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

校園1.68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分數》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1

[教學設計説明]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內容。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

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加深理解分數的意義,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動手實踐,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獲得對分數的直觀認識,也領悟到了分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

從整數到分數,對學生來説是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台階。本課開始就創設了一些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境“分蘋果”,分物品是學生生活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就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再現生活中“分蘋果”的場景,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了“平均分”,為下面教學幾分之一的意義作了鋪墊,同時讓學生懂得“我為什麼要學習分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本節課,為學生創設了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感悟分數的含義。如:在認識幾分之一時,讓學生折出一張正方形的 ,進一步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本節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現了教材的重組。學生在認識幾分之一後,教師並沒有急着讓學生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而是學習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分數的讀寫法。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P91-P93。

教學目標:

1. 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活動,對分數有初步的認識,培養互助、合作的意識。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説一説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3. 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佔整體的幾分之一。

4. 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講述:老師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分過東西嗎?看來同學們都有分東西的經歷,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幫我分分東西。請看大屏幕。

1. (課件出示6個蘋果和3個盤子)從屏幕上你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難能解答?你是怎樣分的?我們把這種稱為什麼分法?

2. (課件出示4個蘋果和2個盤子)師:4個蘋果平均分裝在2個盤子裏,每盤裝幾個?用擊掌的方法告訴老師好不好?

師:預備——開始 生:(拍手擊掌)

3. (出示1個蘋果和2個盤子)

師:把1個蘋果平均裝在2個盤子裏,每盤裝幾個?

師:預備——開始 (教師應觀察學生的表情,靈活處理)

師:怎麼不拍了?

生1:半個。

師:用我們以前學的數能表示嗎?

生2:不能。

師:那麼,用一個什麼樣的數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新朋友——分數。

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認識二分之一( )

1.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電腦博士是怎樣分的?(平均分)。

師: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

師:這樣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這樣的一半怎樣表示呢?

(生: )

師:兩個半塊蘋果,哪一半是 ,是誰的 ?

師: 是什麼意思?(指名説)

師:想一想,還有什麼可以用 表示?(教師強調: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義,怎樣寫?怎麼讀呢?

教師邊示範邊解讀:“——”表示平均分,叫分數線,“2”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總份數,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這個數讀作:二分之一。

3. 動手操作。

(1)從小組組長那兒領取不同的圖形,試着折出它的 ,並用斜線畫出來。

(2)小組交流討論:拿的是什麼圖形?是怎樣得到這個圖形的 的?哪部分是這個圖形的 ?

(3)彙報成果。

(4)你知道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數學能力。在這個環節設計“折一折”,就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 的意義,為後面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新的分數作了鋪墊。]

(二)發現分數

剛才,小精靈悄悄的給我提了一個建議,讓我們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能利用手中的材料,發現一個新的分數。(把學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來,並讓學生把發現的分數寫下來)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這個分數,你是怎麼發現的?(與眾不同的折法,教師不僅要給予鼓勵,還可以用學生的名字命名為“XX折法”。)

同學們發現了這麼多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創新動力,在動手實踐、交流討論中探究新知,理解並掌握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組內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2. P96 2:

(1)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塗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對嗎?為什麼?

(2)你在操作過程中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既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共同分享學習成果。]

3. 拓展與延伸:

我們今天認識了這麼多的分數,其實,只要你留心,生活中處處有分數。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好嗎?

[設計意圖:多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活躍思維。伴隨着學生情感參與的開放題“找身邊的分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次激起思維高潮,讓學生獲得愉悦的情感體驗。]

四、總結反思,評價體驗。

這節課你們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

[課後反思]

一、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我是本着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的思想,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為出發點,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為主導思想進行設計的。在引入新課時,通過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分蘋果”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在新課學習完後,又鼓勵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分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鼓勵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學會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二、小組合作,交流思考。

本節課中,我注意激勵學生動手思考,把思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將操作與思考相結合,手腦並用,讓學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獲取新知。

三、動手操作,勇於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在現實情境中“做”數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本節課我最大的體驗是: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於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着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點評]

本節課比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地創造性運用教材。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教師讓學生聯繫生活情景感知“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再有目的地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圖形的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主動參與活動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後面設計的鞏固練習,再次讓學生感受到分數的產生離不開平均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 的意思。

2.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使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獲得分數的直觀認識,也領悟到了分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3. 本節課,既有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交流,也有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既動手、動口,又動腦,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的理念。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2

一、教學設計與策略

1.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及依據

首先本節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這一理念。在數學中能夠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原有的經驗,學生學起來必然親切、易懂。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思維、聯想、類比、遷移等數學活動。再者我在教學設計上着重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上,有層次、有坡度,做到合理的安排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謹慎作答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聽得專注,做的投入。最後用所學解決問題,整個學習過程體現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用圓片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同時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並能結合直觀圖形,初步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開展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對“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義的充分感知和體驗,為進一步認識分數積累感性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六冊中認識幾分之幾中的幾分之一。

5.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獲得對“平均分”含義的充分感知和體驗。

6.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以趣味故事貫穿教學始終,從趣味故事開始導入,以趣味故事的發展引發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探究,又以有趣的故事情節展開課堂練習。

首先理解分數的含義。教學中通過有趣的豬八戒吃蛋糕導入,引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怎樣分?”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1/2。為了進一步深入理解,以1/2為例,進一步提問:“認識了1/2這個分數,你想自己動手創造出一個1/2嗎?”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有明確的認識。

緊接着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認識幾分之一。問:一張長方形紙條我們可以用1表示,把這1張長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那你還能在這張紙條上創造出幾分之一呢?

在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時,故事引出:你們組認為哪種吃得最多?怎麼表示1/2?哪種吃得最少?怎麼表示1/8?

7.教學媒介

利用多媒體課件,運用演示法,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實物、模型教具等通過演示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

二、教學過程實錄

(一)課前談話:

師:小朋友喜歡看西遊記嗎?最喜歡裏面的哪個人物啊?

生:喜歡,最喜歡孫悟空,他很聰明勇敢。

(二)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今天是猴王的生日,請了很多的好朋友來助興,就是沒有請豬八戒,豬八戒可生氣了,衝到水簾洞,大聲叫道:“猴哥,這麼多好東西吃,怎麼可以少了我呀?”孫悟空説:“請你吃可以,但你必須回答我三個問題,並且只能用手勢表示。”小朋友們,咱們和豬八戒一起用手勢回答孫悟空,好嗎?

師: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個?

生:用手勢回答2個。

師:把2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個?

