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熱點5.91K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1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相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

2、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個位與個位相加以及進位的進位的道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棒、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8+6= 20+15= 31+5=

學生完成後,師生分析每一組算式的不同點。

2、引入新課:

在剛才的練習中,31+5你是怎樣想的?24+2呢?(強調兩位數加一位數時,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應該怎樣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學生操作,形成表象。

⑴擺一擺:

教師指導學生在課桌上用小棒擺出24+9(左邊放兩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邊放9根小棒)

⑵想一想:

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啟發:要把兩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應該怎樣做?

⑶説一説:

同學之間互相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同桌同學再擺一擺,邊擺邊説説你的思考過程。

2、師生交流,歸納算法。

⑴抽象:請兩名同學分別向大家説一説操作過程,教師依據學生的敍述進行演示。使學生對“個位數先相加--再與整十數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歸納:根據演示圖,你能説説口算24+9時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引導學生歸納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計算過程。學生在書上把例題補充完整。

⑶小結:兩位數加一位數,先把個位數相加,再用得到的數與整十數相加。或者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和餘下的一位數相加。

3、反饋練習。

⑴35+5= 63+8=

同桌互相説説口算過程,然後向全體同學彙報,教師填上答案。

⑵5+35= 8+63=

先讓學生聯繫本課的知識議一議,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一位數加兩位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個位數相加,然後再把它們的和與整十數相加。

⑶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65頁“做一做”,教師巡視。

(三)全課小結

教師放手讓學生談談收穫,引導學生找出本課和以前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進位的道理。教師在課題上補充“進位”兩字。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後記: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2

一 、説教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屬於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又是今後學習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例題以三個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畫片為題材,先教學和是整十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口算,通過用小棒操作過程中將10根單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進位的算理,並引導學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這基礎上,再教學和是非整十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口算,啟發學生在算法多樣化的交流中進行有序的表達。“想想做做”第1題通過圈小棒來計算,再次鼓勵用不同算法。第2題先計算,再比較,發現規律,引導算法優化。第3題是解決實際問題,既練了口算,又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習慣和能力。

二、説學習對象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計算能力較強。本節課學生將利用這些知識自主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算法, 作為教師要積極鼓勵。

三、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弄清“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獨立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體驗探索的過程。

3.情感目標:創設真實情景,初步感知數的計算和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因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來説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由於“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這一知識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法成為了本課的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法: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因此在課伊始,我設計了3個小朋友數畫片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法:在教學中,當部分學生提出24+6、 24+9等進位加法的時候,讓學生利用學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再通過反饋發表不同的見解。從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難點。

歸納總結法: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麼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麼,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學完新知後,我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算理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學的明白,學的快樂。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採用情境教學、動手操作、歸納總結等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説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教學過程我主要分四大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導入新課:先出示一組口算題,請學生回答,並説説如24+5的計算過程,這時引出課題: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

通過複習,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記憶,為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這裏將分三個層次來組織學生探索新知。

1.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

教材創設了三個孩子玩畫片的情境,他們分別有24張、6張、9張畫片。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加法問題,並列出算式。把這些算式根據已有的認知基礎進行了分類板書,9+6,24+6,24+9,24+6+9。計算9+6時請生談談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後再解決。

這裏通過多媒體創造出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題,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容易為學生所感知,所接受。從學生列舉出的4個等式中篩選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認識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學24+6:

提問:24+6等於多少呢?有困難可以請小棒來幫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學生先獨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時先請擺小棒的學生上台邊操作邊講解:先算4+6=10,即將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來一共3捆。再請直接口算的學生交流計算過程,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最後進行比較提升:比較擺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麼相同之處?

這裏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討論交流,進行算法整合,確認算法,並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24+9:

提問:你能算出24+9的和嗎?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及思考過程。這裏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還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師將這幾種算法都予以肯定,並進行小結,優化算法。 這裏讓學生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4.對比總結:

觀察24+6和24+9這兩題與複習中的“24+5”一題作比較計算時有什麼不同?得出:今天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需要向十位上進一,這種加法是進位加法,並揭示完整課題。接着請學生解決24+6+9這一題,還可請學生編出一道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題目考考大家。

這一環節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先圈一圈 ,再計算(書上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圈了以後説一説為什麼要這樣圈?然後根據圈的過程算出每題的得數。

這裏要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並讓學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現出不同的計算思路向全組交流,在交流中體會不同算法的不同特點。

2.出示三組題(想想做做第2題):

