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一年級《説“木葉”》 優秀教案

校園2.21W

《説“木葉”》 教學設計示例

高中一年級《説“木葉”》 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由“木葉”所闡釋的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論。

2、從文章所闡述的知識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學鑑賞中所具有的普遍意義,做到融會貫通。

3、注意理解詩歌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設想

1、本文看似繁瑣,其實內容並不多,在結構疏理上可簡單化。

2、為何用“木”不用“樹”是全文的關鍵,這是重點。

3、本文又是一篇可以用來作“引子”進行遷移性練習的好文章,可以設計一個探究性學習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詩歌的語言它在現實中的意義是有所不一樣的,我們先來看這麼兩個例子。舉“憔悴”(“為伊消得人憔悴”、“斯人獨憔悴,荷戟獨徘徊”、“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雨”(“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風秋雨悉煞人”、“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憂愁風雨,樹猶如此”),説明它們的在詩歌中的意義和在現實生活在的不同。(藝術美感和生活素材的關係)

為什麼一入詩,它們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對統一的情感內涵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説“木葉”》就知道了。

二、自由朗讀全文,把重要字詞句子摘錄在書右。

三、默讀全文,理清結構

1、(1-3)“木葉”為詩人所鍾愛。

2、(4-6)“木”被人喜歡的原因兩個。

3、(7)總結

四、思考明確一個問題:古詩中為什麼用“木”不用“樹”?

叫學生回答,老師補充明確:因為“木”有“疏朗”和“枯黃”的暗示內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樹”則沒有。

五、作業:

思考:為什麼“木”就有了這種暗示呢?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從上節課的問題開始,從國旗下講話中“做人上人”的思想入手,説明思想是有傳統的,而文化、文學也是如此。再啟示學生,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説“洞庭波兮樹葉下”又會如何呢?

2、明確,可見,“木”之所以有了那樣的暗示性內涵,全是由“傳統”造成的;那麼什麼又是“傳統”呢,從文學上來説,尤其是從詩歌的“意象”上來講,這個“傳統”就是歷代詩人們的詩句所夠成的文化氛圍,即一句句詩中的意象賦予了該意象的暗示性內涵。

3、除了上節課講到的`“雨”之外,古詩中還有很多具有特點意象內涵的事物,請同學們想想看,寫出來,然後再概括一下它們各自的暗示性內涵。

二、在黑板上列出如下表格,讓學生上來寫。

(意象分別有楓葉、柳、梅、菊、鬆、橋、水、草、花、馬、門、柳絮、竹、舟、亭、酒、`風、劍、河、雁、雪,等等,也可自已想出一些意象內涵相對集中而且在古詩中較多見的來)

意象

……

例句

意象特徵、暗示內涵

學生寫出的例句大體如下:

鳥:打起黃鶯兒/兩個黃鸝鳴翠柳/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恨別鳥驚心/千山鳥飛絕/決眥入歸鳥/柴門鳥雀噪/鳥鳴山更幽/羈鳥戀舊林/如隨啼鳥識花情/青鳥殷勤為探看

雨:寒雨連江夜入吳/驟雨初歇/夜來風雨聲/渭城朝雨浥輕塵/紅雨隨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後/葉上初陽千宿雨/山色空濛雨亦奇/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齊/天街小雨潤如酥

燭:何當共剪西窗燭/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雲母屏風燭影深/銀燭秋光泛畫屏/紅燭自憐無好計/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洞房昨夜停紅燭

楓葉:江楓漁火對愁眠/楓葉荻花秋瑟瑟/停車坐愛楓林晚/曉來誰染霜林醉/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柳:無心插柳柳成蔭/無情最是台城柳,依然煙籠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須怨楊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月:月上柳梢頭/殘月臉邊明/楊柳岸曉風殘月/別時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煙籠寒水月籠沙/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月是故鄉明/舉杯邀明月/牀前明月光/近水樓台先得月/明月幾時有/秦時明月漢時關

雪:飛雪連天射白鹿/獨釣寒江雪/樓船夜雪瓜洲渡

花:花非花,霧非霧/無可奈何花落去/花開堪折直須折/花徑不曾緣客掃/花落知多少

日:夕陽無限好/日出江花紅勝火/東邊日出西邊雨

杜鵑:杜鵑夜半猶啼血/杜鵑枝上杜鵑啼/望帝春心託杜鵑

風:山雨欲來風滿樓

鬆:靜聽松風寒

三、簡要評説這些意象的特徵和內涵。

鳥:有空遠感覺;

雨:一是清新可愛的雨,還有一個是憂愁的;

燭:相思情、愁別意

柳:留戀、離別含義

月:美麗、憂愁、冷清

日:多為夕陽

四、課後作業:

在古詩中找一個意象,列出有該意象的四首以上的詩詞(越新鮮越好,越多越好),並簡要説出其意象大致特徵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