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

校園3.1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和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估算。

2、靈活運用“四捨五入”法進行除法的估算。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口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捨五入”法進行估算。

教學準備:課件、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一分鐘計時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談話:

師:今天我們學習什麼?

生:口算除法。

師:你們怎麼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師:你們真善於觀察,老師希望大家繼續發揚這個優點,並且通過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三、1號學案:

知識點一: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自學 限時5分鐘)

1、請打開書78頁,看圖理解題意:

要求80個氣球可以分給幾個班,也就是求:( )裏面有幾個( )。

所以用( )法計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內除法計算:

因為8÷2=( ) 所以80÷20=( )

3、請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時間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嗎?看看你的同桌,如果兩人都完成,交流你們的學習結果,如有困難,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組合作。

沒有問題請總結歸納:

整十數除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①

師:有問題嗎?説説你們的意見吧

知識點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5分鐘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觀察發現,( )接近( ),所以在計算83÷20≈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 ),因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計算80÷19≈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因為( )÷( )=( ) ,所以80÷19≈( )

小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時,把算式中不是( )的數用“ ”法估算成( )數,再進行口算。

很簡單吧,同桌看看你們的答案一樣吧!“小結”看黑板,和老師的一樣嗎?

沒問題就試試看,你會算嗎?(選擇其中一豎行,同桌兩人口述,要説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號學案:(請你按照1號學案方法自學下面內容)

一、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

打開書79頁(2),快速完成(只説不寫)

1、理解題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為 所以 。

⑵利用( )計算

因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師生彙報

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

計算122÷30≈ 和120÷28≈時(同桌倆人各選一個,照下面的樣子説明你的計算方法)

我選擇( ),我觀察發現:(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 ),因為( )÷( )=( ) ,所以( )

比較1號、2號學案,你來總結:(總結完成後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樣嗎?)

1、整十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是:⑴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數用“ ”法估算成( )數,再進行口算。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兩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認識小數、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個別學生知識基礎比較薄弱,表現在計算技能較差,對數學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

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

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1、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2、教學難點: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

1、教學重點:用量角器量角、畫指定度數的角。

2、教學難點: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認識。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1、教學重點:口算、筆算的方法

2、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

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2、教學難點:垂直線與平行線的畫法。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1、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瞭解商的變化規律。

第六單元:統計

1、教學重點: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2、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1、教學重點: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第八單元:總複習

1、教學重點: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並鞏固和提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

五、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和諧,充滿愛、民主、喜悦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3

四則混合運算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閉莆彰揮欣ê諾牧講交旌顯慫愕腦慫闥承潁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2比醚生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3痺詡撲闃信嘌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繃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教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課件)同學們,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請看:都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呢?學生觀察,並説出貨架上的'商品名稱和價格。

1苯淌Γ盒∶鰲⑿『旌託∏浚他們各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呢?(文具盒每個7元)學生列式計算後,指名彙報,教師板書: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鮮σ怖吹繳痰輳要為學校買4個籃球和1個足球,需要多少錢呢?還能用一步計算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毖生獨立列式解答。

2幣導學生彙報

教師板書: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師:誰來説—説,他們是先算的什麼呢?

學生1:他們都是先算的買4個籃球要多少錢。

學生2:他們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師:兩位同學都説得很好。像這樣,在一個算式裏,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計算時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學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嘗試練習

教師:你知道下面兩題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嗎?90×11-900585÷9+15指名學生説,同桌互相説一説。

教師:能正確算出答案嗎?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4保繼續播放課件)小青他們要為班上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作為獎品,付給售貨員阿姨100元,應找回多少錢呢?

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算什麼呢?

學生:先算出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錢。

教師:你知道怎麼算買13個文具盒的錢嗎?

學生:7×13

教師:能列出一個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錢嗎?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然後彙報。教師板書:100-7×13=100-91=9(元)教師:誰能説説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教師:這兩道題又該先算什麼呢?説給同桌聽一聽。52+12×4110-117÷9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算式裏都有哪些運算?計算時是先算的什麼?