每組都以一道20以內的進位加法帶出3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先讓學生觀察每一組題,説説有什麼發現,再獨立完成其中第一組題,交流怎樣才能算得快。然後讓學生計算其它兩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這裏把每組4題進行比較,通過對比,溝通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遊戲:

(1)小青蛙找媽媽(4人小組合作完成)。

給學生每人發一張小青蛙算式卡片,請他們小組合作根據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數,然後請學生把得數相同的貼到黑板上相應的青蛙媽媽下面。

(2)出卡片遊戲(同桌2人小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隨機出2張數卡,表示個位或十位上的數,如43;再由第二人隨機出1張數卡,如8;然後兩人搶答出得數並做記錄,43+8=51。答的又多有對的就可以搶到一顆智慧星。

這裏設計生動有趣的遊戲練習,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反應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這樣的遊戲活動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愛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4.創設購物情境,拓展應用:

多媒體顯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價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車25元,皮球4元,積木38元。三個孩子分別購買了不同的物品,請學生幫助他們計算各自應付的價錢,並交流彙報;接着提出一個開放的問題:小朋友,你還想買什麼,應付多少元。先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彙報。這樣安排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進一步鞏固了本課所學知識。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計算的題目和以前計算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個位相加滿十了)這樣的加法叫什麼?(進位加法)

師:進位加法的得數有什麼特點?(原來十位上的數增加了1)為什麼?(個位相加滿十了,送給十位1個十,所以十位上的數就多了1個)讓學生自己説説。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學生,而是力求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輕鬆愉快的學習新知。

七、説教學評價

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練習的情況來評估本節課的目標是否達成,課後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題目來判斷目標達成的程度。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3

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懂得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方法,能分清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的不同計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初步的歸納能力。

説教學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主要能讓學生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説教具:

為了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準備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這小木棒是針對學生已熟悉且用過的教具做準備的用它來進行操作,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不同。

説教學方法:

本課我採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過程,一道學生觀察、並進行比較,找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算理,讓學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認識,為今後的二年級學習前大下基礎。在授課過程中我不僅演示操作,讓學生觀察,瞭解兩位數加以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啟發學生根據動手擺小棒的過程,歸納、總結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規律,掌握它的計算方法。

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按照新課程要求來進行,首先是複習,安排一道口算題,並且口算題的內容應和授課內容有緊密的聯繫,悄悄地給新課的教學埋下伏墊。然後出示新的內容供學生思考、討論,比較其有什麼不同,引起學生共鳴,產生慾望。接下來根據學生的慾望,組織學生探索,利用磁性黑板和小木棒,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例題中32+5和32+50的算法。在這個環節中,為了能使學生能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獲得新知,我除了讓學生動手操作例1中的計算題外,還列出相類似的計算題,如46+246+20和53+4與53+40,同樣讓學生擺一擺,使學生感悟出53+4與53+40在計算有不同之處,感受到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同。最後我組織學生觀察和比較諸如32=546=253+4和32+5046+20xx+40在計算時不同在哪裏,從而的出結論;兩位數加一位數先用兩位數的個位加一位數再加整十數;而兩位數加整十數是先用兩位數的十位加整十數再加兩位數的個位數。整個教學過程我按照從感知---動手操作---探索---發現—獲得結論---應用的過程進行授課,尊重學生學習為主人教師為組織、引導的教學方法。

説練習設計:

為了使學生領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共設計三道題,第一道是判斷題,主要幫助學生理解算法,如設計:4+45=85()5+23=28()等。通過這樣練習加強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同之處與必須注意的地方。第二道是比較大小,如47+2○47+203+45○45+30這道題的佈置也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算理,感受其計算的不同。第三道是檢查學生接受新知情況,也為學生鞏固新知創造條件。總之練習方面我也遵循國小生認知的規律,由淺到深,由感知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安排的。

以上是本人的説課過程,當然授課中缺點再所難免,還望有經驗的老師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4

