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校園1.7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長度的直觀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並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課件,尺,課件、彩紙條。

2.學生準備: 彩紙條,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個長度單位?(毫米)現在我們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板書:米、釐米、毫米)你能用手比畫一下 1米大約有多長嗎?1釐米呢?1毫米呢?我們測量教室門的高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好?測量一隻小螞蟻的長度該用什麼單位呢?測量這張紙條的長度用什麼單位?估計一下是幾釐米?

[説明: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一些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在前面的學習中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通過複習舊知引新,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探索實踐

1.認識分米。

(1) 量一量。

要求:快用直尺量一量你的紙條長是多少釐米?(學生回答)(出示10釐米的彩條)“10釐米”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板書:認識分米)10釐米就是1分米。1分米等於幾釐米?請同學們想一想,20釐米就是多少分米?5分米等於幾釐米?

(2) 認一認。

引導:請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從哪裏到哪裏。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從哪個刻度到哪個刻度,1分米都等於多少釐米?(板書: 1分米=10釐米)

② 體驗。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並藉助直尺比畫出1分米。我們現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一人比畫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畫得對不對。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説明:讓學生大膽估測,並把估測與實際測量相結合。通過在直尺上數一數、徒手比畫和估計彩紙條上1分米的長度,從藉助測量工具到直接估測長度,逐漸加大了難度,有利於學生一步步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和意識。雖然學生估計的1分米並不十分準確,但只要是較接近的,都應予以鼓勵。]

(3)畫一畫。

① 要求: 你能用尺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説説,再畫在紙上。

② 交流: 你是怎樣畫的?請學生用實物投影展示彙報。

③ 引導: (邊説邊畫)1分米我們可以從直尺上的刻度0畫到刻度10。那麼可不可以從刻度1開始畫起呢?如果這樣,應該畫到哪裏呢?為什麼?如果從刻度2、3開始畫呢?

[説明:讓學生知道用直尺畫1分米的線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於進一步理解分米與釐米的關係,又利於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④ 小結: 只要畫滿10大格,就是10釐米,也就是1分米。

⑤ 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組內相互説説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再組織全班交流。

(5)數一數。出示1根紙條,幾分米?2根……9根是幾分米?也幾釐米?10根是幾分米?也幾釐米?伸手比畫一下,還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長度單位表示?(1米)(板書:1米=10分米=100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釐米,再説説分別接近幾分米。(也可以先讓學生估測一下,再進行測量)

[説明:學生估測的數據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估測再進行實際測量,有利於學生增強對實際長度的感知,培養估計能力。]

三、總結

1.提問: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分米)

提問:連同前面學習的,我們已經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你能把這些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嗎?

[説明:在教學中已經通過對直尺的觀察,初步溝通了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總結能使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四、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練習冊第1題。

先讓學生在練習冊上填一填,再組織交流,啟發學生説清楚選擇的理由。必要時,可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

2.指導完成練習冊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説理由。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先讓學生自由判斷,再啟發學生通過實際測量驗證猜想。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長度單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理解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1釐米=10毫米的關係。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並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並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準備:學生(尺子、一張大約3釐米長的小紙條);教師(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小朋友,上個學期我們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

生:釐米和米。

小朋友們還記得哪些關於釐米和米的知識?大家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釐米有多長。

二、認識毫米

1、認識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麼東西比1釐米還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螞蟻、硬幣的厚度......

這些東西都不夠1釐米長,我們用什麼樣的長度單位表示長度呢?

生:毫米。

對!毫米是比釐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着找一找。

讓學生説一説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長?教師引導説出:直尺上1釐米之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請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呢?讓學生説一説

2、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讓學生猜一猜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學生説並説明是怎樣想的?可以引導學生數一數尺子上1釐米中間有幾個小格。(板書:1釐米=10毫米)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有多厚呢?先讓學生用眼睛估測,再小朋友

自己動手測量,學生量出是6毫米。(板書:毫米)。

(2)先估測再測量桌上小紙條的長度,引導説出小紙條長度為3釐米4毫米或34毫米並追問3釐米4毫米是怎樣換算為34毫米的,理由是什麼?

三、認識分米

1、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剛才我們認識了比釐米還小的單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沒有比釐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

對!分米。(板書:分米)

老師手上有個盒子,它的邊長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們想一想,這個盒子邊長要是用釐米表示,大約是多少釐米呢?

