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教案【熱門】

校園2.7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熱門】

國小數學教案1

教學案例:

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00~101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個聰明的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出示阿凡提卡通圖像)誰認識他?

2、師簡介阿凡提抽“生”“死”籤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時候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喜歡幫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歡他。但古時候的國王和有錢的壞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個罪名把他關起來。當時,這個國家有個條例,處死罪犯時要讓他抽“生”“死”籤,如果抽到“生”籤,就不用死。國王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個字都寫成“死”,有人把這件事告訴阿凡提。

第二天,當國王讓阿凡提抽“生”“死”籤時,他不慌不忙地把一個紙團吞下,大家很驚奇他為什麼這樣做,阿凡提説:“吞下去的籤是我的,請打開剩下的籤,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過了一劫。今天,他來到我們教室裏,想看看同學們是否和他一樣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個箱子,放進一個紅色的球和一個黃色的球。

師:阿凡提説:“我拿了一個球,你們猜會是什麼顏色的?”(學生有的説是紅色的,有的説是黃色的),學生上來試一試。

師: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阿凡提告訴你們,他“拿的不是紅色的球”,那你們知道他拿的是什麼顏色的嗎?你怎麼想的?

2.師:阿凡提誇你們説得很好,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做遊戲。(請2個小朋友上來,一個拿數學書,一個拿語文書,把書藏在背後。)

(1)XX同學説:“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麼書?”

(2)同桌交流。

(3)彙報。(要求有條理,説出推理方法)

3.師:阿凡提帶來3張動物卡片。它們是:兔、狗、貓,準備送給3個小朋友。(出示P101頁第3題,並幫3個小朋友取名字)

(1)請學生讀一讀圖中小朋友説的話,説説和剛才猜書遊戲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説説怎樣想的。

(3)彙報(注意引導有條理的`推理)

4.遊戲

(1)3人一組,模仿課本P100頁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們那樣説一説,猜一猜。

(2)請2個小組上來演示,指名學生説説推理方法。

三鞏固新知

1、師:阿凡提誇同學們表現很好,還想出一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讓學生看P101頁第4題,同桌互相説説他們各拍幾下?

(2)彙報,指名個別學生説説如何推理的。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會了嗎?這些就是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知識,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這些問題,阿凡提希望我們今後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冷靜地去推理判斷,找出解決的方法。

五下課遊戲:(全班分3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組跟在第三組的後面。哪組同學先走出教室?

[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培養學生能用清晰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許多學生碰到問題大部分懂得怎樣解決,但要他們有條理表達是較困難的。這教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國小生學習過程較多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夥伴它是伴着兒童成長。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在這教時中,我採用與教學內容有些相關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從故事中不僅初步感知推理知識,而且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機智人物的喜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遊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有趣的遊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我設計把例題改變成讓學生參與演示,小組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把一節比較單調的推理知識變成生機勃勃,許多學生都爭着表達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個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運用有條理的數學語言進行推理表達。因此,在今後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練習“説”的能力,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的廣泛性,並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在教學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和區別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正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使學生弄清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在超市看見了這樣的兩瓶果汁飲料,如果是你,你會選購哪瓶呢?為什麼?

2、生生交流昨天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生彙報)。

3、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這麼多的百分數,看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題圖,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1)讓學生説説每一個百分數的意義。

(2)體會百分數便於比較的優點。

(3)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

2、教學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師: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哪一種數比較相似,那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先讓學生討論)

下面的信息中哪個分數能化成百分數。

①六(1)班的同學中,男同學人數佔 ;②一支鉛筆長 米。

結論:

練習: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對不對?為什麼?

3、自學百分數的寫法。

生彙報自學結果,再讓學生嘗試寫百分數,教師示範。

三、練習

1、練習十八第3題。

2、做“做一做”的1、2兩題。

3、1%是最小的百分數嗎?100%是不是最大的百分數?

4、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百分數的認識”我們班所有同學都表現得很好,你能用百分數來表達老師這句話的意思嗎?