學生:有加法、減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減法。教師:誰能小結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請同桌相互説説。指名學生説。

教師小結:在一個算式裏,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説一説,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725-43+21823×32÷8指名學生説説,然後計算出得數。

教師:像這樣,算式裏只有加法和減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運算順序應該是怎樣的呢?請同桌相互討論討論,並用自己的話説説。指名説説運算順序。小結如果在一個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運用

1鋇7頁,練習一,第1題。先説説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後集體訂正。

2鋇7頁,練習一,第3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集體討論。

3鋇7頁,練習一,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後,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想的,先算的什麼。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數學四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P74-76

教學目標:

1、從生活中的圓形物品出發,感受生活中圓形物品的特徵。

2、認識圓心和半徑,並會用字母表示。

3、通過正確使用圓規畫圓,建立圓的初步概念。

4、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養合作意識,培養空間觀念,感受到幾何圖形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圓上所有的點到固定點O都有相同的長度r”,認識圓心、半徑,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圓的概念和畫圓的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單、視頻、圓規、繩子、圓形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情景引入

同學們,一滴水滴到平靜的水面上,會形成怎樣的波紋呢?(圓形的波紋)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圓、發現圓,你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圓?

(先小組交流,後全班反饋)

2.欣賞生活中的圓

(媒體展示)你們看,這是老師蒐集的一些素材,請大家欣賞。

3.學生交流對圓形物體的感受和對圓的認識

4.揭示課題

看來,生活中圓真是無處不在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走進圓的世界。(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二、嘗試探究

(一)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1.交流畫法

①利用圓形物體畫圓。

②利用細繩、圖釘畫圓。(機動)

2.介紹生活中如何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①展示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

師:體育老師經常在操場上畫圓,他是怎樣畫圓的呢?(媒體演示)

②老師演示用繩畫圓。

師:那老師也試試看,在黑板上畫圓。

(一端用圖釘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細繩紮上粉筆,拉直繞一圈。)

師:藉助繩子畫圓,只要固定一點,確定長度,旋轉一週就可以得到一個圓。

(板書:固定一點,確定繩長。)

③認識圓心和半徑。

師:我們把這個固定的點給它取個名字叫“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這根細繩的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

(板書“圓心O,半徑r”)

3.引出圓規:生活中除了用這些工具來畫圓,聰明的數學家們早在很久以前就發明了一種專門用來畫圓的工具——“圓規”。

(二)嘗試用圓規畫圓

1.介紹圓規的構造

(圓規有兩隻腳,一隻是帶針尖的腳,一隻是帶有鉛筆的腳,還有一個把手,是用來旋轉的。)

學生第一次嘗試畫圓

師: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畫圓?畫一個圓不成功可以在旁邊再畫一個。會的同學可在小組內傳授經驗,互相交流學一學。(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師巡視指導。)

3.老師示範用圓規畫圓

師:請看老師是怎樣規範畫圓的?邊看邊思考你剛才的畫法和老師的有什麼區別?

4.學生再一次嘗試畫圓(畫在作業單上),並交流畫圓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

5.師生邊交流畫法,邊嘗試第三次畫圓。

(先用鉛筆在畫紙上畫一個“×”,再把圓規兩腳分開一定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上,握住圓規的把手,把帶有鉛筆的腳繞固定的點旋轉一週。)

交流總結:畫圓三步驟:固定圓心、確定半徑、旋轉一週。

6.學生第四次畫圓

請大家再一次拿出圓規畫一個最漂亮的圓,畫完後標上圓心“O”和半徑“r”。

學生展示,糾錯

師:畫圓還要注意哪些地方?

師:如果手捏住圓規的.兩個腳來畫,會怎麼樣?畫圓會成功嗎?

師生小結:就像體育老師用的繩子要拉直,不能改變繩子的長度一樣。在畫圓時,應保持圓規的兩腳距離不變,即半徑不變。

(三)探究圓的半徑的特徵

1.小遊戲:比一比:在同一個圓上,誰在30秒內畫的半徑最多?你發現了什麼?

(圓有無數條半徑。)

2.師:請你再量一量這些半徑的長度,你發現了什麼?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是相等的。)

(四)問題解決

師:小胖他們小隊正準備做奪寶遊戲呢!

出示遊戲圖:×××××××××(隊員)

(寶藏)

①對於這樣的隊形,你覺得怎麼樣?

②要使這個遊戲公平,你能設計出一個好隊形嗎?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哪些本領?你有什麼收穫嗎?

