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

一、教學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閲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教學設計

1、恰當導入

①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②也可以講傳説、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説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説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自學課下注釋。

教師導讀:閲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閲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説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敍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6、拓展練習

①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7、信息反饋:

國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2

學習目標

1.瞭解“合一合”的識字方法,會用這種方法自學生字。

2.能夠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能把短文讀正確,瞭解意思。

3.能根據情境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4.在口語交際活動中,能清楚講解自己的設計,評議出誰的設計好。

課前準備

結合《蘭蘭過橋》的學習,自己設計“未來的橋”。

第 一 課 時

我的發現

1.自讀韻文,發現規律。

2.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如:“千”與“口”合在一起就是“舌”;

“土”與“裏”合在一起就是“埋”;

……

3.生識記生字:甘、埋、闖、掰、跌。

4.師檢查識字情況。

5.鼓勵學生用這種方法識記漢字。

如:(明)日月齊照,大放光明。

(淚)眼睛流水,淚水汪汪。

日積月累

1.找找每組字的異同點。(音、形、意)

2.選字填空,填完後讀一讀。

3.拓展練習。

聲 生 身 遠 圓 園 做 坐 座

笑( ) ( )方 ( )好

學( ) 花( ) 請( )

( )體 團( ) ( )位

我會讀

1.自讀短文,不懂的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

2.把短文讀給同學聽,説説自己的感受。

第 二 課 時

口語交際:未來的橋

創設情境,導入話題

小熊過生日,請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條大河對面,河面上沒有船,也沒有其他的方法能幫助小猴過河。請大家幫助小猴設計一座橋。

現在,把你們設計的大橋圖拿出來,向小猴子推薦自己設計的橋。

想想,怎樣向小猴子介紹自己的設計,才能讓他採用自己的設計方案。

分小組交流

介紹自己設計的橋。

小猴子選出自己滿意的橋,並説出選中的理由

拓展創新

1.引導設計具有特殊用途的橋。

2.鼓勵學生講出其設計理由和使用特點。

3.評選出最好的橋。

第 三 課 時

展示台

1.認真看圖,瞭解第三幅圖缺的是什麼。(缺了把球撈上來的方法)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撈方法。

啟發:可以從圖上提供的大樹、石子、樹枝……設想撈球的方法。

3.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好。

5.試着把第三幅圖畫出來。

6.把故事完整地講一講。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命題、真命題和假命題等概念.

2.使學生了解幾何命題是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能夠初步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或把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重點和難點

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大家隨意説出一些語句,教師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如:

(1)對頂角相等嗎?

(2)作一條線段AB=2cm;

(3)我愛八年級(1)班;

(4)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兩個角,一定是對頂角.

二、新課

問:上述語句中,哪些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師指出:判斷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數學課堂裏,只研究數學命題,如(4)、(5).

例1請大家説出若干個(數學)命題,再分析一下,每一個命題由幾部分組成?

(1)等角的補角相等;

(2)有理數一定是自然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

(5)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師啟發學生得出:一個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都可以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也可以簡稱為“若A則B”.

練習: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麼……”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在例1的(1)至(5)個命題中,所作的判斷是否都正確?怎麼檢驗各個命題的真偽?

(l)“如果兩個角是等角的補角,那麼這兩個角相等.”是正確的命題,已經由補角的定義得到證明.

(2)“如果是有理數,那麼它一定是自然數”,命題教學設計方案(二)。是不正確的命題(判斷),反例如是有理數但不是自然數。

(3)“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截得的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是正確的命題,已證.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是不正確的命題,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個大於4的偶數,那麼它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這個命題,至今沒人舉出一個反例,説明它不正確;也沒有人完全證明它正確.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 1+2”,離“ 1+1”這顆數學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目前世界上對這個命題的真偽的判定,所能達到的最好結果.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命題既然是一個判斷,就有判斷是否正確的區別.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成立,也就是説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假命題.注意:不是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

怎樣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數學中,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實踐證明的形式出現);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例3試將下列各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相互顛倒或變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題,並判斷這些命題的真假.

(1)對頂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則ab=0;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對頂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假);

不是對頂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對頂角(真).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真);

兩直線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兩直線不平行(真).

(3)若a=0,則ab=0(真);

若ab=0,則a=0(假);

若a≠0,則ab≠0(假);

若ab≠0,則a≠0(真).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假);

兩條直線相交,則一定不平行(真);

兩條直線平行,則一定不相交(真);

兩條直線不相交,則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題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內”的大前提條件,那麼假命題將變為真命題.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説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題,視學生接受情況,教師靈活掌握.講還是不講,講到什麼程度,介不介紹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都有較大的伸縮性.