5、寫出成語中的百分數。

百發百中( ) 百裏挑一( )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在認識圓的基礎上認識球的特徵,瞭解球的各部分名稱,發展空間想像能力。

2.通過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學習,增強學生的研究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階段學校搞泥塑大賽,同學們都踴躍參加了。泥塑有個基本功,就是要把橡皮泥搓成小球。你能嗎?拿出橡皮泥,看誰搓得標準、美觀。相機揭示課題。

評析:

學生通過動手活動,創造了感興趣的、有結構的觀察材料,使探究活動更直接有效。同時也喚起學生更直接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

1.分小組學習。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想了解球的哪些知識。然後請同學們充分發揮想像力,通過切割、觀察、討論,自主認識關於球的一些知識。

評析:

這裏不再是教師手拿學具按部就班的講解,而是學生利用搓好的球和其他實物、學具帶着問題自主求知。課堂是開放的,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2.學生交流。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1)名稱:球面,球心(o),半徑(r),直徑(d)。

(2)特徵:球面是曲面;在同一個球裏,有無數條半徑,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長度也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1/2 等等。

評析:

這種設計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教學過程是個動態的過程,不可能完全按事先設計好的程序進行。教學中,學生能説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當學生回答得不完整時,教師可做適當的點撥或補充。

3.歸納整理。同學們將剛才研究的.知識寫在紙上,並請兩位學生到講台前交流。

評析: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行為不是對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所做的主動建構。通過歸納,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經驗中去,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4.質疑問難。

下面的問題如果學生提出,則靈活解決。如無學生提出,前兩個問題教師可直接提出:

(1)怎樣測量一個球的直徑?如何證明一個球的直徑都相等?(先讓學生説方法,引導學生用兩塊木板夾住演示)

(2)球與圓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先討論,再交流)

(3)如有學生提出表面積、體積問題,則引導:現在解決這個問題難度還很大,回去可以查閲有關資料,看球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是什麼。

三、鞏固練習

1.看書並完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

2.地球的赤道大約是一個半徑6400千米的圓。如果有一根長比赤道的周長多1米的鐵絲圍成一個與赤道是同一圓心的圓,那麼,你的拳頭能否從赤道與鐵絲的空隙處穿過?

先讓學生猜一猜,可讓聽課教師也參與。再讓學生説解答方法。全班計算。如有時間可改成木星(赤道半徑71400千米)等,讓學生推理得出結論,

評析:

新課程強調創造性和開放性思維的培養。開放題的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中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國小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第61頁練習十二第8~12題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加、減法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差關係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掌握各類應用題的分析、解題的思路,能正確地解答三類不同的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十二第8題後兩題(加和減)

1、 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做在作業本上。

2、 集體訂正,讓學生重點説一説計算過程。

3、 提問: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加法計算個位滿十要怎麼辦?減法計算個位不夠減怎麼辦?

二、應用題練習

1、 看圖列式

(1) 示線段圖。(用線段圖分別表示藍墨水28瓶,紅墨水20瓶,求藍墨水比紅墨水多幾瓶)

請小朋友説説圖上是什麼意思?

哪種墨水的瓶數多?怎樣列式?為什麼用減法算?28-20表示什麼意思?這道題的問題還可以怎樣提?為什麼?

(2) 在圖上改變已知數和問題,成為求藍墨水瓶數的題。

讓學生説説現在圖裏的意思? 怎樣列式?為什麼要用加法算?

(3) 誰能改變和問題,成為求紅墨水瓶數的題?(根據改變兩個條件和問題) 怎樣列式?

2、 針對性練習

現在,説説第一句中是哪種數量多,它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1) 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幾隻?

(2) 公雞比母雞少幾隻?

(3) 松樹比楊樹少10棵。

(4) 紅金魚比黃金魚多5條。

師:我們分清了誰多、誰少,就可以根據題目的意思來分析數量關係,解答應用題。

3、 完成練習十二第9題

先做第一題,做完後提問: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提?

想一想,這道題裏有哪三個數量?(張芳養17只,徐軍養26只,徐軍比張芳多養9只)

根據三個數量,還可以編成另外兩道應用題。

做第(2)(3)題

做完後指出:雖然每道題裏的三個數量都一樣,但由於條件和問題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樣。因此,解答應用題先要分清條件和問題,然後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聯繫,確定用什麼方法算。

4、 做練習十二第10題

讓學生説明題意,明確和綠旗面數都是與哪種旗比的。為什麼解題的方法一樣?

三、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8題前4道計算題,第11題、12題。

國小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結合具體事物或者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周長。

2、能夠計算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其它多邊圖形的周長。

3、結合情境,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玩具。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快要舉行了,螞蟻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選拔爬行運動員,快樂和幸福兩隻小螞蟻作為優勝者做最後的比賽,勝利的一個將代表螞蟻王國參賽。它們兩個分別沿着兩片樹葉的邊線,看誰先爬完一圈誰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隊勝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樹葉小,它爬一週的距離就短,所以它雖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師:對,那麼幸福和快樂沿樹葉邊線爬一週就是樹葉的周長,那麼到底哪個長呢?我們今天就帶着這個問題來認識物體的周長。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長的概念認識。

