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英語 > 英語聽力

英語聽力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摘要:視聽説在英語專業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如何上好這門課,直接影響到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本文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特點,重點探討在視聽説對比教學中英語專業聽力教學方法。

英語聽力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關鍵詞:英語聽力;建構主義;教學方法

一、引言

視聽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並嚴重影響學生對視聽説的興趣。以建構主義理論學習觀為基礎,視聽説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建構主義理論簡析

建構主義理論的實質和特點為我們從根本上改善傳統的英語視聽説課程缺陷,開發能更好培養學生的實際話語能力的英語視聽説課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一)建構主義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亞傑(J、Piaget)提出。該理論源於兒童心理髮展觀,認為新經驗是基於原有經驗與新環境的相互作用,使原有經驗不斷豐富、深化。知識的獲取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習的實質與主體的自我建構密切相關。隨後,科恩伯格(O、Kernberg)、卡茨(D、Katz)、維果斯基(Vogotsgy)等學者相繼完善了該理論。其中,最重要的是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認為個體的學習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進行的,社會環境在個體的學習中發揮重大作用,強調個體知識的習得在與環境的互動環節中完成自我構建。

(二)有關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思想還體現在其學生觀與學習觀。建構主義學生觀重視學生的原有知識與經驗基礎,以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為切入點,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學習觀而言,知識不再僅是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遞過程,而是在學生之間、學生與場景中的客體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完成相關知識的構建,真正實現由教師為課堂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轉變;同時,學生不再是被動吸取知識的對象,而是信息知識傳播的參與者,主動完成相關知識的同化(assimilation)、順應(accommodation)與平衡(equilibration)過程。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強調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一是情境,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所學內容的構建;二是協作,該環節貫穿學習過程的始終;三是會話,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優勢;四是意義建構,從而達到對所學內容的深刻理解達到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的境界。

三、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聽力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下面針對四要素提出了在視聽説中的聽力教學方法:

(一)情境創設

目前的視聽説課主要是在語音室或者多媒體教室裏進行,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言場景,淋漓盡致地體現原汁原味的英語與英語國家豐富的文化,充分調動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情境創設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聽前建構與聽力材料主題相關的信息,激活學生相關的詞彙和文化背景知識,以此來減少學生在聽力中的焦慮情緒。

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創設情境:

1、教師presentation,將在網絡上所蒐集到的一些圖片、動畫、錄像、影視片斷等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精選材料經過加工整理後通過多媒體大屏幕一一展示給學生。

2、學生presentation,教師指定相關的主題,圍繞主題指導幾個學生合作製作英語課件、動畫、或者英語視頻,讓學生們在準備的過程中建構與主題相關的知識。

以上的幾種情景的創設方式可任選其一,或者兩種方式結合,要根據主題和學生的程度進行設計。這樣的內容鋪墊對後面學生所要聽到的內容十分有用,教師給了學生指導和幫助,學生不會像傳統聽力教學那樣感到措手不及。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提示,以及自己的經驗來理解聽力內容、建構意義。

(二)協作

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中搭腳手架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提出基於聽力內容的問題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這體現出協作學習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等。教師要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設計出相應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線索,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在此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調動學生個體學習的積極性,又要督促小組組員間的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應建立互幫互助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互相交流信息、觀點,積極探討,這樣的協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體意識。

(三)會話

在視聽説教學中,聽是貫穿始終的。在視聽過程中,讓學生建構具體語境的語言文化知識,以達到相關主題自如表達的目的。因此在視聽説的教學過程中,會話是檢驗學生視聽的有效方式之一。針對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會話:

1、模擬會話,完成短對話聽力之後,可以選擇1—2組學生給對話進行配音或者模仿對話,通過模仿對話中的內容和語音特點,讓學生建構在相同情境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語音特點包括語氣,聲調,重音等。

2、角色扮演,完成所有聽力內容之後,教師讓學生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親身體驗主題的情境。把自己聽到的表達出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使聽説融為一體。角色扮演能創設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

3、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分為結論性討論和拓展性討論,結論性討論是關於對話或篇章的結論進行討論,拓展性討論是對沒有給出結論的對話和篇章進行總結性的討論。讓學生們對聽到的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然後公佈小組討論之後的結論。讓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建構主題相關的英語知識。這樣,學生既學到語言知識,又提高了聽説能力以及參加交際活動的膽量和能力。

4、小組辯論,針對主題相關的個別聽力材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辯論,在進行辯論之前,教師應展現給學生相關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這一點也是建構主義所強調的,即社會性相互作用在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要關注社會化的學習,注重學習的社會性和文化性。通過背景知識的瞭解,讓學生能設身處地的對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辯論促進建構系統的語言文化知識。

(四)意義

建構,意義建構貫穿視聽説的全過程,情境的創設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語言基礎知識,即在課程的導入環節中通過圖片、視頻或問題挖掘學生潛在的語言基礎知識,在聽前讓學生主動建構與聽力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為後期新教學內容做好鋪墊。協作和會話更注重學生在視聽説中的核心地位,讓學生在交流中建構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知識。

四、小結

針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英語語言學習狀態中,體現了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視聽説過程中,學生在情景創設中建構主題相關的基礎知識,在會話和協作中建構了與主題相關語言文化知識。學生的“學”體現在不斷地、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的“教”是一個必要地腳手架,支持學生不斷地建構知識,不斷地形成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辛自強、《知識建構研究:從主義到實證》、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王薔,程曉堂、《英語教學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