生:用手勢回答1個。

師: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生:半個不能用手勢表示。

師:那你能想辦法表示這“半個”嗎?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

生:我把手指伸一半表示半個。

生:我用小指表示半個。

……

師:咱們班同學挺有創意的!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來表示“半個”。在數學王國裏用了一種新的數表示這“半個”(板書:分數)對於分數你瞭解了哪些?或者你想知道些什麼,都可以大膽地説出來。

(三)引導探索,認識二分之一

師:對於分數大家有這麼多疑問,那分數是怎麼來的呢?我們還是先從分蛋糕開始吧!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怎樣分?

生:把這個蛋糕切成兩半。

師:出示蛋糕圖,演示:是這樣切嗎?那該往哪兒切?

生:中間。

師:這樣我們就把蛋糕分成同樣多的兩部分,在數學裏我們應該説把這個蛋糕——(平均分)。

師: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1/2,怎麼寫呢?先仔細看老師寫,齊讀。

生:二分之一。

師:“二分之一”先寫什麼?表示什麼?

生:中間的橫線,把這個蛋糕平均分。

師:在數學裏我們叫它“分數線”。

師:再寫什麼?表示什麼?

生:分數線下面的2,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

師:我們叫它“分母”。最後寫——

生:分數線下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

師:猜猜要叫它什麼?

生:分子。

師生書空一遍。

師:(指着蛋糕問)你還能在這個蛋糕上找到另外一個1/2嗎?為什麼?

生:能,分得的另一份都是這個蛋糕的1/2。

師:我們就説“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師: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分數1/2是什麼意思嗎?

生: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師:認識了1/2這個分數,你想自己動手創造出一個1/2嗎?大家就從桌面選一種圖形,動手摺一折表示出它的1/2吧!(教師巡視)

師:誰願意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表示1/2的?

生:我把一張長方形紙邊對摺後,看到每一份就是它的1/2。

生:我把一個圓對摺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1/2。

……

師: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師:學習了1/2,豬八戒也折了一些圖形表示1/2,對不對呢?(其中最後一個圖是用1/3表示的)

生:第一個不是,沒有平均分成兩份。

生:第二個是。

生:第三個不是,不是平均分成兩份。

師:指着最後一個圖:不是1/2,那該用什麼分數表示?

生:1/3。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就應該是它的1/3。

(四)自主探索,認識幾分之一

師:一張長方形紙條我們可以用1表示,把這1張長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那你還能在這張紙條上創造出幾分之一呢?動手摺一折,和同桌交流。

師:我們看看這些圖形又是怎麼分的?塗色部分應該是幾分之幾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

生:打開書,在書上填一填。

師:誰能完整地説説。

生: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六份,每份就是它的1/6。

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

(五)再創情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師:豬八戒在大家的幫助下,也認識了分數,悟空看他挺愛學習的,就把這個蛋糕的1/2分給它吃,誰知豬八戒説:“我老豬食量大,1/2怎麼夠呢?至少也要1/4吧!”悟空哈哈大笑説:“好,不夠不夠,還是給你1/8吧!”請你猜一猜,哪一種分的蛋糕多?(指名猜)你能想辦法證明給大家看嗎?怎麼證明?我們就利用桌面上的圓紙片代替蛋糕,動手試一試吧!

生:小組長拿出3張圓紙片,先比一比大小,請大家小組合作迅速折一折,並塗上顏色表示1/2,1/4,1/8。(讓小組長先分工,再塗)

師:塗好的小組就比一比,究竟哪一種吃得最多?

師:哪個小組先來説,你們組認為哪種吃得最多?怎麼表示1/2?(師揭開圖)

生:1/2吃得最多,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哪種吃得最少?怎麼表示1/8?(師揭開圖)

生:1/8吃得最少,把蛋糕平均分成八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8。

師:那1/4怎麼表示?(師揭開圖)你想把1/4和誰比?

生: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1/4和1/2比,1/4吃得少。

生:把1/4和1/8比,1/4吃得多。

師:豬八戒説:“原來猴哥你騙我呀!”於是一口把蛋糕全吃了,這時該怎麼表示?

生:用1表示。

師: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組圖形和下面的分數,你有什麼發現?

生:這些分數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

生:這些分數的分母越大,每一份就越小。

師:同樣的物體或圖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小;相反,平均分的份數越小,每一份反而大。

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題。

(六)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師:下面的圖中塗色部分能不能用下面的分數表示?用手勢表示。

生:不對,沒有平均分。

生:不對,表示的份數不對。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與分數有關,讓我們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去看看,你能發現分數藏在哪裏嗎?(出示路牌、外國國旗等)

生:説一説上面隱含的“分數”。

師:出示3個櫃子的其中一個格子,並寫上1/3,1/6,1/9,猜猜哪個櫃子大,説説理由。

生:同樣大,因為1/3它的一份相當於1/6中的兩份,1/9中的三份。

(七)總結全課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學習什麼樣的分數?

生:我們認識了分子是1的分數。

生:我們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

三、反思

(一)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慾望。

我利用多媒體,巧妙的設計一些動畫,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帶着感情色彩進入課堂,陷入情景,並積極主動地參入思索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體驗“裁定”的滋味。這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和激情,課堂就會親切自然。學生的學習活動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展開。

(二)在教學中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學生初步感知新知後,讓學生自主探索,進行開放式教學,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我讓學生自己折幾分之幾,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折完後再讓學生充分的説一説你是怎樣折的?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塗色部分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不僅讓學生動手操作,還要學生把操作過程用數學語言表述出來,既發展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又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着數學問題,教學要貼近生活找數學,使學生意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給數學找個“原型”,把常識提煉為數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依託知識背景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將分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的環節,例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東西平均分?這樣的問題把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繫起來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

(四)講清知識在現實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讓學生説一説:“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由於這節課開放性的設計,學生在教學中生成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總有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教學契機沒有利用好,所以還需要在教學活動學生生成預設部分做更深入、細緻的思考,儘量避免教學遺憾的發生。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概念,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2、在“分一分”、“折一折”、“説一説”等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等過程中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體會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教學重、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手工紙、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郊遊,大家在一起聚餐,如果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到幾個?

如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到幾瓶?

