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1

一、梳理總結上學期課題組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並制定新學期的研究工作思路。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

二、課題組內教師繼續實施“五個一”制度,對實施得不太好的老師進行指導。

三、專題培訓:

1、研究性教學

2、經濟史微課資源建設研討。

3、課堂教學觀摩(蘇州市化學歷史聯合活動、蘇州市高中課改活動、宜興中學“問題導學 自主探究”對外公開教學活動等)

四、讀書及徵文活動

1、 教育學論著:聶幼犁主編《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朱煜著《歷史課程與教學論》。2 、教育雜誌:《江蘇教育研究》、《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組織教師參加《師陶杯》、《藍天杯》《五四杯》及各類課題徵文活動

五、專業發展課題小組活動:

9月、討論本學期研究計劃,交流本學期個人發展目標,完成學校新教師展示課的磨課、聽課

10月、準備學校“星港杯”公開教學活動,小組內成員互相聽課,進行論文寫作學習。

11月、準備學校“同心圓”公開教學活動,參加高中幾項聽課活動,進行讀書分享交流活動。

12月、進行學期課題回顧,進行個人學期發展統計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2

通過本學期一系列的繪本教學、繪本漂流活動,小班年級的孩子接觸了不少優秀的兒童繪本。他們從對繪本一無所知,到對繪本及我們幼兒園的繪本研究活動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引發對書籍、閲讀的興趣。本學期我們要繼續帶領幼兒深入地挖掘繪本中的情感元素,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體驗繪本所傳遞的積極向上的情感和寓意。同時要進一步通過調動家長積極參與閲讀活動,增強家長對早期閲讀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改善家庭的閲讀環境,實現培養幼兒早期閲讀行為習慣。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閲讀的興趣,培養幼兒自主閲讀的能力,培養幼兒愛書的習慣和規則。

2、深入瞭解繪本、感受繪本,體驗書中傳遞的情感,培養一定的審美情趣。

3、讓親子閲讀成為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在閲讀中親近、瞭解孩子,與孩子一起享受閲讀的快樂。

4、參加繪本漂流活動,讓孩子們在“漂流”中愛上閲讀。

活動內容:

一、書香環境創設

1、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各班創設具有班級特色的書香環境。

2、參加幼兒園“幼兒繪本續編”活動,於12月份展出小班幼兒作品。

二、繪本漂流

1、全園繪本漂流:以書換書,每次一本。在幼兒門廳的繪本閲讀去進行繪本漂流。

2、鼓勵家長將繪本閲讀後的心得體會寫在漂流卡上,與其他家庭分享。

三、親子閲讀

1、在班級範圍內開展媽媽(或爸爸)和我一起閲讀繪本活動。

2、參加幼兒園“親子繪本製作”活動。

3、以家庭為單位,結合繪本進行“親子繪本劇表演”(也可以是經典古詩詞誦讀)。

四、繪本教學:

1、結合當時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每兩週安排一次相關的繪本教學活動。

2、“繪本主題教學周”內選擇經典繪本在年級組內進行“同題異構”繪本教學觀摩(11月份)。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在市區教研室的指導下,在新基礎三年發展規劃的引領下,以數概念、統計研究為主題,以“師:資源的收集與有效處理、結構關聯與開放互動雙翼的處理,生:表達習慣的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為專題,在日常研究性實踐中,促進教師和學生健康、主動、持續地發展。

二、現狀分析:

優勢:部分數學教師善於學習,獨立思考、勤於反思,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獨立策劃的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有所增強;備課組老師的團結協作意識、自覺行動的責任意識增強了;對部分課型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經驗值得借鑑。

瓶頸:教師主動參與研究的意識還不強,一針見血抓問題的能力較弱;教師日常實踐研究的意識不強,外出學習的教師很多,但回校後對優質資源的自主內化、有效轉化、及時實踐還不夠;教師對專題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提煉的能力還不夠;多數老師以課論課多,從理論上反思總結的少;骨幹教師隊伍期待添丁。

梯隊成員

(一) 強化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的學科素養。

本學期繼續加強理論學習,認真組織不同層次的教師外出參加新基礎教育研討活動,並認真組織校內交流研究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推進新基礎教育實施。

