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呃逆》相關知識

導語: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不外氣鬱、食滯、痰飲等,主要的治法是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的知識內容吧。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呃逆》相關知識

  細目一:概述

  一、呃逆的概念及源流

1.呃逆的概念

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以氣逆上衝,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制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2.呃逆的源流

《內經》無呃逆之名,其記載的“噦”即包含本病。

  二、呃逆的臨牀特徵

以氣逆上衝,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制為主要臨牀特徵。

  三、呃逆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呃逆的常見病因

飲食不節、情志不遂、體虛病後。

  二、呃逆的發生與肺胃的關係

肺胃之氣均以降為順,兩者生理上相互聯繫,病理上相互影響,肺之宣肅影響胃氣和降,且膈居肺胃之間,上述病因影響肺胃時,使胃失和降,膈間氣機不利,逆氣上衝於喉間,致呃逆作。

  三、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及轉化

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不外氣鬱、食滯、痰飲 等。

  細目三:診斷和類證鑑別

  一、呃逆的診斷要點

  二、呃逆與乾嘔、噯氣的鑑別

1.乾嘔與呃逆同屬胃氣上逆的表現,乾嘔屬於有聲無物的.嘔吐,乃胃氣上逆,衝咽而出,發出嘔吐之聲。呃逆則氣從膈間上逆,氣衝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止。

2.噯氣與呃逆同屬胃氣上逆的表現,噯氣乃胃氣阻鬱,氣逆於上,衝咽而出,發出沉緩的噯氣聲,多伴酸腐氣味,食後多發。

  細目四:辨證論治

  一、呃逆的辨證要點

辨證首當辨虛、實、寒、熱。其次,辨病情輕重。老年正虛、重證後期、急危患者之呃逆持續不繼,呃聲低微,氣不得續,飲食難進,脈細沉伏,多為病情惡化,胃氣將絕,元氣欲脱的危候。

  二、呃逆的治療原則及其方法

理氣和胃、降逆止呃為基本治法 。要分清寒熱虛實,分別施以祛寒、清熱、補虛、瀉實之法。對於重危病證中出現的呃逆,治當大補元氣、急救胃氣。

  三、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氣機鬱滯、脾胃陽虛、胃陰不足等證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須牢記的架構圖】

1.胃中寒冷證

主症:呃聲沉緩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熱則減,遇寒更甚 ,進食減少,惡食冷涼,喜熱飲,口淡不渴,舌苔白潤,脈遲緩。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減。

常用藥:丁香、柿蒂、高良薑、甘草。

2.胃火上逆證

主症:呃聲洪亮有力,衝逆而出,口臭煩渴,多喜冷飲 ,脘腹滿悶,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胃泄熱,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葉石膏湯加減。

常用藥:竹葉、生石膏、沙蔘、麥冬、半夏、粳米、甘草、竹茹、柿蒂。

3.氣機鬱滯證

主症:呃逆連聲,常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胸脅滿悶 ,脘腹脹滿,噯氣納減,腸鳴矢氣,苔薄白,脈弦。

治法:順氣解鬱,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飲子加減。

常用藥:木香、烏藥、枳殼、沉香、檳榔、丁香、代赭石。

4.脾胃陽虛證

主症:呃聲低長無力,氣不得續 ,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白,手足不温 ,食少乏力,大便溏薄 ,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温補脾胃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減。

常用藥:人蔘、白朮、甘草、乾薑、吳茱萸、丁香、柿蒂。

5.胃陰不足證

主症:呃聲短促而不得續,口乾咽燥,煩躁不安,不思飲食,或食後飽脹,大便乾結,舌質紅,苔少而幹,脈細數 。

治法:養胃生津,降逆止呃。

代表方:益胃湯合橘皮竹茹湯加減。

常用藥:沙蔘、麥冬、玉竹、生地、枇杷葉、柿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