一、教學內容

我這節課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教材第61頁。書上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這節課的內容是後面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進位)基礎。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例題通過分別求數學課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語文課本和一包數學課本一共有多少本這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心理上喜歡接受這些計算並迅速進入思考算法的狀態。然後教材分別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了多種算法,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例題,是從不同的兩種課本求一共有多少本這種實際問題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在計算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還組織學生討論“計算35+30和35+3有什麼不同?”這種對比,有助於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新課前,我提前讓學生對新課進行了預習並對舊知識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在教學例題時,先學生回憶了預習時在主題圖上獲得的數學信息並進行歸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和喜好提出數學問題問題,並讓學生運用昨天學習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後列式計算。在教學35+30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我來當學生在學生講解到比較關鍵的時候我以學生德身份提出問題,這時全班的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很多同學都説了了自己的算法,雖然有的同學總結的不是很好,但是通過這一方法大大鍛鍊了學生總結,表達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有了前邊當小老師的鋪墊在教學35+3的計算過程時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高,我順勢讓同桌討論各自的算法並進行總結髮言,看誰的方法更簡便更科學。到此學生更加深了對“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

我還組織學生討論“35+30和35+3的算式和計算方法各有什麼不同?”通過這種對比,有助於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這節課大家學得很專心,投入,獲得了不少的新知識,請小朋友談談你自己的收穫好嗎?”通過學生談收穫,師生共同總結全課,不僅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梳理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達到師生和諧相處和知識的滲透是潤如細無聲的境界。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5

對計算教學來説,既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合理地計算,還要求能夠掌握靈活的計算方法,在明晰算理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使計算教學有創新,就必須讓計算課“活”起來。下面的教學案例或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示。

[案例1]導入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將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大家高興嗎?在這一天,老師將為大家請來藝術學校的8位小演員為大家表演精彩的節目呢!學校也將為大家準備一份小禮品——(師出示)每人一袋金絲猴奶糖。

師:請大家幫助學校算一算,我們班需要多少袋糖?

生1:我們班有56人,一共需要準備56袋糖。

生2:還有8位小演員呢,還要準備8袋糖。

師:你真是一個有心人!好,我們一起來計算一下:56+8=

[點評] “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教師設計“慶六一”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這種情境的創設既可以導入數學知識,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案例2] 新授

師:怎樣計算56+8呢?我們一起來用小棒擺一擺。請同學們迅

速拿出小棒,看誰拿得最快!

師:(指一名學生)你的小棒拿得真快,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拿的?(先拿5捆和6根,再拿8根)

師:擺一擺,56根小棒加8根小棒,怎樣擺才能使我們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

(學生擺畢,同組交流,指名邊在實物投影儀上操作邊彙報)

生1:從8根裏拿出4根,56根加4根是60根,60根再加4根是64根。

生2:從56根裏拿出2根,2根和8根湊成10根,54根再加10根是64根。

生3:6根加8根是14根,50根加14根是64根。

生4:52根加8根是60根,60根加4根是64根。

…………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的擺法,你喜歡哪一種擺法?你能根據你的擺法試着説一説怎樣計算56加8?

(小組合作,互相交流。)

學生彙報:

生1:56 + 8= 64 生2:56 + 8= 64

(60) 4 4 54 2 (10)

想:56 + 4 = 60 想:2 + 8 = 10

60 + 4 = 64 54 + 10 = 64

生3:56 + 8= 64 生4:56 + 8= 64

50 6 (14) 4 52 (60)

想:6 + 8 = 14 想:52 + 8 = 60

50 + 14 = 64 4 + 60 =64

…………

師:經過計算,我們班需要準備64袋糖。看來呀,計算56+8的方法還真不少呢!同學們真了不起!在這些方法中把你喜歡的方法給同組的同學説一説。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6

今天我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整堂課教學以三步導學模式進行,在檢測導結環節中統計發現孩子們練習的正確率很高,只有個別孩子在個別題目中出錯。面對着如此的局面我本應該高興,可是總感覺好像還缺點什麼。課後我對本節課內容進行了反思,現將本節課的成功與困惑總結如下:

成功的地方有:

1、上課開始,通過題組的形式複習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口算,喚起小朋友對計算的興趣,同時通過詢問“32+4”你是怎麼算的,複習算法,為孩子能夠把算法遷移到今天的學習中埋下伏筆。

2、數學教學專家經常講: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出示教學主題圖後,我採用了較為開放的方式請孩子自由選擇信息進行提問。這一方面訓練了孩子選擇信息的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提問能力。孩子們能夠全面的提出問題並正確列式。

3、在練習的處理上,“做一做”有三組同類練習。我沒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畢,而採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組4+8,34+8,54+8,84+8,先請孩子輕聲的讀一讀,然後獨立計算。我認為在計算教學中,通過題組練習引導孩子去發現規律,不是為了發現而發現,而是在發現規律後能夠運用所發現的規律去提高運算速度。因此,在接下來的兩組練習中孩子完成的很順利,正確率很高。這也體現了學以致用。