1、中心組實驗教師:學習《“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備課的變革》、《學校教育科研指南》等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專著,利用業餘時間上網觀看優秀錄像,積極參加兩月一次的學術沙龍,每月底交流讀書心得,每月至少發送一篇高質量的文章至校園網。組織實驗教師全程跟隨新基礎教育課題組的老師參加活動,為實驗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平台,並要求教師學習後回校以新基礎的形式交流學習內容、上移植課。

2、非中心組實驗教師:學習《數學教學新視野》、《數學學科教學常規》、《新課標》等書籍,學習1-2份專業雜誌,養成勤反思、勤練筆的習慣,積極參加兩月一次的學術沙龍,每位教師每月一篇高質量文章上傳校園網。組織部分骨幹教師外出培訓或參加新基礎教育課題組的活動。

3、其它教師:學習每月下發的專題理論學習材料、《新課標》,聽年輕教師的課,積極參與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

(二) 立足課堂,深化研究,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每兩月圍繞一個主題,依託課堂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引導教師結合課例進行深度的理性分析,在組內形成互動機制,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1、確立專題和主題,深化校本教研。

以數概念、統計研究為主題,以“師:資源的收集與有效處理、結構關聯與開放互動雙翼的處理,生:表達習慣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為專題,進行有效深入的研究。另外結合新基礎教育面上的工作跟進研究。

2、有序推進,專家引領。

圍繞專題,每兩月分四次有序推進:第一次:通過骨幹引領,教研組進行學習理論,讓教師明確研究主題。第二、三次:在課堂中推進,我們要求每個備課組在教研組計劃的統一安排下,在活動前根據主題選取一個內容按相關要求,進行集體備課,進行詳細的文本解讀和學情分析,然後選派教師進行完整的課堂教學研討,全體數學組成員全員參與,經驗豐富的教師與青年教師圍繞專題互動點評,最後由外請專家針對課,結合相關主題作深入指導。年級組內教師在反思重建的基礎上及時調控課堂教學行為,選派教師進行二次“重建課”,可以是相同內容,也可是相同主題的不同內容,全體數學組成員全員參與,實驗組內的教師積極參與,實現後續跟進,有序推進,再次請專家針對相關主題作深入指導。第四次大家圍繞專題進行沙龍進一步深化月專題研討,總結反思,讓教師在研究與碰撞中求發展。

3、深度剖析,提升教師的能力。

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我們將通過對本校教師案例的分析以及觀摩新基礎教育課題組的初建和重建錄像課給教師觀看,並組織教師圍繞月主題進行對比分析,教師可結合自己的實踐去進行深度的剖析或有效重建,從而提高教師駕馭教學活動的能力。

4、形式多樣,促進教師的發展。

本學期,我們將組織實驗教師外出參加各類研討活動,回校後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研組內上彙報課,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同時採用“一課多磨”、“同課異構”、“校際交流”等形式開展教研活動,呈現出具有個性和特色的研究課,揚長避短,加快發展。

(三) 嚴格管理,強化常規,形成學生的新常規。

1、認真組織集體備課。

每單週進行集體備課,每次集體備課,要求備課組長做好精心安排,活動定時、定點、定主題、定主要發言人。備課要在實驗教師已經修改的基礎上進行再度解讀,做到讀課標,讀教材教參,讀相關資料,議學情,議教學設計與設計意圖,議練習的設計等,對兩週的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提倡每個備課組在上課之前再度進行快餐式備課,上課結束後及時進行反思總結,每月上傳一篇精選案例。教研組將每月檢查一次教師的備課筆記,使每次的集體備課能形成常規,使快餐式備課由制度化轉向教師主體能動化。使集體備課正真落到實處,實現資源共享。

2、嚴格執行《**小數學學科常規》。

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小數學學科常規》,規範學生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常規。規範教師的作業批改習慣,加強對有效練習和創新習題的編制力度,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控制學生的作業量,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提倡分層作業,批閲及時,做到精練精評,並注重個性化評價,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情感。真正做到在針對性與實效性上下功夫,真正落實減負不減質。

3、加強隨堂課聽課。

每位任課老師都能上好每一節課,每月至少被聽1節隨堂課,同組內另外再互聽四節課,對從教三年以內的新教師要增加隨堂聽課的次數。聽課組成員當堂完成隨堂聽課評價表,隨聽隨評,及時與被聽課教師交流想法。

