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

2017年12月3日,課題組階段會議在俞村中學開展,並聽取了俞村中學葉明愛老師的一節觀摩課,並有感有想。

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

伴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理念也逐漸為廣大教師所熟悉,接納。新理念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強調課堂互動,關注課堂中愉快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從“不想學”到“想學”、“能學”、“會創新”,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親切的話語,構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喚起了學生那種創造精神、創新能力。

“你能行的”、“你做的很好”、“很有見解”、“想法很好”,這是我在那節課上聽到的最多的言語,多親切!

教師親切的課堂語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師生交流,充分展示了教師的教學藝術,接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儘管每個學生存在着諸多差異,但他們對教師的這份肯定和褒獎的需要是一致的。

“你來試一下”、“你來探究怎麼樣”、“交給你了,人手不夠你點,讓同學上來幫你”!教師一而再的鼓勵,讓學生敢地動手去感受,去體驗實驗成功的快樂,喚起了學生那種創造精神、創新能力。

親切的話語,構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以生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是寫在紙上,説在口中,而是要深入老師心中,在每一個細節上體現,要從心靈深處把握學生潛在的情感需要,要以情動人,以情感人,這才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策略的重中之重。

二、引導學生,激發並保護延續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然而就在學生天天與物理現象打交道的同時,部分學生卻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熟視無睹,認為物理抽象、枯燥乏味,對物理課不感興趣。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濃郁的趣味情境,讓學生敢於動手、勤於動腦,開發自己的的潛能。

如在這節課上,老師不是自己去做演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而是讓學生面對着實驗器材去選擇,針筒實驗、拔火罐實驗、吸盤實驗,學生自演自述,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最有亮點的是老師還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自己去設計小實驗。學生們的創作很有創意,如:有一個小男孩用了一個礦泉水瓶,驕傲地象玩魔術式的展現着自己的表演,他先把瓶裝滿了水,然後在壁上用錐子鑽了一個孔,水並不流下來,然後打開蓋子,水就流了下來,還有聲有色地去向同學解釋。當時那男孩的心情是何等激動,我想那份成就感不言而喻。

“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那你想過如何測出大所壓的值呢?”適時的設疑,教師不是隻在設疑,而是在引導學生向新的方向去探究,使學生們又沉入了新的思考,新的探究,保護並延續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精神。

三、發展個性,創設提高創新能力的條件

生是具有創造性的主體,其創造潛能是巨大的,教學中要發展個性,建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弘揚和發揮其主體性、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依靠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習和創新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創造慾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發現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育家皮亞傑曾説過:“一切真理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重新發現,至少重建,而不是簡單傳遞給他”。如果學生能從好奇、好問、好動中發現問題,那麼他獲取的知識就是創造性的。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提供創新潛能得到充分展示的機會。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的“六大解放”,即:解放頭腦,使學生能想;解放雙手,使學生能幹;解放眼睛,使學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學生能談;解放空間,使學生有思考的空間;解放時間,使學生有空思考。

要積極創設有利於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的條件:第一,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要給學生創設一種寬鬆、民主的氛圍,要尊重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教師要適當的啟發、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第二,為學生提供創新的舞台。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鍛鍊和培養,在物理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物理知識的主體,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驗操作,使學生獨立地、創造地發揮他們的才能。第三,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使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繁鎖的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使學生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有條件接觸自然,參加社會實踐,搞好物理課外活動,從而讓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創造力,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做夢、學會好奇。

例如:在本節課上,學生在運用吸盤測大氣壓值的時候,遇到了所需的拉力超過了一把彈簧測力計的測量範圍,於是學生用了幾把彈簧測力計,但在到底是把彈簧測力計串聯在一起還是並聯在一起,發生了爭執,教師總是説“你試試!”“再來!”,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指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問題,敢於質疑,敢於用實驗去證實自己的設想。

《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