卡片:銀杏葉 楓葉

教師介紹銀杏葉和楓葉的價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保意識和審美意識。

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樹葉的邊線,兩位同學合作將樹葉沿邊緣描在黑板上,介紹樹葉的周長。

三、運用生活素材,拓寬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1)出示素材:各種圖片、硬幣、課本、汽車等

學生自由選擇物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介紹物品的周長。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實物,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介紹的只是其中某個面的周長,而不是整個物體的周長。

(2)指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體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給大家介紹物體的周長,可以獨立活動,也可以小組協作。

4、通過比較,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將學生介紹過的圖形的周長與實物相比較,如:比較車的圖片和玩具車,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周長一般是針對平面圖形或者立體圖形的某個面而言的。

五、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圖形,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長就是圖形一週的長度。

六、拓展練習。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大小。

七、解決情境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我們今天認識了周長,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的棒,那麼咱們再來看一看螞蟻王國的爬行比賽。哎呀,螞蟻王國因為剛才同學們的一句話,現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看來還得咱們同學們出馬解決才行。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生:給他們找兩片周長一樣的葉子。

師:你們怎麼確定兩片周長的葉子一樣呢?我們有什麼辦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呢?

生:先用繩子沿邊線量,然後用尺子量出長度。

生:我只用繩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繩子量出一片的周長,作上記號,再拿這根繩子量另外一片樹葉,找到一個和它一樣的樹葉就行了。

生:我用軟尺量。

師:同學們的辦法太好了,螞蟻王國的小螞蟻終於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進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賽。你們聽它們在表揚你們呢!(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給我們出的好點子,你們真的太棒了。)

八、小結。

咱們今天學習了什麼是周長,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都有周長,我們去量一量常見物體的周長,看哪個同學的方法最好,量的最準確。

國小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並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乘、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能用豎式正確計算乘、除法。

3、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豎式的計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

計算結果積、商的對位及除法每步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直尺、例7掛圖、學生用直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表內乘、除法口算:

73 85 204

72987 366

32463796

43 42656

2、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用豎式計算,並口述計算過程和應注意什麼。

二、探究新知。

1、導入:加、減法可以用豎式計算,同樣乘、除法也可以用豎式計算,今天我們就學習用豎式計算乘、除法。板書課題:乘、除法豎式

2、教學例6。

【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6橫式:59=

(2)教師啟發:乘法豎式的寫法與加減法的豎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數與乘數上下對齊數位寫,乘號也與加、減法書寫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畫一橫線,橫線下寫積,一定注意相同數位對齊,最後向橫式報告計算結果。

(3)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教師巡視。學生可互相討論。

(4)指名學生到黑板上計算,然後訂正。請學生口述書寫及計算過程。

①先寫被乘數5;

②再寫乘數9,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③在乘數左邊空一個字的位置寫乘號;

④在乘號和乘數下畫一橫線,兩邊稍長一點,要用直尺畫;

⑤5乘以9的積是45,寫在橫線下面,注意把積的十位上的4寫在十位的位置上,積的個位5要與9對齊;

⑥在橫式等號後面寫上積45。

(5)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總結乘法豎式計算的六個步驟,重點強調積的數位的寫法,一定要相同數位對齊,其關鍵是積的個位與被乘數和乘數的個位對齊。

(6)學生修正做錯的題。

(7)反饋練習:

①獨立完成;

②集體訂正:豎式中各部分名稱,寫積時注意什麼?

3、教學例7。

【繼續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7掛圖

①引導學生觀察掛圖,理解題意:把8個蘋果按每2個分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②明確屬於平均分的第二種分法,用除法計算。列式82=

(2)教學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講解:除法豎式的寫法與加、減、乘法的豎式不一樣。哪不一樣呢?

①先寫 ,表示是除法計算,被除數寫在 裏,除數寫在 的左邊,指導學生在練習本上照寫。

②8除以2商是4,把4對着被除數8寫在 的上面。同時註明4是商。教師講明,每2個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 8個,就把24的積寫在被除數8的下面,表示從原來的`8裏分掉8個,8-8=0,説明正好分完,沒有剩餘,用0表示,豎式中這樣寫: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畫一條橫線,用被除數8減去24的積8,等於0,寫在橫線下面,寫時注意與被除數的個位對齊。指導學生在練習本上逐步寫。

板書:

③引導學生總結寫除法豎式的步驟,重點總結商的對位及商和除數乘積的寫法。

4、教學例8。【繼續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8: ,這個算式表示直接讓我們求商。

(2)被除數是63,除數9,商應是幾?(7),商應寫在什麼置?因為(7)是7個1,所以要把7寫在被除數個位的上面。

(3)下一步該怎樣計算?把9和7的乘積寫在被除數的下面。

最後一步怎樣算?用減法,63-63=0,畫橫線,在橫線下把0與被除數的個位對齊。得0表示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4)反饋練習。

