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教案設計

校園2.32W

教學目標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教案設計

1.初步瞭解《紅樓夢》和曹雪芹。

2.把握隱晦文字下所藴涵的作者創作的深意。

3.初步瞭解所涉及的人物在整本小説中的經歷,進而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重點

人物在小説中的經歷及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難點

理解隱晦文字下所藴涵的作者創作的深意。

教學方法

本課的講解,應首先介紹《紅樓夢》及其作者,使學生對這部古典名著及曹雪芹這位文學巨匠有初步瞭解,從而引發他們閲讀全書的慾望。其次根據課文特點,讓學生自主進行閲讀,提煉出文中的主要內容。最後用心體會文字的深刻內涵及作者創作的深意。

教學方法有兩種選擇:如果課前能組織學生看《紅樓夢》電影、《紅樓夢》電視連續劇或有關章節的錄像,則採取專題討論的方法,集中解決文中的重點問題;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則以教師引導、講授為主,適當組織課堂討論,通過教學設計全過程達到教學目的。下面的教案按後一種情況設計編寫。

課時安排

3課時(也可做成一個更多課時的專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魯迅説:“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就有着這樣一位作家,他懷着深摯的愛意和悲憫,用歷史與未來、現實與理想、哲理與詩情的眼光,飽蘸着血與淚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女性的悲劇之歌,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女性悲劇形象。幾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她們灑下了同情的淚水,為她們的魅力心醉神迷。這部書就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作品,感受它永恆的藝術魅力。

二、介紹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具體內容見教師教學用書)。

這個環節如果學生的學習條件允許,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課下預習,然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引導。也可以讓學生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進而達到更深的交流目的。

三、學生自讀,歸納內容。

節選部分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從開頭到“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簡單而概括地講述了石頭的來歷及其經歷;第二部分從“出則既明”到結尾,為故事開頭,講述了石頭城中甄士隱與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及通靈寶玉夢中的一段邂逅,交代了木石前盟的因緣。

四、佈置作業。

理解中的虛幻手法(神話和夢境)的作用。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

1.找出文中隱晦句或諧音詞,分析它們的含義。

(1)大荒山:荒唐。

(2)無稽崖:無稽之談。

(3)高經十二丈:總應十二釵。

(4)方經二十四丈:照應副十二釵。

(5)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合周天之數。

(6)青埂峯:情根,故無補天之用。

(7)詩禮簪纓之族:榮國府。

(8)花柳繁華地,温柔富貴鄉:大觀園。

(9)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若用此套者,胸中必無好文字,手中斷無新筆墨。妙在“無考”。

(10)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先駁得妙。將世人慾駁之腐言預先代人駁盡。妙!

(11)《石頭記》:本名。

(12)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此是第一首標題詩。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

(13)姑蘇:金陵。

(14)十里:開口先雲勢利,是隱甄、封二姓之事。

(15)仁清:又言人情,為士隱火後伏筆。

(16)葫蘆:糊塗。

(17)甄士隱:真事隱。

(18)英蓮:應憐。

(19)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慣養嬌生笑你痴”是嘲笑甄士隱對自己的女兒英蓮過分溺愛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終究是一場空;“菱花空對雪澌澌”指的是英蓮被人販子拐走後賣給了不懂得憐憫的呆霸王薛蟠,命運悲慘;“好防佳節元宵後”指的是英蓮在元宵佳節時被人拐走;“便是煙消火滅時”指葫蘆廟失火燒了甄士隱的房屋,甄家整個敗落於大火之中,最後甄士隱也出家,自然是煙消雲散了。(此處補充小説中英蓮的其他相關情節,尤其是關於香菱的判詞,區別《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與續作者高鶚不同的創作理念。)

(20)三劫後:佛以世謂“劫”,凡三十年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21)《石上偈》: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這是作者依託神話表明《石頭記》創作緣由的一首序詩。詩中借頑石説自己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著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寫成小説《紅樓夢》。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作詩人”的感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22)太虛幻境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此聯是甄士隱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不知不覺地隨着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説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着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靜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2. 小説中人物甄士隱及其夢境在小説中的作用。

甄士隱在整部《紅樓夢》裏,只是個起引子作用的人物,作者借一個經歷了骨肉分離、家遭火災、下半世坎坷而終於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告訴讀者,他是從生活原型出發來寫這部書的'。士隱投親受欺,貧病交加,感到人生幻滅,終於斷絕一切牽掛,隨瘋道人去了。這一切對全書情節來説是一個縮影,英蓮的身世遭遇就是大觀園裏眾多兒女不幸命運的一種象徵性的寫照,甄士隱的人生經歷也是賈寶玉的人生經歷。甄士隱之夢也就是小説由虛幻過渡到現實的一種方式和暗示,由此展開對故事龐雜內容的描寫和敍述。(此處補充小説中關於甄士隱的其他情節,以便於學生更好地把握這一形象。)

3.小説以虛幻的手法作為開頭,並且在整本小説中不時穿插這樣的一種寫作形式,有何深意?

因為正是這些內容,形成了與實界相對的虛界,正是這種虛界寓意的豐富無窮,使得小説像一個縱橫錯雜,混繞不清的迷宮,誘引着一個個的愛好者、研究者沉溺其中而無法自拔,這正是此書的魅力之處,也是此書生命的元氣所在。試想,倘沒有這些詩詞歌賦牙牌酒令,一切都已坐實,那紅樓的價值和意義又安在?《紅樓夢》就是這樣,虛虛實實,假假真真。虛界是對實界的預示,具有天命性質;實界是對虛界的敷衍,具有人力性質,紅樓悲劇的產生就是這種人力不敵天命的結果。同時作者迫於現實的壓力不能直書其事也是採用虛幻手法來寫的原因之一。

二、佈置作業。

閲讀《紅樓夢》的第一回到第五回,瞭解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命運。

第三課時

一、從人物判詞入手分析小説中主要女子的命運。

1.可歎停機德, 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林黛玉 薛寶釵)

2.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賈元春)

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賈探春)

4.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賈迎春)

5.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史湘雲)

6.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妙玉)

7.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粧。可憐繡户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賈惜春)

8.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鳳)

9.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賈巧姐)

10.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李紈)

11.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秦可卿)

(以上為“金陵十二釵正冊”人物判詞,賞析文字見教師教學用書。)

二、談談自己喜歡的人物。

三、課堂小結。

這就是《紅樓夢》,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對封建社會失去希望的作家曹雪芹。他以一塊懷才不遇、無力補天的頑石的身份,無可奈何地歎息這座封建大廈的朽敗傾頹。魯迅説過:“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曹雪芹即處在這樣的苦痛之中。要想深刻地感知曹雪芹的痛苦,我們必須多次閲讀《紅樓夢》。所以,希望同學們能認真閲讀名著,感知作者,感受另一種人生。

四、佈置作業。

利用課下時間,讀完整本《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