先請學生猜一猜,再請人上台量一量是10釐米,問學生這説明了釐米和分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説明1分米等於10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請學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長度

生:(0~10、15~25......)

怎樣從尺子上找最快?引導説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引導説出插座的邊長、軟盤的邊長、粉筆的長度、學具盒的長、文具盒的寬等。)

3、畫一分米的長度

每位同學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集體反饋你是怎麼畫的?(課件演示畫一分米的動畫)

4、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學生用手指比畫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驗證。

5、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

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再説出或者展示驗證的辦法。(老師可以展示米尺,讓學生一起數一數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數學書的邊有多長?先估一估長度,再量一量。引導説出書長為2分米多4釐米、大約2分米、24釐米。

(2)同桌學生不用尺子,估測課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約是多少分米,並交流方法。老師記錄學生估測的數據。然後請同桌合作分別實際量一量分別是多少釐米,説説各接近幾分米,並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確。

四、練習

1、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課件出示)一張牀長大約2()、一根黃瓜長大約2()、一顆牙齒長大約4()、一塊黑板長大約40()、一枝鉛筆長大約1()5()。

2、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

老師家的房子要裝修,我要計算客廳的長度,選擇什麼樣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請學生説出自己選用單位的理由。讓學生意識到可以根據物體的實際長度來選用合適的單位。

3思考題:

辨一辨

我們來讀一讀一個小朋友寫的一篇數學日記。

(課件出示)

今天,我係好了一條長大約6釐米的紅領巾,和老師同學們坐了一輛長大約6毫米的公共汽車去春遊。我在一棵大約8米高的樹邊吃了一大約2分米長的麪包。然後捉了一隻大約6分米長的螞蟻。

(學生可能會笑,讓學生説説笑的理由,並幫忙改一改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這些物體的實際長度來幫助學生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來的米和釐米都是長度單位,你能將它們按照大小順序排列一下嗎?(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

同桌之間用手勢比畫出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

課外活動。

(課件出示問題)查一查:米、分米、釐米、毫米國際上採用什麼樣的符號表示?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釐米、分米、米之間的關係,比較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幣、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後教師説明:老師的身高是1米68釐米。

師:米和釐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1號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釐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1號本的長比17釐米多,比18釐米少,它的.寬比13釐米多,比14釐米少。

師:1號本的寬比13釐米多,比14釐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1號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釐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釐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還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釐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的1釐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釐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在刻度0到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釐米?數一數,在刻度3到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説,1釐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得出:1釐米=10毫米

(3)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後教師説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教師指出:銀行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5)説一説,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小組合作,每位組員挑一樣身邊的實物,量一量它的長度。彙報。

(7)共同完成書P22頁(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數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釐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②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③彙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④教師説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釐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少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釐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彙報並説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dm”(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做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質疑。

討論完成:書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書P23做一做

2、在()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跳繩長2()課桌高7()

粉筆長75()鋼筆長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塊橡皮厚12()旗杆高9()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1)同桌互量從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長?

(2)在作業本上畫出1毫米、1釐米、1分米長的線段。

(3)拿一瓣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盤子裏。先看看它幾天後發芽,再記錄發芽一週內蒜葉的生長情況。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與釐米、米、毫米之間的關係,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簡單的換算。

過程與方法

1.經歷邏輯推理的過程,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

2.經歷梳理4個長度單位間關係的過程,加深體會長度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2.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分米,會用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難點: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尺子 米尺 10釐米長的紙條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尺子 米尺 10釐米長的紙條 鉛筆 練習本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複習舊知,鋪墊新課

1.説一説學過的長度單位。(米、釐米、毫米)

2.學過的長度單位中最大的長度單位是什麼?(米)最小的長度單位呢?(毫米)

3.請學生用手比畫一下1米、1釐米、1毫米大約各有多長。

我們在實際測量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操作指導:本板塊在操作時要關注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長度單位的掌握情況,存在問題的要及時疏導,避免對學習新知造成障礙,為系統地整理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做好鋪墊。

板塊二 探究操作,獲取新知

活動1 探究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課堂活動卡,見本書66頁)

1.引導學生討論測量課桌的長度用哪個長度單位比較合適。

學生討論後彙報:選擇釐米,因為課桌的長度不夠1米,毫米又比較小,如果用毫米作單位,測量出來的數會比較大且測量過程比較麻煩。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學具進行測量。

