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技能 > 廚師麪點

燒麥的製做方法

燒賣與包子相似,它與包子的主要區別除了使用未發酵面制皮外,還在於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燒麥的製做方法,歡迎參考閲讀!

燒麥的製做方法

  製做方法

1.先準備好材料:切成末的肉,香菇,青椒 2.糯米浸泡若干小時之後,上籠蒸

3.浸泡香菇的水,這是濾去雜質留下的部分

4.和好的麪糰

5.鍋中放油,下入肉末炒至變色,加入香菇和青椒一起翻炒,加入鹽、醬油和雞精,倒入香菇水燒沸。再把蒸好的糯米倒進去翻炒,至湯汁略幹即可出鍋。燒麥的.餡料就做好了 6.這是炒好出鍋的餡料,直接用來當糯米飯也不錯的。偷偷地嚐了一口,味道很不錯呢 7.接下來就該面團出場了。把揉好的面稍整理,擀成荷葉狀的圓片,包入炒好的餡料,捏捏壓壓,如此這般之後就成了下面的樣子了

8.最後,把包好的燒麥放入鍋中蒸個桑拿,十分鐘後,大功告成

  拓展閲讀:燒賣的起源

燒賣在中國南北方都有,是一種面制的食品,品種繁多,在江蘇、浙江、廣東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而在北京、內蒙古等地則將它稱為燒麥、稍麥、稍美(北方稍美與南方燒賣不同,以羊肉大葱為主)。

葱,有的是蘿蔔青菜豆腐乾為區別各位茶客的小菜,便不封口。每當一籠蒸好後,店小二便會把蒸籠端到茶堂的大桌上,説:“各位茶客的小菜捎來了,勞架自選。”這時茶客各自點了自己的“薄餅包菜”邊吃邊飲。

另有一説是燒賣起源於包子。它與包子的主要區別除了使用未發酵面制皮外,還在於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最早的史料記載:在十四世紀高麗(今朝鮮)出版的漢語教科書《樸事通》上,《金瓶梅詞話》中也有“桃花燒賣”的記述。清朝乾隆年間的竹枝詞有“燒麥餛飩列滿盤”的説法。李鬥《楊州畫舫錄》、顧祿《桐橋倚棹錄》等書中均有燒賣一詞的出現。《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燒賣、匾食有何難列了“各樣燒麥,大肉燒賣、地菜燒賣、凍菜燒賣、羊肉燒賣、雞皮燒賣、野雞燒賣、金鈎燒賣、素芡燒麥、芝麻燒麥、梅花燒麥、蓮蓬燒麥”清代無名氏編撰的菜譜《調鼎集》裏便收集有“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油糖燒賣"則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餡製成。中國南方還有一種“滷餡芽菜燒賣”。

據説燒麥起源於明末清初的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回民區和玉泉區)的茶館,到清代通過晉商傳到京津等地,稱為“捎賣”,“歸化城燒麥”為京津地區吸引食客的招牌。

標籤:燒麥 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