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

校園5.59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烙餅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簡單的烙餅問題,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尋找合理、快捷的烙餅方案。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三張圓片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課件多媒體出示圖片:雞蛋。

師:孩子們,請看,這是——雞蛋。煮熟一個雞蛋大約用5分鐘的時間,煮熟5個雞蛋大約用多長時?(學生作答)

師:孩子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要講究策略,今天我們就用數學的眼光來研究烙餅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讀信息,理解烙餅規則

課件出示情境:你瞧,媽媽已經開始烙餅了,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生答)

師:每次只能烙兩張餅是什麼意思?兩面都要烙呢?(生答)

(二)觀察法,探究兩張餅的最優烙法

1、明確烙一張餅的時間。

師:想一想,如果烙一張餅,需要多少時間?(生:6分鐘)

為什麼是6分鐘?(生答)

師:為了交流方便,老師用流程圖把剛才這位同學説的烙餅過程記錄下來。

板書:一張: 正 反①②③

3 3 6分

2、研究2張餅的最優方案

師:想一想:如果烙兩張餅,怎麼烙?有幾種可能?

生:12分鐘

師:你是怎麼烙的?(生答,師板書)

板書:兩張:①正 ①反 ②正 ②反

3 3 3 3 12分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生:6分鐘。

師:你是怎麼烙的?(生答)師:你能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嗎?(生演示,師板書)

兩張:①正②正 ①反②反

3 3 6分

師:孩子們,現在烙兩張餅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答案,哪種烙法最快?那為什麼第一種烙法多用了6分鐘?

師:也就是説本來可以兩張餅放在一起烙,而第一種每次只烙了一張,浪費了空間,也就浪費了時間,所以多用了6分鐘。現在如果要儘快的把餅烙熟,你會選擇哪種烙法?(生答)我們給第二種烙法取一個名字,就叫兩餅同烙。(板書)

(三)動手操作,探究3張餅的最優烙法

師:孩子們,請看大屏幕,現在媽媽要烙幾張餅。(3張)看看小精靈提的什麼問題,誰來讀一讀?(生讀)那怎樣才能儘快吃上餅呢? (生答)

師:説得真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手操作一下,看看怎樣才能把3張餅儘快的烙熟,在動手之前,請看清要求。課件出示數學信息,探究要求。

師:請小組長拿出3張圓片,就當3張餅,小組合作,現在開始。(生擺,師巡視)

師:同學們,你們的餅烙熟了嗎?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烙3張餅用了多少時間?(生:12分鐘)

説説你是怎麼烙的?(生説,師板書)

3張 ①正②正 ①反②反 ③正 ③ 反 12分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生:9分鐘)請你來説説是怎麼烙的?(生邊説邊演示,師板書)

3張 : ①正②正 ①反③正 ②反③ 反 9分

師:同學們,請同學比較這兩種不同的烙法,為什麼都是烙3個餅一種需要4次,另一種需要3次?

引導歸納:常規的烙法,先把兩個餅放進去,正反面烙完後,再烙第三個。第三個餅的兩面得一面一面來,浪費了其中一個位置。經過合理安排,烙餅的時候儘可能使鍋裏有兩張餅在那裏一起烙。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最省時間。也就是説我們在平時解決問題時,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像這種輪流交換着烙確實快。這個烙法幫我們解決了數學難題,你能給她取個名字嗎?(交替烙、輪流烙)板書:交替烙

同學們,不管做什麼事情,事先作好合理安排,這樣就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所以,生活中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

三、總結方法,探究規律

師:接下去要研究4個餅,還是這幾個條件,不過要求提高了,你能不能不動手擺就知道怎麼烙最節省時間?先靜靜的想一下,怎樣講解讓大家能聽明白?實在想不出來的只好藉助學具幫忙幫忙。

1、反饋烙4個餅的方法。

師:如果烙4個餅,怎麼烙?(生答)師板4分成2個2個。能不能説得更簡單一些?你可以説2個2個烙。最少花幾分鐘?如果老師請一個同學上來烙一烙,我們幫她數烙餅的次數,就會發現4個餅最少烙幾次?

2、反饋烙5個餅

師:如果烙5個餅,怎麼烙?你能不能馬上説出烙5個餅最少烙幾次嗎?最少花幾分鐘?(生答)

烙6、7、8、9、10個餅出示課件

師:請你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上的表格,如果要烙6、7、8、9、10個餅,分別最少要烙幾次,需要多長時間?(生答)

師:請仔細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最短的總時間=烙餅的次數×烙每一面餅時間 (1除外)

烙餅的次數=烙餅的個數(1除外)

師:找着了規律解決問題就容易多了,接下來我們運用這條公式來解決一個問題。如:如果要給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烙一個餅,最少需要幾次?最少需要幾分鐘?

所以,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社會裏,我們更應該合理安排時間,去做更多的事。

四、結合生活、實踐應用:

五、課堂總結

師:學了今天這節課,你想説什麼?

師小結:老師也希望大家能夠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提高效率,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教學反思

數學廣角中的《烙餅問題》, 其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烙餅”是一節滲透統籌優化思想的數學課,它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滲透簡單的優化思想。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我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圍繞“怎樣烙餅,才能儘快吃上餅?”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單張,雙張餅的探究過程。以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點,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利用手中小圓片代替餅,經歷了從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感覺效果不錯。

重點:優化的思想——“同時”“節省時間”

國小生關於“烙餅”並無過多的生活經驗,大多數都侷限於“一張一張地烙”。因此,在教學中我藉助所給的條件“一口平底鍋內可以放兩張餅”,讓學生進行比較,明白“同時烙兩張”會“節省時間”,從而滲透“優化的思想”。同時也為後面探究“三張餅”“四張餅”……的“最優方案”打好基礎,使學生“保證每次都能烙兩張餅”。

難點:規律的得出——“餅的張數×烙一張餅的時間=烙餅所需最少的時間”

突破這個難點時,我把“力氣” 都使在“烙三張餅”的問題上。確實,在讓學生認識到“同時烙兩張餅可以節省時間”後,三張餅的問題是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在此,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藉助手中學具試一試,探究“烙三張餅最少用多長時間”。之後組織學生交流彙報,教師相機引導,使學生認識到“保證鍋內每次都能烙兩張餅”才是最優方案,所用時間“9分鐘”才最少。

“兩張餅”“三張餅”的問題做為重點,讓學生弄清楚後,在後面的探究中,學生自然會認識到“張數為雙時,兩張兩張的烙”“張數為單時,先兩張兩張烙,剩下的三張同時烙”,那麼烙再多張數的餅學生也不再會有問題。同時,根據烙2、3、4……張餅所用的時間,學生很快會得出“餅的張數×烙一張餅的時間=烙餅所需最少的時間”的規律,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

數學廣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親近生活的機會,一個體驗生活的平台。但因為大多數學生缺少生活經驗,所以學起來比較難。我們老師應發掘更多的生活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解決。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2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瞭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2.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學生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難點:

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掛圖、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生談話,引入主題圖:老師準備為參加學校排球操比賽的五位同學去購買衣服。

看看買什麼衣服好看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師問你打算怎樣算?

生口答師板書:

(65+45)×565×5+45×5

請學生分別説清兩道算式的含義。

2.師問猜想一下,這兩道算式的結果會怎樣?

要驗證我們的算式是否正確,應該用什麼方法?

生計算,個別板演。

證明這兩道算式的結果是相等的。

中間應用“=”接連。

3.生讀算式(65+45)×5=65×5+45×5

師問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説一説,並彙報。

4.這兩道算式相等是一種巧合還是有規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師問中間可以用“=”來連接嗎?