3.彙報測量方法。

方法一 以尺子的最大刻度為一段,連續量,可以得出桌子的長度是97釐米。

方法二 以10釐米長的紙條為一段,連續量,一共有9個10釐米,餘下的用尺子量,還多出來7釐米,可以得出課桌的長度是97釐米。

4.比較測量的方法。

引導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比較好,理由是什麼。

學生彙報:方法二比較好。因為它是以10釐米為一段進行測量的,好記又好算,不容易出現錯誤。而在方法一中,尺子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0釐米,有的是15釐米,有的是20釐米,有的是25釐米,有的是30釐米,這樣在計算時容易出現錯誤。

5.揭示課題:剛才我們所説的10釐米也就是1分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板書課題:分米的認識)

活動2 觀察操作,學習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1.教學1分米=10釐米。

拿一把米尺,指出1分米的長度。

(1)讓學生數一數1分米里面有幾個1釐米,明確10個1釐米是10釐米,也就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2)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然後思考:課桌的長度用幾分米幾釐米怎樣表示?

(3)小組討論、交流怎樣用分米表示課桌的長度,然後彙報。課桌長97釐米,90釐米就是9個10釐米,也就是9分米,再加上7釐米,即課桌長9分米7釐米。

2.教學1米=10分米。

(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分米和米之間的關係,可以藉助米尺,也可以藉助計算,然後彙報。

小組一 我們小組觀察了米尺,知道了1分米=10釐米,就以10釐米為長度單位一段一段地數,一共有10段,是1米,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小組二 我們小組是根據米和釐米、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進行推導的,1米=100釐米,100釐米裏面有10個10釐米,10個10釐米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2)請學生把學過的長度單位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米>分米>釐米>毫米)

活動3 觀察實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1.觀察比較,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1)觀察尺子上1分米的長度,體會長度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用手比畫一下1分米。(反覆兩次)

(2)同桌之間進行一個小比賽,看哪個同學能夠獲勝。

請坐在南側的同學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坐在北側的同學用尺子量一量,調換角色再量一遍。(同桌之間互相量)你和同桌所表示的長度哪個更接近1分米?希望你們能夠幫助自己的同桌,讓他們能用手勢準確地表示出1分米。(學生操作)

2.估測,畫一畫,體會1分米的長度表象。

(1)估測一下,從你的中指指尖到手的什麼位置大約是1分米?請你的同桌幫你量一量,看你估測得準不準。(同桌活動)

(2)畫一畫。

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長度,請同學們拿出鉛筆、尺子和練習本,用尺子上沒有刻度的那一邊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畫完後,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畫得準不準。

請你分別畫出長度為2分米、3分米的線段,畫完後用米尺量一量,看你畫得準不準。

(3)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適合用分米作單位?(學生思考後彙報)

3.系統梳理,體會長度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

(1)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換算。

①請學生回憶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什麼?

②課件出示教材23頁例3。引導學生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2釐米=( )毫米

80釐米=( )分米

想:1釐米是10毫米, 想:10釐米是1分米,

2釐米是( )個10毫米。 80釐米裏面有( )個10釐米。

③請學生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填,是怎樣想的。

(2)反饋練習:完成教材23頁“做一做”。

(3)請同學們用圖示梳理出毫米、釐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操作指導:本板塊的難點在於長度單位之間簡單的換算,因此,在操作時要重點建立起四個長度單位的表象,讓學生在估測、比一比、畫一畫等活動中,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進行系統梳理,從而突破本課時的重難點。

板塊三 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下面各題中的單位用得對嗎?

(1)鋼筆長14分米。( )

(2)牀長2釐米。( )

(3)旗杆高12米。( )

(4)寫字枱寬100毫米。( )

(5)作業本長2分米。( )

2.完成教材24頁4題。

3.王師傅把一根長4米的木料鋸成長5分米的小段,可以鋸成幾小段?(木料的損耗不計)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板塊四 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課堂總結。

(1)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2)你是怎麼學會的?

(3)你還有什麼疑問?

生:我學會了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我是通過觀察米尺、尺子學會的;我的疑問是測量所有物體的長度都適合用分米作單位嗎?

