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九年級化學溶解度教學反思

校園8.86K

教師要時時反思自己,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九年級化學溶解度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九年級化學溶解度教學反思,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九年級化學溶解度教學反思

  九年級化學溶解度教學反思(一)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國中化學教學的難點,學生難於理解,且這個概念也是初高中銜接不上的一個點,國中新課程中對溶解度的計算不作要求,老師也講得淺顯,但到了高中,又有對溶解度的直接計算,所以很多同學不能適應。因此,國中老師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溶解度這個概念的實質。

如“溶解度”概念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温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本節課以“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為中心目標,以活動與探究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進行了有個性、有創意的快樂探究之旅。教學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侷限於教材中的素材,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活動提供了許多機會和空間,讓課堂成為展示學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設置問題羣、應用多媒體、分步突破難點,使環節緊扣、層層遞進,師、生及教材編寫者思維同步,形成共鳴,高潮迭起。

由於教學任務重安排的內容較多,結果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建議以後再講本節時分兩課時,第一課時只完成溶解度的定義,第二課時講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應用。

本節課還有一個缺點:師生之間配合不是太好,有的同學根本沒有跟上教師的思路,回答問題事實而非。

今後上課時要多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對學生給予評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跟上教師的思路,當然也要注重學生的不同觀點,不能只顧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九年級化學溶解度教學反思(二)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國中化學教學的難點,學生難於理解,且這個概念也是初高中銜接不上的一個點,國中新課程中對溶解度的計算不作要求,老師也講得淺顯,但到了高中,又有對溶解度的直接計算,所以很多同學不能適應。因此,國中老師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溶解度這個概念的實質。以前是老師講授,然後生硬地給出溶解度的概念,不符合新課標理念,今年我改變了教學思路,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請舉例説明:1、不同溶質在相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例如,碘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2、相同溶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高錳酸鉀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3、什麼是飽和溶液?

教師:我們把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做這種物質的溶解性,通過實驗驗證,在相同條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裏,溶解性是各不相同的,但溶解性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就要用到溶解度,在講溶解度之前,先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若在家裏,你如何來比較白糖和食鹽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學生討論提出了一些方案:

方案1:取大小相同的兩玻璃杯,放入等量同温度的水,再放入相同的白糖和食鹽,充分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再比較兩杯中剩餘固體的多少,剩餘多的溶解能力差,剩餘少的溶解能力強。

老師引導學生討論這種方案的可行性。有的同學提出質疑,假設你加入的兩種固體都全部溶於水了,沒有剩餘固體出現,怎麼判斷呢?經過討論,同學們想到,所加的固體,一定要保證其中一個至少達到飽和,於是有的同學提出另一種方法:

方案2:先稱取質量相同的兩種物質(多稱點),在温度相同,水的質量相同的兩個杯中,分別把兩種物質加入,邊加邊攪拌,直到不溶解為止,都配成飽和溶液,再稱剩下的固體,看哪一個溶解的質量多一些,溶解多的溶解能力就強。

到這時應該説已水到渠成,老師把握時機講解,這個溶解能力實際上就是通過水中溶解的溶質的多少來體現的,如果在上述條件下把杯中的水都換成100克,則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的多少就是該物質在該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數值越大,這種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這時由學生討論總結出溶解度的概念。通過這個教學過程,學生自己得出了溶解度概念,體現了獲取知識生成的過程,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