5.小組討論:這三組等式左邊有什麼特點?

右邊有什麼特點?

生彙報。

6.師問你能寫出具有這樣規律的等式嗎?

生獨立寫一寫,個別板書。

7.師問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們今天學習的所有具有這種規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內嗎?

生寫一寫,個別板演。

8.揭題:乘法分配律

(a+b)×c=a×c+b×c

9.師總結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去乘這一個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想想做做:

1.在口裏填上合適的數,在○裏填上運算符號。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強調: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2.橫着看,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後面畫“√”

(28+16)×728×7+16×7

15×39+45×39(15+45)×39

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3.算一算,比一比,每組中哪一道題的計算比較簡便。

(1)64×8+36×825×17+25×3

(64+36)×825×(17+3)

讓學生體會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4.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長方形菜地的周長,並説説它們之間的聯繫。

生獨立完成並彙報。

5.你能根據下圖列出兩

道綜合算式嗎?

上面的兩道算式能組成一個等式嗎?

四、全課小結

師問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和你的小夥伴説一説。

五、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第26頁。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3

教材解讀:

本單元是國小階段對於自然數的一次總結性學習,為後續學習小數的意義等知識奠定基礎。新舊教材中對於《認識更大的數》這一單元最明顯的改變是將原來的《數一數》這一課分為了兩課,即:《數一數》——和《認識更大的數》。教材的編寫採用了遷移類推的思想,先讓學生突破舊有的感性的數的認識,認識萬以上的數,體會數的範圍不斷擴大,而十進位值制進位法始終不變,再進行遷移類推,以萬以上的數的感知和認識作為認識更大的數的學習基礎和新舊知的橋樑,拓展數位順序表,將學生對自然數的感受與認識進行了一次感知-抽象化-規律化-結構化的逐步升級。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基石就在於數級的認識,出於生活的需要開始計數,計數的需要則產生了計數單位和數位,隨着生活的發展,計數單位和數位的拓展引發了更大的數的產生和需要及辨識,數級是應生活發展和計數方法不斷髮展拓展誕生的。有了數級的出現,計數方法就形成了一個嚴密規律的結構。數級的認識對於大數的讀寫、比較,取近似值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中我將數級的認識作為了學生思維抽象化、條理化、規律化的一個重要節點。先讓學生説一説,讀一讀生活中的大數,感受更大的數的應用需求,再通過數一數,撥一撥,以遷移類推的方法感受十進制值,學生自己類推出更大的計數單位,再通過擺一擺,寫一寫,觀察各計數單位的構成,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計數單位進行級的劃分,讓學生經歷觀察—探究—實踐—小結的探究過程,理解數級的劃分對計數的重要作用,同時為大數的讀寫、比較、改寫、近似數等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內容:

北師大四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第4-5頁。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認識比十萬更大的數,進一步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大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2、結合計數器認識比“十萬”更大的計數單位及其數位,知道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體會十進位值制計數法。

3、完善對整數數位順序表的認識,能説出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數字所表示的意義,瞭解個級數(萬以內的數)、萬級數、億級數具有同構的特徵,培養歸納慨括能力。

4、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促進學生達到自我評價,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認真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係,知道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瞭解數級的劃分。

教學難點:

體會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知道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教學準備:計數器,課件教學過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數:

同學們都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最熟悉的就是數的應用了。讓我們看看身邊的數據吧。

課件出示:

人大約有十二萬根頭髮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三十八萬四千千米據20xx年人口統計,世界人口總數約為六十九億説一説你身邊的大數。小組交流蒐集的大數數據。

師:看來,僅僅用萬以內的數來計數是遠遠不夠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更大的數。

板書課題:認識更大的數。

二、探究新知

1、數一數,認識計數單位“百萬”,感知“滿十進一”

課件出示人民幣,這裏是商店一天的營業額,讓我們一起數數有多少?學生一起十萬一捆地數。

師:數到九十萬有好多同學已經停下來了,還有的.同學答案不統一,十萬十萬的數,九十萬後面應該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跟自己的同桌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再到計數器上撥一撥。同桌撥計數器,討論交流,彙報。

生:十萬,二十萬,三十萬,四十萬,五十萬,六十萬,七十萬,八十萬,九十萬,一百萬!

師:一百萬?你們真棒!誰來説説為什麼十萬十萬的數,九十萬後面就數到一百萬了?

生1:因為九十的後面應該是一百,所以九十萬的後面就應該是一百萬。

生2:我覺得九十萬加上十萬是一百萬。

生3:它們後面的那個單位都是一樣的,都是十萬,那就不看後面的那個十萬,1,2,3,4,5,6,7,8,9,9再加1就是十,十個十就是一百。所以是一百萬。

生4:我在計數器上的十萬位上每次撥一顆珠子表示十萬,撥到10顆珠子的時候應該是十十萬,可是滿十進一,所以我就在十萬位的前面撥了一顆,現在計數器上就是一百萬。

師:你們真擅於總結經驗!後面的十、百、千、萬、十萬我們一般把它叫做計數單位。剛才十萬位前撥的那一顆珠子表示多少?

生:一百萬!

師:那一百萬的計數單位是多少呢?

生:百萬

師:一百萬有幾個十萬?剛才老師聽到有同學説到了滿十進一,能跟我們詳細地説説嗎?

生:十個。我覺得就像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它們都是滿十進一,照這樣十個十萬就應該是一百萬。

師:同學們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互相討論一下,有沒有不同意見或者需要補充的?誰和誰都是滿十進一?

小組討論,補充發言。

生在計數器上一邊撥一邊説:我覺得可以補充一下,10個一是十,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萬是十萬,所以我覺得相鄰的兩個數位之間的進率是十,所以十萬和百萬之間應該也是十,所以十個十萬就是一百萬。

師:説得真仔細!相鄰的兩個數位之間的進率是十,滿十進一。所以十十萬也就是一百萬。師板書:10個十萬是一百萬相鄰數位滿十進一師:如果我們繼續數下去呢?

生:“百萬”也不夠用

生:肯定有比“十萬”、“百萬”更大的數!

2、認識更大計數單位(1)認識計數單位“千萬”

師:我們認識了“十萬”、“百萬”,知道了相鄰數位之間滿十進一,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的數,10個十萬是一百萬,照這樣推想下去,10個“百萬”應該是多少?

(學生自主探究,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2)認識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

師:再這樣一千萬一千萬地數下去,十個一千萬又應該是多少呢?

生1:一萬萬!十個一千是一萬!生2:一億!

師:按照這2種數法都接着往下數數試一試。你們同意誰的數法?為什麼?

生同桌之間分別用2種數法撥一撥,數一數。

生:數到後來一萬萬,兩萬萬。這樣數很不方便,數到十萬萬,百萬萬,千萬萬了再怎麼數呢?數不清楚了。

生:我預習了的,千萬後面是再數就是億了,還有十億百億千億

師:能説得清楚點嗎?“千萬”後面更大的計數單位用什麼比較合適?

生:重新取個名字“億”,不用萬萬,不方便

師撥計數器學生數,在千萬位上撥到第九顆珠子,問:再撥一個千萬就是多少?接下來怎麼撥?

生:在千萬位的前面一位上撥一顆珠子,千萬位上的全部退回去。師:為什麼?這一顆珠子表示什麼?

生:因為相鄰數位之間滿十進一,這一顆珠子表示1個億。板書:10個一千萬是一億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撥一撥,數一數,一億一億地數下去,又會出現什麼?生分小組撥計數器數數後發言。還有“十億”、“百億”、“千億”??師:這樣數下去,能數到盡頭嗎?