三、作業

1.在下列語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題,哪些不是命題.如果是命題,指出命題的真假,並仿照例3説出一些新的命題來.

(l)如果AB⊥CD於O,那麼∠AOC=90°;

(2)取線段AB的中點C;

(3)兩條直線相交,有且只有一個交點;

(4)一個平角的度數是180°;

(5)若a=b,則a2=b2;

(6)如果一個數的末位數字是0,那麼它一定能夠被5整除;

(7)同角的餘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於直角.

2.選作題

判斷命題“如果n是自然數,那麼n2+n+17是質數”的真假.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4

逆向思維的運用

主備人:使用班級:1-22

使用日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白什麼是“逆向思維”

2、學會在寫作文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白什麼是“逆向思維”

教學難點:學會在寫作文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一、導入

二、什麼是逆向思維?

“反彈琶琶”即逆向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反彈琵琶”作文學...。所謂逆向思維,即克服思維定勢,從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思索,從而顯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維法就是反過來想一想,不採用人們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而是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逆向思維法具有挑戰性,常能出奇制勝,取得突破勝解決問題的方法。

“反彈”就是從某論點的對立角度去確立新觀點,去闡發新見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異思維的一種形式和結果,是經過了多種多樣方向的"求異"之後,最終確定了朝原來的"信息"相反(或相對)的方向發展的一種表現,即是一種逆向求異思維。運用逆向求異思維的方法,立意才會有新的意境,發人深省。例如:

1、阿拉伯的一個大財主,對兩個兒子説,你們去賽馬,終點是沙漠中的綠洲,誰的馬後到,我的全部財產就給誰。兩個兒子聽後,都騎上自己的馬,緩慢的行走,太陽炙熱,沙漠烤人,沒過多久,兩個人便熱得支撐不住了。正巧一個“智多星”路過這裏,給他們出了一條妙計,讓兩人換馬騎。因為父親説要看哪匹馬後到,兩人一換馬,比慢的賽馬就變成了比快的賽馬。換了馬,騎的是對方的馬,對方的馬先到了,自己的馬就會後到。這個辦法看起來只是換了一種騎法,實際上是換了一種思維方式,換了一個角度分析問題。這個問題若只是從正面講話進行思考,是根本解決不了的,只有從反面去考慮,才可將問題解決。

2、有一個故事説的是一個星期六的早晨,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牧師在準備講道,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反彈琵琶”作文學...》。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沒在家,他的小兒子吵鬧不休,令他心煩。他無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雜誌,一頁一頁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鮮豔的大圖畫——世界地圖。他把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對兒子説:“小約翰,如果你能把這些碎片收攏,我就給你兩角五分錢。”牧師以為這件事會花費小約翰上午的大部分時間,免得再反煩他。沒想不到十分鐘,小約翰就來敲他的門了。牧師見兒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圖,十分驚訝。他問道:“小約翰,這件事你怎麼做得這麼快?”小約翰回答説:“這很容易,在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收攏,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是正確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時侯若從反面去思考、去解決,會找到更好的方法。

正是,反彈琵琶是逆向思維方法。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常常有“卡殼”的現象,會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此時如果折回來從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時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這種把通常的思維反過來,在對立的思維道路上打開新局面的思維叫做逆向思維。

三、逆向思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逆向思維,敢於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敢於破除習慣的思維方式和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跳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老框框,大膽設想。發前人之未發,化腐朽為神奇,標新立異。

2、立論要經得起推敲。逆向求異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或特定的社會背景中進行,只有嚴格遵循客觀規律,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把“反彈”誤為“亂彈”,立論偏頗,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

3、有時,"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現為局部範圍的補充、發揮,並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採的觀點?沒有異想,哪來天開?","熟不一定生巧","弄斧應到班門","不看風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或特定的社會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對於這一類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嚴格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嚴肅地探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避免從-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反彈”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觀點都能逆向求異。那些違反科學道理,有悖於人們共識和傷害人感情的“反彈”,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擋車”,貶抑螳螂已成共識,你若想褒揚它,想借此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人們將難以贊同。我建議同學們用“反彈”這一手法時還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來説,以下幾種情況不適用“反彈”。

一是自古以來人們公認的道理。比如“尊老愛幼”,你不能説要“欺老騙幼”。

二是一些寓言、神話、成語、典故,不能單從表面字意理解,而應把握其內在含義。如《愚公移山》告訴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種精神,如果從愚公的做法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這一結論,這是有悖於出:移山不如搬家“這一結論,這是有悖於寓言的原意的。

