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贏在中層》讀後感

校園2.75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贏在中層》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贏在中層》讀後感

《贏在中層》讀後感1

我翻開《贏在中層-如何打造中國企業心中層》一書,就看到序言這樣寫道:“我們國內大多數企業的狀況是一隻獅子(或是一隻綿羊)帶領着一羣綿羊在緩步前進;而優秀的外資企業,尤其是世界500強企業,則是一隻獅王帶着一羣獅子在快速奔跑!當我們這一羣綿羊遭遇到那一羣獅子的時候,誰將是這一場較量的勝利者?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這不能不讓我們憂心忡忡。”看到這樣的描寫,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就是中國企業的現狀?!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企業在這近短短20年的時間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國民素質提高,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實,正當全世界人民都在感歎中國進步的同時,作為中國前進源泉的民營企業的現狀,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可是當我平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確實,這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現狀。很簡單的一點,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世界500強的企業,中國有幾家?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又有幾家是民營企業?那麼,是什麼限制了中國企業的發展?是中國人不如外國人嗎?絕對不是!據有關人士研究,中國人和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兩種人。那是什麼呢?有一句話叫做: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就是一條蟲;而對於日本人卻正好相反:一個日本人是一條蟲,三個日本人就是一條龍。這雖然是一句俗語,我們先不去探究它的字面意思到底對不對,但是其反映的情況卻十分明瞭,每個中國都十分的了不起,都是龍鳳,但是為什麼三個中國人合起來就只是一條蟲了呢?令人擔憂。

企業,不管是世界500強之首的大集團還是僅僅一兩個人的小公司,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團隊,一個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團隊。團隊的成員由於各種不同的緣由而集中在一起工作,由於身份不同,性格各異,想法自然差別很大。企業的領導要這些形形色色的員工集中精力為他辦事,確實是要有很大的魅力。一般來説管理者不僅自身要有清晰的頭腦、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良好的管理能力、很強的執行力,而且還要有親和力、凝聚力……這樣一來,企業的老闆簡直跟神沒什麼區別。事實當然並非如此的。關鍵是企業老闆擁有一羣強大的中層管理者,這正是《贏在中層》一書所要為我們展示的。

讀了《贏在中層》一書,才知道中國企業原來是如此的弱小,企業中作為骨幹的中層管理者又如此的欠缺。書中提出了很多作為企業中層領導者所應該具備的素養和能力,從思維方式到職業素養,到鍛造高校的執行力,到打造高績效的企業團隊,都做了詳細而深入的説明和探討,使我耳目一新,頓時茅塞頓開。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自身的欠缺,看到自己作為一個合格的企業員工所缺少的東西。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才能有明確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是的,團隊的每一個員工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工作的動力,否則,中層領導者也不是十分合格的領導者。

《贏在中層》提出學會運用“猴子管理法”,猴子其實也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特務”,每個部門都會有若干個大大小小的猴子,中層就是要管理好員工完成他們自己的任務,每天都要檢查員工任務的完成情況,找出由於工作不當而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解決。要學會溝通,克服“自我主義”,充分地授權,相信自己的員工,建立起好的監督機制,讓自己的員工少犯錯誤,實現企業制度化、規範化、模式化、技術化的經營管理目標。

書看到最後,我的心情也逐漸明瞭,往後的目標也自然呈現。作為新員,我在打工的同時最重要的就是以一個學習者,學習各種各樣的能力,來充實自己,強大自己,回報公司回報社會,但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我想應該是先把自己手頭的事情踏踏實實地辦好,才有能力和機會談日後。

《贏在中層》讀後感2

近段時間,英皇中層管理人員發起了《贏在中層》讀書會。讀書,總會有感想,正在各廠巡迴張貼的《贏在中層》讀後感,相信每一位員工都在看,我們不僅只是在看,也在交流着,感悟着。我們與我們的中層管理人員們都是英皇這個大家庭裏的一員,企業的成功有我們的一分力量,企業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問題!我們唯有同心協力,繼續發揚我們的務實、創新精神,把我們的企業做大,做強,做好。共同步向成功,從而達到“雙贏”!

在這裏,摘錄《贏》的部分要點以供大家分享。

《贏》一書中不斷的提到‘創新’,非常清晰的提出‘創新無極限,唯有創新,才能生存’,而在所提到的“三個核心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鏡子思維”裏又再次提到了‘創新’。可見,‘創新’是衡量一個人、一個企業是否有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標誌。

“我們總是輕易地給某人,某件事添上一些無根據的推論,而且總自認為這些推論是事實!這些先入為主的假設埋沒了我們正確的認知!”自我認知是我們每一箇中層管理人員,也包括我們每一個員工都應該具備的。

“改善思維模式——不用過去指揮現在與將來。”“過去成功的經驗可能會變成將來的陷阱,我們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對待將來。如果不改變思維模式,今天的成功可能到了明天就成了失敗。”

“工作流程要不斷‘深化、優化、細化、序化’”

“一個人的工作表現主要取決於他們對職業的態度。積極的職業態度表現在:積極的外表形象(這是事業成功的重要的遊戲規則);改善積極的辦公環境;對專業知識的孜孜追尋;運用‘雙贏’的職業思維。”

‘雙贏’是需要整個集體的團隊協作,而不是一個個小團隊的協作,狼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它們的合作精神!