生:不能!數到10個就換一個更大的計數單位,總有更大的數出現。師:的確是這樣,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4)認識數位順序表,探討數級①認識十進位值制數位順序表

提問:我們已經學了“個、

十、百、千”是計數單位,那麼今天我們所認識的計數單位又有哪些呢?

生: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自己在紙上把這些計數單位寫一寫,按大小列一列。出示課件想一想,討論: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生: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滿十向前進一。完成教科書4頁想一想。全班交流。

小結:我們把這些計數單位按照大小順序排列起來,就形成了這樣一個表,每一個計數單位在這個表中都有一個位置,數學上把計數單位所在的位置叫數位,這個表叫數位順序表。而正因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瞭解的我國使用的十進位值制計數法。(課件展示)

板書:十進制計數法②自主探討數級

課件出示,這是是幾位數?最高數位是什麼?大約是多少?生:要數一會,對應着放在數位順序表裏才能看出來。

師:有沒有方便一點的方法呢?能不能按照它們的特點有規律地分一分?生仔細觀察,你有什麼樣的發現?再小組討論。生: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有個“萬”生: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有個“億”

生:這樣的話,剛好四個計數單位一份,從萬開始滿四個了就換了個名字。

師按學生所説在黑板上板書,並把這些計數單位劃分開,千億百億十億億,

千萬百萬十萬萬,

千百十個

師:看看,是這樣嗎?為什麼要這樣分?

生:都有“萬”的四個計數單位上的數都表示有多少萬。都有“億”的四個計數單位就表示有多少億?“億”要比“萬”高級,萬比下面的“個、

十、百、千”高級。

師:對,按照這樣的劃分方法,數學上把這種不同的級別叫做“數級”。課件出示完整數位順序表。

小結:按同學們剛才所分的數級,“個、

十、百、千”這四個計數單位所在的位置是“個級”;“萬、十萬、百萬、千萬”這四個計數單位所在的位置是“萬級”“億、十億、百億、千億”這四個計數單位所在的位置是“億級”。還有比億級更高級別的數級有待於我們以後進一步學習。

使用這種四位一級的計數方法,是我們國家習慣使用的。使用這一規律就讓我們計數就方便多了。

現在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嗎?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5頁1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讀一讀,全班交流。

2、教材第5頁3題

師巡查,引導學生注意在數位順序表中填寫數。指名展示。

3、教材第5頁4題

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指導學生先將數填在方格里,再在計數器上撥出來,最後説一説它的組成。

四、課堂小結

在今天這節課上,你收穫了什麼?板書設計:認識更大的數10個十萬是一百萬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相鄰數位滿十進一10個一千萬是一億

十進制值計數法

千億百億十億億,

千萬百萬十萬萬,

千百十個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4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7~48頁“小數加減法”。

教材簡析

小數加減法是小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重點。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對加減法計算認識的一次飛躍。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數加減法的算理、算法及小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另外,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積累了大量關於元角分的知識,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探究新問題——小數加減法。本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藉助直觀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在比較中建構並完善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的操作、思考,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進行計算。

2.經歷動手操作,理解小數加減法算理的探究過程,能借助直觀完整地表述算理,形成算法,發展初步的分析、抽象等思維能力。

3.在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小數加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藉助直觀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

1.呈現例題。

2.提問:同學們,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一步加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結合回答相機板書:

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

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小麗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小麗比小芳多用多少元?

3.提問:以上問題應該怎樣列式?

結合回答相機板書:

追問:觀察這些算式,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都是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加減法”。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購物情境,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在呈現例題後,讓學生捕捉例題提供的有用信息,並以大問題“你能提出哪些用一步加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調動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有序提出多種求和求差的數學問題,培養了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問題提供了小數加減法計算的學習素材,有利於學生主動進入探究算法的學習。)

二、藉助直觀,理解算理算法

1.先估後算,培養估算意識。

(1)問題:4.55+3.4,你會用豎式進行計算嗎?

啟發:算出結果後有辦法判斷結果是否正確嗎?

學生嘗試,教師巡視並蒐集資源。

(2)呈現:給出學生的兩種豎式計算過程。

(3)追問:你有辦法判斷哪個結果可能是正確的嗎?

估計:4元加上3元多就有7元多,所以結果4.89肯定是錯誤的,結果7.95可能是正確的。

(4)強調:計算前先估一估,再進行計算,可以有效降低錯誤率。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小數加減法時會根據經驗主動進行規則的遷移。部分學生可能從整數加減法的法則上進行遷移,採用末位對齊的計算方法;部分學生可能採用情境遷移的策略,聯繫元角分的單位換算,採用小數點對齊的計算方法。教者將兩種計算方法一併呈現,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對結果進行判斷。學生在交流互動中體會到估算的價值,從而對“先估後算”的計算習慣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

2.藉助學具,直觀理解算理。

(1)引導:為什麼小數加法不能末位對齊?7.95是正確的結果嗎?利用老師為大家準備的學具袋,選擇你認為有用的學具幫助你進行計算,算出結果後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2)彙報一:藉助學習幣進行計算。

完整表述:4.55元等於4元5角5分,3.4元等於3元4角。元加元,4元加3元等於7元;角加角,5角加4角等於9角;分加分,5分加0分等於5分。再把7元加9角加5分等於7元9角5分,也就是7.95元。所以,4.55+3.4=7.95。

相機呈現直觀圖:

(3)彙報二:藉助百格圖進行計算。

完整表述:4.55用4個塊5個條5個格表示,3.4用3個塊4個條表示。塊加塊,4個塊加3個塊等於7個塊;條加條,5個條加4個條等於9個條;格加格,5個格加0個格等於5個格。一共是7個塊9個條5個格,表示7.95。所以,4.55+3.4=7.95。

相機呈現直觀圖:

(4)彙報三:藉助計數器進行計算。

完整表述:先畫4.55(白珠子),4在個位上,一個5在十分位上,另一個5在百分位上;再畫3.4(黑珠子),3在個位上,4在十分位上。計數器上合起來就是7.95。所以,4.55+3.4=7.95。

相機呈現直觀圖:

3.橫向比較,凸顯“相同單位”。

(1)並聯呈現:

(2)比較:這三種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只有相同的單位才能相加)

(3)思考:豎式中如何體現相同單位的數相加呢?(只要將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就對齊了,就能將相同的單位相加)

(4)小結:小數加法怎麼算?(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

(5)教師示範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在估算判斷的環節,初步形成對“小數點對齊”進行計算的感知。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和必要的學具,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學生能夠藉助直觀理解計算過程,並結合操作完整地表述計算過程。接着,在不同計算方法的彙報交流中,思維從具體走向抽象,並在比較中凸顯對“相同單位”的認識,形成對“小數點對齊”計算規則的深刻理解,逐步建立理解豎式計算的.表象支撐。最後,教師的示範為學生接下來自己探索解決小數減法計算提供正確的導向。)

4.遷移內化,類推小數減法。

(1)問題:4.55-3.4,你能自己列豎式計算嗎?

