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校園2.0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懂就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閲讀中獨立認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使學生感悟到不懂就的意處,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書寫正確。

2、讀懂課文,培養好習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孫中山先生畫像,提問:畫像上的人物是誰?你知道有關他的什麼知識嗎?

2、結合學生回答,簡要介紹:孫中山先生是我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一位偉大的革命家,他創立同盟會,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他的家鄉也因他改名為“中山市”。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一篇課文講的就是孫中山先生小時候在家鄉上學時發生的故事——《不懂就問》。(板書課題、指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提示方法:藉助字典自己獨立或與同桌合作完成識字,練習讀通課文

2、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讀了課文你想問什麼?(培養學生“愛問”、“敢問”的習慣。)

三、鞏固生字,學習詞語。

1、聽老師讀課文,在課文裏把生字詞用橫線劃下來,同桌互相認讀,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詞語:

背誦、意思、照例、段落、糊塗、搖頭晃腦、鴉雀無聲、

拿着、厲聲、既然、養成、良好、流利

2、學生自讀,然後指名開火車讀,教師相機正音。齊讀詞語兩遍。

3、在這些詞語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讓學生自己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由學生自己解決。)重點理解“搖頭晃腦”、“鴉雀無聲”、“厲聲”這三個詞語的意思?可用動作表示?

4、抽讀生字卡,並用所讀生字組詞。

四、細讀,理解課文

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段中,你有什麼不懂的?(學生髮言討論,根據學生髮言學習課文。)主要有:什麼是“私塾”?相機學習後文中的“戒尺”。(讓孩子瞭解在“私塾”讀書的常規,與學校學習的不同。)

3、指名朗讀,注意逗號,句號的停頓。師生共同評議。

過渡:正因為“先生從來不講書裏的意思”,所以有一天在私塾裏發生了一件事,是什麼呢?讓我們快學習後面的課文吧。

學習2—7自然段

默讀課文2--7段課文。思考討論一下問題:

1、孫中山為什麼要向先生提問?為什麼孫中山提問的舉動把同學都嚇呆了?

2、先生聽到孫中山的問題後,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呢?

3、詞語練習

(1)“背誦”可以説“認真地背誦”還可以説()地背誦。

()地讀書()地聽

()地説()地()

(2)“一字不錯地背出來”還有“一聲不響”你還能説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一()不()

4、生講的“學問學問,不懂就問”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5、分組討論: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麼做的?學習中不懂就問有什麼好處?

6、組彙報,各抒己見

7、指導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注意逗號和句號的停頓。

教師範讀,引導學生區別逗號和句號停頓的時間長短,感受朗讀的頓挫;

學生自讀,指名讀。

8、自讀全文,注意讀出不同標點符號的表情。

9、學完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五、小結全課,佈置作業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不懂就問》(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對於這個課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你能談談你的想法嗎?

有了不懂的問題就要及時地問,及時地解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學生邊讀課文邊畫出不認識的字)

2、這些不認識的字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讓學生説一説自己不認識哪個字,是怎樣解決的)自由學習不認識的字,可通過猜字、問別人、查字典等方法。

3、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私、誦、思、例、段、糊、塗、晃、嚇、呆、鴉、厲、良”

這幾個生字比較容易識記,學生可以用舊字加偏旁等方法自己進行識記。

(2)出示生字:“雀、既、養”

在小組裏説説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4、出示生字卡片指讀:(鞏固生字的掌握)

私塾背誦意思照例一段糊里糊塗搖頭晃腦嚇呆鴉雀無聲拿着既然養成良好

5、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遇到讀的不熟練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6、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其他的學生認真地聽,聽一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流利,讀後學生自評、互評)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你再來讀一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交流:你讀懂了什麼,從哪句話讀懂的?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1)當學生答道“知道了孫中山養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時,出示:

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①誰能再來讀一讀?(指兩三名學生讀一讀)

②你能在方框裏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嗎?