2.佈置作業。

(1)教材24頁3題。

(2)教材25頁6、7題。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比較枯燥難懂,但又是實用性比較強的.一節課,為此我設計了一系列學生動手實踐的活動,意在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來增加對分米的理解和運用。

學生在測量課桌的長度時,發現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起來比較麻煩,一是數據比較大,二是學生的尺子比較短,需要測量多次,誤差較大,這時有學生説用分米作單位來測量,自然而然地引入分米,並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生髮現了分米與釐米、米之間的關係,建立起1分米的長度觀念。

要想知道1分米有多長,單靠聽講是不夠的,一個長度單位表象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有效的環節,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地感受,逐步強化對分米的認識。通過尺子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往往不牢固,離開尺子或間隔一段時間,首次感知的印象會淡忘。因此,我覺得應該讓學生走出座位找找1分米,説一説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一是反饋、檢查學生在尺子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二是讓學生藉助身邊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體幫助記憶1分米有多長,以後在回憶1分米有多長或判斷其他物體的長度時,可以將熟悉的物體的長度作為參照。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大膽估測,並把估測與實際測量相結合。學習時讓同桌合作:

(1)請一名學生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畫出1分米,現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比畫給同桌看。

(2)一人比畫1分米,另一人用尺子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3)拿出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大約1分米長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通過在尺子上比畫、用手比畫和估計紙條上1分米的長度,從藉助測量工具到直接估測長度,逐漸加大了測量難度,使學生一步步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初步培養估計的能力和意識。雖然學生估計的1分米並不十分準確,但只要是較接近的,都要予以鼓勵。放手讓學生用眼觀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腦思考,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為他們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舞台,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要能放手、敢放手,在放手的同時,能夠真正相信學生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本課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了所有的知識點,比預計的效果還好。我想我們還是要還給學生自己的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自己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表象。

2、通過實際測量,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瞭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並提高估測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對於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

課時安排:1課時

授課類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哪長度單位?(板書:米m 釐米cm)

遊戲規則:現在老師兩手分開,你們覺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時候,找學生拿米尺測量一下。

繼續遊戲,你們覺得差不多有1釐米了,喊停!檢驗一下。

談話:我們知道1米比1釐米要長的多,那麼,你們還記得他們之間的關係嗎?

(板書:1米=100釐米)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米和釐米無處不在,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

( 展現例題)

過渡:看來,大家學習的很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參觀長度王國可是,守衞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數學書的厚度嗎?

提示:你能指一指數學書的厚度在哪裏嗎?

二、新授

1、認識毫米

(1)產生需要,初步認識1mm

追問:在剛才量數學書的`厚度時,你有什麼發現?

(大約1釐米,不到1釐米)

介紹: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見這樣不是整釐米的時候,那就需要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課題:毫米)在1釐米中間,每小格的長度是1mm,毫米是比釐米小的長度單位,(板書: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書:mm)

那麼1mm有多長呢?

(2)多種感官參與,感知1mm

①從直尺上感受1mm

要求:請你從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確:1小格就是1mm

②測量感受1mm

現在,老師這裏有個回形針,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這樣測量,明白了嗎?

請你把我課前給你們的物品請出來,量一量他們的厚度,好嗎?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

2、能力訓練點:

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注意培養觀察、分析、綜合、動手、遷移、推理創造等能力。

3、德育滲透點:

啟迪學生主人公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初步滲透由量變到質變的辨證思維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概念,理解單位間的進率;

2、難點:用毫米和分米作單位準確測量。

三、教具、學具準備:

1分硬幣、米尺、紙條(待量)、電腦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釐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問:我們在表示什麼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説説。什麼物體用釐米呢?為什麼?

3、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麼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釐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釐米?

4、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麼?(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電腦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你能找到1毫米嗎?請認識的幾名同學上台給大家指指看。引導學生説出釐米中間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這幅圖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幣幫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幣,把1分硬幣的厚度對準尺子上的1小格,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説出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學生回答出步驟,説不全可互相補充。師強調:硬幣與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幣捏在指間,再把硬幣慢慢從指間抽出,指名説説指間留下的小縫大約有多寬?再把硬幣塞回去檢查一下。把硬幣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説説這條小縫的寬約是多少?