三是對名人的優秀事蹟不宜反彈。

四是對國家政策、路線、方針、不宜用反彈。

總而言之,我們寫文章要有新意,要敢於表達意見,但這並不是説我們可以懷疑一切、否定一切。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結合圖片、實物理解郵遞員、打靶、一捆稻、一束麻等詞語;

2、美讀詩歌、背誦課文,並在朗讀中拓展説話、抒發情感;

3、補充學習兒歌,積累語言;

4、通過朗讀感受詩中小朋友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

美讀詩歌,背誦詩歌,體驗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一捆稻、一束麻

教學過程:

一、兒歌導入,啟動情感

1、送小朋友一首兒歌。

出示兒歌:小雨淅瀝瀝,

小雨沙啦啦,

淅瀝瀝,

沙啦啦,

小雨小雨慢慢下,

苗苗就是喜歡它。

1)自己輕輕地讀一讀。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3)為了讀起來好聽,我們習慣上把淅瀝瀝讀成xī li li,跟讀;

4)美讀兒歌

淅瀝瀝,沙啦啦,這是下小雨的聲音,聽起來就好象小雨在唱歌。多好聽呀,小朋友也把這首兒歌讀好聽了!自己再試試。指名讀。

指導:A、小雨小雨慢慢下再慢一點就好了。

B、雨滴聲再輕一點。

C、你讀得真好聽,我好象聽到了小雨在唱歌。

5)齊讀。

2、小雨,會滋潤大地,會讓空氣更新鮮,苗苗喝了小雨滴還會慢慢長大!可有時,小雨也會帶來很多不方便。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首兒童詩,它的題目也叫《小雨》。

板書:小雨 一起讀題

二、初讀感知,體驗情感

1、這首詩歌可有意思了。捧起書,自己讀讀,讀準每一個字音。

2、聽錄音。讓我們聽聽錄音機裏小朋友是怎樣讀的。

3、學着錄音機裏小朋友的樣子自己再讀讀。

4、檢查

 (一)出示詞語:性急 收起 郵遞員 然後 最後 等一等 剝完 解放軍 打靶

1)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幫助,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會讀了舉手。

2)開火車讀。正音:等děng 後鼻音舌頭往後縮,跟讀。

然rán 這個翹舌音挺難讀的,跟讀,誰舌頭最靈,也能把然後讀準。

3)理解:

A、郵遞員

你知道郵遞員是幹什麼的嗎?(出示圖片)你瞧,這位叔叔就是郵遞員,每天上午7點、下午3點左右,郵遞員也會來到我們學校送來信和報紙。

B、打靶

(出示解放軍打靶圖片)誰在打靶?説話中糾正生字的讀音。

(如:解放軍打靶百發百中。)

 (二)出示句子:等爸爸收起最後一捆稻,

等媽媽剝完最後一束麻,

過渡:小朋友讀詞語讀得很準,很棒,看來光讀詞語是難不倒大家的。林老師第一次讀這首詩歌時,發現有兩行詩句讀起來挺拗口的,自己練練,看誰的本領最大,也能讀準。

1)指名讀

2)這兩行詩句裏,這兩個詞語最難讀,把他們讀準了,整行詩句自然就讀通了。跟讀:一捆稻 一束麻

3)理解詞語:

A、(出示實物)老師手裏拿的是一根稻,現在是一棵稻,(出示圖片)那爸爸手裏拿的是一捆稻。指導讀準一捆稻。

B、你們知道麻是什麼嗎?老師本來也想把麻找來給小朋友看看,可是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沒找到,因為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比較少見。不過,麻曬乾後可以做成麻繩、麻袋。你們回去可以向爸爸媽媽打聽麻繩、麻袋是怎麼樣的?指導讀準一束麻。

4)連起來讀詩句。自己試,指名讀。

5)像這樣很長的句子,讀時還要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師邊範讀邊劃停頓符)

6)再指名讀。

7)齊讀。

 (三)再出示句子:等郵遞員把信送到,

等解放軍打完了靶,

等小鳥飛回了窩,

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1)最難的兩行詩句小朋友都能讀準了,老師想,這幾行詩句一定也難不倒大家,自己先試試。

2)指名讀。

3)師劃停頓符,再指名讀。

4)齊讀。

三、美讀詩歌,領悟情感

  [第一節]

1、到現在為止,小朋友不但會讀詞語,知道了詞語的意思,而且連詩句也能讀準讀通了,收穫可真不少。讀詩歌光讀通還不夠,還要讀美。怎樣讀美,聽起來好聽呢?小朋友放開膽子,覺得怎樣讀好聽就怎樣讀!