2、課件出示分月餅活動。

(1)如果要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得幾塊?(半塊)分的時候要注意什麼?請生説怎麼切,出示錯誤分法。(每一份要分得同樣多),對,這樣才是平均分。(出示課件,讓學生感知“半塊”的具體含義)

(2)“半塊”用哪個數表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建構新知。

活動一:課件演示,初步構建二分之一。

1、1:剛才我們分的是什麼?怎樣分的?“半塊”可以怎樣表示?(課件演示)。完整地説一説怎麼來的?完整表述: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左邊的這“半塊”月餅是它的二分之一,右邊的這“半塊”呢?(也是它的二分之一)

2、師生共同明確平均分的是“誰”,就是“誰”的二分之一。指名説,板書,同桌説,全班説。

3、介紹二分之一的讀法和寫法。介紹寫法時結合分月餅的過程明確小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邊的1表示1份。

4、能用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並用斜線表示出來。説説二分之一怎麼來的?

反饋:不同的上台張貼

圖形不同,為什麼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雖然折法不同,但每1份都是這張紙的一半,都是這張紙的二分之一。)

5、課件出示練習活動:下面圖形的塗色部分,哪些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説明理由。最後一個,你認為應改成多少?為什麼是四分之一?

4、活動二:類比推理,認識幾分之一。

(1)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你能折一折、塗一塗,表示出你喜歡的四分之一或其他的幾分之一嗎?並和同學交流你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2)反饋:不同的上台張貼,説説你是怎麼找的?

(3)如果我想找出這個圖形的八分之一,你會嗎?

三、鞏固練習

1、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裏的塗色部分嗎

2、下面的分數能表示各圖中的塗色部分嗎?能表示的畫“√”,不能表示的畫“×”

3.你想到了幾分之一?

4、哪張紙條長?

5、塗色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6、想一想:你佔你們同桌的幾分之一?你佔你們小組的幾分之一?

你佔你們一大組的幾分之一?你佔全班的幾分之一?

為什麼同一個我,能用這麼多分數來表示?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1.要想得到一個分數必須“平均分”。

2.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五:問題思學

你能用一個分數表示下面空白部分嗎?

板書:——分子

-——分數線

——分母

讀作二分之一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第三單元《分數的再認識》第34、35頁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3、通過學生參與具體操作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具學具:課件、果子、圓片等

教學過程:

師:今天很高興又和大家一起來上數學課。數學數學,顧名思義,就是數的學問,所以在我們新學期的第一單元就接觸了很多的數,比如: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而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種數,以前我們也是知道它的,請大家在我的描述中進行快速搶答:它分上下部分,並且中間有一條線隔着、、、、、、

(學生馬上做出反應)是分數

師:今天我們就要再認識認識分數

(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師:之前,老師想先講一個故事,想不想聽?

一日,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於是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把之前準備好的標識擺上)不大一會三人騰雲駕霧回來了。唐僧很高興説:“你們辛苦了,我這裏只有一個餅分給你們三人吃吧。”同學們,你們説應該怎樣分才公平啊?

生: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1/3。

師:你能説説這個1/3的含義嗎?

生:把一個餅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3。

師:你們對三年級所學習的分數知識掌握的還是很紮實的,那就讓我們繼續:

他們三位美滋滋的吃完後,分別把自己的“戰利品”送上,(老師做動作:拿出果子)。這時唐僧説:“你們把各自摘到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來吧,其餘的就算獎賞你們的啦!”

該怎麼拿呢?誰想扮演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

請三位同學上來

師:請你們分別按照師傅的指示拿出各自摘到果子的1/2。而在下面的同學仔細觀察。

孫悟空4個 沙和尚4個 豬八戒3個

板書:

1/2(部分)

你們發現什麼問題了嗎?

學生質疑:

師:他們拿的都是全部果子的1/2,但拿出的個數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麼呢?請想一想,然後小組交流一下。

生:可能是拿錯誤

(直接讓那個孩子上來驗證)

生:認為是因為整體不同。

師:別的同學也是這麼想的嗎?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總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是嗎?(板書)

下面就請他們來揭示到底總數是多少!全部的1/2又是多少?

孩子一一進行彙報!

板書補充

板書:

“1”(整體) “ 1/2”(部分)

8 4

8 4

6 3

師:

情況1、相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板書)

情況2、真的是不一樣多,一袋果子的1/2表示的都是把這一袋果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1/2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所以:相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

生:整體的大小

(板書)

“1”(整體) “ 1/2”(部分)

8 相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4

8 4

6 相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3

相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

師:請各組選出自己組人數的1/2並起立。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每組總人數都是12人)每組都是6人。

説明:相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同學可以自由串組後再進行該活動

説明:相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師生:相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

師:請大家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書中的“説一説”)他們看的頁數一樣多嗎?

生:不一樣多,因為一本書厚,另一本書薄,兩本書的總頁數不一樣,所以他們的1/3也就不一樣。

師:那麼哪本書的1/3頁數多呢?

生:厚的那本。

師:你同意嗎?為什麼?

生:因為它本身的頁數就多,而在同為1/3的條件下自然厚的那本書的1/3頁數多了!

師:他説的對嗎?

生:對。

師:誰能再説一説,看能不能比他説的更清晰準確。

師: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你們正用實際行動完善自己的語言,使語言表達的更加清晰準確,老師真的為你們的進步而高興。下面就請拿出咱們事先準備好的小圓片,同桌之間對自己所擁有的圓片在同一個分數條件下進行比較。

(小組活動、彙報)

再次強調,並希望出來那個亮點!

練習1:書後第1題

練習2:書後第2題

練習3:書上的畫一畫(之前就給孩子作為思考)

練習4:書後第4題

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5

設計思想

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母小於10)分數加減法及應用,解決與分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這節課是五年級學習分數的第一節課,是後面繼續學習分數的基礎,它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所以這節課既要對以前的知識的重點回顧,又要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這節課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下,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豐富分數的內涵,發展數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學重、難點: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具:

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平台。學具:彩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你認識嗎?(出示分數二分之一)提問:看到二分之一這個分數,你想到了什麼?請你用二分之一説一句話。

小結:同學們剛才所説都是我們以前學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

2、師:請你在圖上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課件出示)①全班交流。

②討論:在表示1/2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

③教師質疑:這裏是把誰看作整體“1”?一份是幾個?這個整體“1”還可以指哪些呢?

3、師:同學們對分數了解到真多!今天我們再次來探訪分數這個老朋友,相信你會對分數有更新的發現。(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由“根據1/2説一句話”和“在圖上表示出對應的分數”進一步喚醒學生以往對分數的認識,揭示課題。這樣的設計,拋棄以往切入課題的浮華,通過兩個知識複習,讓時隔一年的分數知識再次明朗,輕鬆的談話,使分數的知識在學生腦海裏一步步清晰起來,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二、探究新知活動一:拿彩筆

1、全班分成八個組。每組從彩筆盒中拿出彩筆總數的1/2。

2、彙報、展示:小組彙報所分鉛筆總數、拿出的支數及拿法。

3、學生質疑:你發現了什麼?

