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寧波貢茶的歷史介紹

校園2.01W

寧波茶文化的歷史,有其輝煌的顛峯,也有銷聲的低谷,而寧波貢茶盛衰的軌跡尤為典型。貢茶是古代朝廷用茶,專供皇宮享用。據《中國茶葉通史》和《全國地方誌茶葉生產資料集》記載,古代寧波盛產貢茶,以慈溪縣區域為主,其他省、府幾乎難與它匹敵。下面就寧波貢茶的歷史做一詳細介紹。

寧波貢茶的歷史介紹

這貢茶還得從范文虎説起。寧波從前有個范文虎,是民國時著名的中醫。而本文所述的范文虎則是宋末元初人。據《元史》記載,范文虎深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曾任兩浙大都督,官至中書右丞。元朝統治者來自蒙古遊牧部落,因多食牛羊肉,所以對有助消化油脂的茶葉十分看重。范文虎原為南宋朝廷的殿前副指揮,任兩浙大都督後,對寧波望族史氏敬重有加。史氏門第出過史浩、史彌遠、史嵩之三位丞相,受過宋朝敕封,民間就有“一門三丞相,世代兩封王”之説。

范文虎在車廄嶴內史嵩之墓園訪得佳茗產地,就在墓園旁修建開壽寺,並設立製茶局,監製貢茶。製成的貢茶,先在墓園祭祀史丞相,再解送到京城。貢茶產地車廄嶴原屬慈溪縣管轄。在明嘉靖四十年(1561)的《浙江通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寧波府志》、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的《慈溪縣誌》中都有記載,以車廄嶴南宋丞相史嵩之墓園為中心的`開壽寺、三女山、岡山一帶盛產貢茶,尤以“資國寺傍岡山所產稱絕品”。寧波貢茶的盛況呈現四個特點:時間久長。志書記載,寧波貢茶從元(1271———1368)初開始,到明代萬曆二十三年(1595)為止,歷時長達300餘年。數量眾多。“每歲額貢茶芽二百六十斤。”據清人《棘林雜俎》記載,出產名茶的江西九江府貢茶歲額也不過120斤,而寧波府的慈溪縣竟超過九江一倍多;若以縣論,浙江茶葉產地桐廬、建德,每縣貢茶不過5斤,而分水縣僅為1斤。製作講究。在製茶局負責監製貢茶的,為當地知縣。每年清明前一天,知縣從縣城來到車廄嶴,至穀雨才能回衙門。所採全為茶芽,採摘的人多為豆蔻年華的處子。質量優異。

貢茶原產地在車廄嶴及其附近,車廄為越王勾踐停車秣馬之地,地處四明山北麓、河姆渡南翼,那裏羣山疊翠,山泉汩汩,氣候濕潤,形成獨特的產茶小氣候。時至當今,西起陸埠,經車廄、大隱,直至烏巖瞭舍,仍有名茶迭出。但是,事物發展的歷程,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到了明代萬曆年間,貢茶銷聲匿跡了。當時曾在縣署儀門前立過一塊明顧言的《貢茶碑記》,詳細記述了寧波貢茶的盛衰始末。歲月流逝,石碑早已蕩然無存,但碑記收錄於清雍正八年(1730)的《慈溪縣誌·卷十四》,全文有兩千字。根據碑文所記,慈溪縣“原額貢茶,歲該二百六十斤,例於每年清明後收採,選差縣吏一名經手管解,限五月內到京投納,掣批迴繳,此定製也”。而烘焙二百六十斤乾淨茶芽,需要“每鮮茶四斤,烘作一斤,共計該鮮茶一千四百餘斤,着落實產茶之家出備前數,以供上用”。

標籤:貢茶 寧波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