2、指導讀出節奏、變化、韻味

A、詩句中間的停頓就像是歌曲裏的節奏,你看,節奏是有變化的,有變化才美,你能不能也讀出變化呢?

B、唱歌時,如果每個音都一樣高,那這首歌就不好聽了。讀詩歌就像唱歌一樣的,誰再來讀讀。

C、範讀。自由練習。

3、指導讀出感情

A、如果下雨了,那會怎樣呢?這位小朋友看着小雨想到了那麼多,多有愛心啊!我們也可以邊想邊讀,讓同學們感覺到你的愛心。

B、朗讀、評價、點撥。

如:小雨下得還不夠輕,再試試。你讀得這麼有愛心,小雨一定已經聽到了。

4、男生讀,女生讀。

5、配樂讀。

[第二節]

1、出示第一節:現在你也能這麼有感情地讀讀第一節嗎?

2、自由練習。

3、指名朗讀,指導:

A、小雨下得這麼早、這麼快,小朋友看着小雨,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B、怎麼讀聽起來很着急,盼望小雨等一等再下。

C、雨可能會越下越大,小朋友心裏越來越着急,誰能把三個等一等讀好!

5、小組賽讀。

6、順勢引背第二節。

五、背誦詩歌,積澱情感

1、讓我們一起合起書,朗誦這首詩歌,如果忘了就打開課本偷偷地瞄一眼。

2、;配樂朗誦詩歌。(站起來也行。)

六、拓展説話,抒發情感

1、這位小朋友真有愛心,看着小雨想到了那麼多人,還想到了小動物,你會想到誰呢?

引導:下雨會給哪些人、物帶來不方便呢?還有誰也在外面工作、行走呢?田野、院子、馬路、大街

2、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用文中句式等 來説説。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通過自主認讀詞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並弄清詞語的含義。 2瞭解包含因果關係的複句,並會正確運用。 3 積累名言警句。 4 通過閲讀“收集資料”,學習對於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學會為我所用。

(二)過程與方法: 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語言訓練。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好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關聯詞的作用,並能熟練運用。 教學安排:1課時

一.學習“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1、學生自由讀詞。 2、指名讀。 3、在小組中説説這些詞語的含義。 4、全班交流,理解詞語意思。 5、談談你發現了什麼。

二.學習“讀一讀,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學生自由讀句子。 2.説説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師講解轉折。 4 用這些關聯詞寫句子。

三.學習“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讀句子,指名讀。 2.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嘗試背一背。

四.學習“收集資料” 1 自由讀。 2 説説短文告訴了我們什麼? 3 學習了這個閲讀材料給你什麼啟發?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瞭解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2、瞭解小艇的特點,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4、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小艇的特點及其重要作用,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明確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關係。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課件

主要板書計劃:

小艇的樣子外:二三十英尺,像獨木舟,像新月,行動時像水蛇

內:皮墊子,窗簾

船伕的技術好在極快時操縱自如

在擁擠時總能擠

在極險窄地方總能穿

與人們的關係商人做生意

婦女坐船娛樂

小孩遊玩

老人禱告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詞語、多音字組詞、按課文內容填空

課外: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2、初知課文內容。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威尼斯在什麼地方?那裏有什麼特點?

你們想不想更多地瞭解這個美麗的水上城市的特點?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

板書: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讀課文

1、邊讀邊自學生字、新詞。

要求:①小聲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

②拼讀生字表,找出易錯的字。

③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並理解詞語的意思。

2、思考:威尼斯有什麼特點?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點,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

2、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背誦課文。

教學教法應用

小組討論法,質疑問難。

教具

生字卡片、頭飾、圖畫、膠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四幅掛圖,問:這四幅分別畫的是什麼季節?怎麼看出來的?用簡短的話説一説。

師述:這四幅有趣的圖和幾句優美的文字組成了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板書課題:2、四季)

生齊讀課題

二、新授課

1、初讀課文。

⑴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橫線畫出生字;數一數共有幾句話。

⑵互助學習生字。

①本文的生字你認為哪些的讀音應該注音,能給大家提個醒嗎?

②誰能説説這篇課文有幾句話?(4句)

③請一人來讀第一句(出示掛圖)

2、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⑴學習第一句

①誰來説一説(板書:説),這句話寫了什麼?(草芽對小鳥説,他是春天)板書:草芽圖

②本句中,你有何不懂的問題?請你問一問(板書:問)用是説一句話。

③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春天來了呢?我們來議一議(板:議)

④感情朗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板:讀)

⑵總結:同學們學得真不錯,現在讓我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麼學的,師或生邊述邊板書:説、問、議、讀。用以上的學習步驟學習二、三、四句話,四人一小組,自學開始。

⑶學習二、三、四句

①誰説一説這三句各寫了什麼?

