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校園2.74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蟬》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為了獲取第一手材料,認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細緻的觀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義關懷。

三、使學生掌握科學小品的基本特點,體會運用文藝性手法寫科學小品的用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

二、生字新詞,下面的字詞要會寫並懂得意思。

窠——鳥獸做的窩。塗墁——這裏指幼蟬帶着黏液塗抹、平整地穴。纖——細小。蚋——一種小昆蟲,體長二三毫米,頭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蟲棲於水中。鰭——魚類的運動器官。曝——曬。喧囂——聲音雜亂。歡愉——歡樂而愉快。顧忌——行事之前對某些外加的行為規範有所畏懼。尋覓——尋求,探索。不懷好意——意思是沒安好心,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無動於衷——心裏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心動。

三、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然後思考問題:本文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什麼?

請3—5名學生講。

教師明確:本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個很好的研究蟬的習性的環境,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寫蟬的地穴及蟬從地穴出來脱皮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寫蟬的成蟲產卵、卵遭遇的破壞及幼蟲落地的情況。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寫出未知的蟬的地下生活以及對蟬的成長過程的感歎。

四、精讀課文。

本文讀起來像小故事,是帶文學性的説明文。我們讀這篇文章時,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關注作者是如何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客觀地記錄蟬的習性與成長規律的。

(一)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

1、蟬的窠與其他掘地昆蟲的窠有什麼不同?作者是怎麼知道這種不同的?(蟬的窠周圍一點兒土都沒有,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

2、“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數”能否刪去?為什麼?

(不能。因為“大多數”是限制性詞語,表示多數掘地昆蟲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蟲沒有土堆,刪去之後就變成掘地昆蟲外面都有一堆土,與文意不符,它體現了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3、“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這句話運用作比較、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將“蟬”的地穴與“金蜣”的地穴相比較,説明“蟬”的地穴周圍一點土都沒有的特點,使讀者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4、第11自然段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試品析其好處。

(這一段是動作描寫,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説蟬“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用了一連串動詞,如“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鈎住”等等,把蟬從殼中脱出的艱難過程具體、生動、準確地寫了出來。)

(二)學習本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1、準確性。如“小孔成為狹窄的小徑,一個個斜下去。一個小孔內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約為三四百個”;

2、生動性。如“幼蟲落地之前,就在這裏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繩端搖擺着”;

3、通俗性。如“它必須先知道外面的天氣是怎樣的,才能決定可以出來曬太陽的日子到了沒有”;

4、多運用擬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2

一、 教材分析

這篇散文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性文章。作者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首先作者寫蟬的“煩”和微不足道的特點,表現了作者厭煩的情緒。後來當朋友告訴他蟬的生活歷程如此特殊、生命如此短暫時,作者心靈震動,思想轉變,對蟬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

二、教學目標

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小生物有新的認識和體會,培養學生有良好的細微觀察習慣。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 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 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2、 教學難點:

瞭解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過程

1、 檢查預習情況

(1) 給下列生字詞注音並解釋。

收斂:

寬恕:

零落:

斷續:

(2) 檢查佈置的收集有關蟬的生長過程的圖片與資料,並讓兩位同學將自己的資料向大家展示。

2、 導入

(1) 提問式:同學們!剛才兩位同學把蟬的生長過程簡要的口述後,你對蟬有什麼新的認識呢?(學生自由發言)

(2) 引發思考:它的生活歷程如此艱辛,卻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相比之下,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有什麼新的思索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默讀課文。

3、 進入正課

(1) 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 學生之間討論對生命有什麼新的思索,可以從文中找出句子做出解答,並説説對句子的理解。

討論並歸納:“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對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要好好地活。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3)探究質疑:這是作者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對蟬的認識卻是那麼淺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蟬是什麼樣子的?

討論並歸納:文中第1、2自然段,寫出蟬的煩人、聒噪,病蟬的微弱、細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特點。

(4)探究質疑:作者對蟬的厭煩轉變為寬恕、理解,那是什麼讓他思想轉變呢?

討論並歸納:是朋友的話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小生物。(全班齊讀朋友説話的內容)

(5)朋友的話揭示了什麼樣的哲理?

討論並歸納: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着。不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活而已

(6)文中哪些地方説明作者也體悟到了生命的意義?

討論並歸納:最後兩段。

(7)探討:作者由以往的“煩”轉變為現在的“寬恕”,這種寫作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

討論並歸納:先抑蟬的厭煩、微弱、細小,聽了朋友的話後令作者驚訝起來,對蟬產生了同情和理解,此處開始揚。作者運用了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

(8)探究質疑:最後結尾句與開頭有什麼聯繫?

討論並歸納:由結尾的“寬恕”照應開頭的“煩”,首尾照應,結構完整。

(9)你是怎樣理解結尾句?

討論並歸納: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對蟬而言,卻意味着生命的結束。雖然生命短暫,但蟬執著地等待,想到這些,“我”以往對蟬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10)探討:你認為應該怎樣做生命才有意義?

討論並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4、課後練習:

寫一段80字左右的短文或詩歌,讚頌蟬的生命。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十五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四個生字,理解“徹夜不眠、驚心動魄、煎熬”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會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能夠體會文章所藴涵的深刻道理,聯繫生活實際談啟示,獨立表達自己的感悟。明白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經歷痛苦的,每個人都要學會承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學會邊閲讀邊體會學生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種生物生存的規律,同時培養學生愛科學,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曾經學過一篇課文《自然之道》大家還記得嗎?