③讓學生觀察這段話用了幾種標點符號,反覆地讀一讀,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一樣。

④我們認識了逗號與句號,從現在開始再寫話時要正確地運用逗號與句號。

(2)你還知道了什麼?(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3、討論: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學生提出課文中不懂的地方,全班討論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由教師解決。

如當學生提出為什麼“孫中山的提問把同學們嚇呆了,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呢?”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讀第1、4自然段。

①由學生解決問題:因為在私塾裏,從來沒有人敢向先生提問題,而且先生也很嚴厲。

②你是從哪兒體會到先生是很嚴厲的?(學生讀課文中的句子:孫中山壯着膽子站起來、同學們嚇呆了、先生厲聲問道)

③指導學生朗讀:你能學着先生的語氣來讀一讀嗎?(自己先試着讀一讀,再指名讀)

④從這幾句話中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孫中山很聰明,在很短的時間裏能將老師要求背的書一字不錯地背誦出來)

⑤誰能再來讀讀這幾段?

(2)對於課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樣做的?指名説一説。(肯定那些在書中做記號的學生。)

(3)在以後的讀書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歡的記號將它們標出來,這樣能方便問題的解決。(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4)評議:剛才同學們提了很多的問題,你要動腦筋想一想在這些問題中,哪些問題是重要的,哪些問題不重要,今後學習課文時就會提問題了。(培養學生善於提問題的能力)

4、學習了課文,我們對孫中山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現在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説嗎?指名説一説。

四、作業。

請你任選其中的一個作業:

1、你還知道孫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講給我們聽聽好嗎?

2、我們都知道周恩來先生小的時候説過的話,那你還了解哪些偉人讀書時代的小故事?請你找找資料。

3、在我們周圍也一定有一些學習上表現特別突出、值得你學習的同學,你發現了嗎?能説説他們是誰嗎?

點評: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突出了低年級語文閲讀教學的特點。

一是鼓勵學生敢問,引導學生善問,體現了“學會學習”的理念。古人曾説過:“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由此可見,學生應該想問,敢問,好問,還應該會問。本節課教師通過提出“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鼓勵學生儘量多地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索“在這些問題中,哪些問題是重要的?哪些是經過思考能自己解決的?”使學生學會提問,培養了學生善於提問題的能力。

二是重視聯繫現實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體現了“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溝通與生活的聯繫”的理念。在作業設計中,教師沒有將現成的教材作為學生複習鞏固的藍本,而是將他們置於生活的教科書中,設計了3個不同要求的語文活動,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任選其一,自由獲取信息,蒐集資料,使學生擴大了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了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學生的收穫是巨大的。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

3、讓學生理解糊里糊塗、私塾、搖頭晃腦的意思。

4、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學習。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的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朗讀法、調查法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自讀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藉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説説在生活中哪裏見到過這個字。

3、給認讀生字組詞。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讓學生自己試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説説你讀懂了什麼內容。

3、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説説在生活中哪裏見到過這個字。

3、讓學生口頭組詞。

4、分析生字的寫法。

四、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不懂就問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瞭解意思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説説你懂得了什麼。

2、找出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生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

2、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以指導。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讓學生理解“講解、糊里糊塗、搖頭晃腦的意思。

三、擴展活動

1、説説孫中山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對你有什麼影響?

2、你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怎麼做的?

四、小結課文

説説你學習了不懂就問這篇課文之後有什麼收穫。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能讀準生字的字音。

2.讀懂課文一、二自然段。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目標2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上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你會怎

樣做呢?

2.今天我們要學習15課《不懂就要問》。課文講誰不懂就問,

他問誰呢?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要求劃出生詞,讀準生字字音,標出自然段。

2.正音:孫、誦是平舌音;塗在胡里胡塗中讀輕聲。

多音字:晃、背、呆。

3.彙報所畫生詞。

4.分自然段讀課文。

三、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劃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2.理解私塾:舊時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

3.學生在私塾裏讀書與我們現在有什麼不同?

a.內容不同。認識《》。

b.教師方法不同。

4.齊讀這一段。

四、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孫中山來到學校,先做什麼,接着做什麼,後來又做什麼?用波浪線劃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

2.理解:

照例:按平常的做法。説明孫中山每天到校都是這麼做的。

3.孫中山學習認真嗎?從那些詞可以看出。

4.孫中山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5.這樣胡里胡塗地背,有什麼用呢?胡里胡塗什麼意思,如果我要把這句意思不變,後面把問號改成句號,應怎樣改。

