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

校園1.28W

一、教學目的: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

1、藉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掌握“居”、“間”、“還”、“請”等詞的意 義,對課文內容有整體感知。

2、學習本文“寓理於事”的寫法,並用簡潔語言概括其道理。

3、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批評幫助,提高自身修養。

二、教學重點:

1、朗讀、複述課文。

2、課文註釋中必須掌握的詞語。

3、學習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正確把握人物形象及其隱含的寓義。

四、教學設想:

1、藉助工具書和文中註釋,要求學生讀懂淺顯的文言文。

2、誦讀法。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增強感知、感悟。

3、品讀法。讀重點語句,品味其思想內涵和寫法。

4、討論式。在討論中互相啟發。

5、探究式。在討論的基礎上,對某個或幾個問題變換角度思考,拓展思維,完成對知識的遷移或延伸。

五、媒體設計:

課件、錄音機、電腦、投影儀

六、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七、課前準備

(一)、教師製作課件。

(二)、學生預習:

1、生字、詞語識記:間好還居還湯熨屬索腠理肌膚火齊

2、桓侯病死的原因是什麼?你能説出本文闡明瞭一個什麼道理?

八、教學流程教學內容

二、介紹作者與寫作背景。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四、對照課文,複述大意。

教師活動

導語:醫聖華佗與曹操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情趣。

1、教師範讀教學內容

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全解課文,重點疏通字義。

六、分題研讀、微觀體味。

七、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活動

教師在教室巡迴指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設問:蔡桓公拒絕就醫而病死的原因是什麼?它闡明瞭一個什麼道理?

鼓勵學生有創意的回答,並板書有獨特看法的同學的答案。

如果扁鵲是我是我們的老師,而蔡桓公是我們班的同學,試想扁鵲對蔡桓的這種規勸方式適合嗎?要不然該採用何種語言藝術?

教學後記:

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以人為本,以文本為載體,使學生在掌握了知識的同時,也掌握好學習的方法。在《扁鵲見蔡桓公》教學中,我認為做得稍好的有幾點:

一、我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我國古代有個“醫聖”是誰?請同學們回答一下。(注:用多媒體在字幕上打出題目)有的同學説是扁鵲,也有的答是華佗。我未置可否,而是進一步追問:“曹操和哪一位醫生有關係?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幾個同學先後進行互為補充的回答,而其他同學則聽有滋有味,不知道老師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這時老師才嘎然而止,順勢地説:“在華佗之前,有一個傳説中的名醫,他的名字叫扁鵲,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關於他的故事的文章”,導入新課。

這個導入環節,在講課中用了近五分鐘,很容易有本未倒置之嫌。而我之所以仍堅持這樣做,乃是為了吊起同學們的味口,使之充滿好奇心,有一種懸念感,營造良好的氛圍,從而實現“薰陶感染”、情感教育的目的。教師有意識地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思維處於一種激活狀態,產生一種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學起來有味道,上課有熱情,教學效果也不錯。精心的導入設計,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境中,為下面我進一步順理成章地提出學習目標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古人云:“書須成誦,則學進矣。”我個人覺得讓學生反覆讀文是本節課的亮點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要繼承這一優良的傳統教學,落實到層面上,就是要突出朗讀的地位,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思想感情裏去,從而受到感染,獲得啟示。我先讓學生聽讀,讓他們小聲跟着讀,提醒他們注意音準、停頓、重讀、語氣等。然後請兩位同學個別讀,和大家一起糾正“髓”、“還”、“間”、“腠”等幾個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易犯錯誤的字的讀音要加以注意。第三是齊讀,提醒學生注意節奏和人物的語氣。齊讀完後,又進行了指導,強調要讀出感情來,要符合人物的個性特點。然後進行男、女生比賽讀,教師肯定男生讀得流暢有力,含蓄指出女生讀得不夠熟練,男、女生在語句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方面都略顯不足。通過聽讀、小聲跟讀、自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不會感到索然無味,反而會更加積極地去讀,去體味,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在教學環節的最後,由於幾個問題的設計,打通了學生生活經驗與閲讀感知之間的通道,學生感到自己有話要説,從而在課堂上較好地發揮了主體能動性的作用。例如:

師:“寓言是把深刻的道理寓於故事中,那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慶寶同學:“一個人生病就要及早治療,不要自以為是,不然到頭來受害的就是自己。”

婉真同學:“要正視自己的缺點。”

燦陽同學:“一個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就要像對待疾病一樣,及時治療,不要把人家的好意拒於千里之外。”

鎮龍同學:“當一件事情容易決的時候,就要努力支解決,那麼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禍患。”

水慶同學:“要多聽別人的忠告。”

翠蓉同學:“凡事不可主觀意測。”

彬龍同學:“看待事物不要有偏見。”……

老師和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説、大膽問、大膽想,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教師的思路。其實每一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應該看到:每一名學生都是快活成長着的鮮活的個體,都是帶有自己語言背景和語言經驗的學生。本節課學生們充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並在交流中得到了更大的收益,有獨到見解的給予板書,讓同學們的成就感得到極大滿足。這不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觀願望,而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起來有味道,氣氛自然良好。深入一點分析,當一個同學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時,對於班上其他同學來説,可以花少量的時間,獲得比較多的信息,適合同學在行課期間積累知識使用。此外,課堂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直接交流對話,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直接從課堂上、他人身上獲得知識,培養性情,汲取營養和前進的力量。

以上是我在執教《扁鵲見蔡桓公》時所做的幾點嘗試,談不上成功的體驗。反之,我感到了自己教學上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語言表達不夠準確簡練,個別指導時做得不到位,課堂訓練不夠紮實,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還不能做到收放自如等等。只是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並把它落實到每一節課當中,應該是每一個教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