1、讓學生複述回憶課文內容

2、讓學生説説《自然之道》的中心。

對了,作者出於幫助小海龜,但是好心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和《自然之道》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自己理解。

2、指明讀課文,教師糾正。

3、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呢?指名回答!

4、蘇格拉底為什麼徹夜不眠,是什麼這麼打動他。在文中找出正確的答案!

第二課時

一、重點指出,自己感悟。

1、重點讀蟬拖殼的艱難過程。

一直到天快亮的時候,蘇格拉底發現,其中有一隻背部裂開了一道細細的縫兒,就像有誰在泥塑上劃了一刀。接着,其它幼蟲的背上先後都出現了細縫兒。蟲兒的身體開始顫抖,細縫開始變大,漸漸,露出了一抹象牙一樣的玉肌。

蟲兒痛苦地戰慄着,背部弓起就像一個駝子。這駝的背越弓越高,蟲兒的戰慄也越來越劇烈。

是刀在剝皮麼?是火在燒身麼?是劍在剔骨麼?是針在穿心麼?孩子看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戰慄起來。

2、怎樣才能把上面的段落讀出感情,教師範讀,學生模仿。

3、通過上面的一段,作者為什麼能寫得這麼真實(觀察細緻)

4、蘇格拉底看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戰慄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5、這工作是這麼難做,蘇格拉底把這些程序做完,渾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6、蘇格拉底的勞動換來的是什麼?

二、 點明中心,重點感悟

那些憑自己的力量完成蜕變過程的蟬兒們,雖然多經歷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展開美麗的翅膀,都變成了真正的蟬;而經他幫助的那隻蟬,翅膀卻始終縮成一團,怎麼也展不開;而且它的六條腿也是瘸的,爬起來左搖右晃,極其笨拙。

想象一下這時候,蘇格拉底得內心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是蘇格拉底,你會這樣做嗎?為什麼?

三、教師總結

自然總是有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是人力所不能為的,我們要尊重大自然的規律和某些動植物的特性。學會觀察和認識。

四、拓展延伸

通過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全體討論,小組交流。大膽發言!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蟬》這首詩的意思,並能夠熟讀成誦。

2、通過想象感悟託物言志手法的作用,並體會作者高潔的志向。

3、感受積累所帶來的成就感,激發學生日積月累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託物言志所表達出的高潔志向。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兩首託物言志的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有這樣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你們聽過嗎?誰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對,這句話其實簡單概括就是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積累,最終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現在就請大家把這句話連讀兩遍,積累到你的知識寶庫中,讓它帶我們正式踏上今天日積月累的旅程。

二、古詩賞析

(一)初識作者

1、學生自由彙報預習成果。

2、教師小結補充。請大家關注一下唐太宗的評價。你從評價中讀出了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3、用平時積累的成語來形容一下詩人。

(二)理解詩意

1、初讀解疑。出示學習要求:讀一讀,在你不懂的、不確定的地方畫上“?”然後我們進行交流。

緌:讀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這裏,“垂緌”就代表蟬。

流響:指連續不斷的蟬鳴聲。

疏桐:梧桐樹稀疏的枝杈。

藉:憑藉。

2、正音後再讀古詩。

3、默讀思考:你從詩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學習單)

我看到了:垂緌清露疏桐

我聽到了:流響聲遠

我懂得了:蟬品性高潔,令人佩服。

4、學生彙報:

預設:我看到了一隻蟬,它停留在高高的枝頭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露水。

預設:我看到了稀稀疏疏的梧桐樹。

預設:我看到了晶瑩剔透的露水。

教師相機點撥。

5、除了我們能看到的這些代表着高貴的意象的疊加,我們還能聽到什麼?

預設:我聽到了蟬連綿不絕的叫聲。

(連綿不絕、響亮)

6、聯繫上下文,你懂得了什麼呢?

生:我明白了蟬因為住的高,所以聲音傳的遠,而並不是因為秋風的原因。

你是從哪一句想到的?()

7、學習託物言志的描寫手法。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一句就是本詩中心所在。而其中這個“高”字,更是用意深遠:這裏的“高”既指(),又暗指其()。

那你們覺得,這首詩只寫的是蟬嗎?

作者通過蟬,想表達自己的志向,那就是要做個品行高潔、志趣高雅的人。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板書)

8、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遠大志向並背誦。

9、彙報平時積累的背誦古詩詞的方法。

三、課後延伸

竹石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鬆,千錘萬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巖中。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磨萬擊還堅勁,粉骨碎身渾不怕,

任爾東西南北風。要留清白在人間。

1、學生初讀。

2、體會作者所寄託的志向。

3、再次朗讀感悟。

四、總結昇華

同學們,剛才的展示非常精彩,老師由衷地替你們高興。我相信,只要堅持積累,跬步會成千裏,小流會成江海,讓我們在這句話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五、佈置作業

課下積累兩首詠蟬詩。推薦和本詩並稱唐代詠蟬詩三絕的駱賓王的《獄中詠蟬》和李商隱的《蟬》,並想想他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散文温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瞭解本文的寫作手法。

