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將相和語文課教學賞析

校園1.98W

一、談話,激發興趣

將相和語文課教學賞析

1.師:“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時期,秦國是最強大的一個,它總有吞掉其他國家的野心。因此,當時一些中、小國家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關係到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今天,我們學習發生在當時的秦、趙兩國之間的故事。

2.板書:將相和

3.課題中的“將”、“相”分別指誰?“和”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二、學習課文

第一部分

1.理解第1自然段。

(1)出示:“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2)指名朗讀,回答問題: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2.默讀課文第2-6自然段,思考並討論:秦王説願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麼非常着急?藺相如是怎樣對待這個問題的?

(1)學生默讀,思考。

(2)討論、交流。

A、秦王説願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麼十分着急?

B、藺相如是怎樣對付這個問題的?

3.範讀第七自然段,過渡學習8、9自然段(出示“完璧歸趙”掛圖)

4.認真閲讀8、9自然段,完成填空練習(字數不限)

()→要回璧→()→()

(1)學生看書,完成練習。

(2)交流。

(3)按照提綱,結合掛圖,用自己的話説説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經過。

(4)進一步思考、討論:從完璧歸趙這件事上,你覺得藺相如具有怎樣的特點?他的這些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用“~~”畫出來。

5.齊讀第十自然段。

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第二部分,給這部分內容加個小標題。

2.思考、討論:“澠池之會”的前因、後果是什麼?從“澠池之會”可以看出藺相如是怎樣的一個人?

3.將“澠池之會”這個故事分為三個層次,説説每層的意思,能歸納出小標題更好。

4.指導朗讀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出示“負荊請罪”)

1.指導朗讀第三部分。

2.思考討論:

(1)第一、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有什麼聯繫?

(2)第三部分主要內容是什麼?

3.交流。

4.進一步討論:

(1)藺相如對廉頗的傲慢無禮是怎樣表現的?用“~~”畫下來,想一想: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從中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2)廉頗為什麼要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中可以看出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5.指導朗讀第三部分。

三、總結課文,完成練習

1.三個故事的小標題各是什麼?(最好能用成語歸納)學了這篇課文,你對藺相如和廉頗這兩個人有什麼認識?

2.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繫?

3.課文第一段和下面三個故事有什麼聯繫?

四、複述“復荊請罪”的.故事

1.默讀“復荊請罪”的部分,然後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複述時可以展開適當的想象和聯想。

2.同座互説,指名班上交流。

評析:

“自讀會讀”的教學思想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將相和》(人教版第十二冊)課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曲折動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之間因果關係環環相扣。針對課文的特點,我採用了“自讀會讀”的講讀方法,以點帶面,做到“抓主線、索因果、悟品質”,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給學生自讀會讀的知識和方法

課堂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科學的學習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還應該教給學生“會學習”的知識和方法,如“抓關鍵字詞”深入地閲讀課文,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將相和》這篇課文主要是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瞭解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和顧全大局、注意團結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優秀品質。在“完璧歸趙”中,我抓住了一個“騙”字,分步進行自讀會讀的教學訓練:1.識破“騙局”。(1)秦王説願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麼着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加以證明。(2)藺相如是怎樣對待這個問題的?引導學生研讀藺相如所説的“如果……就……”和“如果……一定……”兩句話。2.以“騙”對“騙”。(1)認真閲讀8、9小節,完成填空練習:()→要璧→()→(),引導學生研讀藺相如在秦宮裏是怎樣以“騙”對“騙”的?(2)通過以“騙”對“騙”,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具有怎樣的品質?

其次,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通過自我閲讀用因果句式回答問題: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繫?用概括性詞語或依照板書説出故事的前因後果(即複述故事)。學生通過朗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所學的知識能靈活運用,尤其是對故事結構進行的重新安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得到了昇華,也將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訓練和創新意識。

二、設計自讀會讀程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在備課時,我不僅備自己怎樣教的“教案”,還精心設計了自讀自會的學生如何學的“學案”。比如在要求自我解決生字詞這一環節上,我是這樣設計的:

1.自讀課文有關生字詞的句、段,讀準、讀通;

2.劃出生字詞,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

3.查閲工具書、參考書,弄清生字詞的主要意思;

4.默讀有關句、段,結合上下文和語言的具體環境,準確理解生字詞;

5.能夠對生字詞進行通俗地表述,並在課文的恰當地方作出批註;

6.與同學、老師交流自己對生字詞的理解,檢測自己的理解正確與否。

再如,在教學“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這兩部分時,我充分利用第一課時教授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個體性,讓他們在全班站起來表述自己分析,鑽研課文的成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步驟:

1.讀,讀重點句子及語段;

2.解,解釋句子或語段中的關鍵字詞、不理解的字詞;

3.析,多角度分析有關句子及語段;

4.評,對有關語段、句子、字詞進行評價品味;

5.讀,表情朗讀有關語段及句子。

三、積極探索,使學生成為自讀會讀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制定了閲讀目標,提示了閲讀的思路和方法,向學生傳授了“怎樣讀”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技巧,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去獨立閲讀、思考、批註、鑽研、評點、揣摩、質疑、切磋,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在培養了學生自讀的能力,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十分注意讓學生反覆讀書和“激活”已經學過的語彙來解決新的學習問題,如用恰當的詞語(成語)概括文中的三個故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揭示人物的品質,複述課文。訓練過程的設計注意循序漸進,我先讓學生各自邊讀邊思邊議,再對照課文檢驗;然後又到小組內交流以優化答案;最後要求用自己的話説説故事。這樣,在訓練學生的語言上,經歷了一個由對到優,由一個到多個,由讀到説(語言的轉換與重組)的過程。

該課教學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思路,採取了層層“剝筍”,步步推進的方法,通過自讀會讀的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體會文章的表現手法,領悟課文所藴涵的思想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