四、課後作業

完成綜合與實踐活動作業單“我是數學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設計師”中的任務。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5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容既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又是對後續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或是用大數描述事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近似數。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可以憑藉數感找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捨五入”法來求大數的近似數。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捨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於“四捨五入”法具體是什麼,它的道理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運用“四捨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國小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與分析,瞭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藉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週年閲兵視頻,説一説有什麼感受?

師:這麼大的場面中一定藴涵着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麼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麼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可能會説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説約130cm;小紅從家裏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説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説説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瞭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範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看來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60週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瞭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藉助數線,直觀感受“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裏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説説想法,學生可能會説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於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於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後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於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説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於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於1萬和約等於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説説你有什麼發現,能得到什麼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瞭解情況。

學生彙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藉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捨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捨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閲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説一説“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説一説自己的想法,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彙報。

教師巡視,瞭解小組討論的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於20萬;直接用四捨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於5,所以直接把十萬後面的尾數“33482”捨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説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捨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説説:怎樣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閲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並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嶽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捨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捨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捨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能用所學的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請學生説説這節課的收穫。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捨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藉助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難點:體會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別與聯繫。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同學們,看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一根線)

生活中,到處有線存在,你能否説説在哪裏看到線的存在。

(多媒體演示:各種線,引出有限和無限)

創設情境,感知直線、射線、線段

認識線段

演示:將紅外線手電筒的光線射到牆壁上。

問:牆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大約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

請你們畫一畫這條線大約的長度。

這個長度是固定的嗎?如何來表示這條線長度的固定性呢?

小結:科學家想到要把這條線堵住,截住,就用兩個端點,把它固定住。像這樣的線就是我們已學過的線段。誰來説説線段的特點.

認識射線

演示: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你看到線了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線?

請你再一次畫一畫這條線。

怎樣表示這條線是向一邊無限延長的呢?

為什麼不在另一邊畫端點?

師:像這樣的線叫射線。

射線有什麼特點?

練習:把線段怎樣改變可以得到一條射線?

(引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的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射線)

能否在射線上找到一條線段?

線段與射線有什麼關係?

認識直線

剛才把一條線段額一端無限延長,可得到一條射線。如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結果是什麼?

(引出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直線)

1.説説直線有什麼特點。

練習:能否在直線上找到一條線段和射線?

説説射線、線段和直線的關係?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他們有什麼區別?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係

線段

射線

直線

鞏固練習

下面哪些線是線段、射線、直線

2、判斷

一條直線長5釐米。

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黑板的邊長是一條射線。

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沒有端點。

射線比直線短。

數一數,下列共有幾條線段

總結:今天學習後,對線你們有什麼新的認識?

板書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係

線段

不可延長兩個端點可以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

一端可無限延長一個端點不可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直線

兩端可無限延長無端點不可度量是一條直線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7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國小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學生學習常規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並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圖形的變換、方向與位置統計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二單元“線與角”。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3、.第三單元“乘法”。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 第四單元“運算律”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加法和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某一點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掌握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

6、第六單元“除法”。

本單元的學習是國小階段整數運算的最後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係。

7、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8、第八單元“可能性”。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感受簡單的隨機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

2.學生將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掌握計算器的運用方法,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學生將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地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係,並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號運用在計算中的必要性,並能正確計算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 經歷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這兩個運算定律,並能將其應用於簡便計算之中。體驗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的意識和能力。

5.學生能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6.學生將能識別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角。

7.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8. 初步感受到事件的發生隨機性,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五、課時安排:

一、認識更大的數9課時

二、線與角9課時

三、乘法7課時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角的計算

教學目標:

1.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2.在獨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減計算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測量∠1的度數並説説你是怎樣量角的?

2、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角的計算。揭示課題:角的計算。

新課探索

探究一

已知∠1=45度,∠2=90度,求∠AOB=?

請你們試着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指導書寫格式。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數只要用∠1的度數加上∠2的度數。

練習:書P73/1練習

已知∠1=650,∠2=150,求∠AOB=?

已知∠3= ∠ 1+ ∠ 2, ∠ 1=180,∠2=720,求∠3=?

探究二

已知∠AOB=63度, ∠1=30度, 求∠2=?

(1)請你們試着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2)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數只要用∠AOB的度數減去∠1的度數。

已知∠AOB=1520

已知∠AOB=1520 ,∠1=700,求:∠2 =?