②誰有了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③師述:夏天,熱情奔放;秋天,碩果累累;冬天,銀裝素裹。

你能把這三句話的感情讀出來嗎?願意讀的小朋友站起來讀。

⑷分角色讀文:幾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草芽、小鳥、荷葉、青蛙、穀穗、雪人;每句話的一二行大家讀,第三行演員讀。每個演員都要盡情發揮,表演起來。

三、總結

1、播放音樂和出示四季的風景畫。

師述:春天,温暖的陽光融化了的山澗的冰雪;夏天,新嫩的綠葉有美麗的花朵為伴;不知不覺中,秋天便消失走近了我們的生活,天空那麼開闊,高遠;冬日,皚皚白雪珍藏了過去。而明天,將是一個令人欣慰的開始。

2、學習本文你懂得了什麼?

3、齊背課文,每位同學都盡情表演。

板書設計

2、四季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9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含義,並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讓學生親身體驗,利用身邊的物體擺一擺,初步理解加法含義。

3.使學生能夠看圖説圖意,並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4.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體驗加法含義,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看圖列式。

教學準備:計算機、實物展台、投影。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教師左手在盒子裏拿出3枝紅色鉛筆,右手在盒子裏拿出2枝黃色鉛筆,然後把兩隻手中的粉筆合起來,問學生一共是幾枝粉筆。

(二)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小朋友們也拿出自己筆盒裏的鉛筆,看課件學着試一試。師:一共有幾枝鉛筆?師:你們是怎樣算出5枝鉛筆的?生:這隻手有2枝鉛筆,那隻手有3枝鉛筆,合起來就是5枝。師:對了,這合起來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一個算式表示。

2+3=5 (師邊講解邊板書演示。):加號師:把兩部分合起來就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們想一想,這2+3=5還可以表示什麼呢?(教師進一步讓學生對算式含義進行擴展。)

2.擺圓片。教師出示幻燈片課件,演示擺桃子的過程。

(1)書上是擺桃子,我們可用圓片代替桃子,先擺1個,再擺3個,學生依照老師的樣子擺。師: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們會做這道題嗎?生:1+3=4。師:這1,3,4分別表示什麼?(師引導學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體情境中理解。)

(2)參照課件演示,放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書上的第2,3題,把2+□=□,□+□=□補充完整。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根據身邊事物提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在我們身邊,比如教室裏,能不能找到加法問題呢?(師表揚學生善於發現。)

4.試一試,運用加法含義。(教材第22頁的“試一試”。)

(1)引導學生看圖(課件出示),要把同類的車子合起來,與警察沒關係。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

(3)組織學生結合圖與同桌説説算式。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書上的“練一練”)

1.第1題,放手讓學生計算出結果,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讓其先擺學具,直觀得出算式結果。

2.第2題,讓學生看圖,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第2幅圖畫會出現4+1=5,3+2=5兩種情況,教師在角度觀察圖,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題,先讓學生看圖,找出每個盤子放蘋果的規律,師進一步追問,如果再放一盤蘋果,你認為放幾個?説出理由。

4.説一説,算一算。(利用信息技術演示課件,出示小明一家的圖畫。)

(1)學生獨立觀察圖,找出同一類型的東西把他們合併起來,如凳子和凳子合起來,梨和梨合起來,花盆和花盆合起來。

(2)這題具有一定開放性,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符合圖意,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加法,加法問題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放學後,大家可以在校園裏或者在家裏找一找,看看你還能發現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下次帶到課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1頁的例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購買不同價格物品的情景中,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關於元、角的加法計算的問題。

2.使學生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認識用小數標的物品單價、加法含義及元、角之間的換算。)解決簡單的購買小件商品的問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有序思維及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進一步加強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的樂趣和“用數學”的情感,培養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不同單位的人民幣相加。

教學過程:

一、提供購物場景,複習引入課題

1.師:小朋友們,前幾節課我們認識了人民幣、認識了商店裏物品的價格、還學會了怎樣換人民幣,你們知道人民幣有什麼用途?(買東西。)今天我們就應用前面所學的關於人民幣的知識來解決買東西的問題。

2.師:“瞧,商店裏有這麼多東西,你們會認這些商品的價格嗎?每人選自己最喜歡的兩件物品跟同桌説一説它的價格。”請幾個學生進行反饋。

改變課題名稱,變“人民幣的加法計算”為“買東西”,緊扣本節課的活動,使學生容易理解,還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商店裏的物品都是學生喜歡的學習和生活用品,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通過説價格,達到複習舊知的效果,為本節課的新授打下基礎。

二、模擬購物情景,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人民幣的加法計算

1.創設情境,出示3種氣球(圓形、葫蘆形、心形),並簡單認識3種氣球的形狀及價格。

(1)提出問題:老師發現這個商店裏賣氣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幾種氣球?他們分別要多少錢?你們喜歡氣球嗎?老師想買兩個送給表現最好的小朋友,你們説我可以買哪兩個?