教師指導做 對重點步驟要強調。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指導,後訂正。教師要加強計算步驟及書寫格式的指導,書寫必須規範,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鞏固發展。

1、豎式計算並口述計算步驟及寫法。強調積、商的對位。

65=84=279=

2、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通過這一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乘、除法豎式的計算步驟、方法、書寫格式、特別防止積、商數位對錯現象的發生。

四、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看板書,總結今天學的新知識,再次強調重點、難點。

2、教師糾正、補充性地進行小結。

五、佈置作業。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5 639 67 89

2、食堂運來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幾袋?(寫出橫式和豎式)

國小數學教案7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了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實踐第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思想目標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

教學設計

本課教材所處位置,是國小所學算術數之後數的範圍的第一次擴充,是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銜接與過渡,並且是以後學習數軸、相反數、絕對值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

重點

正、負數的意義,

難點

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學方法:

鑑於七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強,精神不能長時間集中,但思維比較活躍。我決定採取啟發式教學法及情感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用大量的實例和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學習情緒。並利用計算機和投影膠片輔助教學,增大教學密度。

教學過程的設計,分為四部分。

一、創設情境,引入負數;

二、聯繫對比,突出重點;

三、課堂練習,及時反饋;

四、總結提高,滲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過介紹數的產生與發展,向學生滲透"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原始社會,從打獵記數開始,首先出現自然數,經過漫長歲月,人們用數"0"表示沒有,隨着人類的不斷進步,在丈量土地進行分配時,又用小數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使同學們感到,數的第一次發展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生產與生活的需要。

隨之提問:同學們國小都學過哪些數?

為了給下節課講述有理數概念及分類作好鋪墊,我把學生們答出的數歸類為整數和分數。

那麼國小學過的這些數能否滿足社會生產生活及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呢?

為了體現負數是從實踐中產生的,我選擇了三個學生較熟悉的例子,用計算機顯示動畫效果,採取形象化教學。

(計算機)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記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麼表示呢?珠穆朗瑪峯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魯番盆地低於海平面155米,怎樣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東走3米與向西走3米、收入50元與支出50元等等。還可以聯繫抗洪實際,讓學生思考怎樣用數學來區分高區警戒水位1米與低於警戒水位1米呢?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積極的思維參與,興致勃勃的參與學習活動,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進入角色。

以上實例説明,國小學過的那些數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而且數的侷限也阻礙了數學自身向前發展。如國小遇到0-2、3-5這類題我們束手無策。以上種種矛盾及不便我們如何解決呢?

使學生感到數的擴充勢在必行,擴充的根源是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及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既然國小學過的數不能滿足需要,我們需要引出新的數。根據同學們的生活經驗,零下5°C,比0°C低5°C,那麼有沒有比0還上的數呢?此時,負數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學生順利地接受了這一事實,負數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接下來講解正、負數的定義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採取聯繫對比的方法,始終不脱離國小所學知識。在給出正、負數的定義時,我採取比較輕鬆的態度,儘量避免使概念複雜化:國小學過的大於零的數就是正數,負數就是在正數前面加上一個"-"號。讓學生覺得數學並不難學。在講述正、負數的表示法、讀法後,強調這裏的"+""-"是性質符號,雖然與表示運算符號的加號、減號涵義不同,但又能完全統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樣的。在學運算時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從温度計上觀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數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負數表表示,説明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是正數與負數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非正非負的中性數。對於0的認識,我們國小知道,0表示沒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質:0不能作除數、0乘以任何數都得0等。其實,0不僅僅表示沒有:比如:0°C並不是沒有温度,水位線定為0米並不是沒有高度。在實際意義中,0是用來表示基準的數,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數量,它比所有正數都小,又比所有負數都大。當然,0的內涵還很豐富,我們將在以後陸續學到。

以上對數0表示量的意義的分析,實際上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負數的認識和理解。正數、0、負數的大上關係在學生的頭腦中初步形成,也為下一節課講述有理數分類打下基礎。

在此選取課本練習1讓學生口答,鞏固對正、負數的認識。並把課本例1作為練習給出。目的是使學生熟悉正、負數的`特徵,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為了突出正、負數的意義這一重點,就要突出它的實踐性。那麼,與引入部分呼應,有了負數以後,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記作5°C或+5°C,零下5°C可記作-5°C;珠穆朗瑪峯海拔8848米,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記作+50元,支出50元記作-50元等等。同學們觀察、正、負數所表示的兩個意義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有趣的是,在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贏就有虧損。因此,上仍相反意義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負數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能表示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為了加深學生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理解,請學生再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總結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特徵:

(1)意義相反 (2)同一種量

並解釋相反與相異的區別。比如向東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並通過以下練習加以鞏固。

由於用負數表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説很不習慣,是理解上的難點,如何講解難點呢?在此要向學生滲透相反意義所隱含的辯證關係。

"+""-"作為性質符號有着更深層的涵義:

"+"表示與問題中給出意義的相同意義,

"-"表示與問題中給出意義的相反意義,

如:前進+5米,表示真正前進5米,

前進-5米,表示後退5米,

那麼,後退-5米就表示前進5米。並通過課本例2加以鞏固。

為了加深對正、負數的意義及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

圖中所示是一個零件的剖面圖。用φ30±0。07表示軸直徑的誤差範圍,説明±0。07的意義。

因為學生第一次見到這種標註誤差的方法,很難回答。我採取鋪墊式啟發,先講解;"這是一個直徑為30mm的軸,在製作過程當中允許產生尺寸上的誤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許超過一定的範圍,如此標準誰能説出它的意義?"這時,學生就會根據正、負數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特點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這樣使學生把正、負數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加深了對正、負數意義內涵的理解。

接下來是課堂練習。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通過練習鞏固知識發現不足,教師及時得到反饋,檢查教學效果,採取相應措施。在練習過程當中培養學生養成用所學知識去思考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學生的練習分出了梯度,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有助於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各組練習在進行中,進行後,都要掌握學生的完成情況,讓學生舉手,加以統計,及時糾錯及再講解,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調整練習題目的多少與難易。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通過語言、目光、動作給予鼓勵與告訴,發揮評價的增益效應。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語氣、神態都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在聽課過程當中通過有形的精神狀態如眼神等所表現出來的無形思維狀態加以感知,隨時捕捉反饋信息,對自己的講課進程作出相應的調整,快、慢、停、轉應用自如。

在本節課的小結部分,首先小結本課重點與難點,然後向學生提問:你知道是哪個國家最早使用負數嗎?負數最早記載於中國的《九章算術》中,比國外早一千多年。藉此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並佈置思考題及作業,目的是把正、負數與第一章所學代數式聯繫起來,加深對正、負數的意義的理解。

通過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的學習習慣,更要重視教學生做人,才能真正講出一堂好課,真正成為一名好教師。

國小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連續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複習1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説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麼如果一個算式裏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麼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魚缸裏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麼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麼計算?(板書:)

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敍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引導學生敍述題意:魚缸裏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誰會列式?

板書:

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麼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説一説?(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於7,再算7減2等於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説計算過程,然後指名説一説。

2、教學例2

出示鴿子圖

你能説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説一説圖意,然後指名敍述:有4只鴿子在吃穀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隻?)

誰會列式?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説一説)

學生齊説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5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麼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後,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後)

説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説計算過程。

3、口算:(指名説答案,其他同學當裁判)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

4、競賽:爭做計算小能手

每人一張小卷子,學生獨立計算,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學把卷子交到老師那裏,全對的為“計算小能手”,其他同學訂正後全對的第人發一朵小紅花。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做加減混合式題要按什麼順序計算?

國小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願,進一步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形成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

1、如果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

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麼樣子的? 師根據學生描述介紹端點。

3、學生完整描述線段的特徵。

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裏記住線段的樣子。

5、這是剛才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現在還是線段嗎?為什麼?你們發現了什麼?

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麼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學生辨別線段)

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8、師小結過渡。

二、迴歸生活,體驗線段

1、我們的`生活中藏着許多線段。(尺)你們看,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

2、(數學書)你能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

4、直尺、數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實踐操作,感悟畫法。

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説也説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麼來畫線段?為什麼?

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着畫一條線段。

3、交流。你是用什麼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

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麼工具畫的?

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畫,在這麼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麼?為什麼?

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處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

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

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

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

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裏?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

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一數,填一填。)

4、反饋。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麼知道?

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

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美圖案。(欣賞)

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國小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餘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辯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1、在操場上我們都弄清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位置,在教室裏又是怎樣的?

2、指導學生在教室裏辨認“東南西北”並在書上填一填。

二、問題探究

找一個發令員,其他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我説你做遊戲)

如:我説東

你指東

三、體驗感悟

出示動畫課件(大型板圖,隨意粘貼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圖)引導:仔細觀察十字路口,請你當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師:1、説説你家的門從哪個方向開?

