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首先,教師要有“育人”的意識;其次,要掌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規律和特點;再次,教師要言傳身教,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藝術,教師努力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這樣,學生就會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敞開心扉,坦誠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流。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從以下方面實施。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一、注重文本的朗讀與感受

現代閲讀觀認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必須強調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朗讀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閲讀的作用,也便於學生從個體角度深切體會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於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語文閲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除朗讀外,語文閲讀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其他閲讀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藴。

例如在教學《周,你在哪裏》一文時,首先簡單介紹時代背景,然後播放課文配樂朗誦,而後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跟隨音樂朗讀,學生相互點評朗讀。整整一堂課,在反覆朗讀中,學生不但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而且在朗讀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敬愛的周的高度讚揚和深切緬懷之情。在第二節文本閲讀課中,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表達了自己閲讀課文後的獨特情感體驗,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閲讀中得到了培養。

二、重視文本的閲讀與體驗

現行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説明文,也寫得趣味盎然,引人入勝,藴藏着作者的審美情趣。為了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採用以下幾種。

1、表情感染。國小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條件下,國小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相同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用愛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表情以及身體動作去激發學生、感染學生。例如教師在朗讀時面部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手勢中的握拳擺手等等。讓學生在你的各種表情中不知不覺地走進文中境界,身臨其境般地去領悟文章內涵。

2、語言感染。語言是人們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從而產生相同的情緒體驗。因此,教師用愛憎分明、抑揚頓挫的聲調,真摯的語言閲讀,能叩擊學生的心扉,激起他們的感情波瀾,從而使深刻的道理滲透到學生的心田。

3、畫面渲染。國小語文課文中的畫面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魚蟲、林-海雪原、古今建築、風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話故事等,它們無一不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珍品。這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賞心悦目的藝術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話世界和絢麗多彩的現實生活,能引導學生暢遊其中,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因此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畫面去激發學生的閲讀情感。

4、實物演示。一幅幅畫面吸引着學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給學生觀察,就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導一年級學生閲讀《看花燈》時,我問學生:“課文中都寫了哪些燈?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花燈?”然後用多媒體課件,把正月十五燈展的各種花燈呈現出來,再讓學生在原文中標畫出相對應的句子,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並由對現實的感受轉到對語言文字的賞析上,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時,充滿感情,沉浸在語言文字描述的美麗情境之中。

5、表演體驗。體驗指的是少年兒童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實踐,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語文課堂中尤其是閲讀教學中引進體驗教學思想,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達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模擬在具體情境中扮演一個社會角色。如老人、媽媽、售票員、路燈管理員等等,體驗其中的苦與樂。學生們興趣濃厚,紛紛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們爭相表演,表達了內心要講的話,抒發了請求、抱歉、讚揚、悔恨等感受,整個課堂被一片真情包圍着。課後,他們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文章構思精巧,情節迭宕起伏,發人深思,引人入勝。

總之,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課堂中也可以綜合展現。但從國小生的思維特點來説,一定要重視整體感知、感性體驗和直覺感受,這樣才能撥動學生閲讀的情感之弦。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加以培養,不僅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好好學習。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篇2]

一、設計新穎別緻的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教師的導入創設了新穎別緻的課堂情境,則能大大激發學生對這節課學習的地理知識充滿期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我聽過的一節優秀示範課《地球的圈層結構》,其引入是:“同學們知道天高地厚嗎?到底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們今天來學習《地球的圈層結構》就知道了”,一下子就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由於我對區域地理的內容不是特別熟,教書十多年來只上過一年高二的進度課,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出較新穎的課堂導入,這方面我需要好好地學習。

二、創設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間,體驗地理學習的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老師可以根據各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中創設積極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體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高一、二級學生特別喜歡這種上課的模式,在我參加2012年廣東省中國小骨幹教師跟崗培訓回來以後,我比較重視這種模式的教學,但還不太完善,因此效果還不太顯著。在茂名一中跟崗培訓期間,我上了一節展示課和一節彙報課,課堂上我也是讓學生探討,然後得出結論,那些學生都配合得很好,回來後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適應,但我覺得他們有點不太習慣。即使如此,這種做法我還是會堅持下去的,並且注意不斷地完善。只要上課的內容比較適合,我就會考慮用這種模式的。

三、讓學生動手畫圖或操作實驗,培養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聽過了我忘記了,看過了我記住了,做過了我理解了”這是“動手做”的理念,布魯納曾説:“不經歷真正獲得知識的過程而單純接受知識不能成為生動的知識。”要使學生在學習比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規律時,對知識理解透徹,可以把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從而加深學生對自然規律的理解。最近我在上《世界地理》,我讓學生在課堂上畫出世界地圖(簡圖),讓他們自己注意各大洲的位置和輪廓,若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效果還是不如讓他們動手畫一次。另外,在學習世界氣候類型時,我把一些重要的氣候類型在圖中標出其位置,然後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氣候類型名稱,以此加深學習印象。

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

英國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慄的心理上寫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振動的紙上寫上平整的文字一樣。這説明教學氛圍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教學中,只有讓學生感到安寧和自由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學生對地理才能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態度。

總之,地理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素材,如果教師能恰當地、合理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則會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積極的人生態度、遠大的奮鬥目標等多個方面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最終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成為教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