉助註釋和讀誦符號學習後兩句詩。

討論並思考:

你看到了什麼畫面?感受到了什麼?

(小組學習2min、小組組長代表彙報)

是啊,老師起手勢,“千門萬户曈曈日”,通過節奏我們看到太陽正在(慢慢升起來),千門萬户都已經把(舊桃符換成新桃符),感受到(新年新氣象、新年生機勃勃)新年 的 萬象更新(貼板書)

王安石用幾個畫面、幾句詩寥寥數語給我們勾勒出了人們歡度春節的喜慶場面,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除舊佈新的決心,不管成功與否這份心繫百姓的情懷讓我們感動!

請同學們齊讀這兩句!

5、接下來,加上伴奏,加入感情,想象畫面,吟誦出王安石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現在請所有女生起立吟誦;請所有男生起立吟誦。】

評價語:你們誦出了王安石對美好未來的期待。你們的吟誦讓老師也走進了詩中的畫面。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

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麼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裏。你聯想到什麼?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麼?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⑶、全班齊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屠曈換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屠殺甦醒交換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⑴、學生自由讀詩句。

⑵、小組討論:説説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説詩意。

⑷、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⑺、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業佈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户萬户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元日》這首詩。

2、過程與方法:學會3個生字,感悟詩中重點的詞義,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想象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教學難點:

讓學生想象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練習卡。

2、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視頻圖片展示春節的喜慶場面。

2、提問:春節是個很隆重的節日,你覺得最有意思、最開心的事是什麼?

二.揭題《元日》

三.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師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作者、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2、今天就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古詩《元日》。

四.知作者,解詩題。

1、通過預習,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嗎?學生簡介。

2、師補充王安石相關資料。

3、理解題目《元日》,解釋“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師明確:古代的大年七年級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開始,一個季節(春季)的開始,一個月的開始(農曆七年級),因此元日又被稱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節是同一天嗎?指導區別“元旦節、元日”。

五.認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1、指名大聲、準確讀古詩。

2、多種方式認讀生字詞。

3、教學生字。

先指導識記“爆、屠、符”的字形,再讀帖指導美觀書寫。

4、臨帖描紅,書寫生字。

5、書寫展示,同桌評價,自我修訂。

六.明詩意

1、按照一定的節奏讀古詩。

2、劃出不理解的字詞,相互交流。

3、閲讀“資料袋”,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七.悟詩情

1、詩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讀詩的前一句,邊讀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創設情景指導朗讀,抓住:爆竹、屠蘇,體會春節時人們的快樂、高興場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舊符,理解初升陽光普照千家萬户的吉祥場面。

5、試背古詩。

八.作業佈置,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九.板書設計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飲屠蘇

喜慶換舊符、貼新桃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試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閲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閲讀。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後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二十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中“我來試一試”。

4、理解詩句的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春節家人年飯的照片,生字、詞卡片;過年時家中門上的對聯和一些有趣的春聯。

課型:

古詩。

教學方法:

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那時的熱鬧,那時的親人相聚,那時火紅的對聯?

(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看書上的插圖,看這篇課文圖上有什麼?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生字遊戲――教師:課文上説,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麼詞?

預設:爆竹。

教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麼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裏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教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麼寫呢?

預設: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教師:真棒!下面,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 屠 童 換 符

3.指生朗讀全詩。

4.説説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着説一説;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詩的意思)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麼補充的?

(4)有時,用不同的語氣,(比如反問、感歎的語氣)能夠加強我們説話的語氣,更加強烈的表達過年的喜慶。誰能試試把這兩句――“千户萬户???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説一説?

預設學生説話―――(感歎句)(比喻句)(反問句)等。

注意激發學生個性的感受,把學生生活中過年的景象予以再現。

重點點撥――教師:“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個“總”字,把春節這一民族傳統文化生動的表現出來。來,把你們家中的春聯,還有你比較喜歡的春聯展示展示,看看這個“總”字,有着什麼樣的含義。

預設:家家户户、各有千秋、更新換代、種類繁多、喜氣洋洋......

