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少兒舞蹈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的組合訓練細則淺析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中的組合訓練是基本功訓練的形式和手段,對培養舞蹈演員的基本技術、技巧以及古典舞風格、韻律十分重要,它囊括了中國古典舞舞蹈體系中的所有動作語彙和結構成分,是古典舞訓練的基礎內容。這套訓練體系從人體美學出發,充分考慮到了舞蹈演員的身體素質、形體結構、肌肉線條等客觀條件,提出了一系列系統、科學、有效的舞蹈技術訓練方法,有效輔助了舞者的古典舞學習。經過數十年的不斷髮展,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的組合訓練已經為各界同行所認同,幫助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古典舞舞蹈表演人才。下面筆者從控制、旋轉、翻身、跳躍四個方面對古典舞基本功組合訓練展開分析。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的組合訓練細則淺析

一、控制組合訓練

控制組合訓練是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訓練舞蹈演員的平衡能力和重心調整能力等控制能力。控制能力是古典舞舞姿轉換、短句銜接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對於舞蹈動作的規範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組合是指通過科學、合理的控制能力實現古典舞身法、技術、舞姿之問連接的一系列技巧、方式。針對中國古典舞的舞蹈動作特點,控制組合訓練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加強基本功中的後腿控制訓練。在中國古典舞中向後抬腿一直是一個難點,對舞者的控制力要求極高。在訓練時,舞蹈演員可將其中一條腿作為支撐腿,另一條腿緩緩向後抬,然後靜數秒,再換腿重複上述動作,直至兩腿都能先後打開90度為。 2.加強跟腿部位的控制訓練。演員跟腿部位控制能力弱會直接導致正步全蹲不穩,從而致使大部分古典舞動作不能順利完成,針對這一問題舞蹈演員可採用撐拉後筋的方式來提高跟腿的控制力,即坐地進行雙腿勾腳的動作來加強跟腿支撐的時長和力度。控制組合訓練除了要加強身體各部分耐力和力量的訓練外,還需要舞蹈演員能夠合理轉換動作技術,將古典舞形、神、勁、律的美學要求通過舒緩、流暢、連貫肢體動作傳達出來。舞蹈演員要學會將動作的表現力同身體的功能性融為一體,從而恰當地運用控制力,使動作的轉換更加真實、自然,切忌刻意切換短句舞姿,造成表演機械化。此外,為了實現控制組合訓練效果的最大化,舞蹈演員要將表演同訓練相結合,除了練習基本功動作外,還要對舞蹈片段進行反覆練習,有針對性地安排控制力的作用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古典舞情感與氣質的表現。

二、旋轉組合訓練

旋轉是中國古典舞基本功中的重要內容,它不但具有很高的訓練價值,還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中國古典舞中的旋轉具體指舞者圍繞某一支撐點以相對固定的動作進行重心軸連續轉動的運動形式。旋轉組合訓練則是指以原地轉、空中轉、行進轉三種轉法為主的動作訓練。隨着中國古典舞的不斷髮展,旋轉的種類在上述三種基礎上有所發展,但我們仍可從技術上將其歸納為單一轉和複合轉兩大類。無論何種類別的轉法,重心軸都是旋轉穩定的關鍵,動力都是旋轉維持的源泉。具體來講,古典舞旋轉組合訓練可從以下兩點技巧入手:1.從直立旋轉入手,樹立重心概念。古典舞旋轉的基礎是重心,舞蹈演員只有把握好重心,才能進行復合轉等難度較高的訓練。直立旋轉作為重心最穩定、最簡單的旋轉方式,能夠快速讓舞蹈演員掌握旋轉要領,樹立重心概念。直立旋轉通常要求舞蹈演員收腹、立腰、挺胸、沉肩,將身體安排在一條垂直線上,然後發力旋轉,這時演員重心感明顯,能夠自主調節和控制重心。2.重視起法兒訓練,維持旋轉動力。中國古典舞中旋轉的預動俗稱起法兒,起法兒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旋轉的持續性。要想練就動力十足的起法兒也並非易事,舞蹈演員可先以半蹲姿勢練習起法兒,這種形式的起法兒以腿部急速甩動而產生動力,對於初學者來説較為容易。除此之外,演員還可以用錯步、上步等方式輔助預動,這些動作能夠為旋轉借力,從而增強旋轉的動力性;再或者,演員還可藉助上肢掄臂力量來帶動全身旋轉。最後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旋轉組合都要配合具體的舞姿,這樣才能使旋轉之後亮相的動作更為完美。