已知

已知∠3= ∠ 1+ ∠ 2, ∠3=800 ,∠2=500,求∠ 1 =?

課內練習

1、練習一 填空

(1)若∠AOB+600 =平角,則∠AOB=( )度;若周角-∠1=600 ,則∠1=( ) 度。

(2)從12時10分到12時20分,分針轉了( )度。

2、練習二 下面都是用兩塊三角板組成的角,算一算它們各是多少度?

3、練習三 計算下列角的度數。

如下圖,已知∠1=650 ,求∠2的度數。

如上右圖,已知∠1=600 ,求∠2的度數。

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角的計算

解:∠

解:∠AOB= ∠1+ ∠2

=450+ 900

=1350

解:∠2 =∠AOB- ∠1

=630-300

=330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聯繫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麼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裏要儘量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説明哪裏是量角器的中心,哪裏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

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角的度量單位

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遊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10

一、教學內容

1、億以內數的認識。

2、十進制計數法。

3、億以上數的認識。

4、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例題的編排增加了一些銜接語,使內容更具連貫性;還注意體現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儘量為教學提供一定的引導。

2、讀數、寫數例題的編排更具層次性,強調分級讀、寫數的好處;對大數的讀法、寫法法則,以學生討論、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顯示。

3、增加了將一個數寫成擴展式的例題。用不同形式來認識數,也為中學學習科學記數法做一定鋪墊。

4、將把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和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分別安排例題教學,以避免學生將二者混淆。

5、計算工具的發展原來是閲讀資料,現將其作為正文,以連環畫形式,配以簡要的文字,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歷程。隨後單獨介紹了算盤、計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嗎”的版塊,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至六個。主要圍繞:對一億的感知、數的分級、非位置制計數方法、記數符號的來歷、位置制計數方法、計算器特殊按鍵的介紹等進行,豐富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充分體會阿拉伯數字的特點和十進制計數法的優勢。

7、新增了“整理和複習”。

三、具體內容

(一)億以內數的認識

1、例1:認識計數單位和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首先通過呈現北京市的人口數,説明學習比萬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藉助計數器,利用動態撥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計數單位的基礎上,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並讓學生初步感知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在有了計數單位後,簡要説明了用數字表示數的方法,由此引出數位和數位順序表。並讓學生結合北京市人口數,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學時應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知識遷移。由萬以內的數引出比萬大的數,由已知的計數單位引出新的計數單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其在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例如,在計數器萬位上撥數,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十萬怎樣表示”的問題,經歷“滿十進一”的過程,引出計數單位“十萬”。還應注意讓學生了解“數位”的意義,體會“位值”的含義。在認識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後,要説明:“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使學生初步體會計數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數位順序表後,通過説出北京市人口數中一些數字表示的含義體會“位值”的含義。

2、例2、例3:讀億以內的數。

教材的編排分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教學讀整萬的數,讓學生體會讀數的本質,第二個層次是教學讀一般的含兩級的數,總結讀數的方法。

例2的編排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整萬數的讀法的思路。第1個學生是遷移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順序把每個計數單位都讀了出來,這實際上也體現讀數的本質:就是讀出計數單位的個數。第2個學生則歸併了“萬”字,簡便了讀法。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加深對萬級數的讀法的認識。此外,例2給出的4個數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學讀含有兩級的數,第一個數沒有0,給出讀法;後邊兩個數,中間和末尾都有0,沒有給出讀法。特別是有關“0”的讀法。例3的'數據的選擇也突出了讀數的重點和難點。

3、例4:寫數。

通過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上鑄字的信息,引出寫數活動。對照數位順序表,出現4個不同的數。第一個給出了寫法,採用畫豎線的形式,凸現了先分級、再寫數的思路,其餘3個則讓學生自己探究寫出。總結出寫數的方法。

4、例5:數的大小比較。

教材首先給出了20xx年6個國家到我國旅遊的人數,為學生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了生動的學習資源。法則,重點突出了兩個方面:位數相同的情況和位數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大小比較。

5、例6:大數的改寫。

探討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小精靈的話,則凸顯了把整萬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意義和作用。

例題後面的“做一做”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方面讓學生在“改寫”中深化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瞭解一些科普知識和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6、例7: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習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時,可舉一些實例説明近似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用一個省或一個市的人口、全國國小生數、全國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實例,説明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沒必要十分精確地表示一個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數來表示。

