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彙報

皮營二中七年級語文新課改彙報材料

彙報2.49W

這一學期我任教七年級語文,有幸參與新課改的實踐。通過自己的努力適應和多方取經,我感覺到實施新課改,既沒有想像中的一帆風順,也沒有想像中的一籌莫展。在自己一學期的實踐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體會。

皮營二中七年級語文新課改彙報材料

一、要變“用一本教科書教”為“用多本教科書教”。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不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做到以本為本、以綱為綱,但脱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學中要教多本書,教科書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學生是一本書、生活是一本書……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麼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於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二、要變“課前備課”為“終身備課”。

教學的知識對老師來説是已知的,對學生來説大多是未知,這話一點不錯。

但如果教師在上課前對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準備得非常細緻周到,我想也不是什麼好事。第一,它為教師擠佔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而滔滔不絕的講説提供了條件和可能;第二,它會潛在地鉗制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不自覺的以教師為中心,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課前認真備課,翻閲了大量的參考書,對上課中的任何一個問題了如指掌,甚至語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參考答案的特色。結果是上課時雖然展示了老師的風采,自我感覺不錯,可學生總是一臉的茫然。我當時真是不明白,為什麼投入的時間與產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現在,我以為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教師的文學知識要豐富,語文素養要豐厚——這就要靠終身的學習和積累,需要教師的終身備課。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知識在系統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導向作用,但對具體的問題教師無需作細緻的準備。這樣,既能保證上課中教師“導”的作用,又能使得師生面對同一問題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利於師生共同參與交流,利於學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課前細緻備課為終身備課。

三、要變“教師的自我感覺良好”為“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

我們老師在上課時大多關注的是這堂課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學生有沒有達到,我的講解學生有沒有理解。其實,教師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覺,而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體驗。我在上語文興趣課時,結合學生頭天晚上看的電視來指導學生如何欣賞電視和寫作影評,在上的過程當中我的自我感覺不錯。可是到了第二次上興趣課時,來的學生很少;我感到納悶,一打聽,才知道上次講的學生聽不懂。後來我琢磨了半天,明白七年級的學生哪會欣賞電視和寫作影評呢。於是,我再上另一堂的興趣小組課時,還是結合上次看的那部電視,指導學生寫觀後感。這樣

一來,學生就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暢談感想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有話可説了。

我校能積極採取措施培養學生的讀書熱情,使《新課程標準》中關於課外閲讀的要求落到實處。為了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閲讀方法,我做了一下工作:

一、為學生搭建讀書平台,創設良好的閲讀氛圍

1.完善班級圖書角、開放讀書室。根據班情,因地制宜地採取各種措施,豐富開發閲讀資源,使學生有書可讀 ,多讀書。

2.積極創建班級“小小圖書角”,號召學生們積極為班級捐獻書籍,在班級中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和“書林”境界,讓學生產生一種追求讀書的神聖感。

3.鼓勵建立家庭圖書架,發動學生自願訂閲報刊雜誌,不斷開拓視野。這樣不僅滿足學生讀書“量”的要求,還解決了讀什麼的問題。

二、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生有效閲讀

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採用了“四軌運行”的辦法,充分利用學生的業餘時間進行閲讀能力以及習慣的培養。1.利用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每天讀背一首古詩;

2.利用開設的閲讀課,運用教師傳授的閲讀方法,進行有效閲讀,做好讀書筆記;

《皮營二中七年級語文新課改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