(2)分析問題:小組討論猜一猜老師有可能買哪兩個氣球,有幾種買法?

(3)解決方案:反饋整理小組討論結果,在表格內表示出來。

買東西

要買的物品

一共要多少錢?

圓形、心形

5角+8角=13角=1元3角

葫蘆形、心形

1元2角+8角=2元

圓形、葫蘆形

5角+1元2角=

2個圓形

5角+5角=

2個葫蘆形

1元2角+1元2角=

2個心形

8角+8角=

2.嘗試人民幣的簡單加法計算。

師:你們知道買圓形和心形這兩個氣球一共多少錢?要求一共多少錢,用什麼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師板書學生回答的過程並給予解釋。)如果要買葫蘆形和心形呢?

板書:

(1)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自己選其中一個組合計算總價。(你們能不能算出其他組合的價格?試一試,四人小組內商量每人選一組,比一比誰算得快。)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計算的結果,檢查自己的同桌或組員是否算對了。若發現錯了則給予指正。

(3)反饋並選其中一組進行詳細講解,其他小組進行核對。

(4)對小黑板上的六組進行比較,哪一組用錢最少?哪一種買法用錢最多?

從“買氣球”的情境中,學生討論發現6種組合,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並在探索中發現人民幣的加法計算。四人小組每人選一組合進行計算。不但馬上鞏固新知,還在交流中學會了評價別人,學習了其他組合的計算方法,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大容量的練習。挖掘課本中的內容,利用板書,對六種組合進行人民幣大小的比較。

三、應用元、角加法計算解決生活問題

1.師:剛才我們通過解決實氣球的問題學會了人民幣的加法計算。你們想不想應用這剛學的新知識去買東西?請同學們拿出表格,看一看這次要買的東西是什麼?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錢?

2.為每一小組準備商店裏的物品及其價格(出示貼紙商品,見附錄)。要求:在小組長的主持下,每個同學一次只能買兩樣東西並把這兩樣東西像老師那樣貼在表格中“要買的東西”一欄,最後在“一共要多少錢”中列式並計算。注意:要講文明,在選購東西時不搶購,如果你買完了兩樣東西並列式計算完,你還可以再去選購。

3.動手操作,結合表格鞏固人民幣加法計算。

4.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操作和計算的結果並給予評價。(四人小組交流,看看別人買了什麼,他算對了嗎?)

5.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給全對的學生加紅花。)

貼紙購物,首先是鞏固本節課的人民幣的加法計算,還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鍛鍊。在自由選擇信息中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嘗試了成功的喜悦。以小組為單位,不但加強了合作意識和文明購物的教育,還使學生在交流中學會評價別人,也從中學了其他商品組合的計算。

6.猜一猜:10元錢可以買哪些東西?聰聰買東西用了10元錢,你説他買了什麼?(比一比誰拿智慧星多。)

“猜一猜”不但鞏固了本節課的計算,學生的估算能力得到了訓練,還培養了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選擇信息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了鍛鍊。

四、購物遊戲,在生活實踐個應用元、角加法計算

所用物品都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帶的玩具、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教師只要在各個物品上標上不同的價格即可。

1.四人小組內進行活動。(兩人先當售貨員然後交換。兩個“售貨員”要一起算錢,否則一個人容易算錯。)

2.全班進行購物活動。(兩個人外出買東西,兩個人留下當售貨員,然後交換進行活動。)

3.反饋活動情況。(先向小組成員彙報自己外出買了什麼,一共花了多少錢,其他成員檢查其是否算對了。)

將所學的抽象算式應用於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實際購物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實際購物中發現問題,從而達到本節課的目的。

五、指導看書,完成課本中的練習

六、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通過買東西學習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這節課你們學得開心嗎?在生活中你會幫媽媽買東西嗎?但不能亂花錢。我們應愛護人民幣。(對學生本節課表現進行評價。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1

教學目的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説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為什麼説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準備教具:生字卡片、掛圖、錄音

教學過程:共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同上

2.學會七個生字

3.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a.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b.學生動腦筋猜

c.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講讀第一、二行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裏是怎麼説的,為什麼?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3.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説的?