(老師注意把學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歸納,並對學生的個性化體會予以鼓勵。)

教師:還有什麼詞,

能這樣傳神地表現節日的氣氛?(除、入、換、)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在全班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户萬户童童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1)指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指生背誦。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兒喜歡朗讀古詩,並能通過聲音和動作進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詩,豐富相關詞彙。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元日”動畫課件、古詩誦讀(MP3)、樂曲兩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你喜歡過年嗎?我國傳統的過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過年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

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説一説過年的來歷。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王安石所寫的古詩《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學習古詩

幼兒欣賞古詩課件。

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師幼共同討論古詩中這些詞的意思。

你還有什麼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

三、鞏固古詩

請幼兒對古詩情境進行想象

現在請你們閉眼聽古詩朗誦,在頭腦中想象。

你聽到了什麼?好像看到了什麼?請幼兒説一説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

四、表現古詩

教師播放兩首不同的樂曲,請幼兒説一説,可以用那首來配古詩,為什麼?

請幼兒對古詩進行動作創編

師:多喜慶,多熱鬧呀。你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把熱鬧和喜慶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對古詩進行表達

教學反思:

在《元日》這個語言活動中,目的能跟隨配樂古詩《元日》的朗誦,感知古詩的內容及意境。我把教學內容運用投影儀展示圖片,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詩較難理解的內容。幼兒的積極性被完全調動了起來,就連平時寡言少語的顧晨怡小朋友也都積極舉手發言爭先恐後的回答,幼兒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動之中。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聲情並茂,具有喜聞樂見的特點。多媒體技術用於語言活動中,一方面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羣體的語言向積極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瞭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

4.,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瞭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1.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2.學生們,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

3.回憶春節的情景,除夕,大年七年級……

4.引出詩題:古代的大年七年級叫作“元日”,板書:“解詩題”。

5.初步瞭解作者,指導學生吸收有價值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生字遊戲――師:課文上説,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麼詞?

預設:爆竹。

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麼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裏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麼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師: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 屠 童 換 符

3.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學生用這種方法理解下面的語句。

3.交流討論,相機出示課件。

指導“屠蘇”,出示從不同渠道瞭解到的“屠蘇”的含義:屠蘇:古代一種酒名。師問:如果把這裏的“屠蘇”理解為屠蘇酒,這句話能説得通嗎?誰來試着説説看。(春風把温暖送進了屠蘇酒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們明白嗎?有疑問嗎?師告知:劉老師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產生了疑問,想知道我是怎麼解決的嗎?(查《辭海》,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師出示: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於《辭海》)屠蘇酒:古時候,每年除夕時,家家户户用屠蘇草泡成的酒。飲屠蘇酒是我國過年的一種風俗。飲屠蘇酒,意思是“屠絕鬼氣,甦醒人魂”。據説於大年七年級早上,全家老小朝東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後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查於網絡)(這段教學有兩個目的:一是向學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工具書,且查到的義項要根據具體的句子來選擇;二是向學生暗示,從《新華字典》到《現代漢語詞典》,再到《辭海》、網絡,功能越來越強大。

“曈曈日”:出示圖片引導理解。

“桃符”:講故事,理解詞義。

4.連起來説説詩句的意思。板書:“讀詩文,解詩意”。

四、細讀課文,體悟詩情

1.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體會“熱鬧,快樂”之情。追問“從哪裏體會回到的”。

3.重點指導“千門萬户”,激發學生想象,從內心中體會快樂之情。

4.播放課件,古代過年的鏡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快樂。

5.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快樂,教師範讀,指導學生讀詩文。

五、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1.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2.總結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僅是詩人,更是政治家,課下查閲資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寫作本詩深層意思。

板書: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詩題 放爆竹

讀詩文 喝屠蘇

明詩意 迎紅日

悟詩情 換新符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讓學生反覆朗讀,讀出詩的節奏。背誦古詩。

2、理解“屠蘇”、“瞳瞳”等詞語意思,理解古詩大意。

3、體會詩句所描繪的熱鬧、祥和的節日氛圍,感受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及詩人除舊佈新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詩題

1、音樂導入,引出春節:播放音樂《恭喜恭喜》。

孩子們,上課前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會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這首熱鬧喜慶的歌曲是在我們過什麼節日的時候能在大街小巷能聽到的?