4、加強質量監控力度。

本學期繼續採取教學質量月反饋的形式,以“主題測試”為考核方式,一月一次主題過關練習,一月一次月練習分析,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症下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5、形成“雙月沙龍”制度。

為進一步提高校本研究效度,要求教研組長每次活動前精心策劃,活動時有效組織,活動後及時總結。教學管理中心將組織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進行每月一次的“碰面會”進行工作總結與反思,形成“雙月沙龍”反思總結制度。

(四)依託活動,發展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1、利用校本課程,推廣大眾數,定期進行校內競賽,並與兄弟學校溝通進行友誼賽。校數棋隊堅持每週定時訓練,積極參加各類比賽,並爭取擴大戰果。

2、結合教學實際,各年級開展口算、筆算、解決問題的策略等羣體性比賽項目,有計劃開展學生競技性活動,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提供平台,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1、進一步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

全體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數學組區級課題《數學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研究》,青年教師的個人課題姚建法、王紅菊的《國小數學教材中形符訊道德研究》也能正常開展,並積極成為區級課題,其他青年教師也能積極申報校、區級課題,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實現共同發展。積極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命題、解題能力、理論水平考核和課堂教學能力考核等,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與教學業務水平。青年教師本學期至少在教研組或備課組內上2節研究課(其中一節備課組、一節教研組層面),並能備出一節高質量的研究課。

2、進一步關注非中心組的教師,發揮傳幫帶的作用。

通過日常交流、隨堂聽課、月考核等方式關注非中心組教師的思想動態、教學常態,在備課組內為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們圍繞教學中的真問題展開討論,實現研究常態化,研究大眾化。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4

中班幼兒通過小班一年的閲讀學習,已經深深地喜歡上了繪本。本學期將通過繪本教學,繪本漂流等活動,調動家長積極參與閲讀活動,增強家長對早期閲讀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改善家庭的閲讀環境,實現培養幼兒早期閲讀行為習慣。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取放繪本,並獨立、安靜地閲讀繪本。

2、能運用已有的閲讀經驗,續編繪本故事中有趣的情節。

3、引導家長有效的開展親子閲讀,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讓閲讀成為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

4、讓孩子們在“繪本漂流”中愛上閲讀,讓知識在“繪本漂流”中傳播得更廣更遠。

活動內容:

一、書香環境創設

1、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各班創設具有班級特色的書香環境,如開設繪本閲讀角,繪本心得展板等。

2、鼓勵班級幼兒和家長積極參與環境的創設和製作,如:請家長提供幼兒在家讀書的照片,請家長認真填寫每次的繪本漂流卡等。

二、繪本漂流

1、製作漂流卡:

a.製作適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漂流卡,如:我最喜歡的畫面、一段話等等。

b.通過繪本漂流卡反饋評選班級“書香家庭”、“書香寶貝”

c.收集相應的'照片,用來佈置班級的書香環境。

2、繪本漂流:

a.班級漂流:每週週四、五每位幼兒借閲一本繪本回家,週一歸還繪本漂流區。

b.年級組繪本漂流:每班每月討論、挑選10本適合中班孩子的經典、稀有繪本進行年級組之間的漂流,用作教學活動或區域閲讀內容。

c.將繪本閲讀後的心得體會,用漂流卡進行反饋。

三、親子閲讀

1、在班級範圍內開展媽媽(或爸爸)和我一起閲讀繪本活動。

2、父母和孩子一起閲讀繪本,並和孩子一起製作繪本、續編繪本,分享孩子的快樂。

四、繪本教學:

1、結合當時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每週安排一次相關的繪本教學活動。

2、11月開展繪本教學周系列活動,年組組兩位教師參加繪本同題異構,開放觀摩活動。

3、1月開展繪本親子製作活動。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5

一、書香環境創設

1、豐富“繪本天地”共享空間,以家園合作的繪本海報作品呈現,讓更多的孩子欣賞到繪本所揮發的唯美與智慧。

2、創設具有班級特色的書香環境,如“繪本書吧”,“童言稚語”留言板等。

3、鼓勵班級幼兒和家長積極參與環境的創設和製作,如:邀請家長與孩子創作獨一無二的“繪本”進行展示;邀請有能力有興趣的家長制作“書香寶貝”PPT,展現富有特色的家長閲讀氛圍;請家長積極填寫每次的繪本漂流卡與大家分享交流等。