3、體會生命的意義,無論生命多麼短暫,我們也要尊重和愛惜生命。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藴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找關鍵詞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手段:

學生充分預習,教師PPT課件展示。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導入語: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説只有一次。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親愛的同學們,生命對於芸芸眾生來説都只有一次,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我們可以讓我們短暫的生命,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累累的碩果,讓生命變得有意義。同學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思的《蟬》,他會告訴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在我們學習課文之前,我們首先來猜一個謎語。“一肚子沒學問,開口閉口知道,瞧瞧這小傢伙,實在真是驕傲。有翅沒有毛,飛得沒多高;一到大熱天,多在樹上叫。”説出你猜的依據。(蟬)

我們接着再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點。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散文温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瞭解本文的寫作手法。(重點)

3、體會蟬生命意義。

請同學們帶着我們的學習目標齊讀課文,用筆勾畫出文中的生字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思路

1、朗讀課文,注意文中的字音、字形。(零落、收斂、顫動、聒聒、寬恕、知知不休)(學生讀完課文,教師展示PPT課件,讓學生齊讀。)

2、聽讀課文。(在注意字音字形的基礎上。)

(文章中的蟬的形象是什麼樣的?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可以從文章中找,也可以自己提煉總結。)——( )的蟬

(學生獨立思考,抽學生回答。4—5人)

預設答案:(煩人、知知不休、小小、叫聲響亮、聒噪、生命力頑強、執着)的蟬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採用抓關鍵詞和關鍵句的方法理解課文。)

1、抓關鍵句:“斜陽裏,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寬恕”一詞是什麼意思?——寬容饒恕。作者寬恕了誰?——蟬。作者對蟬一直都是以寬恕的態度來對待的嗎?不是,那麼,作者之前對蟬的態度是怎樣的?

(請同學們先閲讀第一自然段,找出能夠體現作者對蟬的態度的詞。用筆勾畫出來——和同學討論一下作者為何對蟬是這樣一種態度。)

預設答案:煩字體現了作者對蟬的態度。原因:因為蟬——知知不休,它的聲音聽了讓人覺得煩。知知不休:形容蟬的鳴叫聲無休無止,很是惱人。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寫到了一隻病蟬,這隻病蟬是什麼樣的?作者為何要寫病蟬?作者對病蟬的態度是怎樣的?

病蟬:翅收斂了;微微顫動;沒有聲響;那麼小

原因:寫病蟬的微小、病弱,是為了刻意表現蟬的微不足道。

輕視、厭煩。

3、作者那麼討厭、那麼輕視蟬,是什麼促使作者改變了對蟬的態度呢?

朋友的話。

文中的哪些話體現出作者對蟬有了新的認識?請同學們勾畫出來,分享一下。

“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個夏天。”

十七年説明了什麼?等待的時間長。十七年就為等一個夏天説明了蟬的什麼精神。頑強和執着的精神。而“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體現出作者對蟬的什麼情感?憐愛和崇敬。

4、聽了朋友的話,作者引發了對生命的思考,最終他明白了,蟬等待十七年只為一個夏天是因為“那就是蟬的生命意義。”同學們,蟬的生命意義是什麼?

“那”指示代詞(遠指)“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着。”

不管生命多麼短暫,都應該積極面對,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好好地生活。

5、文章僅僅是在寫蟬嗎?蟬即使生命如此短暫,他都能好好的活,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作者是通過寫蟬對生命的執着來寫人。揭示主題:告訴我們,不管生命是短暫還是長久,都要積極地面對,熱情地投入,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更加精彩。)

(五) 寫作手法——欲揚先抑

作者之前對蟬的態度是煩,後來是寬恕了蟬。從作者態度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出文章在寫作上的特點,他是採用了什麼方法來寫蟬的?

先揚後抑(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

是指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是先按下,從相反的貶義處落筆。

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閲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六) 小結

本文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這樣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篇短文,我們懂得了。

不管生命如何短暫,都應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活。

(七)作業佈置

1、完成《狀元導練》相關練習。

2、積累三句有關“生命”的句子。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 理解課文,瞭解關於蟬的知識。

3、 知道作者通過哪些方法知道蟬的知識?

4、 默讀課文,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 理解課文,瞭解關於蟬的知識。

2、 知道作者通過哪些方法知道蟬的知識。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具準備

1、 蒐集蟬的資料和圖片。

2、 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蟬

1、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目。

2、 學生展示蒐集到的圖片和資料,並説明從哪裏通過什麼方式得到的。

3、 導入新課:你們找到的資料可真多。今天,我們就來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知道蟬的知識的。

二、提綱導入,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下面的要求,先在小組內學習課文。

1、 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 説説你從課文中知道了哪些關於蟬的知識。

三、檢查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檢查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指名讀一讀,教師強調。

(2)教師再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語,學生讀一讀,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和書寫。

2、 大家一起朗讀課文,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3、 指名分段讀課文,説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 説説哪幾個自然段合起來介紹關於蟬的哪些知識。

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寫作者小時候通過捉蟬,瞭解蟬的叫聲響亮的原因。

第二段(第4至6自然段)寫作者通過捉蟬的遊戲知道蟬的幼蟲是什麼樣子。

第三段(第7至9自然段)寫作者通過讀書,知道更多蟬的知識,瞭解蟬的一生。

第四段(第10段)寫作者對蟬的描繪和稱讚。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 學生默讀課文第1至3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什麼意思?説明了什麼?蟬叫聲響亮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怎麼知道的?