(4)小組活動:

數一數每一釐米有多少毫米?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得出:1釐米=10毫米,還能怎麼説?(10毫米=1釐米)(板書:1釐米=10毫米)

(5)畫一畫:在紙上畫出1毫米有多長。最後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6)電腦出圖,看米尺填數。在紙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頁3題,看圖説出別針和釘子的長度。

(8)量數學書的厚度,指名彙報,説説產生誤差的原因。(書紙厚度不同)強調:量時從尺子的0刻度線量起。

2、認識分米:

(1)提問:量數學書的長度時用毫米作單位合適嗎?為什麼?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單位就好了,讓學生猜一猜有沒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請同學告訴大家。

(2)小組活動:量指定紙條的長度(10釐米),師説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釐米。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長,用手比比,説説1分米是幾釐米,再閉上眼睛想一想。(板書:1分米釐米)

(3)提問:請你用1分米紙條與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畫一畫:在練習本上1分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綵帶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填上合適的單位。

牀長2( ) 桌子高( ) 從家到學校500( )

橡皮長30( ) 文具盒厚4( ) 樓房高30( )

小組活動:藉助繩子作工具,量出杯子側面一週的長度。師巡視,指名彙報方法。

2、電腦出圖:小螞蟻爬房頂(三角形邊長分別為1米5分米,90釐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長?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釐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6~2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 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米尺、一分硬幣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請同學們猜一猜,沈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後,教師説明自己的身高並板書。

談話:米和釐米是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畫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再比畫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要求:明天就是三八節了,老師製作了一張賀卡,你知道這張賀卡的長和寬各是多長嗎?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一張賀卡,用尺量一量。(長20釐米,寬10釐米)

講解:10釐米就是1分米,20釐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就先來認識分米。(板書:分米)

二、 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 認識分米。

(1) 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長呢?我們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數一數,10釐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直尺,除了0~10釐米之間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還能找出1分米嗎?

學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並組織交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只要是10釐米長就是1分米)

(2)畫一畫。

談話:你們能畫出長1分米的線段嗎?請同學們在紙上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畫好後,小組裏的同學互相檢查。

提問:畫長1分米的線段要注意什麼?(沿着直尺的邊,從0畫到10;兩個端點不能漏了;畫好後要標好長度)

談話:請同學們用拇指對準線段的左端,用中指對準線段的右端,比畫一下,看1分米有多長?

學生活動後,組織交流。

(3) 説一説。

提問:你們能説説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嗎?(學生舉例)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幾分米嗎?小組合作在米尺上數一數,並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組織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分米。

(4) 量一量。

談話:用米尺來量一量課桌和椅子的高分別是多少釐米,大約各是幾分米。

學生測量後,組織交流。

2. 認識毫米。

(1) 談話: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課本,你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是多少釐米嗎?自己量一量。

提問:那數學書的厚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

提問:在量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麼問題?(數學書的厚度不滿1釐米)是的,用釐米不能準確地量出數學書的厚度,這就需要比釐米小的單位——毫米。下面我們就來認識毫米。(板書:毫米)

(2) 談話: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直尺上除了釐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指出:直尺上1釐米中的每1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談話:那1釐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出示放大了的尺)這裏為了讓大家看清楚,老師把刻度放大了。(師生共同從1數到10)

談話:剛才我們數了從0~1這1釐米間有10毫米,除了這個1釐米外,你還能找到另一個1釐米,學着剛才那樣,用鉛筆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釐米有多少毫米嗎?

反饋:誰來彙報一下自己數的結果。也就是説10毫米的長度和幾釐米一樣長?(1釐米)所以1釐米=10毫米。(板書:1釐米=10毫米)

談話:再用尺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毫米)

(3) 談話:請同學們再用尺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大約是1毫米)

談話:那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長度大約就是1毫米。

提問: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長或厚大約是1毫米,你能舉個例子嗎?(學生可能想到:銀行卡、電話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白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

(4)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老師量出了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你能説説它們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嗎?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討論一下,並説説自己的方法。

反饋:你是怎樣看出橡皮長35毫米的?

結合學生回答,講解: 5毫米的地方有一根比釐米刻度線稍短一點的刻度線,因為它在5毫米處,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稱為5毫米線。

再問:這根回形針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呢?你又是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今天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兩位新成員: 分米和毫米(完成課題板書),還知道了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為了使用方便,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三、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 小明的日記。

談話:學習了數學知識,就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一(3)班小明寫的一篇日記,記錄了為媽媽過生日的事,想看看嗎?