指名板書:

(2)思考:列豎式時應怎樣對齊,為什麼?(強調小數點對齊才能使小數的相同數位對齊)

(3)比較:小數減法與加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4)獨立計算4.55+2.65和4.55-2.65,體會豎式計算過程中應注意什麼。(數位對齊,並且計算結果要化簡)

(設計意圖:學生藉助直觀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並掌握計算方法後,能將相關經驗遷移類推到小數減法的計算中,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實際問題。學生在計算4.55-3.4的過程中規範書寫過程、內化計算方法,並在與小數加法的比較中加深對相同單位相加減的認識;在計算4.55+2.65和4.55-2.65的過程中鞏固對計算法則的運用,並在比較中發現計算結果可以進行化簡,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三、比較溝通,完善知識結構

1.比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點?(獨立思考後,組內討論)

明確:小數加減時小數點對齊使相同單位相加減,整數加減時末位對齊使相同單位相加減。因此,不管是小數加減法還是整數加減法,都必須相同數位對齊後相同單位相加減。計算時都是從低位開始算起。

2.思考: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小組討論)

明確:小數點對齊(即數位對齊),低位算起(注意進位退位),結果化簡。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學生能快速地從頭腦中提取小數加減法的表象支撐並再現,藉助直觀來幫助理解並説明。本環節進一步與整數加減法作比較,體會到小數計算中小數點對齊和整數計算中末位對齊的表象雖然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就是要讓相同數位對齊使相同單位上的數相加減。學生在比較中形成更完整的計算小數加減法的認知結構,也為學習分數加減法做好了鋪墊。)

四、鞏固應用,內化計算法則

1.針對性練習。(課本第48頁練一練第1題)

(設計意圖:該練習重點考查學生在計算小數加減時數位如何對齊的技能,還應注意連續進位以及去掉結果中小數末尾的“0”進行化簡等細節。學生通過做一做、説一説、議一議的方式鞏固了計算法則,強化了計算注意點。)

2.應用性練習。(課本第50頁練習八第3題)

(設計意圖:應用性練習讓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到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解決問題中的聯繫與區別,並感受到小數加減法計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工具性作用。)

3.思維性練習。

在方框裏給豎式添上運算符號,然後添上小數點,使小數加減法豎式成立。

(設計意圖:思維性練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通過添加小數點才能使“相同數位對齊”,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豎式的表象理解。這樣改變練習的呈現形式,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五、全課總結,為下節課鋪墊

1.全課總結。(重點回顧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異同以及小數加減法的算法算理)

2.課後計算3.4+2.65和3.4-2.65,思考這兩題計算中又有什麼不同,下節課繼續研究。

(設計意圖:這節課呈現的素材只解決了其中四題,還有兩題作為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拓展延伸,學生不僅可以複習舊知,還能自學新知,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和心理準備。)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烙餅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簡單的烙餅問題,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4、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尋找合理、快捷的烙餅方案。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三張圓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多媒體出示圖片:雞蛋。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雞蛋)如果煮熟一個雞蛋大約要用4分鐘的時間,那麼煮熟10個雞蛋大約用多長時間呢?(學生作答)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從數學的角度來研究烙餅的方法吧!

師:隨機板書課題——烙餅問題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讀信息,理解烙餅規則。

課件出示情境:同學們,圖中媽媽已經開始烙餅了,你們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生答)

師:每次只能烙兩張餅是什麼意思?兩面都要烙又是什麼意思?(生答)

(二)觀察學習,探究兩張餅的最佳烙法。

1、明確烙一張餅的時間。

師:想一想,如果烙一張餅,需要多少時間?(生:6分鐘)

師:為什麼是6分鐘?(生答)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用流程圖把剛才這位同學的烙餅過程板書下來。

板書:一張:正反

3分鐘3分鐘(6分鐘)

2、探究烙兩張餅的最優方法。

師:同學們,想一想:如果烙兩張餅,怎麼烙?有幾種可能?(同桌合作,用圓紙片代替餅進行實踐並作好記錄)

彙報交流:學生回答並上台演示,教師板書。

第一種:12分鐘。

板書:兩張:(1)正(1)反(2)正(2)反

3分鐘3分鐘3分鐘3分鐘(12分鐘)

第二種:6分鐘。

板書:兩張:(1)正(2)正(1)反(2)反

3分鐘3分鐘(6分鐘)

師:同學們,通過合作演示同樣烙兩張餅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答案,你們認為那種烙法最快?為什麼第一種烙法多用了6分鐘呢?(學生展開討論)

師生共同小結:就是説本來可以兩張放在一起烙,而第一種每次只烙了一張,浪費了空間,也浪費了時間,所以多用了6分鐘。

師:如果我們要儘快的把餅烙熟,你會選擇哪種烙法呢?(生答)我們給第二種烙法取一個名字,就叫做“兩餅同烙”。(板書)

(三)動手操作,探究3張餅的最優烙法。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現在媽媽烙幾張餅?(3張)瞧瞧小精靈提的什麼問題,誰來讀一讀?(生讀)那怎樣才能儘快吃上餅呢?(生答)

師:回答得很好。現在我們來分組動手烙一烙吧。看看怎樣才能把3張餅最快的烙熟,在動手之前,我們先看清要求。(課件出示數學信息:探究要求)。

師:請小組長拿出3張圓紙片當作3張餅,小組進行合作,動手操作烙餅。(生操作,師巡視)

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師板書。

第一種:3張(1)正(2)正(1)反(2)反

3分鐘3分鐘

(3)正(3)反

3分鐘3分鐘(12分鐘)

第二種:3張(1)正(2)正(1)反(3)正

3分鐘3分鐘

(2)反(3)反

3分鐘(9分鐘)

師:同學們,請你們比較一下這兩種不同的烙法,為什麼都是3張餅一種需要4次,另一種需要3次?(同桌相互交流説説)

教師引導歸納:常規的烙法,先把兩張餅放進去,正反面烙完後,再烙第3張。第3張餅的'兩面得一面一面烙,浪費了其中一個位置。經過合理安排,烙餅的時候儘可能使鍋裏有兩張餅在那裏一起烙。這樣就不會浪費空間,最省時間。所以我們在平時解決問題時,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像這種輪流交換着烙確實很快。這種烙法幫我們解決了數學難題,我們也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叫“交替烙”或“輪流烙”(板書)。

師:同學們,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事先做好安排、想好策略,這樣就能節省時間和空間,提高辦事效率。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空間。

三、總結方法,探究規律。

師:下面我們來研究烙4張餅,條件不變。誰能不能動手擺擺就知道怎樣烙最節省時間?大家先想一想,你來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講清楚。(實在想不出來的可以藉助學具幫忙)。

1、反饋烙4張餅的方法。

師:如果烙4張餅,怎樣烙?(生答)師板書4張分成2張2張。能不能説得更簡單一些?(可以説2張2張烙)最少需多少時間?現在老師請一位同學上台烙一烙,大家幫他數一數烙餅的次數好嗎?(觀察後生答:4次12分鐘)

2、反饋烙5張餅的方法。

師:如果烙5張餅,怎樣烙?你能不能很快説出烙5張餅最少烙幾次?最少需多少時間?

生:上台演示、講解:先烙2張再烙3張共5次,需15分鐘。

3、出示烙6、7、8、9、10張餅的課件。

師: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上的表格,如果烙6、7、8、9、10張餅,分別至少要烙幾次,需要多長時間?(生答完成表格)

師:請仔細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得出:最短的總時間=烙餅的次數X烙每一面餅的時間(1除外)烙餅的次數=烙餅的張數(1除外)。

師:找到了規律我們解決問題就容易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合理地安排時間,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四、結合實際,實踐應用。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找到了烙餅的規律,總結出了公式,我們就利用這個規律和公式來計算一下給我們班的每一位學生烙一張餅至少需要幾次?最少需要多長時間?(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五、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説些什麼?(同桌互説)

師:老師也希望大家能夠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提高效率,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6

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以及以後學習幾何學的基礎,更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基礎載體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對直線與角的認識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且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對其已有許多表象認識。但是,由於學生生活的侷限性和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不夠豐富,故而其對垂直與平行中所研究的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的相互關係,還未能建立表象,不能完全理解"同一平面"與"永不相交"的本質。為此,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解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2、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3、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與垂線。

2、理解永不相交的含義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7

1、結合實際情境,探索並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文具實物圖、小黑板

學具: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請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

1、40×2= 30×3= 20×7=

80÷2= 240÷8= 15÷3=

2、括號裏最大能填幾?