2、 指名反饋。

(1)“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蟬的叫聲使樹林更加寧靜,鳥叫聲使山谷更加幽靜。作者引用王籍的詩句來寫蟬。説明蟬的叫聲在夏天都能聽到,而且叫得最響。

(2)蟬叫聲響亮的原因是:蟬並不是用嘴來叫的,而是拿腹部兩側鼓狀的發音器來鳴叫的。它的發音器長得很巧妙,旁邊還有一個空腔,可以通過共鳴把聲音放大。作者捉蟬,把蟬拿在手裏看,認真地觀察才知道)

3、 學生自由讀第一部分,然後説説你還感受到了什麼?

4、 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部分,讀出作者喜愛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蟬的叫聲非常響,即使在四百米開外,人們也能聽到它的叫聲。我們還知道蟬還為什麼叫聲響亮。叫的聲音這麼大,卻又不用嘴巴,使我們對蟬產生了許多好奇。下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有關蟬的其他知識。

六、佈置作業

1、 把生字新詞抄寫兩遍。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繼續學習課文,瞭解蟬的其他知識。

2、 結合蒐集到的圖片,依照課文説説蟬的一生。

3、 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 教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大家一起讀一讀。

2、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蟬的什麼知識?

3、 教師導:這節課,蟬的叫聲這麼大,卻又不用嘴巴,使我們對蟬產生了許多好奇,讓作者想進一步揭開蟬的祕密。

二、繼續學文,學習蟬的其他知識

1、 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回顧第二段的主要內容。

(2)默讀課文第二段。

(3)指名反饋。

(4)找出文中捉蟬的句子,體會捉蟬的樂趣。

“於是我們相約,在天剛擦黑的時候帶上手電筒,來到小樹林裏……蟬的我們快樂童年的夥伴,幾乎每個孩子都捉過蟬。”

(5)教師小結:捉蟬的遊戲真有趣,而且還能在遊戲中學到知識。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2、 學習課文第三段。

(1)學生默讀,想想作者從課文中還知道哪些蟬的知識。

(2)指名反饋,體會寫法。

原來蟬有一個漫長的“童年”,而且是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度過的!難怪它一旦走出“地獄”,就要向太陽放聲高歌。

3、 學習課文第四段。

(1)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自讀,思考:“心靈手巧,樂於與受苦者分享利益的工匠”是什麼意思?

(3)教師展示資料,幫助理解。

《昆蟲記·蟬》節選

七月時節,當我們這裏的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上,跑來跑去尋找飲料時,蟬則依然很舒服,不覺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個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錐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飲之不竭的圓桶。它坐在樹的枝頭,不停的唱歌,只要鑽通柔滑的樹皮,裏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進桶孔,他就可飲個飽了。

如果稍許等一下,我們也許就可以看到他遭受的意外煩擾。因為鄰近很多口渴的昆蟲,立刻發現了蟬的井裏流出的漿汁,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玫瑰蟲等,而最多的卻是螞蟻。身材小的想要到達這個井邊,就偷偷從蟬的身邊爬過,而主人卻很大方的爬起身子,讓它們過去。大的昆蟲,搶到一口,就趕緊跑開,走到鄰近的枝頭,當它再轉回頭來時,膽子比從前變大來了,它忽然就成了強盜,想把蟬從井邊趕走。

最壞的罪犯,要算螞蟻了。我曾見過它們咬緊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後背,甚至有一次一個兇悍的強徒,竟當着我的面,抓住蟬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後,麻煩越來越多,無可奈何,這位歌唱家不得已拋開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4、 師:你們喜歡蟬嗎?為什麼?

5、 教師小結:真是一個樂於與受苦者分享利益的工匠。可是,作為歌唱家盡情歡樂只有五六個星期。

三、總結全文

1、 結合蒐集到的圖片,依照課文説説蟬的一生。

2、 指名説蟬的一生。

3、 教師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體會到了什麼?

四、佈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閲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蟬》,深入地認識蟬。

板書設計

24、 黃昏的蟬

叫聲為什麼響亮 心靈手巧的工匠

黃昏的蟬 幼蟲是什麼樣子 心情歡樂的歌唱家

一生怎樣度過 (喜愛之情)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清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學習先抑後揚及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過程和方法

1、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

2、學習兩篇文章細緻入微地描寫事物特點。

情感與價值觀

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生命。

【教學重點】

1、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生命。

2、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1、兩篇文章都是精緻而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引導學生對比欣賞。

2、引導學生注意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蟬》)

一、預習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2、朗讀課文,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就課文不理解的地方質疑。

二、導入

1、作者介紹。

本文選自《承教小記》,作息和小思,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祖籍廣東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當研究員,1981年或香港大學碩士學位。197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出版散文集《路上談》、《日影行》、《不遷》、《彤雲箋》等。

2、導語。

同學們對蟬一定很熟悉,蟬是兒童的伴侶,蟬是夏的歌手。但是你們知道蟬的一生,為了一個夏天的歌唱,甚至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奮鬥了六年,多則十七年。我們該向蟬學點什麼?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探究質疑: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在哪裏?揚在哪裏?