6.用謙恭、誠懇的語氣讀孫中山的話。

五、達標測評。

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3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挨、背、圈”,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瞭解略讀課文學習的基本要求。

3.默讀課文,能説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簡單表達對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學會會認字和會寫字,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為什麼孫中山寧可冒着捱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課時】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直接導題,瞭解人物。

質疑課題:

1.板書課題:不懂就要問

2.質疑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

預設:課文裏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説的?他為什麼要這樣説?……

3.課件出示孫中山頭像,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説説:你知道這是誰嗎?(孫中山)

人物簡介:孫中山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被後人稱為國父。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國民國臨時大總統。

談話過渡: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孫中山先生小時候的一件事。

二、初讀感知

1.聽範讀。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

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要更多地放手學生自學,教師出示自讀提示,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地讀書,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閲讀能力。

3.獨立學習,提出質疑。

(1)這篇課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在請大家放開聲音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後,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2)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3)根據學生交流,教師梳理主要問題:

①“照例”是什麼意思?

②“先生”是誰?

③“戒尺”是什麼?

④什麼是“私塾”?

⑤為什麼孫中山問問題要壯着膽子?

⑥為什麼孫中山問問題其他同學都嚇呆了?

……

同學們有這麼多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爭取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

【設計意圖】

通過自讀自悟,自學課文,找到自己學習中的的困難,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解決。鍛鍊了學生自學和質疑問難的能力。

4.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背誦照例圈出一段練習糊塗嚇呆戒尺厲聲捱打清楚

(重點指導生字“誦”為平舌音,“楚”為翹舌音;前鼻音“圈、段、練”,後鼻音“誦”等。)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指導讀有關動作的詞語:背誦圈出練習

(2)學習多音字:挨(āiái)背(bēibèi)圈(quānjuàn)

練讀句子,找發現: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①孫中山笑了笑,説:“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

挨(āiái)

āi1>依次,順次:挨門逐户;2>靠近:挨近、肩挨着肩。

ái1>遭受:捱打、捱罵;2>拖延:捱時間、挨延。

②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

背(bèibēi)

Bèi1>身體後面從肩到腰的部分:背脊、揹包、背影;2>物體的後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後、背景;3>用背部對着,與“向”相對:背光;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馳;5>避開,離開:背地、背井離鄉;6>憑記憶讀出:背書、背誦;7>違反:違背。

bēi人用背馱東西,引申為負擔:揹負、揹包。

③接着,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

圈(quānjuànjuān)

quān>1環形,環形的東西:圓圈、花圈、圈套、畫圈;2>周,周遭:跑了一圈兒;3>畫環形:圈閲、圈點、圈定。

juàn養家畜的棚欄:圈舍、圈養、圈牢、豬圈。

juān關閉起來,用柵欄等圍起來:把雞圈起來。

練讀一讀。

①妹妹挨(ái)打了,她很委屈,跑過來挨(āi)着我坐下。

②放學路上,弟弟揹着背(bēi)包,一邊走着,一邊背(bèi)誦古詩。

③王小明用紅筆在書上圈(quān)出了一個不懂得詞語:羊圈(juàn)。

(3)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私塾】極短的時間。

【照例】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

【霎時】認識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對事物一點兒也不明白。

【戒尺】 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糊里糊塗】形容自得其樂或自以為是的樣子。

【搖頭晃腦】舊時教師對學生體罰時所用的木板。

【鴉雀無聲】依照慣例或常情。

(4)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5.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1.出示問題:

(1)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什麼?(課文寫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為了弄懂書裏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①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文中的兩幅插圖,用自己的話説説圖上的內容。

②看插圖分別對應了故事中的哪些內容。

③藉助插圖,分步把故事的內容説清楚。

①認真對課文。

②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説説故事先講了什麼,接着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③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説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你對孫中山“不懂就問”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孫中山“不懂就問”反映了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方法指導(一):(從孫中山的角度思考)

①私塾先生是非常嚴厲的,為什麼孫中山還要壯着膽子問先生?

②當先生拿着戒尺厲聲問孫中山的時候,孫中山害怕嗎?

③從孫中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的回答中能感受到什麼?