40×()<150 70×()<440

80×()<650 50×()<320

二、新知探究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到新學期,孩子們都會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這學期你又為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

今天淘氣和笑笑也來到了文具店(貼出掛圖:每個文具盒20元),想給希望國小的孩子們買些文具(揭示課題:買文具),你們幫幫他們好嗎?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教材第71、72頁的例1及相關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理解計算的算理,並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2、數學思考: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能力與認真審題的能力。

3、問題解決:在嘗試和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法運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三、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

四、教學難點:

理解計算的算理,即小數點對齊,計數單位相同的兩個數才能相加減。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數學作業紙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1、談話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數學王國中藴藏着無數的奧祕,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去探索嗎?我們看今天要探索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板書課題)希望同學們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能夠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勇敢説出你的想法,你們準備好了嗎?

2、(出示新華書店圖片)你們看這是哪?

對是書店,你們喜歡讀書嗎?張老師也很喜歡讀書,上週末我去書店買了兩本書(出示書及價格:上下五千年88元,中國歷史177元)誰能幫我計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錢?

(先找學生列算式------獨立列豎式------展示答案------一起回憶整數加減法列豎式應該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有學生熟悉的書店情境和書的價格入手,使他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並回憶整數加減法的算理,為下面新知識的探究提供了知識準備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數加減法主題圖)老師在書店遇到了兩個和你們一樣愛讀書的孩子,你發現了什麼信息?

2、(出示小麗想買的兩本書的價格)學生齊讀價格。

3、根據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4、根據學生的發言,先來解決加法問題:兩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1)學生列算式6.45+4.29,教師板書並引導學生觀察,提出質疑:這兩個數都是小數,我們該如何計算呢?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把做法寫在數學作業紙上

(3)在小組內交流做法

(4)學生投影展台展示不同做法,並跟同學們説説自己是怎麼想的。

(5)課件呈現正確做法,教師板演正確做法,並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小數點要對齊?

5、第一個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那第二個問題我們再來共同解決一下吧!出示問題:《科學家的故事》比《童話選》多多少錢?

(1)找學生列式6.45-4.29

(2)在學習卡上獨立完成,並找一名同學板演

(3)學生完成後,一起看學生的板演,並強調書寫的規範(小數點、位置、退位、橫線等號要用尺子、單位、答句)

(4)多媒體展示過程,師生共同説計算過程。

(5)做對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真是計算高手啊,那讓我們再來挑戰一道:7.52-3.22,在數學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學生投影展台展示做法。引導學生髮現小數末尾是0的情況,橫式中的得數要最簡(並讓學生思考:依據的是什麼?小數的性質)

6、總結算法:通過剛才我們做的三道題,我們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1)小組討論,總結算法

(2)根據小組彙報,教師出示小數加減法童謠,幫助學生理解算法:小數加減點對齊,

從右往左計算起,

滿十進一要牢記,

退一當十別大意,

得數化成最簡易!

(3)強調: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髮現問題,並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最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自己總結算法

(三)鞏固練習

1、改錯

2、列豎式並驗算

3.98+0.56 5.64-1.78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六)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6.45+4.29=10.74(元)6.45-4.29=2.16(元)

答:一共花了10.74元。答:《科學家》比《童話選》貴2.16元。

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9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主題隊會活動,使隊員瞭解個人成長和黨的關係猶如花朵與太陽一樣密不可分,從小熱愛黨,崇敬黨。

2、通過活動讓隊員們真切地體會到一份真摯的友誼,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及情感體驗。

3、團結力量大;互相促動,共同進步。

二、活動形式:

詩歌朗誦,講故事,談感想等形式。

三、活動準備:

1、排練我愛我班的歌曲及詩歌朗誦。

2、排練舞蹈《快樂的同桌》 。

3、童話故事《驕傲的桃花》和歌曲《愛的奉獻》的視頻及相關資料。

四、活動過程:

1、隊活動的儀式整理隊伍、清點人數

2、長出隊整隊: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報數。

3、出旗、敬禮(鼓號齊奏出旗曲,中隊旗手執旗,護旗手敬禮,全體隊員行隊禮時目送隊旗前進)禮畢。

4、唱隊歌(指揮和伴奏)。全體請坐。

五、活動內容:

(一)、詩朗誦《我愛我班》

主持人甲:我們是一羣活潑可愛的小天使,蹦蹦跳跳地走到了一起,我們輕輕地拉起了小手,組成了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主持人乙:請聽詩朗誦《我愛我班》

小鳥為我們歌唱,小樹對我們點頭,小草向我們招手,花兒對我們微笑,當我們揹着書包來到學校和班級,見到老師,見到同學,我們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漢中市實驗國小二年級x班次開發。每一天,我們都感受着班集體帶給我們的温暖和關懷,也感受着它的'變化。大家每天都在各自的班級小崗位上為大家服務。有的擦窗台,有的排桌椅,有的整理衞生角,有的督促同學做好課前準備。全班同學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裏就像兄弟姐妹一樣。有了快樂,我們共同分享,有了困難,我們一起解決。他撞了我一下,説聲對不起!我踩了他的腳,他説沒關係。白雲愛藍天,因為藍天是白雲的家。小樹愛森林,因為森林是小樹的家。花朵愛田野,因為田野是花朵的家。浪花愛大海,因為大海是浪花的家。我們都愛這温暖的班集體,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家,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我們的大家庭更美麗。

(二)表彰先進

主持人甲:漢中市實驗國小,一個讓我們驕傲的名字!

主持人乙:我們愛學校,我們愛班級,我們為生活在這樣的集體感到自豪。那麼仔細想想我們班上有哪些值得驕傲的人和事呢?

代表發言:好人好事(助人、拾金不昧事例)

(三)童話故事《驕傲的桃花》

主持人甲:在大家的團結努力下,我們漸漸地長大,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傲的成績。美麗的花兒離不開滋潤它成長的大樹。

主持人乙:我們的班級就像一座百花園,每一個同學就是其中一朵花,誰也離不開誰。請聽童話故事《驕傲的桃花》

春天來了,微微輕風,綿綿細雨,大地上萬物復甦,到處都可以見到生機勃勃的景象。花開的最茂盛、美麗的就是桃花了,每當人們看到這棵桃樹,總是讚賞到:“多美啊!”忍不住去聞一聞,“多香啊!”在一次一次的稱讚聲中,有一朵花有些驕傲了,她想:“在這棵桃樹,就數我最香了。我不跟那些花在一起,就一定會更突出。”旁邊的那些花紛紛勸到:“你可不要單獨行動呀!那是危險的事啊!”可是那朵驕傲的小花卻説:“我的危險與你們不相干!”她又想:我如果離開這,人們一看到我,一定會給我更多的讚美,而且我還能得到自由。不一會兒,風來了,這多花藉着風的力量,使勁掙脱了出去。誰知,太陽馬上曬乾了這多花,她使勁的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是她再也不能回到樹上去了,後來她終於凋謝了。

(四)舞蹈《快樂的同桌》

主持人甲:三個好朋友,要來一塊兒來,要走一塊兒走,相親相愛不分手。多麼令人感動的友誼啊!

