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古典舞

古典舞的基本訓練

古典舞2.27W

古典舞是一種有藝術家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於古典舞基訓內容,歡迎參考閲讀,希望你喜歡!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古典舞的基本訓練

  一、舞蹈的地面訓練,是舞蹈訓練的一種空間佔有形式。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在形式上包含了地面訓練,亦是如此。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訓練的內容,主要可以概括為柔韌訓練(俗稱為軟開度訓練),力量訓練(又稱為能力訓練),技術、技巧動作訓練三個方面。柔韌、力量、技術技巧是構成舞者職業生涯的三個主要技術性成分,亦是一名職業舞者所必須具備和達到的身體基本條件和技術條件。

基礎訓練中的坐姿是:雙腿伸直繃腿端坐於地面,軀幹直立,氣息鬆弛地存放於腹部橫膈膜處,沉肩,雙手以手指尖為點置放於身體兩側地面的一種姿態。它的具體要求是:

(1)後背直立,並在動作過程中保持此形態。

(2)坐姿平伸的雙腿繃腳,用力意誤集中在雙腳的腳趾尖上,大腿肌肉鬆弛。

  1.繃腳與勾腳

繃腳與勾腳是地面基礎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涉及動作的基本形態,更重要的是動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識。繃腳與勾腳在訓練的過程中包含着勾繃腳趾,它是一組存在內在邏輯關係的動作,一般來講繃腳與勾腳放在一起練習。

  (1)繃腳:自腳腕處用力,推動腳弓繃直再依次用力推動腳趾繃向斜下遠處。

準備:坐姿

動作:自踝關節處發力推動腳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腳弓延伸至腳趾,形成繃腳。繃腳在動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開的,單腿的,雙腳的。

  (2)勾腳:

準備:坐姿

動作:自踝關節處發力,經過勾腳趾、腳掌,將力量集中在踝關節處。勾腳在訓練形態上可以有正的、外開的、雙腳的、單腳的。勾腳的分解練習方式可處理為先做勾腳趾再做完整的勾腳。

  2.壓前腿

壓前腿是以坐姿為基本姿態,雙腿並直平伸,雙腿在勾和繃的形態上,結合平伸手、雙託掌手位,以拉伸柔韌度為訓練目的的一個基本動作。在地面以髖關節為支點,軀幹直立、氣息鬆弛地存於橫膈膜處,同時向前延伸和向下壓。

準備:坐姿

動作:軀幹直立,氣息鬆弛,雙手經平伸手到雙託掌手位,並帶動軀幹向腿部貼攏。

教學要求:整個動作過程強調保持腿部的伸直和軀幹的伸展。

  3.壓後

壓後腿是以坐姿為基本姿態,前腿繃腳吸腿,後腿在外開、繃直的形態上向後向遠拉伸。上身保持直立,兩眼平視前方,與前腿同側的手臂置於斜下位,撐地以保持身體平衡。與後腿同側的手臂形成託掌舞姿,帶動身體向後下壓。

準備:(以左腿為例)坐姿,面向3點或7點,吸左腿,伸直右後腿,右手託掌、左手撐地。

動作:以託掌手為引領,帶動身體向正後方下壓,達到向後向遠延伸至最大限度。

  4.壓旁腿

壓旁腿有兩種基本方式:

(1)雙腿分別形成吸腿和旁腿,手位成託、按掌手位壓旁腿。

(2)在橫叉的姿態上壓旁腿。

準備:(以左腿為例)坐姿,右腿吸腿、後背直立,左腿向旁向遠伸直,雙手成託按掌舞姿。

動作:在準備的姿態上,以託掌手引領,並帶動身體向直膝伸直的一條腿貼攏。

古典舞基訓技巧

在基本訓練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求學生在古典舞技巧跳、轉、翻方面的提高

  彈跳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彈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輕、漂,要求運動過程中鬆緊結合,發力要集中,過程的速度要快,講究“發力在根,用力在梢”,講究“寸勁”。在彈跳方面,我們民族的特性也越來越明顯,難度越來越大。

  旋轉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而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除了有直體旋轉之外,很大的特點是身體形態在擰傾旋轉的舞姿造型上的轉,特別是“傾”的平衡重心上的轉,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塑造形象的。所以動作顯出婉轉中的修長,急帶騰空中的延續,以及旋轉螺形的變化,如反掖腿仰胸轉,後退側身轉。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的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般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身法性”很強,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説是身法的待續和誇張。

民族舞姿轉的流動性與複合性比較強,空間變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轉或由上往下的轉,還有在轉的過程中各種舞姿的複合和流動的特點。

  翻身

翻身是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獨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為軸,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下的翻轉。動作自始至終貫穿着擰、仰、俯和旁提的形態。

標籤:古典舞 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