2、對門或左右門。

四、實踐應用

1、觀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極星的位置,明確具體方向。

2、觀察家裏的植物是往那一邊長。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32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1、當你面向北時,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2、地圖上的方向:上北 下南 北

左西 右東

國小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93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具、學具準備:

兩個月餅、刀子,課件,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圓形紙片各一張,水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禮物(出示兩個月餅)看,幾個月餅?(把其中一個送給兩個學生)那還剩幾個月餅?(板書:1、2)

師:如果這兩個同學都想吃這個月餅,怎麼分比較公平?

師:老師把月餅來等分,那半個月餅用數怎樣表示呢?

師:半個月餅可以用數1/2來表示。像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像1、2這樣的數叫做整數。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1、認識1/2。

師: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一份就是它的1/2,這些圖形的1/2你能找到嗎?請選一個你喜歡的圖形,動手摺一折,找出它的1/2。

學生到投影儀處展示。

師:把三角形像這樣上下折,這一部分是它的1/2嗎?

2、認識1/4。

師:我們能把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同學,那麼把它平均分給四個人,每人又分到幾分之一呢?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來分月餅。

師同時提問:你分到了這個月餅的?你呢?

師: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1/4,你能用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1/4嗎?

學生折一折,並塗上顏色。

3、認識更多的幾分之一。

學生觀察主題圖,你在哪裏發現了幾分之一?用完整的話説一説。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頁的第45題,練習九的第4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

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現在我們就來複習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4題:

我國發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衞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行10.6小時,運行14周要用多少小時?

教師解釋:運行一週就是繞地球一圈,人造衞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問:

這道題有幾個相關聯的量?它們成什麼關係?為什麼?(有兩個相關聯的量,因圖為 =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轉的週數同時間成正比例關係。)

指名説説這道題用比例的知識怎樣解答。當學生説出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解:設運行14周要用X小時。

6:10.6=14:X

6x=10.614

X=

x 24、7

答:運行14周要用24.7小時。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5題:

一個農業專業組乎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4公頃,15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12天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

指名學生讀題,並説出這道題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當學生説出每天平整的公頃數與時間成反比例後,讓學生完成這道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3.總結。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題在解答時,先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然後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

二、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46題。

1。第4題,先説明一下,農藥是藥液和水合起來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題。要求配製這種農藥750.5千克,需要藥液與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農藥和藥液的比、農藥和水的比。

2.第5題,讓學生説一説根據什麼來判斷方磚的面積與方磚的塊數成什麼比例。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説説解答思路。

國小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知道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能根據提供的素材,估計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

4、通過認識100以內的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數數方法及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數應是多少。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展示台、給每位學生準備數量為100的物品。

教學設計理念:

向學生提供貼近生活的信息資源,通過充分動手操作,讓學生體會數是數出來的,並運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師: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0—20),誰能從0數到20?(一生數,其他拍手),誰能接着往下數?(2—3名接着數,到70過後師示意全班齊數並齊拍手)

2、師:大家能數那麼多數,真了不起,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常要用到數數,你能説一説嗎?(略)

〔設計意圖:複習20以內的數,瞭解學生已有的數數知識。〕

3、師:我們班共有多少位同學?(65位),自己親自數一數。(學生站起來數班級人數。)

師:誰能説説你數的'結果是多少位同學?(學生彙報,肯定有不一樣的)

師:誰願意領着大家一起數?(請一名學生邊點邊數,其他同學跟着一齊數,結果是65位同學。)

師:在剛才數人的時候,39的後面是多少?49的後面是多少?59的後面是多少?你怎麼想的?

師總結數的方法:邊點邊數,點的和數的一樣快。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數班級人數,體現數數的方法:邊點邊數,點的和數的一樣快。同時突破本節課的難點: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

二、實踐操作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數數。數什麼呢?數的東西就藏在你們的抽屜裏,快拿出來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麼物品?喜歡嗎?

2、師:現在聽清要求,請很快的數出10個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細觀察,10個呀,就這麼多。

師:請你再數10個出來。

師:現在是多少了?

師:再仔細觀察20個這一堆,20個就這麼多。

師:請你把袋子裏的物品都倒出來,想想,剛才10個一堆,20個一堆是那麼多,再觀察一下你面前這一大堆,猜猜這一堆大約有多少?

生猜(略)

師:那麼到底有多少呢?請你仔細數一數。(學生開始數桌上的物品,有糖、棗、沙棗、棋子、小棒、鉛筆、玉米粒等。)

3、學生彙報數的結果

師:你來説説你是怎麼數的?(有一個一個數的,有兩個兩個數的,有五個五個數的,還有十個十個數的?)

師:剛才誰都數的是100?請舉起手。其實老師為大家準備的每個袋裏的物品都是100,你們數對了。(學生高興地歡呼。)

師:有的小朋友沒有數對,我們給他找一找數錯的原因好嗎?