方法指導(二):(從同學們、私塾先生的角度思考)

①同學們被孫中山的提問嚇呆了,他們會怎樣想?

②先生為什麼會打破習慣把書中的道理講給同學們聽?

2.根據提示,學生自讀課文,完成相關問題。

三、研讀課文,交流展示

1.教師補充資料:

(1)私塾:在孫中山小的時候是沒有學校的,想上學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個時候由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採用個別教學,沒有教材,也沒有學習的年限。

(2)先生:那個時候稱呼老師為“先生”。先生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一切都得聽老師的,學生不許多問。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1)讀課文,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2)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1)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是怎樣讀書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孫中山小時侯在私塾讀書。那時侯上課,先生念,學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裏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讀句子,説説從中能感受到什麼?(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學生讀書比作唱歌,形象地寫出了學生讀書的狀態。從“從來不講”我瞭解到當時先生是怎樣教書的。)(板書:私塾讀書從來不講)

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你也來仿寫一個這樣的句子。(我像小蜜蜂從花叢中採蜜一樣從讀書中獲取知識。)

(2)孫中山小時後的學習怎樣?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

讀句子,説説從中能感受到什麼?(“照例”寫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學的功課”對於孫中山來説不是偶然的。)

(3)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用呢?於是,他壯着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讀上面的句子,説説你瞭解到什麼?(孫中山善於思考,敢於提問。“壯着膽子”説明當時的教學方法不允許學生提問,孫中山這一問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風險呢!)(板書:糊里糊塗背沒用壯着膽子講講)

(4)對於孫中山的提問,同學們有什麼表現?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裏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説説讀句子後瞭解到什麼?(“搖頭晃腦”寫出了同學們讀書時的狀態。“嚇呆了”寫出了當時同學們表情的變化,從“鴉雀無聲”可以感受到當時問題的嚴重性。)

拓展交流:孫中山向老師提問,把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裏霎時變得鴉雀無聲,想一想,同學們此時會想寫什麼?(同學們會想:孫中山膽子真大,先生肯定會揍他的。)(板書:同學們嚇呆)

(5)對於孫中山的提問,先生有什麼表現?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説:“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讀一讀,説説自己從中感受到什麼?(先生的表現説明先生並沒有生氣,而是對孫中山主動提問表示了讚揚與肯定,並耐心地講解。)(板書:先生講得認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説説自己讀文後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1)小組交流。

(2)小組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5.你對孫中山不懂就問的看法是(A)

A.孫中山不懂就問的態度和勇氣,值得我學習。

B.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也要敢於去問。

C.孫中山不尊重老師。

6.教師小結:孫中山當時就有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設計意圖】

有感情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駕馭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表達思想、發表見解的重要途徑,三年級學生應該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

四、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全班交流)

這篇課文記敍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為了弄懂書裏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讚揚了孫中山不懂就問的態度和勇氣和勤學好問的精神,啟發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要敢於去問。(板書:不懂就問勤學好問)

五、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敍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學習時明知可能捱打,還是向老師提問的故事,反映了他學習主動、喜歡刨根問底的好品質。我們要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學習孫先生“不懂就問”這一良好的習慣。

六、主題延伸:

1.提出問題:讀了本文,我們懂得了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敢於去問。此時,課文中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寫在下面,然後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1)學生自由書寫。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不糊里糊塗,能夠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裏,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捱打,敢於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2.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

同學們,我這裏有一些關於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穫。

(1)奮發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2)蜂採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3)書聲歌聲聲悦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4)恆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5)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6)千古文章書卷裏,百花消息雨聲中。

(7)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來自勉呢?

七、推薦閲讀:

本課推薦閲讀《童年的問號》《不懂就問》

(一)閲讀《童年的問號》思考:

1.文章寫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如果有興趣,查閲資料,瞭解:蘋果為什麼落到地上,而不是飛向天空呢?壺蓋為什麼要跳舞?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

(二)閲讀《童年的問號》思考:

1.你要向列寧學習什麼?

2.你讀懂了嗎:屎克螂為什麼要把糞球滾到窩裏去呢?

