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6中醫內科學重要知識點:淋證

淋證,中醫病名。是以小便頻數、淋瀝澀痛、小腹拘急引痛為主症的疾病。根據病因和症狀特點不同,可分為熱淋、血淋、石淋、氣淋、膏淋、勞淋六證。

2016中醫內科學重要知識點:淋證

  【概説】

一、概念:淋證是指小便頻數短澀,淋瀝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為主症的病證。

二、沿革:

1、淋之名稱,始見於《內經》。《素問》稱本病為淋、淋閟。

2、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稱其為“淋祕”,將其病機歸為“熱在下焦”,並對本病的症狀作了描述。

3、漢代華佗《中藏經》提出了淋有冷、熱、氣、勞、膏、砂、虛、實八種,乃為淋證臨牀分類的雛形。

4、隋·巢元方指出:“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

5、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祕要》將淋證歸納為石、氣、膏、勞、熱五淋;宋代《濟生方》又分為氣、石、血、膏、勞淋五種。

6、明清時期,張景嶽認為淋證病程的長短是其辨證的一項重要內容,初期多為熱證,可因治療和病程不同出現寒、熱、虛的變化,從而倡導根據證型的不同而採取相應的治法。李中梓《醫宗必讀.淋證》將淋證血淋分為血熱、血冷、血虛、血淤四型,將勞淋分為腎勞、脾勞並採取不同的方藥。清尤怡已認識到各種淋證之間可相互轉化或同時存在,並強調治療石淋、膏淋要“開鬱行氣,破血滋陰”。

三、討論範圍:根據本病的臨牀表現,類似於西醫學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結核,尿路結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綜合徵等病證,凡是具有淋證特徵者,均可參照本篇內容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1、基本病理變化為濕熱藴結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

2、病位在膀胱與腎,且與肝脾有關。病理因素主要為濕熱之邪。

3、病理性質的轉化和六淋之間的轉歸:

4、淋證的預後: 預後與病情輕重及類型有關

熱淋、血淋——熱毒入血;久淋不愈――勞淋——水腫、癃閉、關格;腎虛肝旺――頭痛、眩暈

石淋結石過大,阻塞水道——水腫、癃閉、關格;膏淋日久——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