三、翻身組合訓練

翻身是中國古典舞中最講求技術、技巧的動作,它充分融合了中國戲曲、武術的動作形態,需要舞蹈演員以腰為軸心,以雙臂和腿部為動力,使身體在空中完成擰、傾、仰、俯、提等一系列動作轉換,動作之複雜、難度之高使其具有了極高的欣賞價值。在中國古典舞的翻身動作中,挺身前空翻、分解騰空前軟翻、完整騰空前軟翻是最為常用的三種翻身方式,翻身組合訓練也主要是針對這三種翻身方式來展開的。下面筆者就詳細介紹一下翻身組合訓練的動作要領。對於挺身前空翻而言,在起勢時要迅速做一個下蹲的動作來積蓄力量,同時後雙腿蹬地向前躍起,在空中停留時,演員要保證身體緊繃,以保證平穩落地;對於分解騰空前軟翻而言,演員在起勢時要將重心放在右腳上,同時左腳上提微微點地,兩臂高舉,然後翻轉,騰空過程中,演員要及時做出撐手動作,以保證動作的連貫、自然;對於完整騰空前軟翻而言,其準備動作同分解騰空前軟翻一樣,不同的是落地後演員要直接進行下一個翻轉。這一方式的翻轉對於動作連貫性和穩定性的要求都極高,演員在做好起勢動作的同時,還需做好腿部蹬地和手臂動作,在翻轉銜接撐手時,撐手動作越晚對下一個翻轉的借力就越大,這就要求舞蹈演員在心中計算好撐手的時問點,從而使撐手力道既能延續到下一個翻轉,又不會因撐手過晚而受傷。總而言之,舞蹈演員無論針對哪一項翻身來展開訓練,都需要圍繞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徵來進行,要真正做到腰滾位移、立圓不變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現翻身動作的騰飛效果。

四、跳躍組合訓練

跳躍是中國古典舞的基礎動作,也是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中心環節。古典舞跳躍組合訓練借鑑了體育項目中的彈跳原理一一利用腿部韌帶和肌肉羣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支撐身體重力,進而實現跳躍動作。人體反作用力越大,跳躍騰空時問越長,跳得也就越高。針對中國古典舞的特徵,跳躍組合訓練通常分為單腳起跳和雙腳起跳兩種方式,但無論起跳方式如何,完成一套完整的跳躍都需要舞蹈演員做好助跑(趨步)、下蹲、起跳、騰空、落地等一系列複雜的動作組,任何一個環節表現欠佳都會影響到整個跳躍動作的美觀。下面筆者對跳躍的分解步驟訓練做詳細説明:跳躍中的助跑和趨步作用相同,都是跳躍前的一種借力方式,只是助跑相對於趨步而言速度稍快,也更利於展示大跳、飛跳等難度較高的跳躍動作,這一環節需要舞蹈演員步伐平穩、均等,始終保持腿肌肉緊繃;跳躍的第二個環節是蹲,演員可通過強化跟腿及腿部韌帶、肌肉羣的方式來增加蹲起動作的力量、擴大蹲起動作的幅度,從而使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借力作用;跳躍第三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起跳,在起跳時,舞蹈演員要儘可能地將下肢幅度開大、伸展,這樣才有助於延長空中停留的時問;第四環節的騰空主要是給舞蹈演員保持造型和準備落地動作而設置的,需要將膝蓋稍稍彎曲,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落地;在最後的落地環節,演員要使用半腳撐着地,這樣能有效緩解躁關節的壓力,也使得動作更為輕盈。古典舞的跳躍動作最為重要的審美標準就是高和輕,要想做到這兩點除了需要按照上述步驟進行反覆訓練外,舞蹈演員還應注重平時身體素質的訓練,這是因為在中國古典舞中跳躍動作經常出現,需要演員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流暢地完成一系列連跳、飛腳等耗費體力的動作。

五、結語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組合訓練是一套科學、系統、完善的舞蹈訓練模式,它充分考慮到了中國古典舞的動作特徵和審美要求,真正實現了身體技巧和身體素質的和諧統一。作為當代舞蹈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訓練模式,為培養優秀的中國古典舞舞蹈人才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