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二年級數學《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二)》教學設計

校園9.73K

  內容:

二年級數學《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二)》教學設計

教科書6—9頁

  教學目標:

1、在能讀寫100以內數的基礎上對數的讀寫規則進行概括。

2、 在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天上的鳥多還是冰上的鳥多,實際上是求47大還是32大) ,並經歷用數學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係(數學思考、數感)的過程中,正確進行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知識)。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學生知識經驗分析:

2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是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知識基礎。

100以內數的讀寫是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

  重難點關鍵分析:

本節課重點使學生學會將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來解決,體會數學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的掌握以及用符號來表示是本節課的難點和關鍵。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上一節課我們隨着小科學家們來到南極參觀考察,這一節課繼續我們的南極之行好嗎?。

出示情境圖(把文字遮蓋),學生獨立觀察情境圖。

師: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提出以下問題:天上有多少隻海鷗?冰上有多少隻海鷗?一共有多少隻海豹?左邊有多少隻企鵝?右邊有多少隻企鵝?天上的海鷗多還是冰上的海鷗多?或天上的海鷗比冰上的海鷗多多少?左邊的企鵝比右邊的企鵝多多少?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可真多,這些問題正好是小科學家想知道的,我們來幫他們解決吧!

(二)合作探究 解決問題

1、估數、數數

師:大家都很想知道海鷗、海豹、企鵝的只數,現在就請大家來估計一下,它們各有多少隻?

學生獨立思考後,説出估計數,並簡單説説是怎樣估計的。

師:為了得到準確的數據,靠估計是不行的,我們還是要認真的數一數才行。

教師引導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數出天上的海鷗(四十七隻)、冰上的海鷗(三十二隻)、海豹(二十五隻)企鵝(三十九隻)、數並在情境圖上出示(用大寫)。

2、寫數、讀數

(1)師:對於這次南極考察,這可都是重要的數據,趕緊幫小科學家記下來吧!

找一名學生寫在黑板上,其餘寫在練習本上,共同訂正時,可以糾正一下寫法。

(2)請板演同學讀出寫的數,評價後全體同學齊讀。

在計數器上撥出以上各數。按老師要求一個數一個數撥出,注意訂正反饋,每撥完一個數就大聲讀出來。

3、概括讀寫法則

師:(指板書)這些數同學們既會讀又會寫,真了不起,那你發現我們在讀數和寫數時有什麼規律嗎?

小組討論,可以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數,先讀出,再寫出,然後總結。(學生可能會答讀寫都是從左向右,也可能答先讀寫十位上的數,再讀寫個位上的數,)先肯定學生以上的'説法,然後用計數器演示使學生明白,左邊這一位是十位,十位上一個珠子表示“十”;右邊這一位是個位,1個珠子表示“1”,左邊這一位十位對於個位來説就叫“高位”)。所以我們讀寫時都是從高位起。

4、數的大小比較

(1)師:小科學家們還想弄清是天上的海鷗多還是冰上的海鷗多?是企鵝多還是海豹多?大家還能幫助解決嗎?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可能回答:47比32大,所以天上的海鷗比冰上的海鷗多。39比25大,所以企鵝比海豹多。

師:噢!只要比一比這兩個數的大小就知道誰多誰少了。

教師板書47和32 25和39

(2)師:那你又是怎樣比較47和32的大小的呢?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學生答案可能為:47比40大,以40為支點比較説明,32比40小,32不夠40,加上一些才夠,所以47大,32小。

以數的組成説明:47比4個十要多,32不夠4個十。

可能根據數的順序來比較:47排在32後面,所以47比32大。

對以上説法,都給予肯定表揚。並用同樣的方法比較25和39的大小。

(3)師:怎樣用符號把47和32連接起來,還能看出哪個數大哪個數小?

引導學生用“>”和“<”連接。教師板書:

47>32 32<47

師:你能用符號連接25和39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25<39 39>25

(5)拓展延伸

師:(指板書)能否寫出幾個這樣的式子?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師:(指板書)仔細觀察,看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用語言簡單總結大小比較的規律。

(三)自主練習

1、做課本第1題寫出計數器上表示的數,並讀一讀。

先讓讓學生表述出計數器每個數位上珠子的個數。獨立填寫,彙報答案。共同訂正時注意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最後把所填數讀出來。

2、做課本第3題填一填,比一比。

先表述出計數器每個數位上的珠子數,然後寫出每個計數器上表示的數,比較出數的大小,最後填上“>或<”。

(四)概括總結及評價

師:這一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引導學生梳理一下本節課所學知識。

師:你對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有什麼評價?想對自己説些什麼?

師:你對同學們的課堂表現有什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