二、繪本漂流

1、師幼一起制定漂流公約

a.班級漂流:每週週五每位幼兒借閲1本繪本回家,週一歸還班級。

b.全園漂流:每個家庭選擇一本經典、稀有繪本進行全園之間的漂流,也可用作教學活動或區域閲讀內容。

c.提醒家長和幼兒務必歸還繪本,閲讀時保持繪本乾淨整潔。

2、製作漂流卡

a.製作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漂流卡:頁面1:體現繪本的“漂流”過程,家長幫忙填寫閲讀家庭、閲讀時間和推薦指數,頁面2:我最喜歡的畫面、人物、對白等等,幼兒口述,家長填寫。

b.以漂流卡的填寫情況為重要依據評選班“書香家庭”、“書香寶貝”。

三、親子閲讀

1、在班級範圍內開展媽媽(或爸爸)和我一起閲讀繪本活動。

2、父母將孩子的閲讀軌跡記錄下來,親子製作親子閲讀小海報,一起分享孩子的世界。

四、繪本教學

1、結合當時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每月安排一次相關的繪本教學活動。

2、11月組織一次繪本教研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同題異構,也可自由選擇經典繪本。

3、開展為期兩週的“書香繪本閲讀節”和“繪本主題教學周”。

五、特色活動

舉行大班幼兒“繪本續編”展。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6

一、研究內容

1、進一步驗證和細化《“小公民—微社區”特色課程目標》,以使目標更科學、適切。

2、穩步推進,深入研究“小公民—微社區”特色課程的框架。

3、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園“微社區”中適宜的教育資源,不斷探索、豐富、調整有利於幼兒“公民素養”初步養成的“小公民—微社區”園本特色課程的內容,規範、優化文本的建設,使得本課題的研究更有價值。

4、通過“小公民·微社區”園本特色課程的實施,驗證課程文本目標的科學、合理性、實施的可行性,發現文本內容上的缺失和設計的不足,以求完善和改進。

5、根據課程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對課程體系脈絡、內容及教育目標加以彌補和完善。

二、研究措施

(一)文獻法:通過閲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較為全面的掌握與“微社區”園本課程內容相關的材料和信息,指導本子課題的研究工作。

(二)觀察法:結合子課題研究的特色活動開展,做好幼兒行為觀察的跟蹤記錄和個案分析,及時反饋特色活動效果,調整相關活動計劃和方案。

(三)行動研究法: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小公民—微社區”課程內容和文本建設的相關研究,對研究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和思考進行及時的整理,反饋和解決,在邊研究邊行動邊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微社區”課程的內容、文本建設。

(四)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子課程研究的相關歸納小結,定期總結;明晰階段性的收穫感悟,梳理研究中的成果結論。

三、具體研究步驟

1、進行初期的活動開展規劃。

2、根據前階段研究分析,初步確定特色課程的框架和發展目標

3、圍繞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和發展需要,結合《3—6歲幼兒發展指南》精神、公民素養教育理論和幼兒發展核心素養理論要求,進一步梳理和調整特色課程的教育目標。

4、在確立特色課程總目標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分層目標體系,以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為層次,建立分層目標脈絡,將課題培養總目標落實到每個年齡段幼兒身上,對目標內容進行層級分解。

5、課題組繼續引領各班組教師進行特色課程實踐活動的探索,不斷豐富課程資源的收集和充分、合理利用。

6、根據多次研討和反饋的信息,使“小公民·微社區”園本特色課程的基本框架和目標調整和完善到位,並不斷充實、優化課程內容。

7、學期末就本年活動開展和指導策略運用情況進行整理。

8、教師總結實踐、研究中的經驗,形成小論文。

9、對前階段的研究進行全面總結,形成文字資料。

10、歸類整理和彙編研究成果,為成果鑑定做好充分準備。

四、每月具體安排

九月:期初例會,商議、制訂本學期課題研究計劃,明確和分配任務。

十月:每月例會:學習理論知識並瞭解各子課題組進展情況及資料收集情況。

十一月:每月例會:課題組繼續引領各班組教師進行特色課程實踐活動的探索,不斷豐富課程資源的收集和充分、合理利用。

十二月:使“小公民·微社區”園本特色課程的基本框架和目標調整和完善到位,並不斷充實、優化課程內容。

一月:對前階段的研究進行全面總結,形成文字資料。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7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課程發展、教學改革、質量評測、素養提升、教師成長”等關鍵詞,嘗試開展信息技術校本課程建設,深入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教材研究,紮實推進優質學科資源開發,繼續組織有主題、有課例、有講座、有研討的“四有”教學研討活動,探索“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學科教研與教學新範式,整體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