生:拿鉛筆的方法相同,都是把鉛筆總數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生:我發現他們拿的支數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生:會不會數錯了。

4、學生驗證。經過驗證是對的。

5、各組都是拿全部彩筆的1/2,拿出的彩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麼呢?請大家獨立思考,再和附近同學交流。

請台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並告訴同學們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師生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數卻不一樣。活動二:説一説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2、比較、討論:“都是一本書的1/3,但表示的頁數不一樣多,為什麼?”

3、質疑:怎麼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師:通過剛才拿彩筆、看書的活動,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麼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活動三:畫一畫一個圖形被兩張紙遮住了,只露出了這個圖形的1/4是□,畫出這個圖形來。

[設計意圖:開展“拿彩筆”的活動,通過小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學生體會:同樣是“1/2”,彩筆的數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這是因為原有的彩筆的總數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畫一畫”是藉助直觀圖形體會一個圖形的1/4都是一個□,但這個圖形的形狀有可能不一樣。“拿彩筆“是直觀操作,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把學生對分數的朦朧經驗抽象成理論知識;”畫一畫“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三個活動,由直觀到抽象,遵循學生知識螺旋上升的原則,讓學生逐步掌握知識。]

三、反饋提升

1、分數小遊戲

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後説出這位同學佔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467人)、全校總人數(2863人)的幾分之幾。

思考: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麼可以用那麼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發散: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2、估一估

出示題目:一個整體的2/3是(8個圓),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哪個圖形?請學生先估計,然後再算一算,説説思考過程。

3、辯一辯

導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設定這樣一個節日是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讀到書,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學們,你們現在窗明几淨、桌凳整潔的教室裏讀書,你們真幸福。而在我國西部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要讀書有何等困難。請看屏幕。課件播放“西部貧困山區孩子讀書圖片”。你想説什麼?

課件出示:為了幫助西部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請説明理由。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反饋提升設計了“分數小遊戲、估一估、辯一辯”三個環節,力求體現基礎性、層次性,趣味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利用新穎多樣的題型,把基礎認知與思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內化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提高的目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讓數學用於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四、回顧反思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收穫和大家分享。請你選擇:(1)我感觸最深的是……(2)我學會了……(3)我發現……中任選一種方式和大家交流。

2、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知識嗎?

五、拓展延伸

分數的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你知道嗎?課件播放錄音。

課後,大家還可以通過查閲資料、網絡等形式去了解分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全課,重温本課學習的知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聯繫,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並鼓勵孩子們利用網絡資源繼續學習,使學有餘力的孩子得到更大的發展。也符合新課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

教學反思:

教學完這節課,我有以下的收穫:

1、注重結合實際展開教學。

從這節課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如教師利用學生已對分數意義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相同的1/2,得到不同的結果,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體驗整體“1”不同,同一個分數所表示數量的不同。

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在學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下,學生通過拿彩筆、畫一畫、分數小遊戲、辯一辯等活動,在各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分數意義的建構。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3、讓學生在生活大背景下學習。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並且用於生活。本節課創設了多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新知。如“分彩筆”、“猜本數”、“分數小遊戲”、“估一估”等,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實踐、討論交流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分數,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感受數學的價值。

4、注重學生的全面參與、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通過組織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使全休學生始終積極主動參與整個學習活動之中,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師在課堂上確保學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在動腦思考、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新知、發展思維、提高能力。

在教學中我還應注意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讓學生能清晰地説出心中所想,使聽者更加明白。

5、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教學中,通過“世界讀書日”引入,觀看貧困山區孩子讀書的圖片,教育孩子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進而引出捐款。課尾,又介紹了分數的歷史,使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整節課由“複習引入→探究新知→反饋提升→回顧反思→拓展延伸”五部分組成,環環相扣,設計了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在教師的引領下,在寬鬆和諧,富有挑戰力的情境,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認識幾分之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幾來表示;

2、能用分數表示實際操作的結果;

3、會讀、寫幾分之幾,並能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

4、體會分數來自與生活實際的需要,瞭解分數產生與發展的大致歷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比較熟練地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並情境導入幾分之幾

1、同學們,我們昨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你知道分數是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到呢?

(師讀幾個分數,學生根據老師所讀寫出分數。師請學生相互報幾個分數,學生寫出分數。)

2、接着:大家還記得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豬八戒吃其中的兩份,,那麼,可以用什麼分數來表示呢?請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成同樣大的8份,再把2份塗上顏色。

3、學生先在小組裏相互説一説:我塗的是8份中的幾份。還剩下幾份?你塗的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頁的試一試,填上適當的分數。

二、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

1.請大家把長方形的紙拿出來,四人為一組,折成5份,並塗一塗,比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個大?

2、在小組相互説的基礎上,在班級裏進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塗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塗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於五分之二。學生也可以這樣説: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數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數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頁第4題。

(1)先塗一塗,再比一比。

(2)同桌之間進行交流。後全班交流評價。

4、用你準備的圓片或細繩,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説一説。你從中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先在小組裏相互説一説,再在班級裏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題。

(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個吃了1塊,另1個吃了2塊,他們各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在每個圖裏塗上顏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數。學生先完成在書上。再組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題。

(1)用兩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分別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並塗上顏色。你還能折出一張紙的幾分之幾?

(2)進行展示交流、鼓勵。

3、光碟出示第103頁第5題。

(把1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個吃了這個西瓜的1份,另一個吃了這個西瓜的3份。)

(1)用分數怎樣表示?誰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後,全班交流。

四、學習閲讀《你知道嗎?》

1、自主閲讀,思考

2、交流: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哪些疑問?

3、讀了這些圖文,你想到了什麼?

五、質疑問難;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能正確地讀寫分數,掌握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用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大家喜歡聽故事嗎?知道《西遊記》中誰最愛吃嗎?有一天,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走得又餓又渴。這時剛好路過一個蘋果園,“哇,好大的蘋果呀!”八戒見了直流口水説:“師傅可以吃蘋果嗎?”唐僧説:“吃蘋果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説:“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説:“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豬八戒想了一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麼快就説:“很好,那麼1個蘋果,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該怎麼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個嗎?出示課件

2、引入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三、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認知

演示平均分餅

a.把餅怎麼樣了?b.兩塊餅大小怎樣?c.老師剛才是如何操作的?重點強調: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學習

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這半個是2份中的1份。中間的橫線表示平均分;下邊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邊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讀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現在誰能用一話把剛才分餅的過程説完整?注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認為這句話哪些詞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斷課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張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對摺以後,每一份是原來的(),再對摺呢?再對摺呢?