2、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揭示詩題,理解詩題

根據課文註釋,我們知道元日指農曆正月七年級,即春節。

出示字典中“元”字義,明確“元”是開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瞭解作者: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今江西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他主寫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詩人王安石的腳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歡度新春佳節的。

二、初讀古詩,學習字詞

1、出示自讀提示:大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相機正音。注意讀準後鼻音“聲”、翹舌音“除”、平舌音“蘇”。

3、學習生字詞

(1)點燈籠遊戲:“爆竹屠蘇瞳瞳舊符”

老師帶來了幾個節日的燈籠,快去點亮它們吧!如果點亮了,就請同學們大聲跟讀。

(2)猜燈謎:

後來者居上—屠

辦字頭上一顆草—蘇

一人一寸高,竹影頭上搖—符

(3)指導書寫“符”,生練習書寫。

4、多種形式朗讀,讀出節奏。

出示朗讀節奏,師範讀,生跟讀。齊讀。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聯繫生活實際,請同學們説一説你是怎麼過春節的呢?

生交流彙報,師總結: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貼春聯、穿新衣、包餃子、收壓歲錢、拜年、祭財神、放煙花爆竹。

2、藉助註釋想一想:這首詩中描寫了春節的哪幾個畫面?

放爆竹、飲屠蘇、迎朝陽、換桃符

3、“爆竹聲中一歲除”

出示“爆竹”資料: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節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播放音頻鞭炮聲)想象一下,在大年七年級這一天,家家户户門口都響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那聲音震耳欲聾,那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場景給你怎樣的感覺?(生:熱鬧,高興……)還有哪個詞可以表示人們當時的心情?(生:興奮,幸福,開心,歡樂……)誰能用歡樂的語氣給我們讀一讀這一句詩(指生讀)。

4、“春風送暖入屠蘇”

出示“屠蘇”資料:屠蘇酒,是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一種藥酒,又名歲酒。相傳農曆正月七年級飲屠蘇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醫孫思邈發揚光大的。飲用屠蘇酒,要按照先幼後長的順序,原因是小孩過年又長一歲,大家要祝賀他,而老年人過年則又少了一年的生命,遲一點喝,含有祝他們長壽的意思。

展開想象,説一説:大年七年級,要是你全家人坐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風,品着屠蘇酒。你、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説些什麼?

喝完屠蘇酒,不僅身暖,心也暖,帶着暖意齊讀這句詩。

5、“千門萬户曈曈日”

藉助圖片加註釋理解“曈曈”

(出示圖片)這樣的太陽,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生:温暖,日出)

其實在詩人心中這一輪緩緩上升的微光不僅僅是温暖的太陽,更多指的是詩人的內心,這一輪紅日象徵着新生活的開始,代表的是光明和希望,千家萬户的人們都迎着這旭日的光輝在那興高采烈地換上新的春聯,這又是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賽讀讀出希望。

6、“總把新桃換舊符”

視頻瞭解“桃符”。

説一説:你幫家裏換過春聯嗎?換春聯有什麼含義?

7、聯繫創作背景,領悟詩情。

其實,詩人寫《元日》,並不僅僅是寫春節熱鬧喜慶的場面。當時王安石擔任宰相,積極推行新政,想讓國家更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變法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一批人的極力反對。他堅信舊的制度總能被新的制度代替,改革能像這春風一樣吹進千家萬户,能像這朝陽一樣充滿照耀千門萬户。

配樂讀:

此時,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聽到爆竹聲劈里啪啦不絕於耳,讀——爆竹聲中一歲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着春風飲屠蘇,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看到一輪新日照耀着千家萬户,讀——千門萬户曈曈日;

看到人們在晨光熹微中換春聯,讀——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一派歡樂祥和、萬象更新的景象,讓王安石對變法充滿了希望,內心充滿了喜悦。讓我們齊讀古詩,會背的同學試着背一背,讀出詩人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讀詩句,猜傳統節日。