主持人乙:你和我,我和他,一個班,一個家,一顆一顆小甜瓜,陽光照耀,快樂長大。

主持人甲:同桌的故事多又多,又香又甜酸辣辣,看,他們來了!請欣賞舞蹈表演《快樂的同桌》

主持人乙:我們是漢中市實驗國小二年級這個大集體中的一員,我們為此感到自豪、感到驕傲。隊員們,你們愛這個大家庭嗎?(愛)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為班級爭光,為學校添彩呢?(隊員自由發言)

(五)大合唱《愛的奉獻》

六、輔導員講話:帶着不同的個性,我們聚合在一起,為了共同的願望,我們走到了一起,68雙求索的眼睛都閃爍着光芒,我們努力,我們求實,我們探索!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相親相愛,讓我們共同祝願:明天會更美好!明天更燦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主題班隊會,讓我們深深地感到,同學們只要手拉手,心連心,團結起來,互相促動,共同進步。

七、退旗

八、呼號

九、退旗

十、宣佈隊會結束,散會。

教學反思:通過本次隊會一系列的活動,讓隊員們在體驗中成長,在活動中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與友愛,引導隊員在學習和生活上互相幫助,團結起來,互相促動,共同進步,促進學生良好文明素質的養成。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10

教材與學情定位

本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之中的一個規律性知識,是在學生學習認知了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和加法、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之後的知識內容,其承載了“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的內容,學生計算起來容易出現問題或者錯誤,總是會把其中一個加數與因數相乘,卻把另外一個加數忽略。

設計理念

1、乘法分配律在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口算、筆算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教學中已經有所滲透。乘法分配律的學習是否可以由此引入,由此加強與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的聯繫,運用知識的正遷移,解決學生對乘法分配律難理解,易用錯的問題。

2、乘法分配律到底難在哪裏?是學生體驗不到成功,還是乘法分配律作為簡便運算的一個方法而不能體現其簡便性。如果是又當如何體現,其教學的臨界點在哪裏?

3、乘法分配律必須在學生了解了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嗎?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是否可以進行導入?如果可行,是不是我們在一年的教學中把‘花開兩朵單表一枝’做的太過了而忽略了另一隻鮮花的存在?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引導學生概括、理解並且掌握乘法分配律,體會到乘法分配律作為一種簡便運算的手段的可實行性和其存在的必然性。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從數字到圖形到字母形式的轉化提煉,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1.理解乘法分配律,體會其優越性。

2.乘法分配律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如何有效突破。

教學過程

1、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過兩位數乘兩位數,

出示:25×14=

算式表示什麼意義?(14個25是多少。)你能計算這個題目嗎?(能)完成在練習本上。

(師把25×14寫在黑板左側,指生上展示台展示自己的書寫過程,並分別説明100是怎麼求的.?250呢?教師把學生的想法記錄在展示本上)

過程:25×14 25×4=100 25×10=250 100+250= 350

問及全班,相同計算過程與結果的舉手,師邊走邊問回到黑板剛才我們怎麼計算的?100=25×4,再算250=25×10,然後把它們的積加起來,順手板書(注意前後順序先寫右側25×4,在寫25×10最後寫‘+’號)。注意看,前面明明是25×14,怎麼在右側卻變成了25×10和25×4?(實際上是把14分成了10+4的和)師隨生動:14分成(10+4)的和乘25

指25×14表示什麼?14個25是多少

指(10+4)×25表示什麼?14個25是多少?

指10×25+4×25表示什麼?14個25是多少?

可以畫等號嗎?可以

那下面這幾個算式表示什麼?也可以這樣寫嗎?

設計意圖

本環節設計主要是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計算算理的研究,打通與乘法分配律的關係,初步建立知識的感知。

出示15×12= 23×16= 16×25=

學生觀察:發現都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表示可以。

師指生描述算式的含義並由學生獨立完成算式轉換。

學生通過驗證認識到:

15×12=(10+2)×25=10×15+2×15

23×16=(10+6)×23=10×23+6×23

16×25=(10+6)×25=10×25+6×25

師:為什麼?誰能説明白為什麼仍舊相等?等號左邊表示什麼右邊又表示什麼?

生:(選擇23×16説明等式左右兩邊表示的意義)等號左邊表示10+4的和個23就是14個23是多少;右邊10個23加4個23是多少。兩邊都是14個23是多少,所以相等。

師:讀一遍等式,體會等式的意義。(此處不去小結,讓學生初步意會到,但是不適合言傳)

設計意圖

本環節意在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存在,通過等號左右兩邊的關係和意義説明乘法分配律的存在的意義與其存在的實際價值。

師:同學們如果給你寫出左邊的算式,你能推導出右邊的算式嗎?

生:可以。

2、出示三道練習題目,(完成在練習本上)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總結規律

(20+3)×37=

(10+9)×23=

(32+25)×74=

學生寫出正確的右半邊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黑板和屏幕上全部內容,等號左邊和右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嗎?你發現了什麼?

生可能發現:左側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側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左側三個數,右側四個數;

小結:兩個數加起來的和乘第三個數,就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然後把乘積加起來。

設計意圖

通過仿寫,學生體會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作用。深刻認知‘分別’的含義。

師抓住第二條,對呀,怎麼多了一個數還相等?引導學生髮現,屏幕紅色字體呈現以(20+3)×37=為例説明是左側括號裏面的數分別乘括號外的數,所以多了一個。你能説出一組符合這個規律的數嗎?

生一:(10+5)×74=10×74+5×74

同意的舉手,鼓勵的掌聲送給他

生二:(10+7)×52=10×52+7×52

生三:(10+9)×24=10×24+9×24

生四:(30+2)×52=52×30+52×2

設計意圖

學生如果完全可以自己仿製,説明這個內容孩子們真的掌握了,明確了,可以使用了,意思能夠説明白了,但是僅僅是不能語言描述而已。

師:能説完嗎?不能,看來這個層次的大家都沒問題了,我出一個你會做嗎?下面內容分層出示,體現知識層次性。

(16+△)×51=

(△+■)×○=

引導出字母形式:

(a+b)×c=

師:觀察和班上和屏幕上的所有式子,你發現了什麼?(可以進一步引導有規律嗎?),同桌交流---組內交流(教師深入小組參與交流),全班交流。

本環節學生必須充分的討論,爭論,作為教師必須在學生的練習中找到問題,並及時全班範圍內解決。

彙報時學生説的意思對就可以,多組彙報之後,逐步修正成比較完善的説法。教師出示規範的説法,學生自己説一遍,同桌互説一遍

小結:剛才我們從兩位數乘法入手逐步發現: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兩個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相加,得數不變。這就是乘法分配律。

字母形式:(a+b)×c=a×c +b×c

也可以寫成a×(b+c)=a×b+a×c

設計意圖

本環節實現從數字到圖形到字母形式再到文字表達形式的轉化,提高認知難度的同時開拓新的只是先河,為五年級用字母表示數打下初步基礎。

3、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4+6)×27 ○ 4×27+6×27

(14+86)×39 ○14×39+86×39

(100+1)×37○100×37+1×37

3×62+5×62+2×62=

集體訂正,説學生的做法,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自己計算,感悟、發現乘法分配律作為一種簡便運算的手段的優越性和可行性!