八、當堂檢測(選做)

九、課後作業(選做)

1.推薦閲讀《童年的問號》《不懂就問》,完成相關練習。

板書設計

私塾讀書從來不講

不 糊里糊塗背沒用

懂敢於 勤學

就 壯着膽子講講——同學們嚇呆

要提問 好問

問 先生 講的認真

不懂就問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設計中,聯繫課程標準,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律設置了“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時,緊緊圍繞“讀”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感,讀有所悟,讀有所疑,讀有所得,真正感受到讀書的收穫。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參與的課堂活動及時評價,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養成勤於動腦、善於思考、自覺獲取知識的習慣。

不足之處: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髮言、交流和傾聽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用洪亮的聲音、清晰的語言,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探究交流中文明有序地發言,認真、專注地傾聽別人的發言。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認字17個。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孫、私”。

4.繼續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習慣,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認字17個。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寫字“孫、私”。

教學準備:

孫中山的資料、生字卡片、掛圖。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課文,講的是孫中山先生小時候的故事,課文的題目是:“不懂就問”。

指名讀課題(2人)。

全班一起讀課題。

二、初步學習課文。

1.誰預習這篇課文了?你是怎麼預習的?(3人説)

2.這篇課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在請大家放開聲音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後,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3.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主要板書和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照例”是什麼意思?

(2)孫中山是個名人嗎?

(3)“先生”是誰?

(4)“戒尺”是什麼?

(5)什麼是“私塾”?

(6)為什麼孫中山問問題要壯着膽子?

(7)為什麼孫中山問問題其他同學都嚇呆了?)

同學們有這麼多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爭取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

4.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7個自然段)

5.這個小故事説的是孫中山小時候的事,誰在課前查找資料了,能給大家講一講孫中山。

(學生自由介紹資料,以小組形式介紹、自己向全班介紹。)

老師補充介紹資料。

附:資料

孫中山生平簡介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94年創立興中會。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

孫中山圖片

在孫中山小的時候是沒有學校的,想上學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個時候由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採用個別教學,沒有教材,也沒有學習的年限。那個時候稱呼老師為“先生”。先生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一切都得聽老師的,學生不許多問。

6.瞭解了這些事情,同學們小組合作再來讀一遍課文,看看是不是能讀懂一些了。

小組合作讀課文。

7.同學們課前提的問題小組一起討論一下,爭取在小組裏解決。

各小組開始討論、交流。

全班交流,解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

8.請同學們拿好書,認真讀一遍課文。

三、學生字。

1.大家課文學得真好,老師獎勵同學們玩個小遊戲:生字對對碰。要想做好這個遊戲我們先來認認生字,這些生字,如果你認識就大聲讀出來。

2.請你一邊擺生字卡片一邊讀。

3.下面我們開始做遊戲吧!老師説字,學生找,老師説:“對對碰”,學生同桌對卡片。“誦”“思”(説一説你有什麼好方法記這個字)“糊塗”“嚇”(組詞)“鴉雀無聲”“拿”(説記字方法)

4.一邊讀一邊收生字卡片。

5.有幾個字娃娃特別淘氣,剛才跑

教案《北師大版二年級語文下冊《不懂就問》教案一》,來自網!

出去玩,現在又回來了,誰願意當小老師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養”)

小組內商量怎樣記字。全班交流。

四、寫字。

1.課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學們會寫的。老師一邊擺生字卡片大家一邊讀。

2.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孫、私”這兩個字。

讓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怎樣寫好看。

認真觀察田字格,每個字的部件應從哪起筆,到哪收筆。

3.練習寫字。

4.反饋寫的情況,再寫一個。

5.小結。

學完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五、作業:

1.朗讀課文3遍,思考: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怎樣做?