雖然有一些優點,但對於本課的教學仍有一些解不開的困惑。

1、在教學24+6和24+9時對教材進行了一些改動。沒有讓孩子通過把擺好的小棒圈一圈的操作來理解24+6和24+9的計算方法,以分解式取而代之。通過計算24+6的分解式,在計算24+9時孩子很好的進行了遷移,能夠正確的寫出分解式並進行計算。可是這樣一來,卻鉗制了孩子的思維。在課前我隱約的認識到了這種教學策略的侷限,因此,在教學完24+9時,我又問孩子,除了這樣的方法,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嗎?此時孩子的回答:可以通過使用計數器來計算,可以通過豎式來計算等等,始終沒有出現教材中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突然想起來鄭毓信教授在一本書裏舉到的一個例子:一個母親帶領幼兒園的女兒和三年級的兒子去吃飯,每位198元,輪到買單時母親問孩子應該付多少錢?兒子説,“給我紙和筆,我需要通過計算得到”,而女兒通過簡單的口算得到答案,可是幾年以後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問題,兒子、女兒的回答卻是驚人的一致:“給我紙和筆”!在我心中最優質的教學是要發散孩子的思維。可是在我們現如今的教學,(包括鄭教授的例子)通過教學的優化卻在緊緻、縮小孩子的思維,我今天的教學也是。在我的這樣一種引導性教學中,孩子的思維窄化了。面對此種情況,我有些擔心,有些困惑,不知道誰對誰錯?

2、擺小棒的價值何在?在教學24+6時,我要求孩子通過擺小棒的方法來求得正確的答案。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孩子不會擺小棒,或者不願擺小棒,擺小棒流於形式,成了教學過程中的花架子,對於教學內容的理解作用不大。本來,教材設計擺小棒的環節,是希望通過擺小棒來理解24+6的算理與算法。可是,在我們學校絕大部分孩子在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之前都能夠熟練的進行計算,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孩子是自覺的遷移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即採用分解式的方法。孩子已經超越了實物操作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擺小棒還有沒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它的價值何在呢?思前想後,我給自己的教學找了這樣一個理由:擺小棒在我的教學中起到一個驗證的作用,它的價值就在於檢驗由已知遷移來的計算方法是否正確有效。小棒的`作用由幫助理解變為了幫助驗證。

一節看似簡單的計算課,卻給我帶來那麼多的疑惑與不解,感歎國小一年級的教學也不簡單啊!惟有通過“實踐——讀書——再實踐”來豐富自己,才能變的通達!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7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

2、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與同伴交流,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合作的愉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複習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課件出示,學生口答

(2)師:你是怎麼計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問題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的真棒。瞧!有個班級舉行聯歡會,我們也去看一看。他們現在好象在討論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

(引導學生説出圖上的信息)

2、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怎麼解決夠不夠的問題?

算式怎麼列?學生口答教師板書:24+9=

3、嘗試計算

師:怎麼算呢?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可以請小棒幫忙。

4、交流算法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過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較算法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方法,真不錯。你喜歡哪種方法?

把你喜歡的那種方法跟你的同桌説一説

6、鞏固算法

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7+69+56+4

27+639+56+54

(1)獨立練習

(2)反饋

(3)你有什麼發現?

2、對比練習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數

(2)比較異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3、改錯練習

25+8=23()

47+5=97()

36+7=43()

4、發展練習

35+()=4()

四、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8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下冊第二單元《加和減(二)》的內容。

百以內加法計算分20以內進位加法,百以內不進位加法及百以內進位加法三個階段。學生經過加和減(一)的學習,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不進位),在此基礎上,教學需要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口算。

學生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明白了相同數位對齊、滿十進位的道理,如果將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呈現給學生,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掌握這一新知識。

基於班級實際情況,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數學語言表述口算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一知識目標達成並非是本班全體學生所需要,而是要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意識,並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

下面就圍繞本節課做簡單介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2、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設計過程設計意圖及存在問題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小朋友們,你們星期天或節假日,做完作業最喜歡玩什麼?

2、哇,大家喜歡玩的東西還真不少呢!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正在玩什麼遊戲?

(演示課件:P48、主題圖)

小紅:“我有6張畫片。”

小強:“我有24張畫片。”

小蘭:“我有9張畫片。”

3、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什麼?(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板書)

5、小朋友們,看看在這些問題中,哪些能用加法解決呢?你能列出算式嗎?

