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與評析

校園2.8W

教學內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與評析

課題:求平均數。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2.加強學生對平均數在統計學上意義的理解。

3.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重點和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計算器。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評析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出示幻燈教師家的書櫥)現在我的書架上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

(1)學生思考,想象移的過程。

(2)教師操作並問:現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麼數?

(3)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併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

從現實生活導入,自然引出平均數概念,並巧妙滲透了平均數的區間範圍,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數是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並不表示一個實際存在的數量,為後面深化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預設。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按要求疊圓片,第一排疊2個,第二排疊7個;第三排疊3個。

師:看着面前的圓片,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我想使每排的圓片同樣多?

師:是個好問題!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研究怎樣才能使三排圓片同樣多。先動手活動,再互相説説法。

小組活動討論。

彙報交流。

生1:我們先從7個裏拿出1個給3個,再從7個裏拿出2個給2個,這樣每排的圓片就同樣多了。

生2:我們是以最少的一排2為標準。從7個裏拿出5個,再從3個裏拿出5個,然後把這6個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個,和原來2個合起來,每排都是4個,也同樣多。

師:不管怎樣移,我們都是把個數多的移給個數少的

請你想一想:在剛才移動過程中,有什麼相同的規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相等

相等

小結:像這樣,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幾個不相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變得同樣多,同樣多的那個數就是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2.初步應用,內化拓展。

師:剛才同學們用各種方法示出了平均數,請你選擇最喜歡的方法,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出示:7,3,6,4的平均數是多少?)

生1:我是這樣想的(7+3+6+4)+4=5,所以7,3,6,4,的平均數是5,我在加的時候還用了湊十法。

生2:我是從7拿出2給3;6拿出1給4,通過移多補少得出7,3,6,4的平均數是5。

出示幻燈:身高情況

先估計一下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148,147,149,……)算一算,比較一下估計準不準,誰先算好自己上來寫到黑板上。

生1:我是這樣想的,152拿出3個給146,151拿出2個給147,那麼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就是149。

生2:我是這樣想的,這列數從146到153,裏面少148與150,148與150的中間數是149,所以這些平均數是149。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的熱情。

“平均數”與“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量,而平均數只是一個表示中間狀態的抽象數量,這裏又一次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進行觀察、估計、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及時內化了各種求平均數的方法,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三、拓展練習

1.應用一。

小組活動:拿出準備好的調查表,先用計算器求出平均數,再互相交流看法與觀點。(調查表有小組成員的體重,身高,家裏近幾個月的電話費、電費,上週的氣温情況等)

交流反饋。

師:看了兩(三)組平均體重數據有何啟發?[根據“平均數”可以對兩(三)組體重進行比較]

師:教師還收集了一組數據,發現我校第一季度用電情況如下表:

1月

2月

3月

800度

1000度

900度

(1)説説從表中你有什麼發現?

(2)算一下我校第一季度平每月用電量。

(3)預測4月份的.用電量。

(4)小組討論,學生間交流。

(5)指名彙報:你是根據什麼來估計的?

2.應用二。

請用計算器幫這位小選手算算最後得分

生1:最後得分(84+70+88+94+82+86)÷6=84(分)。(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

生2:我不同意,我認為應該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最後得分(84+88+82+86)÷4=85(分),這樣才公平、合理。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你有沒有在哪裏見過?(奧運會、電視比賽等)為了使比賽更公平,通常在比賽中採用這種方法求平均數。

3.應用三。

師:星期天,小麗高高興興去學游泳。她碰到一個難題,原來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釐米,小麗身高134釐米,她在這個游泳池中學游泳會有危險嗎?

□會 □不會 □可能會 □可能不會

(1)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

(2)指名説説(3個)

(3)學生評價。

師:平均水深只是一個代表數,他的實際水深並不知道,可能比126釐米高,可能比126釐米深,也可能正好是126釐米,我們在對待實際問題時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

從生活中搜集,整理數據,並求出平均數,使學生體令“平均數”反映的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的數據,在實際的數據,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人們可以運用它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計算器的引入,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結合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深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驗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提升了他們數學交流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問題嗎?

五、課外延伸

推薦作業:1、現在你對教師上課開始的問題“我們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能解決嗎?這一問題就留給大家課後去解決。

呼應開頭,並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延伸,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