7、數的產生。

教材通過圖文配合的方式,簡要地介紹了數的產生和數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出示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3幅圖,展現了古人一一對應的記數方法。隨後簡要説明了數字產生的原由,並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展和完善的,並通過小精靈的話説明了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然後呈現了0~9的阿拉伯數字,並以首先通過小精靈的話説明了數字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數的產生和發展的認識。最後用簡練的文字揭示自然數的概念與特點,一方面對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為以後把數的範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準備。

(二)十進制計數法

教材首先運用兩個實例,説明比億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凸顯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在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利用計數器數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此基礎上,“擴展”數位順序表,系統整理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知識,並概括出“十進制計數法”,併為億以上數的認識和讀、寫作好準備。

(三)億以上數的認識

1、例1:億以上數的讀法。

教材通過呈現地球不堪人口重負的畫面,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的同時。提供了3個億以上的數。讓學生藉助數位順序表把億以內數的讀法遷移到讀億以上的數之中。在讀法的總結上,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讀數和重點關注“0”的讀法問題。

2、例2: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材結合數位順序表,呈現了1個整億數和兩個非整億數,讓學生通過思考與嘗試、討論與交流,自主遷移、探究寫法,並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按級寫。

“做一做”第2題採取題組形式,把個級數、整萬數、整億數對照編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分級寫數的特點,更好地掌握寫數方法。

3、例3:把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第一個呈現改寫結果,其餘2個讓學生獨立完成,熟悉改寫的方法。

4、例4: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數,再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所以這裏用色塊和文字標註的形式説明如何用“四捨五入”法省略一個數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然後直接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下面的閲讀材料介紹了我國古代用算籌計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位值制,感受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並由此瞭解數字“0”的產生,豐富對“0”的認識。

(四)計算工具的認識

實驗教材是放在“閲讀材料”裏的,修訂教材把它作為了正式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慾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用簡潔的文字與畫面揭示了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由兩千多年前的算籌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了人類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與發明,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對算盤和計算器的詳細介紹。

接下來教材説明了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了解算盤在生活中的應用。接着呈現中國算盤和日本算盤的實物圖,讓學生感受算盤的影響和傳播的廣泛。最後,呈現了3幅直觀圖要求學生寫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因為二年級已經學過用算盤記數,所以這裏簡單回顧介紹一下即可。(見“算盤的數學文化”)

對於“計算器”的認識,通過呈現結賬這一情境,讓學生了解到計算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並説明計算器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算得又對又快。然後呈現了計算器的實物圖,並標註了顯示屏及兩個功能鍵的名稱,其餘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則讓學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來的例1教學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基本的四則運算。教材呈現了加法計算的例子,減、乘、除法式題,則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例2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通過計算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

“大數的認識”——數感的培養

 四、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國小生整數認識的最後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數感。

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數運用的事例,突出學習大數的必要性;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數。

2、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過程。

大數的認識中,萬以上的數、計數單位、數位、數級、十進制計數法、大數的讀寫法則、近似數等,都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緊緊抓住數的分級,引導學生探索數的讀、寫方法。

注意培養學生“先看級再看位,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寫”的習慣。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從而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情況分析

1、班級概況:

四年級現有人數為40人,大多數學生偏遠的農村,這些學生中有父母離異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識掌握情況。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於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於部分學生對於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於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於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能力、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3、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徵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於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錶揚誇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4、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後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國小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 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 班中的後進生,大多數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過於遷就;有的是由於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後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討論的能力,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於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5、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並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三、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後,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可以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大量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內容是學習整數的最後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係、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為學有餘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悦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方法,布臵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 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12

圓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國小數學新教材四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P74~76。

教學目標:

⒈從生活中感知圓,並抽象出圓。

⒉通過不同辦法畫圓,建立圓的初步概念並認識圓心、半徑。

⒊認識圓規並會用圓規按要求畫圓。

⒋通過認識圓、畫圓和欣賞圓,感受圓的美。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認識圓並建立圓的初步概念,認識圓心、半徑。

 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PPT)提問:在這些物體中,你都發現了哪個圖形?

2。揭題: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圓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圓

(貼:圓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嘗試用簡單工具畫圓。

(1)你會畫圓嗎?你準備怎樣畫圓?