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説一説。

4、練習: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數

(4)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數

我們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裏窗户上有四塊大小一樣的玻璃,每塊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裏的電視櫃的門被平均分成2塊,每塊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結

在我們的生活中,分數同我們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們大家用心去觀察,一定會找到更有趣的分數,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留心去找的,對嗎?如果我們把一張A4紙,兩次對摺後,其中的兩份是多少?如果四份呢?

反思:

課堂上學生在表述分數的意義時,我總是強調説完整,尤其是平均分,當學生説分成幾份時?我總是急於糾正“怎麼分”。其實學生所説的分成,他的腦海裏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個小小的動作,如把圖形分的一邊多一邊少,這樣學生很快就會説不是這樣分的,是平均分。這樣一來,可以利用學生的錯誤生成,引導學生應平均分,比之前的“怎麼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自己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以後應該更加認真的鑽研教材,鑽研學生。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同時,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節數學課真的很難。它需要教師對許多環節進行精心設計,更需要對許多細節進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p53—55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具學具準備:

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若干,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李老師今天想知道你們最喜歡吃什麼?

那你們知道兔子喜歡吃什麼嗎?小貓喜歡吃什麼呢 ?

生:兔子喜歡吃蘿蔔,小貓喜歡吃魚

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小兔子和小貓最愛吃的`食物,請看(投影儀出示)並想一想:

(1)4個蘿蔔,怎樣分給兩隻兔子才公平?

(2)2條魚, 怎樣分給兩隻貓才公平?

生:平均分才公平,只有平均分,他們的個數才相同。

師:動畫顯示平均分的過程。

師:兩隻兔子和兩隻貓都很滿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歡吃的食物,李老師今天也給我們的倆個班長帶來了一塊好吃的餅,請看李老師是怎樣分的,你有什麼看法?(投影出示一塊大,一塊小)

生1:不公平。生2:老師偏心女生。

師:那你認為老師怎樣分才公平呢?

生:從中間分,一人一半

生:平均分成兩份,兩人要一樣多才行。

師 :老師聽取你們的意見,把這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投影儀動畫顯示分餅的過程)

師:小兔和小貓得到的食物個數使用我們學過的整數表示,現在他們每人分到了一半,怎樣表示?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3、用各種方式表示一半或半個。

4、引入1/2。

同學們,用了這麼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錯,有的説用0。5表示。有的説就用紙折,然後塗色。還有的説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實,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就是剛才李老師聽到有個同學説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這樣的數就是分數。(板書: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師:誰來説説1/2表示什麼?

師把意義説完整:(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讓不同的學生説分數的意義。

2、折一折 ,並塗色

師:拿出你喜歡的形狀,折出這個形狀的1/2,並塗色。同桌兩人説一説,你這個1/2表示什麼?

生:有的用長方形紙、有的用正方形紙、有的用圓形、還有的用蝴蝶、金魚等等。(同桌説意義,然後全班交流)

3、塗一塗,説意義

a 要分別塗出他們的1/2,你認為首先應該怎樣做?

b 其中六邊形、圓、和正方形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進行交流,每一個1/2分別表示什麼?

2、拿一張正方形紙,折出這張紙的1/4,並塗色

(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

3、,認識1/4、2/4、3/4、4/4。

(1)拿出一張正方形紙,用你喜歡的方法,將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

(2)塗一塗。P54

a 將其中的一份塗喜歡的顏色,塗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的1/4,其餘部分是這張紙的( )。

b 將其中的兩份塗上顏色,塗色部分是這張紙的( )。

c 將其中的三份塗上顏色,塗了這張紙的( ),還有這張紙的( )沒塗顏色

d 如果將所有的4份都塗上顏色,那麼就塗了整個正方形紙片的( )。

同學們,通過以上操作,你能説出1/4、2/4、3/4、4/4表示的具體意義嗎?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用分數表示,你能不能再舉幾個例子?

師:誰來説一説什麼是分數?(像1/4、2/4、3/4 3/5 2/8的數都是分數)

4、學習分數各部分名稱和分數的讀、寫。

(1) 你發現一個分數由哪幾部分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別叫什麼嗎?一個分數應該怎麼讀?

(3)你認為分數該怎樣寫?為什麼?

(4)由3/4讀作四分之三,你認為3/4表示什麼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數和什麼分法有關係?

三、嘗試運用

(1) 看圖説一説、寫一寫、讀一讀(投影儀出示)

a 讀出每一個分數。

b 寫出每一個分數(注意,先居中寫出分數線,再寫分母,後寫分子)

c 説出每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含義

如:1/3表示把一段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根繩子的1/3。

(2) 判斷那些圖形的陰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畫勾,錯的打叉,並説出原因。

(三)鞏固與應用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並讀一讀(圖見55頁第1題)

(1)獨立寫出各圖中塗色部分表示的分數,巡示指導分數的寫法。

(2)指名讀出各分數

(3)組內説一説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2、按分數把下面各圖形塗上顏色(圖見58頁第2題)

(1)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分別是什麼?

(2)你為什麼這樣塗?

3、判斷: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各圖的陰影部分對嗎?(圖見58頁第3題)

(1)獨立判斷。

(2)交流判斷的理由。

(3)分數的產生和哪一種分法有關係?

4 、我來塗,你來説是幾分之幾(分數的意義)

5、拓展題:塗色部分佔這個正方形的幾分之幾。(投影出示)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並學會了有關分數的哪些方面的知識?分數和什麼分法有關係?讀分數和寫分數的順序有什麼區別?一個分數它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

《百分數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這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認識百分數,會正確讀寫百分數。在具體情境中,正確解釋百分數的意義,瞭解百分數與分數的異同,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教材編寫特點

百分數學生曾經在現實生活中有所接觸,但沒有一個完整的正確的認識。本課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的基礎上設計的。教材在設計上注重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思想,以足球比賽中誰來罰點球這一具體情境導入,讓學生通過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與方法來感悟學習百分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然後再以形式多樣的習題來鞏固學生的認知。教材遵循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引領學生逐步認識百分數。充分關注了學生學習興趣與各種能力的培養。

3. 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由實際生活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在嘗試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各種能力的形成情況,再將抽象的數學思想運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4.我的思考