板書:24+6 6+9 24+9 24+6+9

5、在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板書結果)

6+9=15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剩下的我們這節課來解決!

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1、 計算24+6

(1) 24+6先算什麼呢?得多少?(4+6=10)

(2) 先算4+6=10,接下去該怎樣算呢?同桌互相説一説。

(3) 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用擺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學生擺小棒,想算法。

(4) 交流操作情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演示課件。(先擺兩捆4根小棒,再擺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來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來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擺小棒,誰能説一説24+6應該怎樣想?生答師板書:24+6=30

(6)學生自己自由説説算法,再指名。

仿例練習:38+2 43+7

2、 計算24+9:

(1) 你想怎樣計算24+9?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學生仍可藉助小棒擺一擺)

(2)學生彙報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這些算法中,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麼?

(4)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説給你的同桌聽聽。

仿例練習:34+8 46+7

3、計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還可以怎樣列算式?

(2)板書學生寫的算式。

(3)這些算式都是把三個數相加,可老師發現在這些算式中有兩個算式列得特別好,能讓老師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嗎?(用彩筆劃出:24+6+9 6+24+9)(使學生體會把能湊成整十數的數先相加會比較快)

4、試一試:

(1)出示:8+42 5+39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學了什麼知識?與我們前面學的知識有什麼不同?(板書課題)

2、老師這裏,有剛才玩畫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題,請同學們幫他們檢查一下。(課件:判斷)

(1)小紅:25+8=23 ( )

(2)小強:47+5=97 ( )

(3)小蘭:36+7=43 ( )

錯在哪?你能幫他改正嗎?

3.小朋友們真厲害,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摘蘋果的遊戲,大家説好不好?

遊戲規則:誰能將寫有算式的蘋果的結果,回答正確,老師就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他。

36+8 25+7 65+5 6+54 46+40 54+7 32+8 66+6

從情景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問題來展開和驗證,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從“自己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再“進行分類”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題:教學24+6時,學生已經學過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知道應該把個數上的數相加,現在出現了個位上相加滿10的新問題,該怎樣解決呢?下邊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探索。可以啟發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該怎樣算。在學生擺小棒時,重點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這10根怎麼辦的問題,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個一變成1個十,再把這一捆與原先的兩捆合起來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進行數的計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學24+9時,也先問學生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遇到了什麼新問題,使探索活動有針對性,然後啟發學生先擺小棒,再想想怎樣算,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預測了學生可能採用的兩種算法,實際教學中可能情況更復雜些,都要讓學生交流,只要正確合理都應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種算法,即先算個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為這種算法對後續的進位加法筆算的學習能發揮鋪墊作用。不過這種提倡不用強加的方式,而是通過題組練習予以引導

在本節課中,此環節有所疏漏,即設疑而未解疑,只在課前讓學生列出解決的算式而課堂中沒能得到消化,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把握能力還不強。

在這裏讓學生們來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學生能很快發現,但是不能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解釋錯誤的原因,也恰恰是體現了學生對算理的模糊性。

最後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呈現,符合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存在的較大問題是,學生往往過於急迫想要得到獎品而忽視了得到時必須做出的努力,這也就是許多小朋友高舉雙手,站起來卻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教師在進行這個活動時應適時引導,並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的思考,讓遊戲為獲得新知提供幫助,而不是為

從情景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問題來展開和驗證,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從“自己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再“進行分類”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題教學24+6時,學生已經學過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知道應該把個數上的數相加,現在出現了個位上相加滿10的新問題,該怎樣解決呢?下邊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探索。可以啟發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該怎樣算。在學生擺小棒時,重點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這10根怎麼辦的問題,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個一變成1個十,再把這一捆與原先的兩捆合起來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進行數的計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學24+9時,也先問學生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遇到了什麼新問題,使探索活動有針對性,然後啟發學生先擺小棒,再想想怎樣算,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預測了學生可能採用的兩種算法,實際教學中可能情況更復雜些,都要讓學生交流,只要正確合理都應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種算法,即先算個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為這種算法對後續的進位加法筆算的學習能發揮鋪墊作用。不過這種提倡不用強加的方式,而是通過題組練習予以引導

在本節課中,此環節有所疏漏,即設疑而未解疑,只在課前讓學生列出解決的算式而課堂中沒能得到消化,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把握能力還不強。

在這裏讓學生們來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學生能很快發現,但是不能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解釋錯誤的原因,也恰恰是體現了學生對算理的模糊性。