出示:

20xx年3月7日 晴

明天是媽媽的生日,我要為媽媽買些禮物。一早,我從2( )的牀上爬了起來,到衞生間,拿起1( )長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飯,急忙來到超市。超市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 )。一走進超市,我就看到了滾着烤的肉腸,每根都長約1( ),真饞人!逛了一會兒,我選了一條媽媽最喜歡的小方巾,邊長約是5( )。我付了款,高高興興回家了。

提問:小明不知道括號裏應該用哪個長度單位,你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

2. 量一量。

談話:請每位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和一塊橡皮,在小組裏討論一下,選哪個單位合適,然後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和鉛筆的長度大約各是多少?填在練習紙上。

四、 課堂總結(略)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8

【片段一】引入毫米

師:在學具盒裏有一根大約5釐米長的小棒,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在學生的學具盒裏有若干根小棒,只有一根白色的是5、3釐米長)

生:白色的小棒大約是5釐米。

師:是的,這根白色小棒大約是5釐米長,但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學生獨自測量)

生:比5釐米長一點兒。5釐米多3小格。5釐米多3毫米。

師:有同學説這根小棒長5釐米多3小格,也有説是5釐米3毫米,這説明現在我們用釐米已無法較精確地表示出這根小棒的長度。其實1小格可以用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表示。(板書:毫米)

【評析】三年級的孩子在課前對長度單位毫米已有所接觸,但對它們的理解是不清晰的,還沒有建立表象。教師以學生已知的“釐米”為切入點,在測量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為使測量精確,不夠整釐米時,需要用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把毫米和釐米緊密聯繫在一起,既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掌握,也有利於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教材編寫的邏輯意圖綜合把握教學目標,靈活地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較好地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學生在估計小棒長度、測量小棒長度的活動中引出毫米,感受用毫米作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這些活動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自主地參與後續的學習活動。

【片段二】認識毫米

師:尺子上3小格就是3毫米,那麼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並和同桌説一説。(同桌指完後,請一位學生到課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師:(指着課件中放大的直尺圖)這樣1小格是1毫米,2小格是幾毫米呢?3格呢……10小格呢?

生:10毫米。1釐米。

師:怎麼有的同學説10毫米,有的同學説1釐米?

生:1釐米=10毫米。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尺子中任選1釐米,數一數是否有10毫米?也就是10小格?

師:你是選直尺上的`哪個釐米來數的?

生:刻度2至刻度3,是1釐米,有10毫米。刻度5到刻度6,1釐米裏有10毫米。等等。

(板書:1釐米=10毫米)

生齊讀:1釐米=10毫米。

師:從0刻度到刻度2是幾釐米,是幾毫米?(2釐米,20毫米。)從0刻度到刻度3呢?(3釐米,30毫米。)從刻度2到刻度6呢?(4釐米,40毫米。)

師:請同學們在學具盒裏找一找長度、寬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學具有:1元硬幣、電話卡等)

生: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1元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這兩樣物品的厚度。

生: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幣的厚度是2毫米。

師:在學具盒裏找出最短的小棒,量一量有多長?

生:2釐米5毫米。

生:25毫米。

生:2釐米5毫米就是25毫米。

師:你能估一估數學書的厚度嗎?估計好後把結果填入表內。再用尺子量一量。

測量的物體我的估計我的測量

數學書的厚度

師:説説你的估計結果和測量結果,相差多少?

生:我估計是1釐米,測量結果是7毫米,估多了3毫米。

生:我估計是5毫米,測量結果是7毫米,少估了2毫米。

師:毫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毫米作單位嗎?

生:我爸爸去劃玻璃時,玻璃的長度要用到幾釐米幾毫米。

生:工人師傅做的一些機器零件就是用毫米做單位的。

生:一張紙(指着數學書的一頁)的厚度是1毫米。

師追問:一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嗎?(學生馬上開始測量驗證。)

生:一張紙沒有1毫米。

生:大約10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師:像我們數學書裏的紙張,大約10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課件出示小資料:a、鉛筆芯。教師介紹鉛筆芯的粗細規格一般用毫米作單位。b、眼鏡片的厚度。c、播音員報氣象預報:20xx年8月14日,第10號颱風“珊瑚”帶來大風暴雨,截止到當天下午5時,廈門平均降雨量達300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區降雨量均超過350毫米,小坪水庫最大降雨量達587毫米。)

師:請同學們不用尺子畫一條1釐米長的線。(學生動手畫)再用尺子量一量,長了或短了多少?