同學們可以發現,無論是七百多年前的宋朝,還是現在,我們過春節的方式都差不多,只不過隨着時代的變遷叫法不一樣而已,古時候叫“元日”,現在叫“春節”,桃符衍變成現在的春聯。其實春節最早開始於4000多年前。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承載着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從古至今世代流傳下來的節日,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節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七夕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元宵節

六、佈置作業

蒐集有關春節的古詩、故事、諺語。

七、板書設計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飲屠蘇

迎朝陽

換桃符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9

【目標預設】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詩中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

過程與方法藉助工具書、查資料瞭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

【重點難點】

誦讀古詩,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引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誰來説説我們過年都怎麼過的啊?(各抒己見)(放鞭炮、掛燈籠、貼春聯、拜年、收壓歲錢、包餃子、買年畫、貼倒福、守歲、蒸年糕、)

2、同學們,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七言絕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設計意圖】

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教者需着眼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過春節又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們適度回憶,並適時引導到要學古詩上來,這樣使之有較強的求知慾,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

3、出示古詩: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4、理解題目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們把農曆正月七年級叫作“元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説的春節。我們也把這一天稱為“三元”。

5、讀課題。讀出你的感情。(老師看你滿臉興奮,你為什麼這樣讀?)

【設計意圖】過春節時每個人的心情無疑都是快樂的,讓學生帶着快樂、興奮的心情朗讀詩題,這樣為全詩的學習打下一個感情基調。]

二、自學古詩。

過去我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説説方法: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結合工具書和資料理解詩意——展開想象,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這節課同學們繼續使用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不過今天老師提高一點要求,請同學們根據相關的資料自己讀懂這首古詩,你能行嗎?

1、出示學習要求:

(1)大聲朗讀兩遍,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説説詩歌中古人過年的習俗,從哪句話中讀出的?

(3)查詞典以及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理解疑難的字詞。

(4)同學相互之間試着説説詩句的意思。

2、學生自學。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必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要擁有自學能力,必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讓學生帶着已有的知識儲備,帶着工具書、課外資料,帶着自己的學習夥伴共同學習,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屬於學生的,才是真正關注學生髮展的,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檢查自學情況,理解詩歌的意思。

師:同學們剛才學得非常認真,現在是你們展示學習成果的時候了。

(1)、指名讀古詩: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很好,這位同學把這三個生字都讀正確了。爆(bào)屠(tú)符(fú)。指導字的寫法,注意結構勻稱,橫筆畫較多,寫時應當平行等距。

(2)、輕聲讀一讀這首古詩,你有什麼疑問?你知道古人過春節都有哪些習俗?你是從哪句話中讀出的?

(3)、質疑:屠 蘇:屠蘇酒

曈曈日:太陽初生時光亮耀眼的樣子

桃 符:古代風俗,農曆正月七年級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桃符”後來就是指春聯。

交流:古人過春節的習俗有:燃爆竹 飲屠蘇 迎紅日 新桃換舊符

(4)、説詩意:理解了詩中疑難的字詞,那麼詩歌的大概意思是什麼呢?誰來説説?

詩意: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户。每年春節人們總要拿新春聯換掉舊春聯。

三、精讀感悟,體會詩情詩景。

春節是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期盼的節日,那麼過春節時的氣氛是怎樣的呢?(歡天喜地、熱鬧萬分)

1、生自由朗讀古詩,思考從詩中什麼地方我們能感受到過年時那歡天喜地、熱門萬分的氣氛。

師生交流:

(1)“爆竹聲中一歲除”

你有過放爆竹的經歷嗎?讀着這句詩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景象?(引導生觀察文中的插圖,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描述放爆竹時那快樂的情景。)

(2)“春風送暖入屠蘇”

師補充介紹: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緻。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從這我們知道喝屠蘇酒不僅是為避邪,而且還為了慶祝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同時也是為了祝願年長者更加長壽。想一想,在酒席上人們互相敬酒時,會説些什麼呢?