討論歸納:文章開頭寫蟬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再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可以表現了蟬的惹人討厭和微不足道的一面,這是抑。然而得知蟬17年埋在泥土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作者被蟬的生命的意義所感動,寬恕了那煩人的聒噪,這是揚。

3、探究質疑:蟬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本來的生活歷程就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活着。

4、探究質疑:我們能從蟬身上得到什麼啟示?

討論並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5、探究質疑:最後一句“斜陽裏,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噪”,“秋風”有顏色嗎?作者這樣説給人一種怎樣的感受?

討論並歸納:我們一般是聽到秋風的聲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風中,言少而意濃。

6、討論:中央電視台的“實話實説”欄目曾經播過一期感人肺腑的節目《感受堅強》,向我們大家講述的是癌症少女張漠然的故事。張漠然年輕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卻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堅強的搏鬥着。她感人的事蹟,感動了醫生、感動了親友,感動了所有的人,儘管大家並沒有挽留住張漠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對死亡、熱愛生命的事蹟,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堅強。今天我們學習的《蟬》這篇課文,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共同探究思考)

四、課堂小結

蟬雖然煩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蟬的一生的經歷給人的啟示確實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五、作業佈置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介紹的關於蟬的鮮為人知的科學知識。

2.體會作者所説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陽光下的享樂”所包含的感情。

3.學習本文生動活潑、輕鬆詼諧、充滿情趣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作者為了獲得第一手材料,鍥而不捨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細緻、深入的觀察方法。

2.學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説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對動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探索自然界的奧祕,認識生存和進化的規律,維護生態平衡,建立與自然相和諧的新文明是我們的使命。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蟬》,試着對蟬這種昆蟲有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二)作者介紹:

法布爾(1823-1915),法國生物學家、昆蟲學家、文學家。身為現在昆蟲學與動物行為學的先驅,法布爾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界的荷馬”。作品有《昆蟲記》《阿維尼翁的動物》《橄欖樹上的傘菌》等。

(三)寫作背景介紹:

法布爾買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的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説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

(四)字詞積累:

1.語音

金蜣、巷道、臃腫、塗墁、徘徊、皮鞘、纖維、喧囂、媲美

2.語義

臃腫:形容身體或衣着過分肥大,轉動不靈。

小心謹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小心,留心。

龐然大物:指高達笨重的東西。現也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實際上很虛榮的事物。龐然,高達的樣子。

滅頂之災:指被水淹死。比喻毀滅性的災難。滅頂,水漫過頭頂。

無動於衷:心裏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衷,內心。

胡作非為:不顧法紀或輿論,毫無顧忌的做壞事。胡,亂;非,不對。

喧囂:叫嚷,喧鬧。囂,喧譁。

媲美: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

來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來之,使之來。

轉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瞬,一眨眼、轉眼;即,就;逝,消失。

(五)通讀課文用簡介的語言列出一張蟬從產卵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表

明確:成蟲產卵------蟬卵孵化-----幼蟲走出殼外-----幼蟲落在地上-----到地下尋覓藏身之處-----幼蟲鑽進地裏-----幼蟲從地穴爬出-----幼蟲爬上灌木枝或草葉-----變為成蟲------成蟲離枝飛去

(六)思考:作品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蟬的生長過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並沒有按昆蟲一般的生長過程:、“卵---幼蟲---成蟲”的順序來介紹,而是從中間的一環“幼蟲”入手,介紹蟬循環往復的生活史。這樣安排順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1.幼蟲建築地穴,這比成蟲產卵要生動、豐富、有趣得多,以此開頭,容易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進而跟隨作者去進一步探究蟬的世界的奧妙;

2.使行文新穎活潑,不落俗套;

3.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蟬“四年黑暗的苦工”這一重要特點。

第二課時

(一)閲讀課文第一部分“蟬的地穴”思考回答問題

1.蟬的地穴的位置在哪裏?

“在陽光曝曬、人來人往的小路上,出現了一些手指頭粗的圓孔”“它們喜歡特別乾燥、陽光充足的地方”

2.蟬的地穴的外部形態是怎樣的?

“約兩釐米半口徑的圓孔,四周一點被清理出的雜物都沒有,也沒有泥土堆積在外面”

3.這裏作者為了説明地穴的外部形態,用到了什麼説明方法?

列數字(兩釐米半)、舉例子(金蜣的洞穴)、作比較

4.請概括蟬地穴的內部結構。

蟬的隧道大都深達四十釐米左右,圓柱形,根據土質而略有彎曲,但總近於垂直,上下暢通無阻,底端卻是完全封閉的,形成了略為寬敞的地穴。

5.蟬在建築隧道時,泥土都搬到哪裏去了呢?對這個問題,作者在文本中有交代嗎?

