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2.84W

加強電子商務供應鏈的管理,是發展的必要條件,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普及,同時也將帶來供應鏈管理的新時代。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

  電子商務的發展及特點

電子商務的概念起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一些大公司通過建立自己的計算機網絡實現各個機構之間、商業夥伴之間的信息共享,這個過程被稱為EDI(電子數據交換,俗稱無紙貿易)。EDI通過傳遞標準的數據流可以避免人為的失誤,同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據估計在世界1000個最大的企業中,95%以上在使用這一技術,它過去是、現在主要是電子商務的基礎。基於EDI技術的電子商務由於需要建立昂貴的公司獨立網絡和鉅額的開銷,成為大企業、大銀行和大的合作伙伴之間的專利,中小企業無法進入這一領域。電子商務引起廣泛關注是近幾年的事,Internet帶來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簡單地講,Internet是遵從共同的通信協議、覆蓋全球的計算機互聯網絡。互聯互通和全球性是Internet的兩大特點。採用Internet技術建立的企業內部網Intranet的出現,對企業信息部門具有巨大的衝擊力和吸引力。由於Intranet平台統一、管理方便、培訓簡單,建造Intranet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和必然的趨勢。外聯網Extranet概念的提出,使Intranet由企業內部走向企業外部。 Extranet 通過向一些主要的貿易伙伴添加外部連接來擴充Intranet 。

  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Collins(1999)認為供應鏈管理不再只是單純的產銷供貨與企業聯盟,而是合作關係的改善,以使供應鏈中的運作程序更加地合理和富有彈性以期取得產業環境變化中無法取代的競爭優勢。Kalakota & Whinston(1996)認為:供應鏈管理包括訂單的產生、取得與完成,產品、服務與信息的分佈定位,企業在供應鏈中互相依賴而產生擴展企業,原料供貨商、渠道供應夥伴(批發商、零售商)及顧客是其主要的成員。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由Oliver & Webber(1982)於1980年代提出後,隨即獲得廣泛的關注,其定義表述各不相同。我國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供應鏈管理實際上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企業交易夥伴共同承諾一起緊密合作,並有效率地管理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以期在付出最少整體供應成本的情況下,為消費者或顧客帶來更大的價值。供應鏈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縮短產品從設計構思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降低產品成本,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要。

  供應鏈管理的現狀

為了進一步挖掘降低產品成本和滿足客户需求的潛力,人們開始將目光從管理企業內部生產過程轉向產品生產週期中的整個供應系統。隨着各種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不斷應用,生產率已經被提高到了相當高的程度,製造加工過程本身的技術手段對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潛力開始變小。產品在生產週期中供應環節的費用(如儲存和運輸費用)在總成本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另外,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之間的合作正日益加強,它們之間跨地區甚至跨國合作的趨勢也日益明顯。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不斷地將大量常規業務“外包”(outsourcing)出去給發展中國家,而只保留最核心的業務(如市場、關鍵系統設計和系統集成、總裝配以及銷售)。在這些合作生產過程中,大量的物資和信息在很廣的地域間轉移、存儲和交換,這些活動的費用構成了產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對企業整個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終產品的供應、儲存和銷售系統進行總體規劃、重組、協調、控制和優化,加快物料的流動、減少庫存,並使信息快速傳遞,時刻了解並有效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從而大大減少產品成本,提高企業效益。構建供應鏈成為現代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供應鏈是企業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從採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直到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最終用户組成一個鏈狀結構。資金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中最成熟的,也是最有保障的。

  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的相互

(一)、傳統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供應鏈管理強調的是鏈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為了實現這種協調與合作,最關鍵的是供應鏈各成員之間應進行充分的交流,達到相當程度的信息共享。但在傳統的經濟條件下,供應鏈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由於信息技術的落後,容易出現信息失真的問題,導致供應鏈管理無法得到真正的實施,從而產生所謂的`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即:消費者對某產品的實際需求與預測需求量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並通過訂貨量向上遊批發商、製造商傳遞時逐級放大,導致信息無法實現真正共享。很顯然,這種現象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後果:產品的庫存水平提高,服務水平下降,供應鏈的總成本過高以及定製化程度低等問題,這必然降低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最終使每供應鏈內的成員蒙受損失。因此,弱化牛鞭效應的負面影響,進而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降低供應鏈的成本、縮短產品的供貨時間,是提高供應鏈管理效果和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一種競爭手段。

2、由於缺乏信息共享意識,供應鏈的成員之間各自為政,彼此之間基本上處於一種利益衝突的關係,認為沒有必要與其他成員共享那些敏感信息。尤其是對涉及商業祕密的信息一般不外泄,並以此作為各成員之間保持優勢的措施之一。於是各成員都必須想使自己的行為最優化,但由於信息不能共享,這些行為對整個供應鏈來説卻不是最優的。從而增加了供應鏈的“內耗”,極大地影響了供應鏈的整體動作水平及競爭力。電子商務時代出現的標誌就是信息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Internet的廣泛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得信息獲取和傳遞成本非常低廉,從而解決了信息共享的技術問題。同時,為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優勢,企業應在供應鏈的範圍內也將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識。電子商務客觀上要求對物流實施供應鏈管理,同時,電子商務也為實施物流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條件。

(二)、供應鏈管理對電子商務的促進作用

Kalakota & Whinston(1997)認為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的整合將改變企業運作的模式,且彼此互相影響。供應鏈管理對電子商務有以下作用:一是供應商(Supplier)管理:幫助企業精簡供應商數量,減少訂單流程成本及其循環時間,用少量的人員增加流程數目。二是庫存(Inventory)管理:縮短訂單→運送→票據的循環週期,若企業夥伴有以電子連結則以往由傳真及信件傳送的數據可立即由網絡傳送,企業亦可追蹤其文件以確保文件送達,從而增強審計能力,由此亦可減少庫存,增進庫存流轉,避免缺貨的發生。三是分配(Distribution)管理:電子應用可促進運貨公告及顯示要求,且能更有效利用資源因為文件中有更有精確得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