最後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呈現,符合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存在的較大問題是,學生往往過於急迫想要得到獎品而忽視了得到時必須做出的努力,這也就是許多小朋友高舉雙手,站起來卻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教師在進行這個活動時應適時引導,並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的思考,讓遊戲為獲得新知提供幫助,而不是為遊戲而遊戲。

在本堂課中,我鼓勵學生用多種算法來計算24+9,那“算法多樣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優化”?對於《課程標準》中“提倡算法多樣化”如何理解?我認為算法多樣化絕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從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價值觀角度提出的。為此,數學教學中算法多樣應區別於趣味數學的遊戲,應當組織學生學會從多種算法中分析、辨別出最佳或較佳的方法,當然不應是教師主觀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較佳方法中的標準,一是簡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類問題中均可使用,這兩條標準必須同時具備。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費用”。同時,學生髮現自己所創造的算法被列為最佳成或較佳,在他們幼小心靈裏會萌發出自我價值,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以後的學習中會主動挑戰自我,這才是教學改革的真諦。本節課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探討,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出一些批評和指導。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9

設計説明

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着重解決的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問題,結合這一點,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在操作活動中,理解算理。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採用合作擺小棒——展示擺法——交流算法——歸納算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系列擺、想、説、議、聽的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逐步加深認識,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進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和對算理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2.回顧計算過程,明確算法。

在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得出計算結果後,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計算過程,並對比兩道算式的計算方法,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確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然後總結出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遊戲激趣,複習舊知

老師知道同學們都愛做遊戲,於是就想在課前和大家玩一個“問答遊戲”,我來問你來答,看一看咱們班誰的反應快,誰又能説得對,大家準備好了嗎?

幻燈片出示口算題:

20+20= 20+7=

60+30= 40+5=

30+50= 30+8=

仔細觀察這兩組題目,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

生1:整十數加整十數時可以直接把十位上的數相加。

生2:幾十加幾就得幾十幾。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整十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入手,複習學過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新舊知識的聯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情境導入,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64頁例1情境圖。仔細觀察,和同桌説一説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2.交流發現的數學信息。

預設

生:小林寫了25個字,還要寫2個字。

3.你能根據所得到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預設

生:小林一共要寫多少個字?

師:怎樣列式?

生:求小林一共要寫多少個字,就是把小林寫完的和要寫的字的個數合起來,列式是25+2。

(生回答,師板書列式:25+2=)

4.出示另一條數學信息:“我才寫了20個字”,你們能根據這條數學信息,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給學生時間考慮)

預設

生:小林和小紅已經寫了多少個字?

(生回答,師板書列式:25+20=)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觀察情境圖收集信息,然後提出數學問題,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問題意識。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10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加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和10以內的加法,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基礎是整十數加整十數加和整十數加一位數,而這些已在前一課時學習過,所以,這節着重解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問題,它也是後面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基礎。

本節課的內容是第六單元的第2小節“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中的內容,包括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有兩個例題,共用3節課完成。本節課是第一節,主要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數與整十數對比集中編排,其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加減的算理認識,為後面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打基礎。

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在計算問題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動腦想、討論交流探討不同的計算方法,再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練習設計注意專項與綜合訓練相結合,注意變換形式,突出正確率。這些都是我們教學中值得借鑑的。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擺小棒,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算理。

【説學生】

學生已具備了學習本節課內容的基礎:整十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法以及剛學習的整十數加整十數。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本節課的新問題。只是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性,所用的時間長短與方法會有所不同,需要老師的點撥與引導,同時大多數學生很難認識到“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一算理層面上來。

【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操作法、小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採用他們易於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從易到難,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説教學流程】

1、複習引入、揭示課題

讓學生在一個輕鬆,熟悉的環境下學習,對學過的知識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較。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變“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創設學生比較熟悉的開學發書為情景,充分了“數學生活化”的新理念,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

(1)、學習:35 + 3的算法。

(2)、學習35 + 30的算法。

(3)、比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麼不同。

(體現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現了學生熟悉的情境之後,放手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彙報、從而解決問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前提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問題,而不再是把我們所謂的“最簡便的方法”強加給學生。)

3、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教材61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叫學生上黑板做,集體訂正。

(2)提高題

(3)拓展題。

(設計了的練習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想盡快進入這次挑戰。每個練習題的設計符合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鍛鍊了能力,做到自我評價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識。)

四、課堂小結

回憶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哪位同學表現好,好在哪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這樣小結有利於學生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地學好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進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