問:工人師傅是怎樣畫圓的?

也就是工人師傅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繞着固定點旋轉一週就畫成一個圓。

問: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這根繩子用女同學的橡皮筋行嗎?為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師説也就是繩子的長度要相等

(2)學生嘗試畫圓。

你會像工人師傅那樣的方法畫圓嗎?

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圖釘和短線,同桌兩人合作,一人先畫,一人幫忙,開始!

展示學生作品

小結:原來一定要拉緊這根繩子。沒拉緊繩子,也就是長度不相等。

(3)老師畫圓

老師也來畫畫看,你有什麼要提醒我的?

(4)認識圓心和半徑

認識半徑:繩子的長度在圓中有個名字,我們叫它半徑。

用英文字母r來表示。

問:我們畫圓是不是隻要定好半徑就可以了?

認識圓心:這個固定點叫做圓心用英文字母O來表示。

提問:這個圓中有幾條半徑?

小結: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

2.認識圓規,學會用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

剛才我們小組合作才畫了一個圓,用繩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較低。聰明的工人師傅發明了這個工具來畫圓,它叫圓規。

(2)嘗試用圓規畫圓

下面請你用這個圓規來畫畫看,想想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學生自己嘗試畫

圓規的兩隻腳有什麼作用?

小結:我們用圓規畫圓時首先要定圓心,也就是把圓心固定好;還要確定長度,也就是半徑的長度不能有變化;最後繞着圓心旋轉一週。

三.鞏固練習

1、畫圓

(1)隨機選取兩位學生的.作品提問:

小結:原來半徑不一樣圓的大小也不一樣。

(2)現在老師規定好半徑的大小為2釐米,你會畫嗎?

請你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標上圓心和半徑

交流:你是怎麼畫的?

2.畫一個半徑為3cm的圓,標上圓心和半徑。

3.接下來,老師請你在剛剛畫的那個圓上,或者圓的邊上任意畫圓,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展示學生作品,如果塗上顏色的話會更漂亮

4.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圓組成的美麗圖案(出示媒體)

四.小結

今天你學習了新知識有什麼收穫?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連減時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寒假期間,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圖。(多媒體演示)

師:現在正是踏青的好季節,李叔叔打算外出旅遊。在出發前,他要查閲資料。請同學們看,你從圖上能瞭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遊》這本書共234頁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

問:還剩多少頁沒看。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會解決嗎?那就試試吧。

2、小組交流彙報。

師:你們是怎麼想的?

第一種解法:234—66—34(從總頁數中減去昨天看的,再減去今天看的。)

第二種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中減掉。)

第三種解法:234—34—66(先從總頁數中減去今天看的,再減去昨天看的。)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就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任選一個計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種方法計算的?

4、小精靈(動畫人物)總結。

通過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裏去掉;還可以先減去後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板書課題:簡便運算)

5、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學生思考回答)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誰的方法簡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蘋果,已賣了476千克,壞了2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好蘋果沒賣?

3、提出可以用連減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小精靈總結全課

同學們在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了連減計算的不同方法,並且都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巧妙的運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發現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玩籃球嗎?(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組同學正在進行投球比賽呢,規則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組投的準?今天,我們班同學來給他們當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組出一人,老師用兩幅統計圖分別表示出了第一組和第二組投中的個數(多媒體出示第一組投中7個,第二組投中6個),哪組投的準一些?生判斷:第一組投的準一些;

問:你是怎麼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組出兩人,(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兩人分別投中6個、7個,第二組兩人分別投中5個、9個),哪組投的準?生判斷:第二組投的準;

問,這次你們是怎麼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兩個組所有同學都參加比賽,(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四人,第二組五人及成績),這次又是哪組贏呢?預設:

生1:第二組贏,第二組投的總數多;

生2:我覺得比總數不公平,因為第二組多一個人師:到底事實情況怎樣?我們必須想個方法來説服對方,請你們開動腦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後小組內相互交流。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問:有結果了嗎?誰來説一説你的想法?你認為應該比什麼?師:你覺得哪一種比法更加合理?説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師:

在剛才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參加比賽的`人數不一樣多,算總數不公平,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才能一比勝負。

(出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師:你能試着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幾個球嗎?