《贏在中層》讀後感3

春節過後,不禁感歎,寒假實在短暫。節日的喧鬧尚在耳畔,但在開學在即時,又不禁要思考假期究竟留給我什麼?發現原先定下的目標有太多沒有實現:想要為父母做一次家務、想要將自己的小家佈置一新、想要把電腦中的資料進行梳理……這麼多的事情好象沒有一件完成,唯有一直放在手邊的這一本書——《贏在中層》,在每晚臨睡前的翻看中接近完工。

説句實在話,書中所闡述的內容與我們教師這個行業的確有些距離,但在讀完後,又不可否認它的確給了我一些啟示。就我自己而言,我還是一個年輕的教師,踏上工作僅第九個年頭,擔任學校的大隊輔導員工作也僅第四年。在這四年中,我有過成功的體驗,當然也會有失意、迷惘、忐忑不安的時刻,在這樣的時候,自己也會靜心思考,究竟怎樣才能做一個稱職的“中間層”呢?下面我就將讀書後的一些體會感想和我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感悟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中層這個層面的工作,在校級領導眼中是執行層,需要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力;在教師眼中,中層理應是服務者,為教師服務,是落實學校管理和滿足教師訴求的堅實力量;在我們自己的眼中,我們又將自己定位為橋樑和紐帶。在落實學校決策和檢查教師工作方面,中層理應扮演管理者,然而,我們有時卻面臨尷尬——教師們對中層工作不理解,甚至與我們對立起來,等等。

中層在工作中應該怎樣樹立自己的威信,贏得多數教師的擁護?我認為,作為一名中層,既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又要加強自己的人品修養,要以身作則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營造人人把事情做好的氛圍。人品好、有服務意識、有能力的中層,才是教師們喜歡的中層領導。

首先我覺得要做一個稱職的中層,就應該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

作為一個學校中層,需要抽出很多時間參與學校的事務管理,或參與校長的決策,制定學校相關的條線計劃,應付各種各樣的檢查評比、組織校內的各項競賽活動,檢查落實學校教師的考核評比工作,聽課評課更是家常便飯。還要帶好一個班級,教好一門學科,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其工作的緊張忙碌可想而知。這就更加需要一個業務上精幹的中層,一方面能協調好上下級關係,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取得羣眾的信任。另一方面,業務上過硬了,就能帶好一班人,影響一批人,對一線教師的成長起引領作用,工作中就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個人魅力就更大了。

其次,我認為要做一個稱職的中層,就應該要有大局意識。

這一點看似簡單,真正要做到卻很難。在做工作時,我們是否考慮過“我這樣做老師們會怎麼樣看待我,評價我?”“我這樣做會有哪些人不高興?”“我這樣做會傷害到哪些人的利益?”我想,如果我們總是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擾,總是在想做每一件事時尋求所有人的認可,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是最有害的私心,是工作中最危險的陷阱。

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有完全不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這是非常肯定的。所以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滿意。用心良苦地去尋找利益的平衡點只會使自己纏足不前,一事無成。

衡量我們工作的標準不是某個人、某些人的個別利益,而是學校的整體利益,即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做每一件工作時,都要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否有利於學生的'一生髮展,是否有利於學校的長遠發展?”只有出於公心,從學校整體利益出發思考問題,開展工作,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再次,我認為要做一個稱職的中層,就應該要有開創精神。

綜觀許多中層管理者,有的通過崗位鍛鍊,僅幾年時間,就脱穎而出,而有的中層,幹了一輩子也成績平平,究其原因,就是前者抓住了工作中的機遇,富有開創精神,在機遇中鍛鍊自己、發展自己,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後者卻抱着陳舊的思想,得過且過混日子。所以,一箇中層要在職場上永立潮頭,開創精神十分重要。“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一名中層,要使自己的思維處於“顛峯”狀態,那就要通過學習豐厚自己的精神底藴,擁有廣博而深遠的學識,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通過實踐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過反思來修正自己前行的步伐,更好地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的執行。

最後,我認為要做一個稱職的中層,就應該要服務意識。

中層如果能夠意識到管理就是服務、服務就是最有效的管理和優秀的管理者,那麼我們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就會發生根本的轉變:原本不勝其煩的工作可能變得很輕鬆了和有意義了,原本合作不愉快的同事也可能變得順眼了;原本和彆彆扭扭的部門竟然也順暢多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把自己擺在了服務的位置上,意識到在學校這個整體里人人為我,所以理應我為人人。這樣一來,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係就簡單多了,矛盾也就少了,管理自然就好多了。可能我們中的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有時候部門與部門之間辦事太累無效勞動太多,有時候甚至眼看着人家出錯也不吭聲,這些都源於合作意識不足,或者心胸不夠開闊,而服務意識恰恰與合作、氣度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服務意識也是現代中層必不可少的一個品質。