學生尋找出錯的原因:

1、點的和數的不一樣快

2、數的物品太多,有時稍不專心會忘。

3、轉整十數時不知道是多少。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估數和數數的活動過程中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學會用多種方法數數,滲透估數的方法,體會準確數出物體個數的方法,體現數是數出來的。〕

4、師出示100粒大米。誰來猜猜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師:看着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圍同學桌上的100個物品,老師有些不明白,都是100,為什麼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師:剛才的100顆糖,100枝鉛筆,100粒大米……我們都可以用數100來表示。(板書:100)

〔設計意圖: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意義,提高估數的能力。〕

三、探索活動

1、接數,數的組成

師:請你數出35個物品,怎樣擺放讓人一眼看出來。可以利用老師提供給你的小袋和皮筋。(師事先在物品袋裏裝了小袋和皮筋)

生數並擺出35個物品來。(老師巡視,指導)

師請一名擺鉛筆的學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請一名裝小袋的學生到展示台前展示,並説出這樣做的理由。

學生同桌相互檢查,改正擺放錯誤。

師:看着你們的35個物品,同桌相互説説35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板書:35裏面有3個十和5個一

師:請你從35開始繼續數物品,一直數到42個。

師請一名數小棒的學生展示42根小棒的擺放方法。説一説42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板書:42裏面有4個十和2個一。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理解數的組成〕

師:從45數到63,63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師:請一學生説一個數,大家接着數。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師:從88數到100,能行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理解數的組成,並會從任意一個數接着往下數〕

師:同學們數數越來越好了,老師這兒有幾幅圖,一起來看看。課件分別出示湯圓圖和鋼筆圖。

⑴説出由幾個十和幾個一。共有多少個湯圓?(課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幾個十和幾個一,説説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鋼筆?(課件出示答案)

2、估數、數數、100數的組成

課件出示動態的百羊圖

師:猜一猜大約有多少隻羊?(生猜)

師:到底有多少隻呢?你來數數吧!(動態的羊不好數,羊多不好數)

師:誰能想個辦法,能讓我們比較容易地數出一共有多少隻羊?(生想辦法)

師:出示把動態的羊10個10個圈起來,用柵欄圍住,現在我們再來數一數。(生很快數出是100個)

師:怎麼這麼快數出來了,生説出數的方法:10個10個數,數了10個十

師:10個10是多少?板書:10個10是100

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進一步滲透估數的意識,體會10個10個數的優越性,並認識10個10是100,理數100的意義,突破知識的難點。〕

國小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係,進行解答,然後提問:

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誰能説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並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着學生解答第(2)、(3)題,然後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用什麼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説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後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裏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啟發學生説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後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繫,你能説一説減法是什麼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後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麼?(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麼?(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麼?(差。)

教師説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説,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説明各題的得數是怎麼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説明各題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敍述上,儘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説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説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説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麼減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後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麼80等於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説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於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後,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説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係是什麼?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係是什麼?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係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説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説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係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係,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並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麼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後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麼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和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説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xx)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並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説一説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麼知識。

然後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於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裏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於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並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後,先説一説是怎樣想的,然後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後,和是怎麼變化的?

國小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6~57頁.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自制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小棒;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鋪墊

1.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唐老鴨博士(電腦演示).唐老鴨博士自我介紹:我是唐老鴨博士,你們看,這裏是數學王國,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數學王國呢?但是要打開這扇門,需要一把金鑰匙,只要你們能闖過三關,就能得到這把金鑰匙.怎麼樣,小朋友們,有信心闖過三關嗎?那就開始吧!

2.複習鋪墊.(進入第一關.)

(1)54=50+()68=8+()

小結:這兩道題都是把一個兩位數分成了一個整十數和一位數.

(2)30+(7-2)=70-40+5=

要求説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唐老鴨):真不錯,你們這麼快就闖過了第一關,繼續努力吧!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進入第二關.)

1.揭示課題.

(1)板書:36+2和36+20,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並算出結果.

(2)師:以上兩道題是我們上節課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現在,老師把這兩道題改一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改了什麼?(把加號改為減號)

(3)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36-2和36-20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被減數都是36,不同的是第一道題減數是2,第2道題減數是20.)

(4)師:這兩道題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誰來給今天要學的內容起一個題目.(板書課題: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

2.教學36-2.

(1)通過擺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兩人一邊商量一邊擺,並説一説先擺多少根小棒,接下來怎麼做,最後還有多少根小棒.

②學生討論後回答(電腦演示擺小棒的過程):是從3捆裏去掉2根,還是從6根裏去掉2根?為什麼?