(3)“千門萬户曈曈日”

看到這普照千家萬户的光輝燦爛的陽光時,你看到的僅僅是陽光嗎?還有怎樣的感覺?這陽光還象徵着什麼?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總把新桃換舊符”

看到家家户户都貼着那紅紅的春聯,你有什麼感受?看看書上的這户人家門上對聯寫的什麼內容?從這副對聯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過年了,你家門上都貼了什麼春聯?從自己家貼的春聯上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儲備對於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而春節對於學生們來説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提到春節,學生頭腦中總會浮現出許許多多幅美好歡樂的畫面,而詩中的放爆竹、喝酒(屠蘇酒)、貼春聯,學生都有直接的生活體驗,因此結合詩歌回憶生活場景,這些生活場景通過古詩再次讓學生們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歡樂,自己的生活體驗實際上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了詩句,而詩句所描繪表達的內容又反過來加深擴大了孩子們對新年到來的感受,二者相得益彰。]

我們從過年時放爆竹、喝屠蘇酒、迎紅日、貼春聯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到了過年時那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氣氛,那麼你能把這種快樂的滋味讀出來嗎?

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同學們,古人常常以詩抒情,這首詩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的場面:春風送暖,旭日初昇,家家户户點燃爆竹,閤家喝着屠蘇酒,忙着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新桃符。作者擇取了這些過年時最典型的喜慶場景,展現了一幅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風俗畫卷。宋人特別喜歡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哲學觀點。王安石此時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了他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心情。結合王安石當年推行新法的政治抱負,你從哪些文字中體會出他喜悦的心情呢?

師生分析討論,重點討論“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裏着重體現王安石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誦讀古詩,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過春節時那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而王安石借這首詩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則比較隱晦,學生也難以理解,因而教師直接陳述出,然後引導學生再回到詩中去體會王安石的政治理想,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們知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請根據下列提示,選擇其中的一個畫面展開想象:

出示:

一年一度的元日又到了,王安石走出家門,沐浴着和暖的春風,迎着燦爛的陽光,感受着過年的喜慶。

(1)他看到孩子們正在放爆竹,……

(2)他看到每家每户都在喜氣洋洋的喝着屠蘇酒,……

(3)他看到新年初升的太陽……

(4)他還發現每家每户的門上都……

看到這樣的情景,王安石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就象這和煦的春風一樣正吹遍了千家萬户,吹進了人們的心田嗎?於是不由得詩興大發,立即口占一絕: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所表述的情感,是詩歌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而學完全詩後提供幾個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借這些畫面的表述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走近了詩人,走進了文本,突破了教學難點。]

4、看到過年時的景象,聯想到自己的政治抱負,詩人王安石是多麼開心啊。你能把過年時歡天喜地的情景,詩人內心深外的喜悦讀出來嗎?

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古詩。

這麼好的古詩難道不值得我們積累嗎?引導生有滋有味地背誦。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以讀為本,這是閲讀教學的基本特徵。強調“讀”,正是指點學生學習語文的正確有效的方法。在讀中感知形象,在讀中感悟語言;在讀中賞詩中景,在讀中悟詩中情。

四、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結合工具書和資料理解詩意——展開想象,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設計意圖】古人説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語文教學的“教是為了不教”,因而在學完古詩後適時的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古詩的學習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元日》。

2、有興趣的同學課後蒐集王安石的古詩讀一讀。

3、閲讀文章《過年的傳説》。

[【設計意圖】國小語文的學習必須得不斷擴大學生的閲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這樣由學一篇引出另一篇甚至是相關聯的多篇,這樣才能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藴。]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首先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過年”導入新課,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熱情。接着本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工具書等,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詩歌的大意。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深入理解古詩,感悟詩句中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的節日景象。最後有感情的誦讀古詩並進行相關的知識積累。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試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閲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閲讀。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後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知識面。

【教材簡析】

本詩描寫了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户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户。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 “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本詩中王安石借元日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户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户。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認真書寫全詩。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

3、查字典,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瞭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嘗試“講誦寫吟”古詩。

4、瞭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人王安石作為政治家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

設計理念:

1、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2、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3、開放學法,引導學生講誦寫吟古詩。

教學過程:

一、解詩題

1、開門見山,出示詩題——“元日”。

誰來猜猜“元日”是什麼意思?