現在,學校工作越來越繁瑣,教師的工作熱情受到了一定影響。如果學校中層能夠凝聚人心、以身作則、大膽開拓、樹立服務意識、激發工作熱情,那麼,在教師的眼中,我們將成為學校團隊的引領者,將成為教師和校長之間的紐帶,將成為一個稱職的中間層。

《贏在中層》讀後感4

認真閲讀了《贏在中層》這本書,結合日常的工作,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在中層位置上,應該時刻保持憂患意識

企業發展到今天,每一步都歷盡艱辛。員工守則裏有兩句話:“堅持一下,就是勝利”,“不為挫折而屈服,不為小勝而輕狂”。我很認可這兩句話,它反映出了人天冷靜的處事態度和不屈不撓的追求事業的精神。這種精神更應在中層身上得到貫徹和體現。沒有危機感、沒有憂患意識,就沒有前進的動力。我個人認為應多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在中層的頭腦中要時刻繃緊這根弦。

建議,公司對企業發展史的有關資料、實物、圖片進行彙集、整理,闢出一塊地方,做專題展覽。不僅可以讓中層經常進行回顧,而且新員工上崗前的“廠史教育”,客户來公司的參觀都可以充分利用展覽,更好的展示公司的形象。

二、在中層位置上,應該成為本崗位的“技術業務專家”

時代在變,市場形勢在變,知識結構在不斷更新,這就要求中層管理者不斷地充電,使自己始終掌握先進的技術業務知識,這是成為職業經理人的基礎,也是提高執行力的基矗試想,一個技不如人,技藝不精的中層,如何有效的指揮專業工作的開展呢?

建學習型企業,做知識型員工,是企業的目標,也是員工的目標。

為把目標落到實處,檢驗中層自覺學習的效果,是否可以採取公司統一安排與鼓勵自學的辦法,使中層在一定時期內,技術業務知識提升一個檔次。

如,公司可整體提出一個提升中層知識結構的計劃,要求中層在兩年或三年內學歷要達到大專或以上水平,專業技術要通過國家相關職業技術鑑定,達到本專業初級、中級或高級水平。中層在公司的計劃下,針對自己的實際,制訂一個自己的計劃,這樣有一個量的要求,會給中層一個壓力,能促使他們自覺的去系統地學習本崗位的技術專業理論知識

此想法並非唯學歷論,只想能切實督促中層提高一下自己的專業水平,成為“專家”,那麼專業工作的切入點將更加準確,更能有效的指揮專業工作的開展,專業管理工作一定能得到很大提升,部門的工作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三、在中層位置上,我們應該保持謙和的態度

在一個企業中,中層或大或小也是一個“官”了,可以管一些人和一些事了,也就是説在一定範圍內有“説了算”的本錢了。是不是就要擺出“官”的架子呢?是不是就高別人一等了呢?是不是就可以一句話就決定一個員工的前途了呢?

我覺得在這個位置上,就更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客觀對事,更應保持謙和的態度。需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沒有部門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就沒有幹部的業績。而且,“中層”這個稱謂從一定程度上講,是一種榮譽,榮譽是大家給的,沒有理由不認真對待。

這種謙和的態度,應該在兩個方面加強:

對內,要學會關愛下屬,視下屬的困難為自己的困難,主動幫助解決問題;要學會做思想工作,成為下屬的“知心兄長”。

對外,要學會主動協助其他部門開展工作,學會補台,時刻以團隊為重。

四、在中層位置上,我們必須學會“管家”

中層要學會當“管家”,這個管家指的是當家理財,控制成本之意。前幾年,全國推廣邯鋼經驗,他們的作法是以市場上產品價格為基準,倒算成本,一步一步推算回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件原材料、每一個小零件上。對每個班組、每個車間都進行成本包乾,職工每領用一件東西都知道是多少錢,要佔班組費用指標的多少,產品質量合格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知道成本費用會上升多少。成本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直接與工資總額掛鈎。在這個辦法的推動下,每個車間、班組、甚至職工個人都主動想辦法提高工效,嚴控質量、節約開支,把成本下壓。

我們中層是否可以借用此方法,對本部門進行管理。

如,是否可對現有工作流程進行分析,優化作業流程,使每個工作環節更合理,更簡捷,更有效;

如,是否可在操作崗位總結“最佳操作法”,並進行推廣執行,提高整體工效。

如,是否可給班組下達費用控制指標,嚴格控制不必要的開支。

總之,通過學習,感想很多,覺得要做的事也很多。以上的一些感受,正確之處,與大家共勉。

標籤:讀後感 中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