在幼蟲臃腫的身體裏儲存有一種粘液,當它掘土的時候,將黏液噴塗在泥土上,使你不成為泥漿,於是牆壁就更加柔軟了。它再用肥重的身體壓上去,便把泥漿擠進乾土的縫隙裏,這樣就建成了以泥漿塗墁的、不易崩塌的牆壁。

6.根據課文內容説説蟬是怎樣蜕皮的。

學生自己概括,老師點撥。

(二)閲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回答問題

1.概括説説蟬的產卵的地點、數量

2.蟬卵會遇到怎樣的敵害,對於這個敵害,蟬是怎樣面對的?從課文中能體會到作者對這種生命怎樣的感情?

3.蟬卵孵化後,幼蟲會遇到哪些危險?

4.請用一句話概括蟬的一生。

(三)聯繫文本,閲讀下列句子,回答問題。

1.它要踏扁這些傢伙是非常容易的,不過它竟不能改變它的本能來拯救自己的家族。

那麼,蟬是用什麼辦法來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2.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偉被發現的祕密。對於這個祕密,作者真的是一無所知嗎?

(四)分析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體會説明文的語言表達要求。

1.蟬的幼蟲就通過這些圓孔從地下爬出,來到地面,蜕變成了完全的蟬。

2.它那柔軟的身體,在還不具有足夠的力氣和漂亮的顏色以前,必須好好的沐浴空氣和陽光。

3.但這可憐的母親一直一無所知。

4.這個脆弱的小生命現在迫切的需要隱蔽,所以必須立刻鑽到地下去尋覓藏身之所。

(五)法國劇作家羅斯丹評價法布爾説:“這個大學者像哲學家一般的去思考,像藝術家一般的去觀察,像詩人一般的去感受和表達。”請你結合文本,分別舉例説説你對法布爾這些特點的理解。

三、總結提升

1.主題思想:

課文通過對蟬的諸多習性的介紹,使我們瞭解了蟬的生長過程。文章中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

2.總體特色

觀察細緻準確,語言詳細科學。

文藝筆調

生動傳神的語言。

擬人手法的運用。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提高朗讀能力,在讀準字音的同時要能讀出感情;

2、瞭解由抑到揚的寫作手法以及培養由事物引發哲思的能力;

3、體會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樹立對動物追求自身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教學重難點:

由抑到揚的寫作手法的掌握難點:對生命的意義的理解

教學方法:

提問法、引導法學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讓學生收集關於蟬的成語,比賽説出找到的成語)

蟬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把蟬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萬斤的重量看成是親輕的。喻指是非顛倒,真偽混淆。

春蛙秋蟬: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誇張、空洞無物的言談。功薄蟬翼:功勞象蟬的翅膀那樣微薄。形容功勞很小。常用作謙詞。

寒蟬悽切:寒蟬:冷天裏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出悽慘而低沉的聲音。文藝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

金蟬脱殼:蟬變為成蟲時要脱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脱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噤若寒蟬: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説話。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蟬喘雷幹:蟬:昆蟲名,知了;幹:空。蟬喘息,雷聲淨。形容酷熱乾旱。

(同學們喜不喜歡蟬?那我們今天就要學習一篇關於蟬的文章,看看作者筆下的蟬是不是和成語當中的蟬感覺一樣。)

二、初步感知,讀熟《蟬》

1、請大家齊讀一遍課文,注意結合預習,讀準字音。——設計意圖:對文章進行正音訓練,積累生字詞。

2、讀過課文,你們覺得蟬還煩不煩?你們還喜不喜歡蟬?

三、整體感知,瞭解“蟬”

“蟬之煩”

1、作者為什麼説蟬的叫聲是“煩人的聒聒”?(蟬鳴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追問:因為蟬打擾了我們人類,就覺得它煩,你怎麼看待這一問題?(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討論)

“蟬之恕”

1、我們知道,作者最終寬恕蟬“煩人的聒聒”,從文章當中我們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寬恕的原因?

(預設答案:病蟬可憐、小小的卻響徹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好好的過活90天)

2、“我”和朋友進行了第一次“對話”,請找出來,説説這次對話説明了什麼道理?(“我”認為僅僅是一個夏天的時間卻是蟬的一輩子,通過用17年和一夏三個月的時間對舉,説明人類不能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價值尺度去衡量蟬,以我們自己的好惡去苛責蟬。)

“蟬之敬”

1、文中作者與朋友進行的第二次“對話”説明了什麼道理?

(17年埋在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但即使只有九十天,也要好好地過活,這就是蟬生命的意義,在屬於他的那個夏天裏,拼盡它小小軀體額全部力量去響徹一個夏天。

2、蟬的生命的意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除了讚美之外。也意在喚醒人類向蟬學習:好好過活,熱愛生命;理解、尊重蟬)

“蟬之悟”

1、我們已經瞭解到蟬的生命的意義了,那麼老師要請大家思考這麼幾個問題:對待自然萬物,人類應該採取何種態度?只有人類的生命和事業才是有意義的嗎?人類如何和其他動物和諧相處?

(生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進而關愛)

2、作者最初表達對蟬態度的貶抑,而最後表現對蟬的態度褒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寫法?有什麼作用?