4.教學驚:説説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5.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説説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七、作業: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近()京()聲()

運()聽()驚()色()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説説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a.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b.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作業指導

1.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默寫課文/有色,近聽/水/無聲。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技巧。

課前準備:

1、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整體結構並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師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相應詩句、圖畫和音樂。

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唐代詩人朗士元的《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雖然我們不知道詩人在寫這首詩身處什麼季節,但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詩人看到了無數盛開的桃花。今天,我們身處萬物凋零的秋季,但我們仍然可以從《春》這篇教學設計>文章看到一個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動畫)

通過相關的詩和畫面營造一個美麗的氛圍,吸引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首先,讓我們聽着音樂,朗讀課文,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樂朗讀,請大家注意讀出語氣基本語調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質樸。同時朗讀層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漸快。首先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第一、二兩個小節,然後四個小組依次來讀一讀三至六小節,我們可以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最動情。最後四個小節全班齊讀,請大家注意銜接自然一些。

(學生配樂朗讀)

初步瞭解朗讀要求,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品味課文語言。此過程也是學生掌握朗誦要求的起點。

三、品味語言。

師:本文共分為三段:盼春、繪春、贊春,其中寫得最形象、最生動、最美麗的是第二段,而這一段又可以分為幾幅畫面?

生: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師:回答的很好,我覺得全文中寫得最美的就是這六幅畫面,剛才我要求同學們劃出你認為最值得欣賞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麼現在我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從中選出一幅你覺得寫得最美的畫面,在下面小聲朗讀一下。

(學生自由朗讀自己所選段落)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你選擇了哪些畫面呢?請同學們在回答時突出你喜歡什麼詞句?這個詞句有什麼特點?表達效果如何?

生:我覺得春草圖這一句話寫得很好——“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它讓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樂。

師:人為什麼會感到如此快樂呢?

生:因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師:所以,這裏實際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覺得“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一句寫得很好,它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師:為什麼要強調“偷偷”,是不想讓人發現嗎?

生:是因為人在不知不覺中發現了小草已經出現了。

師:這裏正如一首唐詩中所説的:“天街小草潤如酥(sū),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裏所表現出的就是這種意想不到的欣喜。

(學生與教師一起重複這首詩)

生:我覺得“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一句寫得好,這句寫出春天百花爛漫的情景。

師:這裏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比喻、擬人。

師:作者用擬人手法讓你們感到了春花的什麼特點?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3

授課年級:國中一年級 授 課 人:

羽毛球教學設計

一、 指導思想

本課以“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選擇中學《體育與健康》中羽毛球發球為教材,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在課的設計上朝着求實、探索、創新的思路開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良好品質的發展。

二、 學情分析

羽毛球項目在我國較為普及。學生對奧運會,世界盃冠軍(林丹、張寧、謝杏芳、鮑春來等)十分了解,但對該項目的技術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動作不規範,對該項目只停留在“玩”的層面上,連最基本的發球技術、站位、單雙打場地的概念模糊不清。在讓學生了解羽毛球運動或理解基本技戰術介紹著名運動員時採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然後學生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採用多種方法,如分層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個別輔導法、骨幹學生引領法、引導法、探究法、模仿法等。

三、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是羽毛球項目。羽毛球的基本技術(正反手握拍,準備姿勢,正手發、擊高遠球,各種步法) 。該模塊的教學內容應該説是全新的,國中學生雖然接觸過羽毛球運動,但不是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學生是在學校的課外活動課或是

平時鍛鍊身體時參加的。所以該項運動先前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課堂教學。因此,該模塊與國中教材關聯甚少,在國中階段是一項具有很強吸引力的教學模塊。

四、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進行羽毛球的啟蒙教學,讓學生了解、認識什麼是羽毛球,知道羽毛球的基礎技術的鍛鍊方法、遊戲方法以及簡單比賽的組織方法和基本規則。

二、技能目標:讓學生初步掌握羽毛球基礎技術的各種練習方法,學會一些羽毛球遊戲方法及簡單比賽的組織方法和基本規則,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動作反應速度、靈活性和基本的運動能力得到提高。