學生猜測。(如果有學生説對了,問一問他是怎麼知道的?相機表揚課前預習充分的同學。注意與“元旦”區別開。)

查字詞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農曆正月七年級”,春節。

2、聯繫生活,説一説現在春節時有哪些風俗習慣?

學生回憶、敍述。

3、教師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解詩題。

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首先要理解它的題目是什麼意思,這樣就能知道這首詩大概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這首詩,看看宋代的人在春節時都幹些什麼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猜詩題意思讓學生區分元日與元旦,問題來自學生,解決於學生,印象深刻。回憶生活春節的習俗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滲透了民俗文化的教育,營造了一種氛圍,為下面解讀詩文做了鋪墊。教師的小結很好地提煉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授人以漁。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説,學習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二、誦詩文

1、出示全詩,學生自讀。

2、檢查自讀效果。

①請個別學生讀全詩,其他學生糾正讀錯的字音。(師相機教學“爆、屠、符”三個生字)

②共同探討如何停頓。(如:爆竹聲中∕一歲除)

③齊讀一遍,然後同桌互讀,師生對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準、讀通、讀順)

3、教師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誦詩文。

古詩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誦讀古詩是古詩學習的重要部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理解詩的含義,那我們就能誦讀得更傳神。

(本環節設計意圖:古詩的誦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這個環節讓學生大量地讀,採用多種形式讀,在讀的過程中解決生字的教學,教師要把握好教育契機,巧妙地穿插。教師的小結仍然是一種授之以漁。)

三、明詩意

1、齊讀古詩。

2、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詩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問: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

其他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師可以運用查字詞典、看圖片、補充閲讀資料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如看圖理解“曈曈日”、補充資料理解“屠蘇”等等。)

4、小組再次合作,連起來説一説整首詩的意思。

5、每組派代表説詩意,比一比哪個組説得既正確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長補短,共同明晰整首詩的意思。

7、教師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明詩意。

理解詩句的內容,弄明白整首詩的意思,也是古詩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古詩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悟詩句所表達的情感。

(本環節設計意圖:詩意的理解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老師不説,孩子能幫助孩子的,讓孩子自己解決,相信孩子有這個能力。大家都有疑問的,教師要教給孩子解決的方法,如看圖理解,補充資料理解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教方法不教答案。對於整首詩的意思述説教師要求有文采,這是非常重要的,死板的翻譯就失去了語文的味道,古詩意藴深遠,翻譯成白話文也應該文質兼美。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在這樣的翻譯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經典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師的小結過渡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為下面體會詩情做鋪墊。)

四、悟詩情

1、集體誦讀全詩。

2、談一談:詩人是怎樣來表現春節的熱鬧歡樂、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的?選擇了哪些富有節日特色的風俗、景物來表現的?

學生討論交流。(抓住放爆竹、喝屠蘇酒、貼對聯等動人場景)

3、詩人描寫這些景物想表達什麼呢?

學生議一議。

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再談一談。

4、教師補充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資料,和學生共同探討,這首詩不僅寫出了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更表現了詩人王安石作為政治家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

5、再讀全詩,體會情感。

6、教師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悟詩情。

我手寫我心,詩人在詩中總是寄託了自己的真實情感,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一定要能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本環節設計意圖:在所有環節中,教師時刻不忘讓學生誦讀,通過學生一遍遍的誦讀,逐漸走入詩人的內心。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詩中關鍵的場景進行理解,通過補充背景資料幫助學生把握人物思想,昇華詩情。教師的小結在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的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寫作教育,強調寫作時的真情流露。學生帶着對詩人內心世界的感悟,吟誦古詩,自然能讀出這首詩的味道。)

