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一、國中生不喜歡學習歷史的原因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我在歷史的教學工作中,經訪談調查了近100個學生,對學生不喜歡歷史的原因進行了彙總,主要有以下四點:

1、是學生認為歷史科在國中階段是“副科”,在會考中所佔的分量低。沒有必要用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出於升學的考慮,學生寧願把時間用來做其他科的事情。

2、是課本中大量的歷史年代、地名、人名容易混淆很難記住。

3、是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較為系統的掌握歷史知識。於是很多老師把本來有趣的歷史知識簡單化,只是一味地強調歷史原因、經過、意義和影響等。加上內容繁多,上下幾千年,中外六本書,學生對此普遍有畏難情緒。

4、是根據國中生自身心理髮展特點,意志力還在培養階段,喜歡形象具體的不喜歡抽象的思維,更不喜歡高深的大道理説教,更不會因為這是必修教材就自覺的認真聽講。

二、歷史老師的觀點

教學是教與學相輔相成的統一體,從學的角度上講,培養學生對歷史科的興趣是關鍵,從教的角度上説,如何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同樣是重點。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心理學家斯賓塞認為:凡痛苦的功課就使知識為人所憎惡;凡愉快的功課就使知識為人所愛好。基於此,他提出“愉快教學”的概念。因此,只有培養學生對歷史科的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才能在“愉快教學”中實現教學相長。如何培養學生學歷史的興趣,本人來談談我的薄識,作為引玉之磚.

(一)融洽師生情,培養興趣

有效地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上,師生關係就意味着對話,意味着參與。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是歷史教師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同時,還應該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激發情感、發展智能。親其師,信其道。一個不喜歡老師的學生,很難將老師所教的課程學好。以情感人,這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課堂上教師要多正面鼓勵,少用刺激性語言,以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這樣,無形之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產生了。

(二)激發“興趣點”,對症下藥

從調查瞭解到,學生對歷史感興趣的是一些偉大人物的豐功偉績、有關歷史人物和各種歷史事件的故事,再者就是歷史課上可學到一些知識正好驗證他們的見聞或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知道了學生的興趣所在,我們就應該對症下藥。如第7課《大變革時代》中的《商鞅舌戰守舊羣臣》的圖。因為“商鞅變法”是這一課的重點。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是通過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國的變法或改革來實現的。講好《商鞅舌戰守舊羣臣》的圖,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商鞅作為改革家的氣魄和才華,又可讓學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提高學生對商鞅變法帶來的歷史作用,即“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的認識,也為以後理解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打下基礎。為起到這個作用,我在講課時,讓學生看《商鞅舌戰守舊羣臣》的圖同時向學生講解:“圖中就是當時商鞅舌戰大臣的情景。中間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這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變法的大臣辨論。你看他手拿竹簡,引經據典,振振有詞。他説:只要對國家有利,對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響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變法口號。坐在他對面的是兩個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贄,被商鞅駁得張口結舌,坐不安席。這一場歷史性大辯論,最後秦孝公作決定支持商鞅變法。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全被吸引住了,達到了引發學生興趣的效果。

(三)創新“評價關”,點面相成

分數對學生很重要,所以如何評價,或者説如何考,決定了老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單純的試卷只能讓老師劃重點,學生背重點,大家都沒有興趣。有一個歷史老師將評價體系從單一的考試改變成7種方式共同來評價,我認為可供參考:一是學生課上參與課堂教學的情況佔10%,二是完成課堂訓練情況佔10%,三是課外活動參與情況佔10%,四是期中、期未知識能力測試佔40%,五是動手動腦能力綜合測評佔10%,六是學生自我評價佔10%,七是學生家長評估佔10%。通過這七個方面的綜合評價,特別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樹立自信心,克服其畏難情緒。既能充分運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同時,也能調動老師、學生、家長的積極性,使歷史學習成為一個社會的話題,增強歷史這門人文學科的學術氛圍。

三、老師應注意的問題要讓學生體會到歷史發展的脈絡,要體現歷史科教學的特色。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