2.讀認字表,組詞。

3.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鞏固識字17個。積累詞語。

3.指導學生書寫“誦、思”等7個生字。

4.繼續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寫字7個。

教學難點:

1.書寫習慣的培養。

2.積累詞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書、本、詞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不懂就問”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全班一起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誰願意讀這篇課文?(請7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讀得怎麼樣?一會兒來評一評。

2.讀完之後評議。

先説一説誰讀得好,什麼地方讀得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見。

3.出示:“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誰來説説你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麼?孫中山養成了什麼好習慣?你在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是怎樣做的?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4.你對這篇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比較喜歡或者有感想就讀這幾個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讀課文。

5.課文中有一個詞“一字不錯”照這個樣子也寫幾個“一()不()”的詞。

允許學生查詞典。

三、鞏固生字、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字組詞。

2.這節課要求同學們會寫的生字有……,老師一邊擺生字卡片大家一邊讀。

3.讓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怎樣寫好看。

認真觀察田字格,每個字的部件應從哪起筆,到哪收筆。

4.練習寫字。

5.反饋寫的情況,再寫一個。

6.小結。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讀認字表,組詞。

3.寫生字。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7

教與學過裎:

一、談話導課,激發興趣。

1.説一説,在學習上你有哪些好的習慣。

2.我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偉人,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孫中山就是其中之一。

投影出示孫中山的照片;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孫中山的資料,教師補充。

孫中山小時候有什麼好的學習習慣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略)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兩人一組互讀課文,糾正字音,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默讀課文:

投影出示:

學習方法: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組交流讀懂了什麼,讀懂的問題進行討論。

③選出最重要的問題或還沒解決的問題,集體討論。

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指導。

(1)表揚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梳理、解決學生提出的重要的疑難問題。

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問老師問題,為什麼要壯着膽子?

②孫中山向老師提問,其他同學為什麼嚇呆了?

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了解當時的教育方式,讀第一自然,瞭解到那時“老師不講也不問,學生也不敢向老師提問”。

讀第4自然段“先生拿戒尺”,瞭解孫中山提問就會挨老師的打,所以同學們都很害怕,嚇呆了。

③“鴉雀無聲、搖頭晃腦”是什麼意思?

通過表演做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感受當時的課堂氣氛。

④“照例、糊里糊塗”是什麼意思?

“照例”:看上文了解照例是按照以前的讀書方法去做。

⑤“既然”是什麼意思?可查字典,再讀書中含有“既然”的句子,體會一下。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閲讀方法,使學生懂得抓住重點語句,理解內容,同時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孫中山“不懂就問”的好習慣,讀2一6自然段。

讓學生説出孫中山是怎樣做的,老師是怎樣做的。結果又怎樣,從中體會到什麼。

怎樣讀孫中山與老師的對話,為什麼?

【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自己讀書、思考、提出問題,啟發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敢説、敢問、敢想,指導學生抓住孫中山和老師語氣的變化,讀好這幾段。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拓展練習。

1.課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給同學聽聽,説説為什麼。

2.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麼做的?學了課文後你有哪些收穫?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2個生字,會寫10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在閲讀中獨立認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和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愛問、敢問、進而培養學生會問、善問。

3、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使學生感悟到不懂就問的益處,培養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生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難點:讓學生懂的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朗讀法、調查法

教學準備:

收集關於孫中山的故事,生字,詞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你們的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不解或不知道的情況?你是怎樣做的呢?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來認識一個人物,他就是有這不懂就問這樣一個學習習慣。我們一起到書上了解一下吧。

二、新授

自學

1、自讀識字。説説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怎樣解決。

不會的字可問周圍的人,查字表中的拼音,聯繫上下文猜一猜,。

讀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字。

2、識字反饋:把自己新認識的字讀給周圍的夥伴聽,並做一次小老師考考別人。

識字

讀卡片:要求如果遇到自己不熟的字要誠實大膽地舉起手向老師示意。這樣把學生熟悉的與不熟的字進行分類,可以只在黑板上貼出不熟的生字,再重點進行鞏固練習。

交流

1、自讀思考: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有幾名話?

2、自主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讀文。每小組可經通過討論找出不同的讀文主法如齊讀:分段讀

誦讀

以小組為單位,用不同的讀文方法彙報讀文。

評價

1、鞏固字音,理解字義,認讀10個生字並擴詞。

2、由學生自己挑選出能獨立學會的較簡單的字如:孫、思、呆、例、等,並向其他同學介紹學習方法。學習可能會用拆分部件或通過熟字學生字的方法學

3、學寫生字:為了把字寫漂亮,大家一起來找一找,應注意哪些地方?和老師一起寫一寫,並比一比找出不足,不斷改進。

第二課時

一.新授

交流

再次感知課文,明確學習目的。

1、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説説讀過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問題?