③學生獨立擺小棒,要求一邊説一邊擺.

(2)如果不擺小棒,怎樣想36-2得多少呢?

①課件演示擺小棒的過程,讓學生邊看邊口述計算方法.

②讓學生口述計算方法.

③師小結這道題的計算方法.(把36分成30和6,先算6-2=4,再算30+4=34.)

④學生互相説.

(3)練一練:(説出計算過程.)

28-6=__66-5=__

/\↑/\

20□─┘□□□

3.教學36-20=.

(1)讓學生自己用小棒擺一擺.

①想一想:這回擺小棒的方法跟剛才一樣嗎?

②讓學生到講台上擺一擺,説一説,提問:為什麼不從6根裏拿走2根呢?(因為要減2個十而不是2個一.)

(2)不擺小棒,怎樣想36-20=?

①請同學們打開書第56頁,填上方框裏的數,並同桌討論: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②指名説説這道題的計算方法.

(3)練一練:

48-30=__77-50=__

/\↑/\

40□│□□

└────┘□

4.比較兩道題的算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是先把36分成30和6;不同點:減2,要從個位數裏減;減20,要從十位數裏減.)

(唐老鴨):你們真了不起,第二關也順利通過了,就剩下最後一關了,加油呀!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進入第三關.)

1.教科書第57頁做一做第1題.

45-()=()

問:括號裏填多少?為什麼?(因為去掉的是3個一),45-3等於多少?(説出計算方法.)

②出示圖(2).(方法同上.)

2.下面我們進行一次開火車比賽,看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火車就開得快.

①54-2=__②54-20=__

/\↑/\

50□─┘□□□

直接説得數

③76-60=____④88-5=____

⑤47-6=____

3.第57頁“做一做”第2、3題.(做在書上,集體訂正.)

4.判斷對錯.(錯誤的要改正.)

小朋友們,下面老師帶你們去動物學校看一看,動物學校裏有小羊、小貓、小猴、小狗.它們每個都做了一道題.小朋友們,你們也當一回小老師,看看它們都做對了嗎?

56-3=5399-80=19

47-2=2786-50=30

你們説它們中間誰最聰明,學得好!我們就向他們學習,做題時要細心.

5.開鎖遊戲(電腦演示).

這裏有5把鑰匙,每把鑰匙都能打開一把鎖,只要你細心計算,就能成功.試試看.

6.翻板遊戲.

20+11=

64-3=

76-40=

25+2=

38-7=

87-40=

45+3=

81-50=

17+40=

你們看,這裏有9塊板,可以拼成一幅非常漂亮的圖畫,你們想拼出這幅畫嗎?只要你做對每塊板後面的每一道題,就能把這幅圖拼出來,怎麼樣,有信心嗎?開始吧!

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終於把這幅畫拼出來了,漂亮嗎?大家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天安門前光榮地加入了少先隊,你看,他們多高興呀!你們想帶紅領巾嗎?只要你們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就能帶上紅領巾,最後老師祝你們早日帶上紅領巾.

四、課堂小結,完善新知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五、發展性訓練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你能自己編一道兩位數減整十數嗎?試試看.誰還能編一道兩位數減一位數的?(77-5、68-7)當出現33-6時,問:你能很快説出得多少嗎?小結:當個位夠減時,就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的不退位減(板書:不退位),當個位不夠減時,就是我們以後要學習的退位減.你們回去可以想一想33-6怎樣算?

六、闖過三關,進入數學王國(課件演示.)

同學們,你們看,數學王國裏多有意思呀,我們以後在這裏還能學到很多知識,你們願意學嗎?

教學設計説明

進行創新意識的教育,首先應善於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接觸和掌握的知識、學習方法都比較少,在每節課上逐漸引導和培養他們學習的技能是相當重要的.本節課的內容是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學生也掌握了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

在全課設計中注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力圖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複習過程中,從知識和思路上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鋪墊,特別選擇36+2和36+20,為學習36-2和36-20時的遷移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新課的過程中,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擺小棒理解算理,主動獲取新知,在分組擺小棒的`過程中,老師提出2個問題,為什麼從6根裏拿出2根?為什麼從3捆裏拿出2捆?突破教學難點,最後通過對比36-2和36-20兩道題的算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來讓學生自己總結口算方法,並讓學生明確記憶的重點.同時強化了對新知的理解和鞏固.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為保證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最好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CAI課件的作用,使整堂課的教學貫穿在美妙的圖畫、動聽的音樂、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中.鞏固練習更是設計了多個遊戲,從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新知,達到優化課堂結構,節約教學時間,保證學生最佳學習狀態的目的.

標籤:數學教案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