生:我畫長了1毫米,就是畫了11毫米或1釐米1毫米。

生:我畫短了2毫米,就是畫了8毫米。

【評析】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感知、體驗,當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學生的學習就不只是“文本學習”,而是“體驗學習”。這一環節最大的特點是教師創設了許多體驗學習的情境,通過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認識毫米的過程中,有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毫米,在文具盒裏找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摸一摸(摸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説一説(説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的例子),估一估、量一量(測量物體的長度前先估計)、畫一畫(不用尺子畫一段1釐米長的線段)、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經歷了從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體驗過程,充分體驗到1毫米的長度,建立了毫米的正確的表象。畫一釐米長的線,把毫米的認識與釐米緊密聯繫起來,深化了毫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也有利於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十進制關係。這樣的教學,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體驗學習的平台”,將學生的活動過程上升為數學概念的認識過程,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認知、行為、情感三位一體地參與,體驗成為有效學習的基石。

【片段三】認識分米

師:不用尺子畫一條10釐米長的線。(學生動手畫)

師:在學具盒裏有一根10釐米長的小棒,找出來與自己畫的10釐米比一比,是畫長了,還是畫短了?(學生拿出10釐米長的紅色小棒與自己畫的進行比較。)

師:這10釐米(拿着小棒)也是一個長度單位,請同學們看數學書第4頁,從書中你能發現什麼?

生:10釐米=1分米。(教師板書。)

師:你能把1分米有多長表示出來嗎?

生:從中指尖到掌心之間大約長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鉛筆大約長1分米。

師: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嗎?

生:從0刻度到刻度10。

生:從刻度10到刻度20。

生:從刻度2到刻度12。

師:知道了1分米有多長,2分米有多長呢?(學生舉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約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長呢?(同桌兩人把兩根尺子拼到一起長大約4分米。)8分米有多長呢?(學生4人小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長大約8分米。)10分米有多長?你能比劃一下嗎?(學生比劃)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師:為什麼?

生:1米=100釐米,1分米=10釐米,1米里面有10個10釐米,所以1米=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師:先估計課桌的寬,把結果填入表格,再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提供3根不同長短的綵帶,讓學生選擇後估計,測量。)

測量的物體我的估計我的測量

課桌的寬

【評析】前一教學環節,教師的組織引導多一些,而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學,體現方法的層次性。在分米的認識過程中,讓學生自學課本得出“1分米=10釐米”以及用1分米度量的優越性。通過找1分米、比劃1分米的長短等活動來建立分米的長度觀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讓學生學會目測,間接運用工具得出物體的長度。追問1分米有多長,2分米有多長,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長,溝通了釐米、分米和米的聯繫。探究、自學等自主活動,強調把學習、讀書等的時間還給學生,但不是“放羊式”教學,這一環節教師充分發揮了語言的導向功能,適度把握思考方向,以提高課堂的效率。

【片段四】解決問題

1、量一量

2、畫一畫。①1分米長的線段;②長2釐米5毫米的線段。

3、算一算。

4釐米=()毫米80毫米=()釐米

6分米=()釐米40釐米=()分米

18毫米+42毫米=()釐米3分米+7分米=()米

75釐米—28釐米=()釐米=()分米()釐米

4、填一填。

(1)我們三年級上冊數學書的厚度約是8()。

(2)一枚釘子的長度約54()。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物體,你要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2、你要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你要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並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以此關注身邊的事物來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毫米、分米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

數值的估測和單位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新的學年不知不覺已經開始三週多了,同學們在過去的一年裏肯定都長高了不少吧?有沒有同學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呀?看來很多同學都很關心自己的成長,剛才同學們用我們學過的米和釐米來表示了自己的身高,那麼誰能用手比量一下一米和一釐米大約有多長呀?這幾位同學表示的非常準確。這節課我們還要交兩個新的朋友,通過預習,同學們一起説這兩個朋友是-板書毫米和分米

二、自主學習 合作探索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剛才的測試,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很不錯,老師還想考考大家,這裏有一張卡,老師想知道它的厚度,誰能幫老師量一量呢? 這位同學預習的很好,毫米還可以用字母表示是mm,下面請同學們摸一摸,閉上眼睛感受一下1毫米到底是多少,同學們可以感覺出來,1毫米這個單位真的是非常小。

(二)自主學習 認識毫米

它在直尺上怎麼表示呢?請大家拿出直尺,直尺上最小的一格就是1毫米,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尺子,

1、請你指出直尺上的1毫米。

同學們通過預習和剛才的學習,相信已經掌握了不少關於毫米的知識,考驗同學們的時候到了,請同學們一起來量一量,畫一畫。

(1)量一量身邊的`那些東西的厚度或者寬度可以用毫米表示,請記下來。

(2)你能畫一畫1毫米、5毫米、10毫米嗎?