2、教材為什麼要選這樣一篇課文讓我們來學習呢?

寫字

交流學習較難的生字。

1、認讀學過的及沒有學過的生字並擴詞

2、向困難挑戰,看誰能教會大家如何寫這幾個較難的生字

3、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把字寫漂亮。

練習

照樣了説一説背誦

()地背誦

()地背誦

()地聽

()地説

( ) 地()

口頭練習説一説,看誰説最合適,大家來評一評。

1、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樣做的?

(1)你遇到過哪些問題不懂,你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因為你好問,你得到了哪些益處(損失)

教學反思: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9

一、激情引趣,步入課題。

1.學生交流蒐集到的資料或圖片,瞭解孫中山。

2.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孫中山的那麼多故事,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看看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學習的?不懂就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法解決。

生:我分析字的意思,認識“誦”。背“誦”要説話,所以“誦”是言字旁。“拿”,人要用手“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認識“既”字。

生:“原”字我不會,我問了我的好朋友王書羽了。

師:同學們將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都用上了,非常好。

2.同桌合用一本書讀課文,相互檢查正音。

[點評:此方法既是讓同桌相互對課文朗讀水平的檢查、正音的過程,也是在逐漸培養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過程。]

3.檢查反饋。

(1)小組內開火車讀課文,組長彙報讀書的情況。

(2)課文“擂台賽”。小組向小組挑戰,將課文讀給同學們聽。

[點評: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後,讓學生進行課文“擂台”賽,可以很好地激發同學們的閲讀興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同學們體驗到了挑戰的刺激性。]

(3)感知課文大意。

師:剛才同學們都認真地讀了課文,現在請説説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先自言自語地説,再同桌交流,後指名説。)

三、細讀課文,悟情明意。

1.範讀課文,生評出師讀得好的自然段。

生:老師,你讀的第一自然段我喜歡。因為你把那時候上課的情況讀出來了。

生:老師,你讀的第二、三自然段我喜歡。給人感覺孫中山提問時,真叫人害怕。

2.(1)自讀第一自然段,小組內互相質疑、解疑。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2)班內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生:“私塾”是什麼意思?

生:我查過字典,字典上指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的地方。

3.(1)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質疑、解疑。

生:不明白“照例”是什麼意思。

師:可以讀讀第一自然段。

生:我明白了,那時上課,要背讀文章。孫中山照以前那樣背課文了。

生: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照例”。

(2)板書“照例”,要求學生用“照例”説一句話,並説説它的意思。思考:“孫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學的功課”,説明了什麼?(孫中山學習認真)

(3)師:“地背誦”,還可以怎樣填呢?(出示寫有“地背誦”的小黑板)

先小組內説,其次班內説,最後在“語文天地”中填寫:

地背誦、地背誦、地背誦。(結合“語文天地”的活動,積累詞語。)

(4)“小小辯論會”。

師:“他壯着膽子……”怎麼理解?下面開“小小辯論會”,要説出理由。

生1:我認為,這句話説明孫中山害怕。我從文中的“壯着膽子……”和“教室裏鴉雀無聲”知道的。

生2:我認為不害怕。我從圖中孫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緊張、很平靜。

生3:我猜想孫中山開始害怕,後來給自己鼓勁就不害怕了。

師:剛才,同學們辯論得很激烈,以後學習就要談出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5)比較句子,理解詞語。

出示寫有句子的小黑板,讓學生比較。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

這一問,把正在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裏很安靜。

生:用上“搖頭晃腦”我能想到他們讀得很認真。“頓時”説明同學們安靜下來的速度快。

生:“鴉雀無聲”説明這時教室裏非常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

生:如果去掉這幾個詞句子就不具體、不生動了。

師:對!以後我們在寫話時,要儘量將句子寫具體、寫生動。

(6)指導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師指導抓重點詞語讀文。學生練讀。

[點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先嚐試地讀,然後教師教給方法,學生通過感悟,再讀,進一步理解了課文。為學生以後通過抓重點語句朗讀去理解課文指明方向。]

(7)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板書:自讀、質疑、解疑、朗讀。

4.用以上方法自學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5.通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6.不懂就問”發問站:

師:現在我們組建了“不懂就問”發問站,有不懂的問題,請大膽地提出來。(自評、他評、師評三者結合起來。)

生1:那時候,老師為什麼不講解呢?

