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價值觀的改變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國的教育也日益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他人,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到自己步入社會時能夠儘快適應社會,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而現在社會不僅需要具有一定知識能力的人,還需要有健全人格的人.

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在學校裏,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相應的知識文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讓他們的人格個更健全.而要培養健全人格的孩子,首先要有健全人格的父母和老師.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安靜,優美的環境能對人的心理產生良好的影響,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不易疲勞.相反,噪音污染,雜亂無章的地方就會使人煩惱,心情壓抑,易疲勞.所以家裏要一開始就為孩子創造一個益於學習的家庭環境.孩子一但步入學校,那麼更多的時間是在學校裏度過.老師的舉動對學生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個具有健全人格魅力的老師,總能使學生樂意接近,並視為楷模,從而形成強大的”向師性”.所以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還要主動與學生溝通,多去了解學生.從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教育.

現在的學生由於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過於溺愛.獨立心強,獨立性弱,承受能力差.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不僅僅只看他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抓住他的心理活動,看他是不是具有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教師要適當的給學生布置作業,要對學生的作業認真批改,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要注意學生課後的表現,進行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適當的佈置作業,能夠限制學生貪玩的心,慢慢的把學生培養成愛學習,有責任感的人.特別是由於現在是網絡時代,計算機網絡成為了當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讓我們從裏面學到很多的知識,但同樣也存在很多的負面影響.很多學生都沉溺於網絡遊戲.所以老師和父母都要隨時關注孩子的生活,特別是父母,一但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一定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好讓老師及時幫助自己的孩子.為了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除了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外,學校應該多讓學生參加一些不同階段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

要培養良好人格的學生,除了學到知識和適應社會以外,還要讓他們具有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他人相處.把他們培養成為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的社會主義青年.

參考文獻

1許惠英,人格教育論(M),北京,學院出版社,2000年. 2餘瀟楓,哲學人格(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3王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

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篇2]

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急待解決的問題。國小教育不能是隻突出文化知識的一面,或只注重智力開發的教育。我國獨生子女較多,國小生素質發展中較為普遍地存在着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任性、膽小、怕苦、缺乏責任心等問題,與當今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格格不入。而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觀念使我們的家長過多地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看輕生活能力、行為習慣、情感態度和人格心理素質的培養。不用多説,單看現在家長送自己的孩子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象棋是五花八門,跑了這家到那家,上了這個上那個,跟趕趟似的,但對孩子以後“做人”種種品質的培養卻非常忽視,我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從細處入手,使學生學會尊重、關心他人。

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是一個具體實踐活動,以認知、體驗、調節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為目的的活動,通過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從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從學會尊重、關心最親愛的父母長輩開始,逐漸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並將“關心他人”的實踐活動內化為自覺行為,形成一種良好的品質,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得到主動的發展。千萬不要縱容孩子的無理和不尊重長輩的行為,認為是孩子不懂事,鬧着玩,一定要抓住機會進行引導和教育。教他們有禮貌地向他人打招呼,早晨説一聲早上好,入睡前則道聲晚安,並養成習慣。在別人的讚揚聲中,他們就會感受到“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樂。

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隻有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自信心和上進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獨生子女的狀況卻令人擔憂:許多孩子在家庭的呵護中變得膽小怯懦,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讓父母代勞。其實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法直接影響着學生自信心的形成。經常向孩子發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他們逐漸形成“我一定行”的良好心態。同時多給孩子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克服失敗的挫折,從而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自信心十足的學生,將來會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及百折不撓的克服困難的勇氣。

三、讓學生學會獨立。

當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快,對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讓孩子學會創新就必須先讓孩子學會獨立,這一點對於我們現在還相對封閉的傳統教育來説猶為重要。許多教師和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時總是不自覺地説“你該這樣做,不該那樣做”的話,這種干涉孩子自主活動的行為,會造成孩子失去探索、主動學習的機會,成為你“指揮棒”下的小“木偶”。在一些發達國家,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孩子學習一樣新知識時,總是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空間和材料讓他們自主、獨立地學習,然後根據孩子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引導。

正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養成了獨立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習慣。這種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也使孩子更加樂意主動地去學習,去進一步創新。而非獨立性教育則使孩子經常處於等待、順從、依附的狀態,形成消極被動的心理,這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陳鶴琴老先生曾經説過: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讓孩子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讓孩子自己做。因此,我們應當注意以徵詢式、開放式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主決定。凡是孩子自己能説的讓孩子自己説。

總之,一句古話説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個人格完善的人比培養一個高才生更重要。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不只是教孩子怎樣去面對或者適應這個社會的問題,而是要從更加深遠的意義上去把握整個社會、他人和自身的需求,從而引導孩子建立一種既適應現實生活需要又能積極把握未來的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