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及反思

校園1.53W

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學難就難在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建立垂直與平行的空間觀念,教學設計應該找到解決辦法。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了解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平行與垂直的位置關係,能正確判斷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想象等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結合實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建立垂直與平行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平面”。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課件、長方體模型、小棒若干根

學生:三角尺、量角器、小棒若干根

  預設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切入課題。

1.課件出示:平行線和垂線。

問題一:你們見過“平行線”和“垂線”嗎?

問題二:猜一猜,你覺得平行線與垂線是怎樣的線?(可以用語言描述,舉例,動作表示)

2.小結、揭題。

  二、自學反饋,初步感知。

1.自學課文P65,把自己從課本中學到的知識與同桌説説。

2.反饋,初步瞭解概念。

引導學生説出平行線與垂線兩個概念,並將概念板書在黑板上。

3.畫圖,初步理解概念。

(1)理解平行(學生擺一擺,教師課件展示。)

(2)理解垂直(學生擺一擺:由相交到垂直,在課件展示。)

(3)理解“同一平面”。(利用長方體模型幫助理解。)

  三、辨析説理,進一步認知。

1. 下面各組直線,哪組是互相平行,哪組是互相垂直?

2.找平面圖形中的平行線與垂線。

3、找生活中的平行與垂直。(先學生自由説説教室裏找到的平行與垂直,再從課本第64頁出題圖中找平行與垂直。)

  四、動態演示,完善認知。

課件演示:一條紅色的直線和一條黑色的直線重合,把紅色的直線經過平移後,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互相平行)。把紅色的直線繞着它的一個點旋轉,這時它們的位置關係是(相交),繼續旋轉,這時它們就(互相垂直),再旋轉呢?又成了(相交然後互相平行)。

  五、想象操作,培養空間觀念。

1.出示,要求學生不操作,來想象。

(1)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你有什麼發現?

(2)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你有什麼發現?

2.閉上眼睛根據師的描述來想象(師描述具體操作:先擺一根小棒,再擺一根小棒與它平行,又擺一根小棒與它平行,現在後面擺的這兩根小棒是什麼關係?)第二題同上。

3.生擺小棒來驗證自己的想象結果。

4.小結。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平行與垂直》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平行與垂直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平行與垂直的現象。在課中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平行與垂直這兩個概念,並能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和找到平行與垂直的現象。在這節課中我努力想體現以下幾點:

  一、找準起點,注意生成。

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因此本課一開始,我直接出示平行線和垂線,問孩子們是否有見過,讓孩子們説説自己對它們的認識,這一問題設計主要是為了瞭解孩子們的已有認知,以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點。我有兩種預設:一是孩子們全部都沒見過,那麼就直接讓孩子們帶着疑問去看書;二是有一些孩子有想法,一種是受直線概念的影響從字面上去理解,認為平行線就是平平的一條線,垂線就是豎着的一條線,另一種是真的對平行與垂直有初步認識的孩子,能説出或比劃出個大概來,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就抓住“一條直線和兩條直線”這個點,引導孩子們去看書。課前的這一問題情境,無論出現哪種情況,都能使孩子們帶着問題去主動地、有目的性地看書,這樣的學習更有效。

  二、層層遞進,完善概念。

琢磨教參後,我認為反正平行與垂直是數學上的兩種概念,那麼索性就先讓孩子們去初步瞭解數學上對這兩個概念的最科學的解釋,這樣一方面先入為主有利於孩子們建立完整的、正確的認知,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們自學能力。但考慮到這兩個概念的抽象性,孩子們不可能通過看看書上的一些解釋就能真正理解的,因此之後安排了一個交流環節,今天課上的交流主要是分三個層次來完成的,第一層次:先同桌説説你從書上了解到什麼,再在全班交流,其實就是讓孩子們去複述書裏的內容而已;第二層次:在孩子們複述之後讓孩子們用擺小棒的方式表示出(不相交)平行或(相交)垂直,就對孩子們提高了要求,孩子們擺的過程中,其實就是自己對書面語言的一內化過程,孩子們必須去思考並理解它,同時也可以呈現出一些孩子的不完善的'甚至錯誤的理解,讓孩子們在交流中去逐步完善,同時藉助課件的演示,加深對“平行”與“垂直”兩個概念的理解。第三個層次:通過長方體這個實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同一平面”這個難點。(但在課中因為自己的引導不夠,同時急於趕時間,學生對這一難點並未真正理解。)

  三、辨析説理,加深認知。

當孩子們在經歷了以上學習活動後,我相信大部分孩子對於平行與垂直這一概念都有了一定的瞭解,接下去進行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層次:讓孩子們判斷幾組線中哪些是互相平行,哪些是互相垂直。並説明理由,主要是在孩子們思維的缺陷處進行修補,通過辨析讓孩子們的認知更加準確完整。(因為前面在教學垂直這一概念時,忘記了“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靠一靠,驗證自己擺的是否是互相垂直“這個環節,導致孩子在練習時頁沒用到這個方法,也導致了錯誤的發生,後在講評時,雖然我加上了“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靠一靠驗證是否垂直,但可能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時機,不知學生是否已經掌握)第二層次:尋找平面圖形中的平行與垂直;第三層次:尋找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本來是預想學生先看書本的主題圖,找找平行線與垂線,再同學説説自己找到了哪幾組,最後再全班反饋,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直接讓讓學生看課件出示的主題圖找了,導致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層層遞進的練習,使學生更進一步的理解垂直與平行這兩個概念。

  四、動態演示,完善認知。

對於平行與垂直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間的特殊的位置關係這一點,孩子們總是難以體會,也很難僅靠教材與教師的講解就理解,如何能讓孩子們感覺到它們的特殊性,並溝通平行與垂直之間的關係呢?於是我們設計紅黑線位置變換的這一環節,先讓孩子們想象再用課件演示來驗證,一方面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空間觀念,另一方面通過演示幫孩子們溝通了這兩個知識點的一種內在聯繫,幫助孩子們完善了認知體系。

設想總是非常美好的,但是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處。特別在細節的處理和語言的嚴謹性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好,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