教材中呈現的內容與我本節課想傳授給學生的內容有一定的距離,在充分研讀教材後,我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放棄了教材中的二個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了評選文藝節目的教學情境,從而引出百分數,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而且本堂課我努力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前蒐集生活中的百分數,自主探索百分數的意義。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的理解在具體的實例中自主感悟和逐步抽象,在探討選哪個節目參加公開匯演時,自然而然的明確了百分數的優越性。練習的內容只有一個題是來源於教材,這樣會不會與教材編寫者的看法有

所背離。但就我個人認為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完全有空間和可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鑑於此,我在傳授本課時,對教材進行了部分改動,但我認為這很重要,因為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法、思路都不盡相同,面對的教學個體――學生也不一樣,只要這種方式有利於學生的學就可以。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包括知識技能,也包括方法)

在四年級與五年級學生已學過了小數、分數的相關知識。對於將分母不同的分數如何進行通分已掌握的相當熟練。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百分數,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説明白百分數表示的意義。

3、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① 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② 練習題中關於百分數填空的活用部分。

4、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通過比一比選哪個節目比較合適,讀一讀百分數、寫一寫百分數、選一選百分數等多種方式進行新知的傳授與學習。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法;知道百分數在實際生活、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能夠正確讀寫百分數。弄清分數百分數的異同。會用百分數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蒐集信息、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選節目的情境作為本課的切入點,讓學生體會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很重要的,激發學習百分數的興趣。圍繞這一情境出現的百分數來傳授百分數的讀、寫法。再聯繫生活中的百分數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以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來鞏固學生對百分數的認知。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求知慾,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使學生能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求知慾,並適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意義和讀法、寫法

教學難點: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課前蒐集的如商品標籤、包裝盒上的百分數等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大約30分鐘)

1、探究意義及寫法:(14分鐘)

(1)師:同學們喜歡看文藝節目嗎?我們學校的藝術節上,同學們表演了很多優秀的文藝節目,獲得了大家的好評。據説,市裏將會在各校文藝節目中評選出一些更優秀的節目參加全市的公開匯演,如果我們學校也有幸要選送一個節目去,你覺得選哪個節目去更合適呢?老師已調查了一些同學,你們看:

出示表格信息:

看了這張表格,你認為應該選送哪個節目?(設計意圖:引起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預設:當學生説選《苗山姑娘》最好 。沒有其它同學説別的,老師説:好,這是你們的想法。我們再看一下被調查的人數。你們還堅持自己的想法嗎?

(2)課件再補充出示:

問:現在有別的想法嗎?你能一下子看出選哪個節目最好嗎?怎麼辦呢?(引導學生計算)

(3)找生板演方法。

預設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出現:

化小數: 9÷10=0.9 17÷20=0.85 21÷25=0.84 43÷50=0.86 化分數: 9÷10=9/10=90/100 17÷20=17/20=85/100

21÷25=21/25=84/100 43÷50=43/50=86/100

(4)訂正做法:(找學生做:得幾分之幾的分數的)

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生説:9÷10用喜歡的人數除以被調查的人數,師接問:也就是誰和誰比呢?比的結果是誰佔誰的幾分之幾?

第二個算式呢?第三個呢?

(設計意圖:訂正做法,與其他學生形成互動。)

(5)現在一下子看出來了嗎?選哪個節目最好呢?剛才有同學説通分,就是把分母怎樣?行嗎?那就通分吧。

誰來説:這三個分數都通分成多少?

(6)現在你能一下子看出來選哪個節目最好嗎?為什麼現在就看出來呢? (設計意圖:揭示分母相同便於比較)

(7)看樣子光看喜歡的人數是不行的。那我們必須求什麼?各個節目喜歡的人數佔被調查的人數百分之幾,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為了與分數區別及便於書寫,一般不寫成分數形式,而常寫成帶有這種%符號的形式。問:誰知道這叫什麼?

怎樣把90/100寫成帶%的呢?誰願意到黑板上給大家示範寫呢?

糾正百分數的寫法,一般先寫分子(指90/100)分母和分數線簡寫成%, 誰來把85/100 86/100寫成帶%的呢?其它同學練習本上。(同桌評價) 寫百分數時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

會寫百分數了,會讀嗎?指70%。(生讀)評價:還沒學百分數,就會讀了,90%是誰和誰比得到的?喜歡《三句半》的人數是被調查的人數的90%(貼條)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經歷概括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分數表示多少的相對性。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會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從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三、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兩盒數量不同的鉛筆等

四、教學計劃

(一)瞭解起點,激疑導入。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分數的再認識”,看着課題,你覺得哪個字很特別呢?為什麼要加個“再”?我們以前對分數已經有了哪些認識呢?你能舉出一些分數嗎?

你能説説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意義嗎?

出示大圓片,誰能説説它的1/2怎麼表示?對摺並塗出它的1/2。

出示小圓片,那它的1/2呢?

請同學們認真對比觀察,在表示1/2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質疑:為什麼同樣是“1/2”,塗出的面積卻不一樣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即將對分數進行的再認識。(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1、活動一:拿鉛筆

創設情境,老師這兒有兩盒鉛筆,你們能分別拿出它們各自的1/2嗎?老師請兩位學生到講台前,並問台上學生:你準備怎麼拿呢?(我準備把這盒中全部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你有什麼疑問?為什麼他們兩人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支數卻不一樣多呢?

驗證:現在請剛才的兩位同學把盒子裏所有的鉛筆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的總支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

2、活動二:説一説(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2)比較、討論:“都是一本書的1/3,但表示的頁數不一樣多,為什麼?”怎麼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師:通過剛才拿水筆的遊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麼?總結:分數相同,整體不同(相同),那麼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同(相同)。

3、活動三:畫一畫

(1)師: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老師獎勵給大家一幅精美的圖案,(出示一張圖片,用白紙遮着,白紙中間打開一個孔,露出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是老師這幅圖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測出老師這幅完整的圖案嗎?

(2)請大家打開練習本,試着畫一畫。

(3)同學們都很有創意。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4)質疑:這些圖形的形狀明明不相同,為什麼它們的四分之一卻是一樣的呢?