(欲揚先抑,是褒揚顯得尤為突出)

四、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讀出對蟬的感情,體會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發的對人生的感想。

五、作業

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麼話要對周瘦鵑説的嗎?請寫下來,言之有理即可。——設計意圖:這是對課堂的遷移,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同時也是對學生課外閲讀量的一種擴大,取得互文解讀的效果。

在大熱的幾天裏,一天到晚,總可聽得蟬聲如沸,小園裏樹木多,所以蟬也特別多,便織成了一片交響樂,簡直鬧得人心煩意亂。天氣越熱,蟬也越鬧,清早就鬧了起來,直鬧到夕陽西下時,還是無休無歇。聽它們的聲音,似乎在喚“知了!知了!”所以蟬的別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們成日的喚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麼。【周瘦鵑:《蘇州遊蹤》】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蟬》是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課是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從文體上看,是説明文單元;從題材上看,是有關中國文化題材的文章。在單元教材的編選上雖兼顧文體,但更注重題材內容的相關性。基於這樣的認識,對此單元課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對於文本內容以及內容所放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是僅僅侷限與文體知識的把握。儘量避免單純以文體為中心來解讀文本,把本來藴含着豐富文化內涵的課文,變成了枯燥的説明文。

二、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理清説明思路,概括課文內容。(重點)

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用文學筆法來加強説明生動性的寫作方法。(難點)

3.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和細緻嚴謹的科學方法。(重點)

三、教學與學法

1.自讀課文,主要參考旁批以及課後的閲讀提示快速閲讀,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

2.批註法,建議學生將自己的閲讀感受和看法也寫成旁批。

四、教學過程

預習課

【學習目標】

1.我能夠快速流利的默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明確説明文的特徵。

2.我能找出文章中的多種説明方法並賞析他們的作用。

【學習方法】

默讀法,圈點勾畫法,自主探究法,批註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虞世南的《蟬》“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導入本課學習。(教師板書課題《蟬》法布爾)

二、預習指導(10分鐘)

1.目標導學一:通讀全文,理清説明順序提問1:法布爾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蟬?説説每一部分説明的內容及其説明順序。

2.目標導學二:默讀課文,品味説明語言提問2:這是一篇説明文,但我們讀起來並不覺得枯燥無味,為什麼?

3.目標導學三:感知內容,瞭解作品精髓提問3:作者為什麼能把我們熟視無睹的蟬的成長過程説明得這樣清楚明白?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應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把握本文的特點,學習課文的寫法,體會作者的科學精神。

三、自主預習(20分鐘)

在教師預習指導結束後,學生以課文為根本,適當藉助工具書,完成導學案的內容。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情,優生完成導學案80%以上的題目,中等生完成70%以上的題目,而待優生完成60%以上的題目。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10分鐘)

由學科組長組織本組的成員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利用幫扶小對子以及小組的作用,初步解決導學案上的基礎部分和相對比較容易的重難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五、問題反饋(5分鐘)

學科組長負責收集本組遺留下來的難點問題,反饋給代課老師。

【設計意圖】幫助老師掌握學情,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導學案,有自己思考,為展示課做好充足準備。

展示課

【學習目標】

1.瞭解、掌握説明文的方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

2.揣摩語句,理解句子的豐富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學習方法】學生講解法,教師指導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提問的方法鞏固上節課對本文內容的感知,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本課時的學習。

二、展示點評(30分鐘)

題目一:回顧十七十八課學過的有關説明方法的知識,説説本文采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並結合實例體會作用。

【設計意圖】温故舊知,掌握説明文的説明方法,並會賞析其作用。

題目二:説明文的語言具有準確性,試從文中找出兩到三句,並分析品味。

【設計意圖】明確説明文語言的特點。

題目三:作者不按照蟬的成長過程先寫蟬的卵,而是首先寫蟬的地穴,從蟬的幼蟲寫起,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文章別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説明順序。

題目四:仔細觀察一隻小動物或者昆蟲的生活習性,學習課文生動的説明方法,寫一段介紹説明的文字。兩百字左右。(口述)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習寫作説明文,學以致用。

三、整理訂正導學案(5分鐘)

通過展示環節,解決學生的疑問,使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利用雙色筆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訂正,並將點評過程中,其他同學精彩的言論補充在自己的導學案上,有助於之後的複習。

四、教師小結(5分鐘)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對昆蟲應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中可以感受到生命閃亮的蜕變和價值。

五、達標檢測(5分鐘)

它臃腫的身體裏面有一種汁液,可以用力抵禦穴裏的塵土。它掘土的時候,將汁液噴灑在泥土上,使泥土成為泥漿,於是牆璧就更加柔軟。幼蟲再用它肥重的身體壓上去,使爛泥擠進乾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現的時候,身上常有許多潮濕的泥點。

蟬的幼蟲初次出現於地面,常常在鄰近的地方徘徊,尋求適當的地點——一棵小矮樹,一叢百里香,一片野草葉,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緊緊地把握住,絲毫不動。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汁yè()罅隙()灌木()

(2)文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是,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

(3)“徘徊”在文中的意思是。

(4)仿照文中劃線句子,再續寫一句。

八年級《蟬》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總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重點讀準“本領”一詞的音;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 確描摹“識、本、領”3個字。

2. 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重點朗讀好文中人物的語言,初步體會人物説話時的心情。

3.能根據提示説清課文的大致內容。

4.瞭解蟬最終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知道學本領不能怕苦、怕難、怕累的道理,並能用一句話説清自己的讀文感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重點讀準“本領”一詞的音。

2.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據提示説清課文的大致內容。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媒體課件、田字格卡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拼音引入,揭示課題

