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內科學》知識點

先天環境的好壞並不足奇,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己之努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內科學》知識點,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內科學》知識點

  自汗、盜汗

  【概説】

一、概念:指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

▲自汗--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白晝時時汗出,動輒益甚者

盜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

二、沿革:

1、早在《內經》明確指出汗液為人體津液的一種,並與血液有密切的關係,所謂血汗同源.

2、《金匱要略》首先記載了盜汗的名稱,病認為由虛勞所致者較多.

3、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對自汗、盜汗作了鑑別.

4、朱丹溪對自汗、盜汗的病理作了概括,認為自汗屬氣虛、血虛、濕、陽虛、痰;盜汗屬血虛、陰虛.

5、王清任《醫林改錯》補充了對血瘀所致自汗、盜汗的治療方藥.

 【病因病機】

1、病因:病後體虛、表虛受風、思慮煩勞過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五個方面.

2、▲病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①肺氣不足或營衞不和,以致衞外失司而津液外泄;②由於陰虛火旺或邪熱鬱蒸,逼津外泄.病機總屬陰陽失調,腠理不固,營衞失和,汗液外泄失常.

3、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但虛多實少,一般自汗多為氣虛,盜汗多為陰虛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不因外界環境影響,在頭面、頸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晝日汗出溱溱,動則益甚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後汗止為盜汗.

2、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盜汗,作為其它疾病過程中的自汗、盜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該疾病的症狀及體徵,且出汗大多不居於突出地位.

3、有病後體虛、表虛受風、思慮煩勞過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於引起自汗、盜汗的病因存在.

二、病證鑑別

1、脱汗:脱汗表現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並常伴見聲低息微,精神疲憊,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為病情危急之徵象

2、戰汗:戰汗出現在急性熱病過程中,表現為突然惡寒戰慄,全身汗出,發熱,口渴,煩躁不安,為邪正交爭之象.若汗出之後,熱退脈靜,氣息調暢,為正氣拒邪,病趨好轉

3、黃汗:汗出色黃,染衣着色,常伴見口中黏苦,渴不欲飲,小便不利,苔黃膩,脈弦滑等濕熱內藴症

 【辨證論治】

一、辯證要點:應着重辨明陰陽虛實.

二、治療原則:虛證治以益氣、養陰、補血、調和營衞;實證當清肝泄熱,化濕和營;虛實夾雜者,根據虛實的.主次而適當兼顧

三、證治分類

1、肺衞不固證--汗出惡風,動則尤甚,或表現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於感冒,體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晄白少華,苔薄白,脈細弱

病機:肺衞不足,表虛失固,營衞不和,汗液外泄 治法:益氣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黃芪湯或玉屏風散

2、心血不足證--自汗或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不華,舌淡,脈細

病機:心血耗傷,心液不藏 治法:養血補心

代表方:歸脾湯

3、陰虛火旺--盜汗或自汗,五心煩熱,或兼午後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

病機:虛火內灼,逼津外泄 治法:滋陰降火

代表方:當歸六黃湯

4、邪熱藴蒸證--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弦數

病機:濕熱內藴,逼津外泄 治法:清肝泄熱,化濕和營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

紫斑與温病發斑

血熱妄行證的紫斑與温病發斑兩者在病情、病勢、預後等方面均有不同.温病發斑發病急驟,常伴高熱、煩躁、頭痛如劈、昏狂譫語、鼻衄齒衄、舌質紅絳等症,病情險惡多變.而內科的紫斑發病較緩,常有反覆發作史,有的病人雖有熱毒亢盛的表現,但一般舌不紅絳,不具有温病傳變急速的特點.

 虛勞

  【概説】

一、概念:又稱虛損,是以臟腑虧損,氣血陰陽虛衰,久虛不復成勞委主要病機,以五臟虛證為主要臨牀表現的多種慢性虛弱證候的總稱.

二、沿革:

1、《金貴要略》首先提出了虛勞的病名,分陽虛、陰虛、陰陽兩虛三類,治療中在温補脾腎,並提出扶正祛邪,祛瘀生新等治法,首倡補虛不忘治實的治療要點.

2、《諸病源候論》比較詳細的論述了虛勞的原因及各類病證,對五勞、六極、七傷作了具體説明.

五勞:心勞、肝勞、肺勞、脾勞、腎勞;六極:氣極、血極、筋極、骨極、肌極、精極五臟虛損至極所表現的證候.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寒飲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大恐懼不節傷志.

3、李東垣重視脾胃,長於甘温補中

4、朱丹溪重視肝腎,善用滋陰降火

5、李東垣提出"陰中求陽,陽中求陰"

 【病因病機】

1、病因:稟賦不足,素質不強;煩勞過度,損傷五臟;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大病久病,失於調理;誤治失治,損傷精氣.

2、病理性質主要為氣、血、陰、陽的虧損,

3、病位在五臟,尤以脾腎為主.因脾腎為先後天之本,五臟有相互滋生和制約的整體關係,可相互影響

4、氣血以肺、脾為主.血虛以心、肝為主;陰虛以腎、肝、肺為主;陽虛以脾、腎為主.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多見形神衰敗,身體羸瘦,大肉盡脱,食少厭食,心悸氣短,自汗盜汗,面容憔悴,或五心煩熱,或畏寒肢冷,脈虛無力等症.若病程較長,久虛不復,症狀可呈進行性加重.

2、具有引起虛勞的致病因素及較長的病史.

3、排除類似病證.應着重排除其他病證中的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