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技能 > 廚師麪點

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鎮江鍋蓋面怎麼做?鍋蓋面也被稱為夥面,是鎮江的傳統麪食,也是鎮江人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在家能做出正宗的鍋蓋面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材料:麪條、醬油、綿白糖、味精、蝦籽、青頭、熟豬油或芝麻油

  做法: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蝦籽下鍋煮沸,3分鐘後,放入綿白糖,溶解完後倒入醬油,燒沸離火,讓其冷卻後裝入容器待用;

2、鍋內放進清水燒沸,按人數放入麪條,蓋上小鍋蓋。將空碗放在鍋台上,逐碗倒入醬油,熟豬油或芝麻油,加上適量青頭和味精;

3、面鍋滾沸後,加適量清水,使麪條熟透,大沸時揭去蓋,清除浮沫,將麪條逐份撈入碗內,澆入適量麪湯即成。

4、青頭製法:青頭是用各種蔬菜製成的'面滷,分為生、熟兩種。生的有蒜泥、蒜花、漂兒菜(春季醃製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將這些蔬菜擇洗後,用沸水焯熟,切成絲或段即成。

  菜品特色

鍋蓋面選用的麪條是“跳面”,這種麪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裏耐嚼有勁,味道獨具。

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祕製醬油汁加上十餘種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做好後,湯清面軟,不粘不亂,青頭鮮嫩,經濟實惠。

  典故傳説

  典故一

從前,山東有户人家,夫妻感情很好,但丈夫犯病,胃口不開。有一天,妻子將面下到鍋裏,出去拎冷水,回來遲了,麪湯溢了出來。她連忙掀起鍋蓋,將湯罐裏的水往鍋裏澆,把湯罐蓋子碰進鍋裏。面燒好後,丈夫覺得爽口又適味,還要再吃。妻子就再用湯罐蓋子放在鍋裏,蓋在面上煮給丈夫吃。

丈夫身體好後,到江南訪友。妻子思念丈夫,趕去江南尋找。在鎮江,為了生計,她只好靠煮麪手藝,到一家麪店裏做夥計,並尋找自己的丈夫。丈夫到江南訪友未着,流落到了鎮江,在一家麪店吃麪,遇到了妻子。

他們想既然鎮江人這麼愛吃“鍋蓋面”,還不如兩夫妻開個麪店,索性就不回山東老家了。這樣,“鎮江夥麪店”就開張了,“夥面”成為鎮江有名的食品一代代傳了下來。

  典故二

傳説,乾隆下江南至鎮江,身着便服,一路尋至名氣最大的張嫂子夥麪店。張嫂子和丈夫慌忙招待,好不容易讓客人吃上後,在廚房裏聽見客人連聲説:“味道不錯,味道不錯,不爛不硬,噴香爽口!”

沒想到,乾隆一邊説一邊走進來,一聲驚叫,説:“呀,你怎麼將鍋蓋放在鍋裏煮起來了?” 張嫂子這才發現,自己剛才手忙腳亂,竟將湯罐上的小鍋蓋錯當成了大鍋蓋,連鍋蓋撂到鍋裏還不知道。

乾隆光顧鎮江夥麪店,連説兩聲味道不錯的故事傳開了。從此,鎮江大街小巷出現了很多鍋蓋麪店。

  典故三

還有一種説法是,有一家,只有父親和三個兒子,沒有女人,不象過日子的,洗鍋從來都不洗鍋蓋,家裏也很窮。

有一回,有人來做客,就把家裏僅有的麪條煮了招待客人,不小心,錯把小鍋蓋蓋上了,隨後就出去借油鹽醬醋了,回來後發現芳香四溢,面味十足。原來是鍋蓋上面的佐料起的作用,從此“鍋蓋面”就誕生了。

  典故四

相傳,有一對姐弟相依為命。 弟弟有病,口味不佳,總説姐姐下的麪條硬了。於是,姐姐想辦法擀細麪條,將麪糰放在案板上,用一個竹槓,人坐在上面壓着麪糰跳,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將 麪糰壓得薄薄的,然後削成細細的麪條。煮麪時,本想加點青蒜,卻誤將旁邊湯罐上的小鍋蓋放進了大鍋。沒想到,這樣的麪條卻讓弟弟吃得又多又香。原來,用小 鍋蓋四周透氣,這樣下出的面不容易爛,有筋道,味道更佳。

從此,鎮江的鍋蓋面名聲大振,大街小巷裏出現了很多做鍋蓋面的夥麪店。

標籤:鍋蓋 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