1、先合再分(多數學生都會先想到計算的方法)

(生答,師演示)

會列式嗎?板書:6+9+7+6=28(個),28÷4=7(個)師:這種方法是先怎樣,再怎樣的?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這裏的28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要除以4?這樣我們求出了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反映了第一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會計算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師板書)9+8+5+3+5=30(個),30÷5=6(個)。

問:剛才第一組用總數除以4,到了第二組,怎麼就除以5了呢?(因為第二組是5個人)

通過算平均成績,現在你能比較出是第一組投得準一些還是第二組投得準一些了嗎?(出示:答:第一組投得準一些。)

2、移多補少法。

⑴(出示:第一組投球成績統計圖)我們再來看第一組同學的投球成績統計圖問:誰還有不一樣的、更獨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預設:二號和四號本來就是7個,把一號的8個移1個給3號,最後大家都是7個。(生答,師演示)師:通過把多的移一些補給少的,使每個人都一樣多。我們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移多補少”。

⑵你能用移多補少法看出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嗎?(生答,師演示)(出示第一組、第二組投球成績統計圖)同學們,不管用哪種方法,剛才我們都得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這個7就是8、7、6、7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這個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呢?師:請問這個6(第二組平均成績)能代表劉傑的投球水平嗎,能代表劉傑的投球水平嗎,那它代表的是什麼?生交流;

師:是的,孩子們,平均數是一個很重要的統計量,它不僅能代表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還能進行不同組數據之間的比較。

同學們,你們用自己智慧的頭腦想到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師真替你們驕傲!

3、理解平均數的範圍。

同學們是不是都會求平均數了呢?挑一個你喜歡的數據讀讀,並説明它的意義吧。(出示課件)

三、聯繫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統計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丟幾個塑料袋;

議一議:求出的“3個”是每天實際丟棄塑料袋的個數嗎?(使學生體會平均數不是實際的數,而是虛擬的數)

平均數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四、練習鞏固,靈活應用

1、解決問題。

小熊冷飲店的進貨問題。

2、問題討論。

怎麼理解“平均水深120釐米”?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於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平均數,靜靜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穫?

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平均數,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平均數解決問題板書設計平均數移多補少先合再分平均數=總數÷個數反思:能夠讓學生學會了平均數的求法,體會了平均數的意義,做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不足:放手還不夠徹底,學生參與率不高,板書過於隨意,以後在教學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學中要參考教師用書,吃透課本,講到位,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有準確性,學生回答要用數學術語。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初步的符號感和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點:

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買衣服與如何搭配褲或鞋??現在請學生看圖。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小明要買一個木偶娃娃,並給所買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頂帽子,要從3個木偶娃娃和2頂帽子中選擇??)

2.提示課題:小明買一個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櫻脣帽子,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呢?這其中存在什麼規律呢?(板書:找規律)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自主活動。

談話:你有辦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嗎?請同學們先自己想辦法試一試。可以用自己小組準備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動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並注意瞭解學生所採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選配的?你認為一共有幾種不同的選配方法?

小結:小明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可以先選木偶娃娃,國為每個木偶娃娃可以配兩種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也可以先選帽子,1

因為每頂帽子都可以配3個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帽子,因為每頂帽子都可以配3個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談話: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連線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嗎?

學生動手操作,並組織交流。

提問:你認為用畫圖的方法找答案有什麼好處?(便於操作;便於有條理地思考;能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選配方法)

3.引導發現規律。

(1)提出問題:如果有2個木偶娃娃和3頂帽子,你能用畫圖連線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嗎?動手操作,並交流過程和結果。

(2)出示教材中的討論題

問:聯繫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的過程,你能發現木偶個數和帽子頂數與搭配方法種數的關係?

(3)小結。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裏依次説出每條不同的路線;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後引導學生總結一共的路線條數與每段路線條數的關係。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要求觀察插圖,啟發思考:這裏有一些襯衣、褲子和裙子,你認為可以怎樣搭配?

(2)出示前面兩問題,提問:你能解決這裏的兩個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樣選配,再把思考的過程、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

(3)出示最後一個問題,啟發思考:這個問題與前面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有什麼關係?你會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嗎?

啟發進一步思考:有位同學用3×5這道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你認為這個方法對不對?你知道他是怎樣想的嗎?

四、 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