三、情感目標:讓學生了解鍛鍊身體的好處、體驗到參加體育鍛煉和參與羽毛球運動的樂趣,培養對體育的興趣和積極、主動學習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激發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為終生體育打下基礎 。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媒體教學和教師的講解示範與學生的練習結合。多媒體教學主要是理論教學、優秀運動員的講解、觀摩比賽、裁判規則講解等情況下采用。講解示範是在技術、戰術教學過程中採用;學生的練習可以採用分層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個別輔導法、骨幹學生引領法、引導法、探究法、模仿法等。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4

《月光曲》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的講讀課文,寫的是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事。貝多芬是在特定環境的感染下,隨着思想感情的變化發展,激起創作靈感,以眼前的事物為依託,展開聯想,即興寫成的。教學本篇課文,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是教學重點,而理解貝多芬即興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發展的變化則是教學難點。

教學本文,進一步落實分辨事物和聯想,並引導學生自覺運用以前學到的語文基本功,諸如“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理清課文條理”、“分清課文的主次”、“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學生在熟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及內容的過程中,領悟感情,使重點訓練項目化為技能遷移運用。

教學目標

1、學習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重點)。

2、感受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意境、內容,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開想象、練習説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複習上節課的內容,以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創設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畫面,感受情境,談體會。

2、合作學習:

用兩分鐘時間讀第9自然段,組內交流討論: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説你知道了什麼?教師指名反饋。

板書: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風捲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3、品讀體會:

根據月亮、海水的變化,把三種層次的感覺讀出來。

4、深入研讀:

個體朗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層來讀一讀。

⑴第一層:

自由讀→談體會→重點指導“微波粼粼”“霎時間”→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⑵第二層:

自由讀→談體會→重點指導“忽然”“刮”“卷”“湧”→自由讀→指名讀→站起來讀。

⑶第三層:

引讀→談體會→重點指導“波濤洶湧”→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回顧小結

過度:

好一幅美妙絕倫的海天月夜景!兄妹倆真的看到了嗎?

1、看板書、理思路。

2、朗讀:

⑴指名讀。

⑵接讀:

女→男→全班。

⑶齊讀:

配樂朗誦。

四、學習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説話:

貝多芬美妙的樂曲深深感染了兄妹來,貝多芬離去後,盲姑娘兄妹可能會説些什麼?

這時貝多芬,心潮澎湃,飛奔回客店,他一邊寫,一邊想,他想了些什麼呢?

2、情感昇華:

穿插再讀貝多芬的話,體會情感。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5

教學目標

1.用快樂的情緒和優美的歌聲演唱《牧童》,表達牧童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並培養他們二聲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

3.通過演唱歌曲與姊妹藝術的結合及瞭解相關的牧童作品,體現文化藝術多元文化特點,在體驗中感受歌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難點

1.用和諧的聲音唱好歌曲的二聲部合唱。

2.準確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伴着《春天在哪裏》的音樂做律動進教室(第一段音樂學生做律動,第二段音樂學生加上奧爾夫的節奏樂器拍擊)。

二、複習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伴着《春天在哪裏》的音樂來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大自然它那風情萬種、絢麗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你最喜歡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歡碧波萬頃的大海……

生2:我喜歡清晨的蓬勃紅日……

生3:我喜歡美麗的黃昏……

師:假如你現在身臨其境,你最想做什麼?

生1:我很想拿起畫筆,把美麗的黃昏畫出來。

師: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歡田野的景色,因為它的綠、它的黃、它的靜……

師:田野是這麼美,讓我們一起奔向田野吧!

學生隨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喚》(在演唱中,學生加上跺腳、拍手、捻指等喜歡的動作)。

師:你們美妙動聽的歌聲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唱好嗎?

生:好!鼓掌……

師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在奔向田野的時候,還看到了什麼景色?(這時教師將一幅牧童騎在牛背吹笛子的圖畫貼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時,我看到了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師: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到了什麼?

生:我想到了杜牧寫的一首古詩《清明》。

師:你能背誦一下嗎?

生:能(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生:老師,我還想到了袁枚的《所見》 。

師:你真聰明,你能為我們再背誦一下《所見》嗎?(學生朗誦,其餘同學會背誦的可以同時背誦)

師:你背誦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簡單地為大家講解一下詩意?

生:能(學生講解,不足之處教師補充)。

三、學習歌曲《牧童》

1.引入新課。

師:你們朗誦的有關牧童的古詩,讓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現在把歌曲唱給你們聽,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師用有感情且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剛才老師演唱的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歡快、節奏活潑、跳躍,是一首帶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們就學習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師用黃色標記的節奏。

學生先練習切分節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

2.學習歌曲旋律。

師:首先來學習高聲部的旋律(教師指導學生唱高聲部的旋律,特別提示要唱準1 3 2及1—[插高音1]音高)。

學習低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