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積極的作用。作為班主任,經過多年在教育一線的教學工作,在如何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方面努力探索和實踐習得,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如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一、抓住時機,增進了解

要想培養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經濟狀況,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及思想理念,瞭解學生個人對學習和人生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他們的健康狀況,從而進一步展開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這樣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為了對同學們增進了解,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和他們接觸,在每次升旗、上課間操時,我堅持跟班,瞭解他們的情況;課餘時間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在每次同學們進行班內、校內勞動時,我積極與同學們一起勞動,增加與他們每個人接觸的機會;在每次學校舉行大型活動時,班級工作與同學們共同協商等。通過以上方法,我逐步瞭解了班內每一個學生,為做好班級輔助管理工作做好了準備。

二、尊重學生,以誠相待

曾經有學生把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比作“貓和老鼠”的關係,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學生對他的懼怕看作是“師道尊嚴”的體現。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我在自己在同學中建立威

信的基礎上,與他們平等相處,建立起了和諧的師生關係。我把學生當作一個平等的主體來對待,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彼此無高低、尊卑之分。作為班主任更要有一種大度的氣量,寬闊的胸懷,不要斤斤計較,要允許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平等地對待學生,這樣才能贏得越來越多的學生的信任。

三、賞識學生,適時表揚

能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順利地完成學業,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願望和責任,也是我們的教育所希望達到的目標。而把“賞識教育”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時刻注意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賞識教育就是以教會學生學會做人為導向,以信任、尊重、理解為原則,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和懦弱心理,樹立自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細心地觀察每個學生,掌握他們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賞識教育。 總之,培養健全的人格是一個綜合的培養目標,首先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工作的每個細節入手,從根本上了解學生,從人格上尊重學生,從度量上寬容學生,從成功中鼓勵學生,時時刻刻以學生為本,以培養他們的健全的人格為目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符合學生心理需求,逐漸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這才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如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篇2]

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急待解決的問題。國小教育不能是隻突出文化知識的一面,或只注重智力開發的教育。我國獨生子女較多,國小生素質發展中較為普遍地存在着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任性、膽小、怕苦、缺乏責任心等問題,與當今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格格不入。而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觀念使我們的家長過多地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看輕生活能力、行為習慣、情感態度和人格心理素質的培養。不用多説,單看現在家長送自己的孩子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象棋是五花八門,跑了這家到那家,上了這個上那個,跟趕趟似的,但對孩子以後“做人”種種品質的培養卻非常忽視,我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從細處入手,使學生學會尊重、關心他人。

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是一個具體實踐活動,以認知、體驗、調節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為目的的活動,通過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從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從學會尊重、關心最親愛的父母長輩開始,逐漸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並將“關心他人”的實踐活動內化為自覺行為,形成一種良好的品質,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得到主動的發展。千萬不要縱容孩子的無理和不尊重長輩的行為,認為是孩子不懂事,鬧着玩,一定要抓住機會進行引導和教育。教他們有禮貌地向他人打招呼,早晨説一聲早上好,入睡前則道聲晚安,並養成習慣。在別人的讚揚聲中,他們就會感受到“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樂。

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隻有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自信心和上進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獨生子女的狀況卻令人擔憂:許多孩子在家庭的呵護中變得膽小怯懦,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讓父母代勞。其實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法直接影響着學生自信心的形成。經常向孩子發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他們逐漸形成“我一定行”的良好心態。同時多給孩子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克服失敗的挫折,從而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自信心十足的學生,將來會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及百折不撓的克服困難的勇氣。

三、讓學生學會獨立。

當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快,對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讓孩子學會創新就必須先讓孩子學會獨立,這一點對於我們現在還相對封閉的傳統教育來説猶為重要。許多教師和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時總是不自覺地説“你該這樣做,不該那樣做”的話,這種干涉孩子自主活動的行為,會造成孩子失去探索、主動學習的機會,成為你“指揮棒”下的小“木偶”。在一些發達國家,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孩子學習一樣新知識時,總是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空間和材料讓他們自主、獨立地學習,然後根據孩子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引導。

正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養成了獨立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習慣。這種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也使孩子更加樂意主動地去學習,去進一步創新。而非獨立性教育則使孩子經常處於等待、順從、依附的狀態,形成消極被動的心理,這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陳鶴琴老先生曾經説過: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讓孩子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讓孩子自己做。因此,我們應當注意以徵詢式、開放式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主決定。凡是孩子自己能説的讓孩子自己説。

總之,一句古話説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個人格完善的人比培養一個高才生更重要。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不只是教孩子怎樣去面對或者適應這個社會的問題,而是要從更加深遠的意義上去把握整個社會、他人和自身的需求,從而引導孩子建立一種既適應現實生活需要又能積極把握未來的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