1.板書音節:chán,指名拼讀。

2.板書:蟬,結合字形簡單介紹“蟬”。

師:蟬是一種昆蟲,所以左邊是個蟲字旁(板書:蟲)。右邊是個“單” (板書),合起來就是蟬。這是一個形聲字,蟲字旁表義,單表音。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説明】

結合揭示課題,複習拼音,讀準翹舌音。通過板書,結合字形簡單介紹蟬這種昆蟲,同時滾動複習 ,加深對“形聲字”的認識。

二、鞏固分節,初讀課文

1. 鞏固標小節號。

(回憶方法——自己標小節號——集體核對)

2. 自讀課文,要求:字字過目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拼拼音節。

【説明】

藉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標小節號是初讀課文的常規步驟。對於標小節號這種新技能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學階段,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標小節號的方法及注意點並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逐步使學生對這項技能日趨熟練。另外,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讀課文的時間,逐步培養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主正音的意識,幫助他們熟悉和掌握自主閲讀的最基本的步驟。

三、小組學習,讀課文劃詞語

1.小組內分節朗讀課文。

出示要求:

(1)藉助漢語拼音字字過目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組成的詞語。

2. 遊戲鞏固,核對詞語。

(1) 遊戲:拼音節,請詞語。

(媒體出示課文內容:詞語都用拼音代替,讀對後出示詞語)

重點關注:

很 (前鼻音, “很”就是“非常”的意思。)

本領 (分清前後鼻音。)

知識 (整體認讀音節)

(2)媒體示範、全班比對檢查。

3.指導讀好詞語“不以為然、一搖頭、不耐煩”

【説明】

把課文讀正確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文,鼓勵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盡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對於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逐步養成不急不躁的讀文好習慣。

“圈生字、劃詞語”有助於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有助於他們漸漸形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遊戲的引入,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各有側重地對容易讀錯的字音進行一次集中的正音。

四、指導讀句,掃除朗讀障礙

1.出示句子,同桌練讀。

媒體出示:

(1)蟬一天到晚趴在樹枝上叫,它的叫聲很不好聽。

(2)蟬不以為然地説:“知了,知了!”

(3)蟬很不耐煩地説:“知了,知了!”

2.指名交流讀句,隨機理解“一天到晚”。

【説明】

本教學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理解句子中重點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將句子教學與閲讀教學相結合,為學生讀懂文章打基礎。

五、讀課文,根據提示説清課文的大致內容

1.指名分節讀課文,鞏固讀書習慣。

2.齊讀課文。

3.根據提示説清故事大概內容。

(1) 師帶讀提示。

出示:因為蟬的叫聲___________,所以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__________。 (怎麼樣) (幹什麼) 可是,蟬不願意學。結果,它___________。

(怎麼樣)

(2)同桌交流。

(3)逐句交流,隨機學習生字“名、本、領”。

第一句:

師:誰來交流第一句?

師:可不是一般的歌唱家,而是____,有名就是名氣很響的意思。誰能讀好這個詞?(有名) 你有好辦法記住“名”嗎? 指名説 (關注規範表達)

師:那有名的歌唱家想幹什麼呢?(出示:本領)

師:你怎麼記住“本”這個字?(指導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領”這個字怎麼記呢?(關注規範表達) 邊説邊在桌上寫一寫。

師:再來讀好這個詞語。

第二句:

師:可是蟬不願意學,那結果怎樣呢?

(4)齊讀。

【説明】

分節讀課文是對學生先前預習課文時標小節、讀準字音的再一次反饋。同時藉助填空整體進入,通過“説一説”、“寫一寫”繼續加強生字的識記,結合語境理解詞義,初步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六、課堂小結,指導書寫

1.小結。

2.指導寫字,練習書寫“本、領”。

【説明】

通過老師示範,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將字形結構、關鍵筆畫作為切入點,對生字的書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起寫好字的信心,並給予充分的時間加以實踐。

七、佈置作業

1.正確朗讀課文。

2.根據提示説説課文的大致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生字;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摹“識”。

2. 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重點朗讀好文中人物的語言,初步體會人物説話時的心情。

3. 瞭解蟬最終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知道學本領不能怕苦、怕難、怕累的道理,並能用一句話説清自己的讀文感受。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媒體課件、田字格卡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內容,導入新課

1.引讀填空,回顧故事內容。

2.導入新課。

二、重點學習第二節,讀通句子,瞭解內容,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

(一)分清句子,讀通句子。

1.指導數句。

2.自讀課文,分清句子,儘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分句開火車交流,正音。

4.齊讀第2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6句話。邊讀邊記,有哪幾位歌唱家(板書:歌唱家)想教(板書:想教)蟬學本領(板書:本領)?

(二)讀第二小節,瞭解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

1.思考:課文中提到了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

2.交流並板書:黃鶯、畫眉、雲雀

3.聽鳥叫聲,加深瞭解。

(三) 朗讀描寫三位“歌唱家”的句子,瞭解它們想教蟬學習的本領。

1.指名3人交流句子。(生交流一句,媒體出示一句)

2.師生配合讀句,隨機指導識記、書寫“識”。

A.發音

B.識譜(出示詞卡)

引導發現2個字的共同處(都是左右結構,都是言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