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有效的激勵措施是人力資本收益最大化的可靠保證。但在具體實踐中,普遍存在激勵失靈現象,即激勵措施沒有對員工的需要和動機產生影響,導致員工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充分發揮。為解決激勵失靈問題,企業和組織應針對員工需要和動機的特點,建立分類、分層次、個性化的“立體激勵機制”,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制定激勵措施,強化激勵措施的效果,同時關注激勵過度問題。此外,建立激勵機制應充分考慮國情因素,避免照抄照搬現成激勵模式。

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

近年來各類企業日益關注人事激勵,但激勵失靈問題仍然普遍存在。本文試圖對此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矯正激勵失靈的相應方案。

  激勵失靈的表現與癥結

組織行為學有一個著名的公式:績效=F(能力X 激勵),意為績效是能力和激勵的合成量,兩個能力相同的人,其績效高低取決於激勵水平。激勵效應的最大化應該是人的各種需要的一種最佳組合,過分強調某一種需要都會導致激勵措施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甚至導致激勵機制完全失靈。

通過分析各類人事激勵案例可以看到,很多企業都存在激勵失靈的問題,主要可概括為激勵不足和激勵過度兩個方面。激勵不足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激勵措施不足以影響員工的動機,員工對管理層苦心制定的激勵措施難以產生心理共鳴,導致員工心情不舒暢或積極性不高,影響工作效率;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儘管待遇優厚,但仍無法留住骨幹員工。這是激勵失靈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會出現收益遞減現象,最終甚至出現負收益。資本、勞動、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投入如此,作為制度的激勵措施的運用也是如此。一個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激勵過強的情況下,必然出現動機過強的情況,導致員工壓力加大,最終與人的體力和精神極限發生衝突,導致工作效率不升反降。儘管這種情況不是激勵失靈的主要表現,但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應對此類現象予以充分關注。

另外,之所以會出現激勵失靈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於對激勵理論的片面理解,一些企業對人事激勵甚至抱有趕時髦的心理,激勵機制不健全,激勵措施不到位。激勵理論認為,需要引起動機,動機決定行為。員工的需要使其產生動機,行為是動機的表現和結果。換言之,是否對員工產生了激勵,取決於激勵政策是否能滿足員工的需要,所以説,激勵來自於員工的需求,也就是內因。因此,激勵機制及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必須以員工心理需求分析為基礎,通過對動機的激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在中國傳統社會形態下,企業內部人事關係往往錯綜複雜,個別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憑個人好惡判斷是非,在從經營到管理的各個環節上,均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個別企業形式主義氾濫,所謂激勵措施只是徒有其表。儘管這類現象不是激勵制度本身的問題,但也是導致激勵失靈即激勵不足的原因之一。

  注意事項

  矯正激勵失靈的途徑

激勵機制是現代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動力源,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充分認識有效的激勵機制對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性,注重人性化管理所帶來的效益,將人的因素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同時,應全面理解和把握激勵機制的內涵,建立適合本企業人力資本結構的激勵措施。研究發現,不少企業的激勵機制存在偏執一端的現象,這是導致激勵失靈的主要原因。為此,現代企業從謀求自身發展方面計劃,應建立針對員工心理和動機特點、分類分層次、個性化的“立體激勵機制”。

  矯正激勵失靈的途徑

激勵機制是現代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動力源,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充分認識有效的激勵機制對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性,注重人性化管理所帶來的效益,將人的因素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同時,應全面理解和把握激勵機制的內涵,建立適合本企業人力資本結構的激勵措施。研究發現,不少企業的激勵機制存在偏執一端的現象,這是導致激勵失靈的主要原因。為此,現代企業從謀求自身發展方面計劃,應建立針對員工心理和動機特點、分類分層次、個性化的“立體激勵機制”。

首先,應瞭解員工的需求和動機,這是制定激勵措施的起點和基礎。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另外,人的需求還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生活需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工作需要(包括學習和創造)及休息需要(包括娛樂和消遣)。對每個個體而言,各種需要的強度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發展階段是不盡相同的,企業管理者應對所屬員工的需要進行細緻分析和劃分,從而找到激勵的切入點。有效的激勵必須有針對性,否則就會事與願違。只有抓住員工需求的特點,對其最強烈的需求進行激勵,才能使員工產生最強的動機,解決激勵不足的問題。為此,企業內部應實施有彈性的激勵機制,根據本企業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員工的需要和動機,制定分類激勵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