五、課堂延伸與作業

1、採用多種形式吟誦《元日》。

2、在《習字冊》上認真書寫《元日》1遍。

3、你來吟我來喝:吟誦春聯。

4、動筆寫一寫《元日》這首詩所表現的春節歡樂場景。

(本環節設計意圖:強調對古詩的吟誦、書寫,讀好書、寫好字。前一課剛剛學了春聯,所以設計了一個吟誦春聯的環節,既是對詩的內容的一種延伸,也是對中華經典文化的一種推崇。最後的寫訓練的不僅是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是學生對詩文解讀的一種檢測。)

(整節課以學習方法的指導為主線,以講、誦、寫、吟古詩為實踐,讓學生學會解詩題、誦詩文、明詩意、悟詩情,教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元 日 王安石

解詩題 誦詩文 明詩意 悟詩情

《元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元日》這首詩。

2.過程與方法:學會3個生字,感悟詩中重點的詞義,瞭解詩句主要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想象中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教學難點:

讓學生初略體會詩人通過這首詩所寄託的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報復和樂觀自信的情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課前我們讀了北宋詩人王安石寫的古詩《元日》。(板題,齊讀課題。)

二、解題

老師想請教大家對“元日”這個題目的理解!

師:元在字典中的解釋有:

開始的,第一。(2)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構成一個整體的。(6)貨幣單位。(指名讀)你認為在這裏是哪種解釋?

聲:“元日”就是一年的開始,也就是春節。

師補充:古人認為元日是一年的開始,一個季節的開始,一個月的開始,所以又叫這一天為“三元”。

三、初讀古詩。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年已經有四千年的歷史了,在距今1000年左右的宋朝,人們是怎樣過年的?誰願意給大家讀一遍這首詩。(提醒:注意讀音和節奏。)

指名讀,師生評議。

四、品讀古詩

1.學習古詩不僅要讀好,還要讀懂。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我們各自再來讀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藉助註釋想一想:這首詩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2.誰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而主要意思?你是怎樣讀懂這首詩的?

(師講解釋古詩的方法。同時輔以課件。)

3.利用這種方法再説説整首詩的意思,相信人人都能行!

4.作者在詩中集中展現了宋代人過年時特有的民俗民情,也選擇了哪些富有節日特點的事物來描寫的?

(1)爆竹。

除夕夜的爆竹聲,哪一刻最響?為什麼?

那一刻,新舊更替,人們放爆竹就是為了辭舊迎新啊!怎麼能不快樂呢?

誰再來讀這句,讓我們感受到這份快樂。

(2)屠蘇

過渡:在爆竹聲中人們迎來了新的一年,心情多麼高興啊!他們取出了冰窖中的屠蘇酒。

知道什麼是屠蘇酒嗎?

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們將最新鮮的屠蘇草浸入酒中,大年七年級大早全家人歡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風,品這新年的第一口酒。

他們可能會説些什麼呢?

(生髮揮想象説話)

年輕人想到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一股暖流湧向心頭,不禁吟到——(引讀)

老年人想到來年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一股暖流湧向心頭,不禁吟到——(引讀)

孩子們想到來年學習進步,成長快樂,一股暖流湧向心頭,不禁吟到——(引讀)

看,春風不僅把温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暖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板:暖)

(3)曈曈日

過渡:詩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風,藉着馨香的酒意,喜氣洋洋的走出家門,他看到了什麼?

曈曈日普照千家萬户,多麼喜慶,多麼吉祥!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評:你讀得真好,彷彿讓人看到了千家萬户被這温暖的霞光照耀。

評:你得不錯,但這霞光還不夠燦爛,不夠温暖,能再讀一次嗎?

(4)新桃,舊符

除了放爆竹,飲屠蘇,詩人還向我們展示了換桃符這幅情境,誰來讀這句話?(指名讀)在詩人眼裏換去的僅僅是舊的桃符嗎?他的筆下僅僅是一副節日風俗圖嗎?此時他已度過了人生的第四十九個元日,每一次都是這樣,為什麼偏偏在這一年寫下《元日》呢?有時候我們瞭解了作者和寫作背景後對詩的理解會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