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一語文第四單元專題教學設計

校園2.42W

一、單元編排意圖

高一語文第四單元專題教學設計

這個單元學習科普文章。優秀的科普作品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在弘揚科學精神。我們閲讀這些作品時,要重視科學精神的薰陶,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領悟科學家追求真理所體現出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學文章語言清晰、簡捷、準確的風格。

語文課中學習科普文章,並非以學習最新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發明為主要目的,而是得到科學精神的薰陶。科學精神主要指科學主體在長期的科學活動中所陶冶和積澱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等的總和。關於科學精神,一般認為包括求實精神、創新精神、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寬容精神等幾個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是實事求是的精神。

在具體閲讀科普文章時,我們要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也許科普文章的動人之處並不在於最終得出結論,而在於其中傳達的多種可能性,開人眼界、發人深思,引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和對科學的追求;要關注科學探索過程中的人。真正的科學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都是非功利的,科學探索是他們人生的最大樂趣,因此他們的人格和魅力才彰顯出來,居里夫人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

在科學活動之外,人類還有廣泛的社會生活。所以,科普文章不僅弘揚科學精神,也表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彰顯出科學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他們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互相交融、緊密聯繫的,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共同構成。科學家追求真理、為科學奉獻的精神,以及關注人類、關注環保等意識,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的體現,不能生硬地區分開來。

學習語文,要關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薰陶,但不能忽視語文能力的培養,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訓練也是同等重要的。科普文章一般歸屬於説明文範疇,因此,我們可以結合説明文的閲讀方法,從説明文的類型、特點,説明的對象、思路、方法、語言等方面來學習本單元的文章。

二、課文説明

《動物遊戲之謎》

1.課文結構

作為傳播科學知識的科普説明文,我們分析課文結構,要注意其中體現的多種含義。科普文章往往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結構,本課也是遵循這一特點的;課文的結構形式是“總—分—總”,先總結歸納,然後分項述説,最後再總結歸納;在內容上,先提出動物遊戲之謎,引發讀者的閲讀興趣,然後分述各種假説,提供給讀者思考,最後對比總結,提出新的展望。這幾個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使結構具有統一的內涵。

2.語言

科普文章的語言,很注重準確、概括,避免含糊、偏頗。在教學時,要注意結合課文具體實例,引導學生學習科普文的語言特色。如“戰鬥遊戲時,動物互相親密地廝打,看似戰鬥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廝打”表現動物戰鬥遊戲的高仿真和動物行為的特點這樣的例子在課文中還有很多,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3.人文內涵

我們曾認為,只有人類才是有智慧的生命體,而其他動物不過是受制於條件反射、具有生理反應的簡單生命。只有人類才會思考,才會有超出生理反應以外的各種行為。現在動物學家注意到動物具有遊戲的天性,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承認動物在遊戲,承認動物具有一定的智能潛力、創造性和多樣的交流方式,承認動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體,這本身就是認識上的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在生命倫理和生態環境等多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將因此重新定義動物,重新審視和動物的關係,進而重新認識自己。

《宇宙的邊疆》

1.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説詞,解説詞也屬於説明文的文體範疇。教學時要注意其特點:解説詞要根據解説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指向和説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關鍵,即使必要的拓展性內容,也不能遊離解説的主題;解説詞補充和增加解説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解説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我們學習課文,首先要了解解説詞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文。

2.説明順序

課文是電視片的解説詞,所以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着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閲讀來説,課文已經脱離了電視視覺畫面獨立成篇,從説明順序上看,採用的是空間順序。作者認為“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對這個宇宙的瞭解程度”,課文説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説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統一的。

3.議論與抒情

作為解説詞,作者不斷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普通説明文所罕見的。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説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説明性的文字渾然天成,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一下,以便了解作者的思想。

《鳳蝶外傳》

這是一篇文藝性科普説明文。教學時,要注意其中濃厚的文學色彩。

1.説明順序

課文是以時間為説明順序的,以鳳蝶由生到死一個週期來説明鳳蝶的生命歷程的。之所以選擇時間順序,是因為鳳蝶生命中各個階段形態變化很大,運用其他的説明順序不容易表現這樣的特點。

2.説明方法

課文運用多種具有文藝性的説明方法,如比喻、擬人、對比、描摹等説明手段,使文章情趣盎然,引人入勝。當然,課文運用的説明方法不止這些,但是這樣文藝性的説明方法比較突出,這也是課文有別於一般説明文的特點所在。

3.語言特色

課文的語言生動形象、風趣活潑、耐人尋味,充分體現了文藝性科普説明文的語言特點。如寫剛出蛹的鳳蝶:“頭上豎着一對像絲的觸角,兩旁是一對大眼睛。頭下面卷着一個像鐘錶彈簧樣的吸管式的嘴。在苗條的身體下面是六隻細腿;背上裝着兩對繡着黃色斑紋的黑絨似的翅膀。”“豎”“卷”“裝”等動詞不僅描寫準確,而且形象逼真,給人視覺感。教學時,可以多在這方面作些引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4.科學精神

科學要求真實,不許有半點浮誇。課文描寫事物非常準確,不因文學色彩濃厚而失真,體現了科普作家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描寫鳳蝶產卵、幼蟲蜕皮、螠蟲的形態、鳳蝶的形貌,鳳蝶採蜜的行為等描寫,都是非常精確、嚴謹的,符合鳳蝶的生態特徵。不僅體現了作者描寫的文章功底,也體現了作者認真考察、決不臆造的科學精神。

5.人文內涵

鳳蝶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卻活得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又是寶貴的。雖然文章沒有直接弘揚生命意識,但是讀者可以從鳳蝶曲折頑強的生命歷程中,讀到生命的莊嚴。同時,由己及彼,在生命意義上,人類和鳳蝶是平等的,經過同樣生命的輪迴,生與死的週期。我們應該對鳳蝶這樣的生命體予以關愛,尊重它們的生存權利,維護我們這個多樣生命形式的家園。在某種程度上説,這也是關愛人類自己,因為人類也是諸多生命形式的一分子。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1.相關背景

這篇課文涉及一些宏觀宇宙學的理論,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需要給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理論物理學知識,如統一場論、高維空間等的概念和解釋。

2.文章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因此,敍述的順序主要是歷時性的。但是,作者開頭就説“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並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而“童年的兩件趣事”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又是共時性的敍述。這樣的結構安排,使文章既脈絡清楚,又重點突出,充分體現了一名理論物理學者的風格。

課文佈局謀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整體上,作者並沒有從童年到國小到國中到高中,按時間順序敍事,而是通過童年的兩件趣事和高中時建立實驗室的事例,突出“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並不旁及其他成長的經驗;在局部上,重點放在製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上,其中具體的數據陳述得很詳盡,讓人體會到作者嚴謹、踏實的性格,以及成為物理學家所需要的基礎工作的能力。

3.文章內容

大多數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看似作者少年時的思維超出同齡人,其實只是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並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作者少年時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激發了他的探究興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動人心”,是他把愛因斯坦的理論當成一個“偵探故事”來閲讀、探究,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並沒有落入一般的少年立志的常規俗套。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科學工作者的優秀素質的端倪。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容”。

4.科學精神

課文三個主要部分,並不是簡單地敍述作者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對成為優秀科學家最為重要: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侷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的存在;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祕,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説,是和自然做的近似於捉迷藏的“遊戲”,也是人生的“境界”;科學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據,假説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最終只能浮躁不已,達不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