2、通過剛才的畫圖和觀察直尺,你認為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我們可以一起來數一數,出示幻燈片。

1釐米=10毫米

通過幻燈片我們看出來了,釐米和毫米是相鄰的兩個單位,通常情況下相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制是十進制,有的同學可能會問了,在一年級的時候不是學過1米=100釐米嗎?這是怎麼回事呢?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這是因為米和釐米之間還有一個單位就是-分米(dm)也就是説釐米和米是相鄰的長度單位嗎?釐米和分米才是。所以釐米和分米之間的進率應該也是10。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一分米究竟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在直尺上找一找,多長是一分米?給同桌比量一下。跟小組內同學一起,看看經過同學們的討論,能不能解決關於分米的一些小問題。

(三)合作探究 認識分米

2、量一量你的手有1分米長嗎?把小組內同學手的長度值記錄下來。

3、畫一畫1分米。 通過剛才的討論,你發現了什麼?分米和釐米有什麼關係?

(四)整理反思

我們學習了這麼多單位,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給這些單位排排隊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節課的問題同學們都幫老師解決了,同學們都學會了嗎?那麼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學得好,做得快。

三、鞏固練習 達標測試

1. 在( )裏選擇適合的單位打√

黑板長: 3(米、分米) 鉛筆盒長:3(米、分米) 橡皮寬:16(釐米、毫米) 黑板

2、括號裏填的單位對嗎?(對的打“√”,錯的打“×”)

圓珠筆長14分米。( )

牀長2釐米。( )

大樹高25米。( )

課桌寬100毫米。( )

課本長2分米。( )

3、能力拓展:下面是小馬虎寫的一篇日記,你能找出裏面的錯誤嗎?

小馬虎的日記 3月4日 星期日 晴

星期天,我揹着 3 米寬的書包,騎上 8釐米高的自行車,去離家200釐米遠的超市買學習用品。到超市後,我買了一支 2 米長的鉛筆,一塊4分米長的橡皮,還有一本18釐米厚的童話書。然後高興興回家去,路上我口渴了,又買了一支1釐米長的雪糕,今天過得真充實啊。

四、自我評價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對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滿意嗎?

不滿意 基本滿意 滿意

五、作業(全做或選做)

基礎練習:

課本34頁2、3、4

拓展練習:

1、你會用多種方法寫一下你的身高嗎?

( )釐米 ( )分米( )釐米( )米( )分米( )釐米

2、身邊的事物你還知道哪些是一毫米和一分米長度或厚度的嗎?

1毫米的有:( )1分米的有:( )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4及練習一第4—7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分米產生的意義;

2.瞭解分米與釐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會選擇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通過估一估、測一測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提問:我們現在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你能給這些單位按照大小排排隊嗎?

2.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二、活動設計——測量課桌

1.設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誰來估一估?

2.動手操作,測量課桌的長度

(1)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課桌的長度,引導學生選擇測量的工具及連續量

(2)組織彙報,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測量方法更加簡便。

3.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説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學生觀察尺子: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釐米?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4.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板書)

5.量出3分米長的帶子給大家看。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四.鞏固練習

1.説一説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它的一個單位長度。

2.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

3.練習一第5題: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

此題重點在於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長度表象。

4.練習一第6題

此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涉及到單位之間的轉換。

5.練習一第7題是實踐活動的另外一種形式。

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教學設計 篇11

整體感知: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係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悦。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繫,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目標:

(一)知識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 1 釐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釐米

(二)能力點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釐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後彙報

書的封面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 書的封面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 1 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釐米;厚不到 1 釐米,20 釐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釐米,差多少?不到 1 釐米,那是多少?20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教學例 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釐米多,14 釐米多,不到 1 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釐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釐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釐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 釐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釐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釐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 釐米10 毫米板書: 1 釐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 1 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釐米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二)認識分米。教學例 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説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釐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三)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釐米

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 1 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敍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釐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1 釐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