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校園1.49W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 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覆試驗求證後,伽利略的學生在人們的嘲諷與猜疑中走上 比薩斜塔,用實驗證實了真理。課文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今天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四年級《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第二課時,歡迎閲讀

四年級《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閲讀課文,瞭解、感受伽利略經過質疑和試驗發現真理,並用公開試驗揭示真理的過程,領悟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科學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 感受課文言語邏輯嚴謹、用詞準確深刻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板書: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老師這裏有兩個鐵球,一大一小。我們用它們來代表課文裏提到的兩個鐵球:大的代表10磅重的鐵球,小的代表1磅重的鐵球。這兩個鐵球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來,結果會怎樣?我們來看一下。(教室做兩個球同時下落的實驗,兩個球同時落在講桌桌面上)

 二、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在1590年,就在距今415年前的歐洲,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這個現象,因為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相信一個人的話,這個人就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2.對於亞里士多德的説法,人們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麼程度?理解:信奉。指導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三、導讀第三自然段

1.理解亞里士多德的説法

那麼關於這兩個鐵球怎樣落地的,亞里士多德是怎麼説的呢?

(用課件出示課文片段: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這段話強調了什麼?(強調了兩個鐵球同時落下時,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指導朗讀,把要強調的意思強調出來。

2.理解伽利略嚴謹的思維過程

當時人們對這樣的説法毫不懷疑。可是又一位年近25歲的數學教授伽利略,讀了這句話之後先做了什麼,又做了什麼?(他先去思考亞里士多德的話對不對,然後又帶着疑問做了許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的確説錯了。)

板書:懷疑——試驗

我們來品讀這一段課文,看看伽利略是怎麼思考的,是怎麼試驗的。我們先看看他思考的過程。

(用課件出示課文片斷)

伽利略是怎麼推導出這裏的兩個結論的呢?

伽利略運用亞里士多德的説法推導出這兩個結論的`時候,他相信亞里士多德的説法嗎?(不相信。)讀書看看,怎麼證明他不相信?

把這段話完整地讀一下,讀出你在思考,讀出你很謹慎,讀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嚴謹。

現在請你用自己的話來完成這個思考過程,不看書,一層一層地表述這個意思,自己練一下。(學生練習兩分鐘,指名練習説。)

  四、導讀第四自然段

“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説錯了。”

我們再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去思考,伽利略的試驗有什麼特點?

(伽利略的試驗的特點是:次數多、反反覆覆、每次試驗的結果都一樣。)

“反覆”強調了次數多,就是説他是反反覆覆地做。

辨析:“反覆”與“許多次”的不同,“反覆”與“重複”的不同。從而理解伽利略為什麼要反覆做試驗。

 五、導讀第五、六自然段

1.導讀第五自然段

2.導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作者寫伽利略作公開試驗的過程只寫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拿着”,一個是“脱手”。就是這樣的兩個動作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塔下的人們,給當時的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

(出示:“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怎麼理解這句話?

對於權威的話,我們要學習,但不能迷信。而且,善於學習才能善於思考、善於發現。伽利略這樣嚴謹地思考問題的方式就是因為他學習過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他用試驗的方法去探究事物的真相,這種方法也是向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學者阿基米德學習的結果。

 六、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

伽利略:懷疑————試驗————公開試驗

如果……那麼  反覆   拿着、脱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學校唸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説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佈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佈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消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説: “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説:“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着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着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脱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説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