(三)鞏固練習,反饋分析。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你對分數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利用剛才學習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填一填:用分數表示各圖中塗色部分。

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在組織學生交流。(圖1是把一個正六邊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圖2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沒有分開,用分數表示的時候要注意;圖3是12個小圓圈組成的一個整體,藍色部分佔整體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圖6則是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4/8或1/2表示。)

2。選一選:根據一根圓木的1/3,判斷這根圓木。根據一個圓的1/4,判斷這個圓的3/4。

3。辯一辯: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説明理由。

4。(機動)遊戲: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後説出這位同學佔小組人數、大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校總人數的幾分之幾。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麼可以用那麼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有了哪些再認識呢?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認識分數

 教學內容:書105--10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會正確的讀寫分數,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使學生在多種活動中理解知識,發展智力。

3、培養創新和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為什麼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必須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二分之一

例1 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

直觀演示,學生操作

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來表示

用新的數來表示

二、認識四分之一 四分之三

例2 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然後把一份圖上顏色。

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沒有圖顏色的就是3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學習各部分的名稱

例3 看圖填一填,説一説

出示掛圖

由學生説出是幾分之幾

師板書,介紹這些數就是分數,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間的線叫分數線。

四、課堂活動

1、 1題

先用紙折一折,問:平均分成了幾份?然後填空

2、2題

同方同學,你讀我寫,互相交換

3、説一説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分數?

第二課時 練習

教學內容:書107--10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提高應用能力 。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一、交代本課的任務

完成練習十九的1--7題

二、基礎練習

1、1題 用分數表示下圖中的陰影部分

2、2題 在每個圖裏選適當的部分塗上顏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數

三、發展練習

1、3題 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塗色部分對嗎?

注意 是否平均分

2、4題 選出合適的分數來表示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此題的陰影部分不是連續的

3、5題 看圖填空

4、6題 寫出下面的分數,並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題

1個麪包切成同樣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這個麪包的( )分之( )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三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9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和分數的意義,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和分數的意義,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課件、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教學預設

設計分析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話説西天路上,唐僧師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還忙着研究數學問題呢,你們想一起去看看嗎?

有一天,師父把四個桃子給悟空和八戒當晚飯,悟空説:“師父,八戒每次都多吃,這次請您給我們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學們你們説一説,怎樣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課件出示:4個桃子分給兩個人,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個?

2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分幾個?

1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分幾個?

分數對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在第一次接觸時難免會有些陌生,心情會有些緊張。而且前面又沒有相關的知識為這個單元做鋪墊,所以在上課新課之前我用學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歡的西遊記中的人物來創設一個學習情境。情境的創設有三個目的:一、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不知不覺的進入新課;二、通過這個情境引入我們這節課中的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過程中產生衝突:當一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時,每人半個,那半個桃子在數學中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認識二分之一

(1)課件演示: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邊回憶分桃子的過程,一邊對應出示分數線、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數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這樣的數我們把他叫做分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3)另一半用什麼表示呢?

兩個二分之一一樣大嗎?

為什麼呢?

2、認識三分之一:

(1)這時沙和尚也來了,他也想吃桃子,那這一個桃子分給三兄弟該怎樣分呢?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課件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來表示。3個三分幾之一合起來就是1

3、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4、認識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嗎?學生獨立折。

(2)摺好塗色表示四分之一,彙報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為什麼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創造出一個新的分數嗎,取一份用分數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很興奮。

(2)折出了這麼多的分數,你覺得誰折的分數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並且還説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髮現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 )

(3)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於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説:“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裏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説:“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學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為孫悟空吃的多,因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為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並且學生髮現:平均分的份數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摺紙時的分數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題,打手勢。

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認識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時,通過課件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義。

通過對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認識,學生對分數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認識,學生在這時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是最強的。在這個時候設計一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環節,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折一折、説一説、想一想更深刻的認識分數的意義,理解分數產生的過程。

在學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折一折和方法產生更多的分數,在產生新分數的過程中對分數物意義進行滲透和拓展。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你覺得哪個分數最大?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數大。教師在這時不急於下結論,故意給學生一個伏筆。

學生在這時注意力已經不太集中了,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會有些疲勞。這時我又用了西遊記中的兩個學生最喜歡的角色來解決本節課中的第二個難點。通過孫悟空和豬八戒二個吃西瓜的故事並用課件展示實物圖讓學生直觀理解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數越小,分母越小,分數越大的道理。

在把學生創造出來的分數任意的挑出來讓學生進行比較,鞏固比較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獨立完成,全班交流,並説説是怎樣想的。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斷方法。

3、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獨立完成,彙報結果,並説説比較的方法。

4、拓展運用。

填一填,課件展示。

把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和拓展。通過看圖、讀一讀、寫一寫、説一説、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和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方法。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想説説什麼?

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一次梳理,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分數的概念是在整數的基礎上擴展的,是從實際生產、生活和學習實踐應運而生的,是從平均後不能用以前的數來表示物體的個數時產生的。教材的顯示也非常突出 “平均分”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產生分數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教學時應當充分強調和重點突破。從設計意圖來看,教材非常強調“數形結合”,學生初學分數,思維的支撐點應該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物,因此在教學時應當珍惜圖形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其效應,在教學時應當從直觀入手,通過學生對具體的分析、直觀的事和物的分析,來抽象出分數的概念。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並學會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在完成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後,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學過程,體會很多。現就我對這一節課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一、創高情境,製造衝突,引入分數產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課標三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與反思

分數對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在第一次接觸時難免會有些陌生,心情會有些緊張。而且前面又沒有相關的知識為這個單元做鋪墊,所以在上課新課之前我用學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歡的西遊記中的人物來創設一個學習情境。情境的創設有三個目的:一、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不知不覺的進入新課;二、通過這個情境引入我們這節課中的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過程中產生衝突:當一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時,每人半個,那半個桃子在數學中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

對於國小生來説,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藴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説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在試講時,前面理解分數的意義時,我反覆強調“平均分”,學生也意識到這個“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語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個字。但在後面的判斷對錯時,有一個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來表示,好多孩子都認為是對的。我問一個學生是怎樣想的。孩子説是把這個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來表示。我馬到成上明白了,學生只是把平均分當做一個詞來用,並沒有在實際的情境用實際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原來,我只顧着強調“平均分”,並沒有回過頭來再讓學生比較每一個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樣大了。再次教學時,我先説三分之一的意義,再説還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來表示,再回過頭來問:每一個三分之一都一樣大嗎?為什麼?學生就會説:是,因為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通過這樣的調整後,學生再判斷對錯時,只有個別學生出錯了。由此可見,教學還是要多想、多實踐、多反思、多總結。

還有就是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時反覆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概念,知道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區別,會正確讀、寫百分數,會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

過程與方法: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蒐集學習材料並進行一系列的討論和研究,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

課前準備:學生蒐集身邊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幾分之幾?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幾分之幾?