二、工作要點

1。完善目標體系,嘗試監測設計。目標體系研究與構建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化。上學期已經把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目標體系進行了初步梳理,細化到了年級、章節、課時,但是目標的定位還不準確,特別是關鍵詞表述不準確,本學期將分別組織專題研討活動,進一步精準定位目標,完善體系;在研究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組織中國小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共同體成員,學習其他學科質量監測設計與命題監測分析,並思考、設計信息技術學科監測維度,探討信息技術監測的命題與分析事宜。

2。深化教學研討,轉型教學文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進一步從“傳授—接受”型的教學向“建構—探究”型教學轉化。課堂教學的研究不僅僅是在局部、細節、技術上着手,而要推進教學文化的整體轉型,探索更符合學生髮展的教學規律。本學期繼續三個學段開展“高效互動”為主題的課堂教學研討與展示,其中國小段側重“學案引領、微課支持”研究;國中、高中段側重“基於MOODLE平台嵌入微課與及時性評測”研究,進一步探尋技術支持下的信息技術高效互動教學範式,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文化的整體轉型。

3。豐富精品資源,強化學科應用。一是提高微課質量。經過四輪微課的開發,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點微課全覆蓋基本完成,但我們仍然面臨微課質量不高的問題,因此,新的學期要強化精品微課資源的開發,對已開發的、但質量不高、應用很少的微課要重新開發,提升微課的質量;二是強化學科應用。資源的開發要把握“應用驅動開發”導向,在應用中豐實精品學習資源,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服務。結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和教學調研活動,要求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積極推進微課應用,並思考微課有效應用的策略。

4。組織優課研討,做好推優工作。要求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積極參加二輪“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註冊、曬課與觀課活動,並積極參與曬課的評點與交流活動,在觀摩與研討中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強化第二輪曬課設計與教學指導,提供錄像課的拍攝技術支撐,讓信息技術教師在曬課與評優過程中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按照市、區要求,做好二輪優課的推優與總結工作。

5。組織競賽活動,提升師生素養。根據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市電教館要求,結合園區教學實際,開展師生相關競賽活動,教師方面:本學期重點做好中學段微課製作評比活動,並擇優參加蘇州大市的比賽活動;學生方面:一是組織好中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參賽活動,二是組織好園區中國小生信息技術技能競賽,包括中國小生鍵盤操作、國小生LOGO程序設計和國中生FLASH製作活動等,為園區師生搭建好展示與交流平台,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與此同時,指導相關學校嘗試開展創客活動,如Scratch控制設備應用、3D製作等,探索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

第一學期研究計劃8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我們學生能不矩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事,擺脱假大空、花架子作文現象,使兒童生活成為作文素材,學生作文能真實地再現兒童生活。

二、目的任務:

提高認識,使教師認識作文不是“為作文而作文”,而是根據兒童生活實際需要,記錄生活,再現生活,使教師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語言積累、讀書體驗結合起來,為學生搭建活動展示的平台,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達到課標中相應年級中關於作文的要求,真正的“我手寫我口,我口説我心”。

三、措施辦法:

1、結合閲讀教學,讀寫結合,讀中學寫,遷移訓練,善於觀察,使學生做生活中有心人。

2、進行體驗創作活動,如開展春遊、秋遊、讀書節、開學典禮、勞動後徵文。

3、及時在生活中捕捉素材,記日記、寫練筆,真實記錄生活,寫下見聞和感受想象,表達真情。

4、本學期開展生活習作研討活動。

5、徵集生活習作論文、教案。

6、規範本課題運行機制,考核辦法。

7、實驗教師要制定好本課題的實施計劃。客觀地總結積累相關的實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