4判斷:

(1)(36+27)×5=36×5+27×5 ()

(2)(13+79)×12=13+79×12 ()

(3)(34+61)×43=34×61+43 ()

(4)(2+4+3+1)×5=2×5+4×5+3×5+1×5 ()

手勢表示,對的舉對號,錯誤的舉起十字。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11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繫,及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關係,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

能力:使學生學會通過教材範例去搜集整理資料,並從中歸納概括出有價值的信息。

知識:通過具體實例,認識到世界各國在各方面相互依賴的關係,知道世界各國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農村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不像低年級學生那樣充滿幻想,他們有廣泛的興趣,求知慾很強,對於本課的學習內容會充滿着期待,因為他們渴望瞭解“外面的世界”,那些新鮮的來自外界的信息會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農村國小生限於生活範圍,大部分的學生對“外面的世界”不太瞭解,有關知識相對缺乏。

通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現,由於缺乏相關知識儲備,想讓學生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關係是不容易的,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世界各國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更是一件難事。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到世界各國在各個方面都是相互聯繫的,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世界各國人們面臨一些共同問題時的反應以及通力合作的案例。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到世界各國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

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師應儘可能地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從身邊事入手,並給學生大量的有價值的相關信息,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看,自己的心去感受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世界彼此緊密聯繫,相互依存。採取交流、討論、模擬體驗、看課件等多種學習方式,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通過距離“縮短”了,交往增加了,聯繫緊密了,文化溝通了系列活動讓學生逐步感受“我們更近了”;通過禽流感、非典、南極科考等國際重大事件,讓學生認識到世界各國在各方面都是相互聯繫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共同發展;通過瑞恩的故事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幫助學生形成對世界的關愛和初步的全球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到世界各國在各個方面都是相互聯繫的,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世界各國人們面臨一些共同問題時的反應以及通力合作的案例。

教學難點

認識到世界各國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教學課件;蒐集教學所需的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視頻等材料。

學生準備:查找禽流感危害及相關資料;查找全球合作、共同攻關的事例;關注國際上重大事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我們更近了”“商品無國界”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攜手合作”“關愛世界”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我們更近了

1. [播放課件:新舊不同版本《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根據課前調查,進行交流研討:為什麼刪除了原來有的“對外賓有禮貌、熱情大方、不圍觀尾隨”?

小結:那個時候人們在生活中很少看到外國人,更別説接觸了。偶爾看見一兩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就會覺得特別新奇!要知道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於是難免會出現小朋友圍上去看稀奇,甚至看不夠跟着人家跑的現象,這對外賓多不禮貌啊!所以,那個時代的國小生規範裏就有了這麼一條。但是現在我們與外國交往增多了,聯繫增多了,也沒有圍觀或尾隨現象發生了。(板書:交往——增加)

2. [播放動畫:感受地球村時代的生活]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我們還能從哪些方面感受到這種緊密的聯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感受,如交通的便捷、溝通與交流方式的進步;不同地區的人們可以享有同樣的物質生活;不同地區的人們可以享有同樣的精神生活;不同地區的人們共同關注同一件事情,表達着同樣的感受等。

小結:新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不斷出現,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特別是通信衞星和網絡的出現,更使人感受到彼此跳動的脈搏。我們不再陌生,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將人們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板書:我們更近了;距離——“縮短”)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瞭解科學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各國各地區人們的近距離接觸更加頻繁,進而對世界“經濟一體化”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活動二商品無國界

[播放動畫:商品無國界]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你從這兩個案例中發現了什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食品和日用品的品牌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你家裏所購買的物品,其中有哪些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品牌?並在教材中的世界地圖上標出來,並説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小結: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經濟聯繫更加緊密了,往往一個國家的產品會在其他國家加工製造,然後再銷往全球。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就不難發現這樣的產品。(板書:聯繫——緊密商品無國界)

設計意圖:瞭解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主要表現,體驗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的緊密關係。

板書設計

我們更近了

交往——增加

距離——縮短

聯繫——緊密

……

商品無國界

第2課時

活動一攜手合作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瘋牛病有什麼危害?美國的一例瘋牛病為什麼會引發世界性的恐慌?如果其他國家都因瘋牛病沒有出現在自己國家而不予理會,會出現怎樣的情況?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為防治瘋牛病獻計獻策,這説明了什麼?

小結:我們應認識到,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問題往往會成為許多國家,甚至是全球的共同問題。

2.[播放視頻:攜手合作]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各國人民共同合作解決?

小結:在現今開放的國際社會,許多問題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世界人民已意識到攜手合作攻克難題的重大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只有打破地域界限進行交流與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板書:共同面對攜手合作)

設計意圖:感受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

活動二和瑞恩面對面

[播放動畫:瑞恩的井(一)]

[播放動畫:瑞恩的井(二)]

學生自薦作為瑞恩的代言人或瑞恩媽媽的代言人,開展“和瑞恩面對面”的活動。其他同學可就自己關心的問題和瑞恩及其媽媽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小結:一個加拿大的孩子與打造30口非洲的井,兩者之間似乎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是瑞恩的執著讓它成為了現實。我們看到了一個奇蹟,更看到了瑞恩以及自己肩上對世界應負的責任。(板書:關愛世界人人有責)

設計意圖:認識到生活在地球村的每一個大小公民都能夠而且也應該去關愛和幫助世界上有困難的人。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億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能正確的寫出整萬的數和含有兩級的數。

2、引導學生總結出含有兩級的數的寫法。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

教學難點

中間有“0”和末尾有“0”數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請學生説出億以內數的順序表,並説一説是怎樣分級的、根據學生回答整理出數位表、(板書如下)

2、讀出下面各數,並説一説怎樣讀億以內的數。

40000 659200 30060400

3、寫出下面各數,並説一説怎樣寫萬以內的數。

七、七十、七百零八

4、根據學生回答,複習萬以內數的寫法:

(1)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寫;

(2)幾千就在千位上寫幾,幾百就在百位上寫幾……

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二、學習新知

談話導入:我們已經學會了萬以內數的寫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的數的寫法。

(板書課題)

1、指導探索,學習寫整萬的數。

(1)出示例3寫出下面各數(整萬數的寫法)

同學們會寫七、七十、七百零八,那麼怎樣寫七萬、七十萬、七百零八萬呢?這些都是整萬的數,請同學們在數位表上試一試,寫一寫、

提問:你們是怎麼寫的?(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只要在萬級上寫七、七十、七百零八,然後在後面加四個0就可以了。)

教師在數位順序表中寫出上面三個數。

引導學生小結:整萬的數怎樣寫?

(2)出示例4寫出下面各數(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寫法)

①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五

先讓學生寫出十萬,並追問:在什麼級上寫?然後再寫二千三百四十五

教師説明:寫數的順序和讀書的順序是一樣的',先寫萬級,再寫個級。

②三十二萬零六百

提問:這個數一共有幾級?萬級怎樣寫?個級怎樣寫?千位上為什麼要寫一個0?

小結:這是寫數和讀數不同之處、寫數是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或者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③二千零五十萬七千

讓學生自己試着寫數,再説一説怎樣寫的

(3)出示思考題,引導學生小結、

①含有兩級的數怎樣寫?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②如果遇到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怎麼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上做一做,寫在書上

五百零六萬寫作:_________________

五萬零三百寫作:_________________

八千零六十萬零二十寫作: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下面三個寫數題

請一名同學到前面用算盤上撥出下面各數,其他同學寫在練習本上。

一千零五十五萬四千零三十萬零三十九千六百七十二萬

3、判斷下面的數寫得對嗎?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四萬五千二百寫作:45200()

三百零六萬寫作:306()

一千零二萬四千五百寫作:1024500()

4、寫出下題橫線上的數(投影)

(1)我國的領土面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

(2)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克糧食,那麼全國每天可節約一百三十萬千克的糧食。

(3)某省今年共栽樹一千零五十萬零八百棵。

(4)鋼鐵廠今年共鍊鋼四十萬零七百噸。

5、思考:含有兩級的數的寫法同學們都理解了,那麼含有三級的數的又應該怎麼寫呢?

