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論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首先,教師要有“育人”的意識;其次,要掌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規律和特點;再次,教師要言傳身教,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藝術,教師努力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這樣,學生就會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敞開心扉,坦誠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流。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從以下方面實施。

論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一、注重文本的朗讀與感受

現代閲讀觀認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必須強調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朗讀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閲讀的作用,也便於學生從個體角度深切體會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於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語文閲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除朗讀外,語文閲讀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其他閲讀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藴。

例如在教學《周,你在哪裏》一文時,首先簡單介紹時代背景,然後播放課文配樂朗誦,而後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跟隨音樂朗讀,學生相互點評朗讀。整整一堂課,在反覆朗讀中,學生不但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而且在朗讀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敬愛的周的高度讚揚和深切緬懷之情。在第二節文本閲讀課中,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表達了自己閲讀課文後的獨特情感體驗,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閲讀中得到了培養。

二、重視文本的閲讀與體驗

現行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説明文,也寫得趣味盎然,引人入勝,藴藏着作者的審美情趣。為了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採用以下幾種。

1、表情感染。國小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條件下,國小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相同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用愛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表情以及身體動作去激發學生、感染學生。例如教師在朗讀時面部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手勢中的握拳擺手等等。讓學生在你的各種表情中不知不覺地走進文中境界,身臨其境般地去領悟文章內涵。

2、語言感染。語言是人們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從而產生相同的情緒體驗。因此,教師用愛憎分明、抑揚頓挫的聲調,真摯的語言閲讀,能叩擊學生的心扉,激起他們的感情波瀾,從而使深刻的道理滲透到學生的心田。

3、畫面渲染。國小語文課文中的畫面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魚蟲、林海雪原、古今建築、風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話故事等,它們無一不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珍品。這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賞心悦目的藝術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話世界和絢麗多彩的現實生活,能引導學生暢遊其中,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因此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畫面去激發學生的閲讀情感。

4、實物演示。一幅幅畫面吸引着學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給學生觀察,就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導一年級學生閲讀《看花燈》時,我問學生:“課文中都寫了哪些燈?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花燈?”然後用多媒體課件,把正月十五燈展的各種花燈呈現出來,再讓學生在原文中標畫出相對應的句子,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並由對現實的感受轉到對語言文字的賞析上,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時,充滿感情,沉浸在語言文字描述的美麗情境之中。

5、表演體驗。體驗指的是少年兒童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實踐,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語文課堂中尤其是閲讀教學中引進體驗教學思想,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達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模擬在具體情境中扮演一個社會角色。如老人、媽媽、售票員、路燈管理員等等,體驗其中的苦與樂。學生們興趣濃厚,紛紛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們爭相表演,表達了內心要講的話,抒發了請求、抱歉、讚揚、悔恨等感受,整個課堂被一片真情包圍着。課後,他們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文章構思精巧,情節迭宕起伏,發人深思,引人入勝。

總之,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課堂中也可以綜合展現。但從國小生的思維特點來説,一定要重視整體感知、感性體驗和直覺感受,這樣才能撥動學生閲讀的情感之弦。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加以培養,不僅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好好學習。

論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篇2]

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萌發學習數學的志趣

——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隨着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在積極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主導地位。

學生的品德心理的發展是以認知、情感、行為三者為主體的綜合發展。但是,長期以來我們更多的是看重學生的認知發展,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對某項技能是否掌握,運用得是否得心應手,而忽略了對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體驗和正確得價值觀的形成。造成學生的學習情緒低下,知行不能統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和促進學生在知情行方面的和諧發展,充分發揮情感和態度價值觀的主導作用,備課中首先考慮如何以認知的手段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做到以情導行。具體來説,就是處理好新教材中的探究、實踐與評價和心靈導航的關係,帶領學生通過活動的探究來領會導航上的知識點。

二、數學教師本身應具備積極豐富的情感。

1.教態要親切,語言要和藹。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別恩做了許多實驗,最後得出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可見教師的情緒在教學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最低落。為改善這種狀況,我總會以活力的狀態、親切的笑容、激情的師生問好調動氣氛,學生往往被感染,充滿興趣的學習。

2.數學教師要會自我調控感情。課堂上展現的是教師積極向上樂觀的一面,個人煩惱和不快應拋掉。針對學生的錯誤能泰然處之,能和學生貼心,點撥和啟迪。這樣,必定能感染學生,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

3.作為教師還必須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努力鑽研業務、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更新觀念,具有敬業精神,由此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三、授課語言多用詢問的語氣,鼓勵學生。

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徹底地敞開心扉,坦誠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流。這也正合新型的教師角色,即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學有樂趣,學得輕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導詢問學生,以教師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平等地對待學生,他們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一點一點地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係。師生關係不僅是知識賴以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學生人生初期人際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師生關係,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並且遷移到他的同伴關係,使他與社會與他人形成積極的交往關係,從而影響他整個的人生。那麼,作為老師應該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呢?

1、教師要改變角色,教師應從傳統的由教育的主宰者、操縱者轉變為引導者、激勵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由被動的受體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和能動的實踐者。如果學生在與老師的交往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親情與友情,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就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才能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作為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才能促使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性轉變。

2、尊重並賞識自己的學生,學生需要教師的尊重,更需要教師的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捕捉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切忌用主觀的喜好來判斷學生,學會“蹲下來看孩子。”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不但能調整學生認知行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3、關注“學困生”的成長,學困生就象受傷的花朵,更需要老師格外的.扶持和關心。如果教師對他們冷淡訓斥,歧視甚至放棄,只能促使受傷的花朵過早枯萎和夭折。反而教師如果信任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就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愛護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熱情便會油然而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同時,教師還應該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表現自己,使學困生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過程中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 五、課堂教學中貫穿“情感教育”。

《論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