2.説出下面各個分數的意義,並指出哪個分數表示具體數量,哪個分數表示倍比關係。

(1)一張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張桌子的高度是長度的 。

(引導學生説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體的數量; 表示把長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佔81份,表示倍比的關係。)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師舉幾個百分數的例子:這次半期考,全班同學的及格率為100%,優秀率超過了50%;體檢的結果顯示,我校的近視人數佔全校總人數的64%??像100%、50%、64%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

2、同學們能舉出幾個百分數的例子嗎?説説在生活中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到百分數?

3、舉例説説百分數表示什麼,並歸納出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討論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及區別: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係。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關係,它的後面不能寫單位名稱。

5、教學百分數的寫法: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分子後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寫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寫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點五寫作:108.5%。

(寫百分號時,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

6、教學百分數的讀法:百分數的讀法和分數的讀法大體相同,也是先讀分母,後讀分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題:讀出下面的分數。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題:直接在書上的橫線上寫出對應的百分數。

3、P86練習十八第4題:讀出或寫出報欄中的百分數。

4、“做一做”第三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説説分數和百分數在意義上有何不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題:

某國小六年級的1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17人,五年級的2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30人。

五、六年級的三好學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個年級的三好學生的百分率高?

課後作業:

練習十八第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認識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寫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寫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點五寫作:108.5%。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動手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用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初步概念

教具準備:餅乾實物、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1、體驗:

(1)把4塊餅乾,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得2塊。用整數“2”表示。

(2)把2塊餅乾,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得1塊。用整數“1”表示。

2、感悟:“平均分”就是分得每一份都同樣多。

3、置疑:把1塊餅乾,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得半塊。

4、思考:“一半”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用分數1/2

5、引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6、、讀、寫1/2。

二、突出主體,順思導學

1、認識圖形的1/2。

用折一折,塗一塗的辦法找出長方形紙的1/2。

展示學生作品,並説出自己找1/2的方法。

歸納:同樣一個長方形,找出它的1/2有不同的折法,都是為了把長方形紙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強調平均分(出示判斷題)

只要把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遷移類推,引導探究

1、問題:如果我們要找到這張長方形紙的1/4,必須要把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幾份?(4份)

2、實踐:用折一折,塗一塗的辦法,找到長方形紙的1/4,並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想法。

3、發現:只要是把圖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4、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幾分之一。

四、自主探究,應用促學

1、寫分數。下圖塗色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一。(書上93做一做1)

2、看分數塗色。(書上96練習二十二1)

3、判斷分數。下列圖形中塗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對嗎?(書上96練習二十二2)

4.拓展提高,創新分數。學生折出自己喜歡的分數幾分之一。

五、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生活畫面,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2、“讀一讀、看一看”生活中用到分數的句子。

3、分數在我們生活當中到處都有,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生活中的分數,下節課我們再來分享一下!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引導學生總結)

1、要得到一個分數,必須平均分.

2、把一個物體(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分數的寫法、讀法及各部分的意義

4、折正方形、長方形紙的、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64——6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瞭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不同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收集、整理有關百分數的信息,通過討論交流,體驗百分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結合相關信息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體驗、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用具:

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提問:今天,老師穿的這件衣服漂亮嗎?知道是什麼面料的嗎?猜一猜?學生猜後,師出示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翻出標籤告訴學生引出標籤上的百分數,並板書這個百分數,讓學生也翻翻自己的衣服標籤上的百分數對其進行板書。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新朋友,它叫百分數。(板書課題)

在探究新知之前,問大家一個問題,對於百分數,你還想了解它哪些方面的知識呢?(學生自由發言)

接下來我們就帶着同學們的問題作為學習目標來深入認識和研究百分數。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一)百分數的意義

1、師述:全鄉數學計算大賽就要開始了,本班準備推薦一名計算能力強,正確率高的同學參加這次必須賽,請看大屏幕,

2、出示本班三位同學的計算成績讓學生讀,遊詩源曾經做了20道數學題,對了18道;唐順曾經做了10道數學題,對了7道;遊冰偉曾經做了25道數學題,對了21道。你認為應該排誰去參加這次的比賽?(點名學生答)

3、師提問:就這樣看看得出結果嗎?爭得出結果嗎?怎麼辦呢?(生答算一算)

4、讓學生拿出答題卡,先填做對了幾分之幾,在進行同分。同時,師在大屏幕上出示答題卡。

5、展示學生答題卡,並讓學生回報結果.

6、讓學生比較通分後這一欄分數的分母都是多少?(生答100)教師指着這3個分母為100的分數説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百分數。

7、提問:這3個百分數是哪兩個量比較後得到的結果,(生答:對的道數和做題總數)師板書這兩個量。

8、提問:如果我們把對的道數改稱為一個數,做做題總數改稱為另一個數,請問同學們,百分數是個怎樣的數?(生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百分數)

9、分別讓學生説這3個百分數誰是誰的幾分之幾,

10、師述:由於百分數容易比較與分析,所以又叫百分比和百分率,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二)百分數的讀法及寫法

1、讓學生繼續觀察這幾個百分數,師告訴學生它們還有另一種寫法,師邊示範邊講解保留分子,把分母改寫成百分號的形式,(要求學生在草稿紙上練習寫百分數。

2、讓學生試着讀這些百分數。

(三)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生活中見過百分數嗎?在哪裏見過?(充分讓學生説)提問:我們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百分數,那我就在想,人們為什麼那麼喜歡使用百分數呢?它有什麼優點?(學生説)

師小結:百分數是把總數看做100份,分母固定,所以特別便於人們去比較和分析。

(四)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除此之外,百分數與分數也有很大的區別,請看大屏幕,下面哪個分數可以寫成百分數的形式,哪個不能?為什麼?(學生分辨後説出理由)

師小結: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量之間的一種倍比關係,不能表示具體的數量,後面不能帶單位。分數既可以表示一種關係,也可以表示具體數量。雖然它們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還是很大的,使用的時候要注意!

 三、練習

1.在規定時間內任意寫10個百分數,要寫得規範。(請一個學生上來板書,其他學生在紙上練習)

2、你會讀百分數嗎?下面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

3、下面不僅要考考你們的數學知識,還要考考你們的語文能力。這些成語能用哪個百分數表示?(百裏挑一,十拿九穩,半壁江山、一箭雙鵰、百發百中、九死一生)

 四、總結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這節課百分之幾的知識?(學生自由答)師述:一個人的收穫不僅來自於1%的靈感,更重要的是來自於99%的汗水。如果每節課都能有一點收穫,日積月累,相信你們100%都能獲得成功。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成功=1%的靈感+99%的汗水,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作為獲取成功的動力!

標籤:分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