四、課後作業

1、先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各數,然後再寫出來、

七萬八千六百三十八十五萬一千

二十六萬零四百三百六十萬二千

十萬零五六千零八十萬零七十

2、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1)1999年我國共生產彩色電視機四千二百六十二萬台。

(2)北京圖書館館舍面積是十七萬平方米,佔世界第二位;藏書一千四百萬冊,佔世界第五位。

(3)1999年來華旅遊總人數約七千二百八十萬人次。

3、寫出由下面各數組成的數、

(1)四百萬、八十萬、五萬和三千

(2)六千萬、九萬和五百

(3)八千萬和四十

五、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寫法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係,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質屬性。

教學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10根),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導入:同學們,在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射線和線段三種圖形,誰來説一説這三種圖形的特徵呢?

生答。

師:在這三種圖形中,你最喜歡哪一種圖形呢?為什麼?

生答。

師:老師也特別喜歡直線,因為它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想長就長,想短就短。

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師:老師和同學們一樣都有這樣一張紙,請大家拿出來摸一摸這個平面。

學生活動。

師:我們一起來做個小的想象活動,想象一下把這個面變大會是什麼樣子?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想象:這個面變大了,又變大了,變的無限大,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了一條直線,你想象的這兩條直線的位置是怎樣的?睜開眼睛把它們畫在紙上吧。

學生活動。(可以先用兩個小棒擺一擺,再畫下來)

二、觀察分類,瞭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徵。

(一)展示各種情況

師:同學們,畫完了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畫的怎麼樣?誰的想法與眾不同?

小組交流。

師:你們畫的一樣嗎?

生答。

師:是嗎?舉起來讓老師看看,噢,真的都不一樣,誰願意上來把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

請學生上展示台展示。

2、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

學生補充不同情況。好,請同學看大屏幕,我把同學們説的圖形都畫出來了!

(二)、進行分類

1、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你們所想象的兩條直線畫下來會有這麼多種情況。

師:同學們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生:能。

師:在小組中交流交流,看看你們的小組決定怎樣分,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小組討論、交流。

2、小組彙報分類情況。

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

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當學生説出第一種情況時,教師適時引導,你們説的“交叉”是説兩條直線碰在一塊兒了,這種現象在數學上稱為“相交”。

師:哪個小組和他們的分類情況不一樣呢?

生説出第二種。

師: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説出第三種。

師:對於他們小組的第二種分法,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如果生能説出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於相交時最好。教師可以適時引導:所以説這種看似不相交,而延長後能夠相交的兩條直線,實際上也屬於相交。

如果生不能説出。

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我們説直線的特徵是什麼呢?

生: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

師:那也就是説這些直線都可以再延長。那我們把這些直線都延長一些,你會發現什麼呢?

生:看似不相交的直線,延長後動相交了。

師:那這種圖形,到底是屬於相交,還是屬於不相交呢?

生:相交。

師:為什麼?

生:因為直線可以無限延伸,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線全部畫出,所以沒有看到它們相交在一起,還以為不相交呢,其實它們是相交的。

師:所以説,看似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把它們延長後能夠相交在一起,我們就説這兩條直線互相相交。也就是説,這些看似不相交的直線,也屬於相交。

師:對於他們小組的第三種分法,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生:看似相交屬於相交,相交成直角也屬於相交,他們組的分類標準不統一。

師:分類標準不統一,就無法正確給這些圖形分類,所以這種分類方法不成立。

3、教師總結: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所組成的圖形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相交圖形;一類為不相交圖形。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1、揭示平行的概念

首先探究的是不相交的一類直線:

師:同學們説這組直線不相交,説説你們的想法,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1:我發現這兩條直線不管怎麼延長也不會相交。

生2:我們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們之們的距離,如果距離一樣,肯定不會相交。

師:這位同學不僅會用眼睛看,而且還會想出量的方法,真不簡單!

師:由此你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生:不管怎麼延長,這兩條直線是永遠不會相交的。

師:像這樣,不管怎麼延長,兩條直線永遠不會相交的現象,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麼嗎?我們就説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這裏又用到了互相兩個字,知道為什麼要加互相嗎?

生答。

師:誰能説説什麼樣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生:永遠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這句話裏少了一個前提條件,大家看,老師的這個講桌面上的這條線和黑板上面的那條線相交嗎?

生:不相交。

師:但是我們能説它們互相平行嗎?

生:不能。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沒有在同一個面上。

師:對,也就是説必須在同一平面內。所以什麼樣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呢?

生: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這時教師歸納總結: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説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2、揭示垂直的概念。

研究相交的一類圖形:

師: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1-生4答。

當有學生説兩條直線相交後形成了四個直角時,教師適時引導:你是怎麼知道他們相交後形成了四個直角呢?

生:可以用三角板、量角器量一量。

學生驗證。

師:你們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

生:相交成直角的兩條直線最特殊。

師:大家都同意嗎?

生答。

師:在同一平面內,像這樣的兩條相交成直角的直線,我們就説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看大屏幕出示垂直的定義。並且做些練習)

3、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垂直與平行。(引出課題-----垂直與平行)

四、習題設計

1、完成課件中的練習題。

2、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3、出示主題圖,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指導看書。

4、擺一擺(課本上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擺一擺,再同學交流。得出結論。

A、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這兩根小棒互相平行嗎?

B、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這兩根小棒有什麼關係?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14

教學目標:

⒈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對於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更加清楚的認識。

⒉通過練習以及教材中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有興趣的練習。在練習中產生一些新的體會。

3、能利用已經學習得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會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係。

教學準備:三角尺量角器一張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⒈口算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

⒉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

⑴出示三幅圖,提問:説説每組中兩條直線的關係。

⑵提問:兩條直線相交時,如圖(3),我們有可以如何説?如何判斷?指出垂足。

⑶提問:圖二中兩條直線有沒有相交?它們有是怎樣的.位置關係?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線都是相互平行的?提問:可以用什麼方法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⑷請同學們動手畫一畫垂線,一組平行線。

⒊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我們不僅可以畫出垂線和平行線,也可以動手摺一折。

⑴按圖中所示,學生們照樣子分別折一折,打開後看一看,哪些摺痕互相平行,哪些摺痕互相垂直。

⑵自己動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兩條直線相垂直有什麼特點?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有什麼特點?

⒋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組織練習。

二、操作與運用

1、給一張正方形,做一組平行線,説出你的操作方案。

2、給一張正方形紙,做一組垂線,説出你的操作方案。

3、在大寫字母中找出平行線和垂線。

4、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盒垂線。説説操作步驟。思考,如果這一點在已知直線上,你能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嗎?

5、第五題:指一指,説一説。

6、看看角1和角2是不是在同一個方向?猜一猜,量一量。

7、自來水管在那裏?怎樣接比較合適?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話的。

8、第八題:在書上按要求操作。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畫一畫平行四邊形。

三、全課總結:

通過練習,你對垂直與平行有了哪些進一步認識?自己閲讀你知道嗎。

四、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第6題,第7題。

教學反思: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數學15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有68人,學生基礎較紮實,思想品德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學習習慣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學生學習不用心,懶惰,有不做作業壞習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揮本班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效地探索知識,尋求規律,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智力。適當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以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素質。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