生2:因為老師很懶。

生3:不是,老師可能認為,講了他們也不明白。

生4:因為,老師想看誰能大膽地提出不懂的問題。

生5:孫中山上學時是幾歲?……

師:現在請剛才提問的同學進行自評,也請其他同學對別人進行評價。

生:我認為我今天能夠起來提問題是最大的進步。

生:我認為某某回答別人的問題,回答得好。

師:剛才,站起來提問、回答問題、評價的同學都是“孫中山”式不懂就問的人,而且你們也能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了,值得表揚。還有些問題老師暫時不回答,老師想在課外和同學們一起查找答案好嗎?

[點評:此刻,師生將評價作為了重點。有水平的問題得到了肯定,水平不高的問題師生從精神上也給予了認可。因為善問是要逐步才能形成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想問、敢問、善問的習慣。]

四、演繹故事,再現生活。

師:同學們想當“演員”嗎?現在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把這個故事演一演,你們當“導演”,選人,分配角色。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同桌互認本課生字。

2.小組內分析易錯的字。

3.班內交流易錯的字。

生:“良”不能少了上面的點。

生:“孫”左邊的“提”不能寫成“橫”。

4.描紅。

5.同桌交換書寫本寫字。

[點評:學生之間有一種競爭意識,也有一種想得到別人認可的願望,因此在別人的本子上書寫會更努力、更用心,寫出的字也就可能更好,用這種方法激勵學生,他們會努力寫出好字並能熟記字形。]

六、課外拓展。

1.將《不懂就問》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學了《不懂就問》後你有什麼想法,把它寫出來,讀給爸爸、媽媽聽。

[點評:將課堂內外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將學生的獨特體驗融於寫作之中,為以後寫作做了鋪墊。]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好習慣”這一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一篇自瀆課文。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習慣是人的一種穩定的行為,良好的習慣將一輩子受益,並對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本套教材非常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好習慣》安排在第一單元,可見它是本冊的一個重點單元。

《不懂就問》是本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它敍述了孫中山小時候學習時養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讚揚了孫中山樂於思考,敢於提問的學習態度。

學情分析:

孫中山這一人物雖然不是學生們所熟悉的,但《不懂就問》這篇課文的語言通俗易懂,學生很容易理解,關注課文的主人公,並能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探討“不懂就問”這一良好習慣的益處及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而產生共鳴。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及本課特點,制定目標如下:

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9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閲讀中獨立識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愛問、敢問、進而善問、會問。

講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到不懂就問的益處,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與難點:

培養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

設計理念:

前幾冊的教學以教師“導學”為主,從學習本課開始,要逐漸形成學生自主質疑、自主討論的自主學習方式。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動腦筋思考,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從而在形成自主學習的方式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查找資料,收集有關孫中山的故事;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切入課文

1、 同學們,在學習上你有哪些好習慣?(學生暢所欲言,相機板書課題)

2、我國有許多科學家、偉人都有良好的習慣,孫中山就是其中的一個,(出示孫中山的照片,交流資料)

3、孫中山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跟他從小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分不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

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書,相互檢查正音。

通過指名讀、開火車、擂台賽等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麼事?

(三)品讀感悟,積累語言

默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什麼?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交流:你讀懂了什麼?從那句話讀懂的?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照例、壯着膽子等詞體會孫中山是如何學習的。

通過同學們的反映:高聲唸書、嚇呆了、鴉雀無聲體會同學們震驚、害怕的心情,以及當時的緊張氣氛。

通過先生態度的變化:拿着戒尺,厲聲問、收起戒尺、講得很仔細體會先生被孫中山善於思考、敢於提問的精神打動。

在學生提問時,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哪些問題是重要的,哪些問題不重要。培養學生善於提問的能力。

(四)朗讀欣賞,昇華情感

課文中那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找出來讀給同學聽,説説為什麼?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説説因為你的好問或不好問,得到了哪些益處或損失?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認讀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2.自由讀課文,學會質疑。善於提問,在提問中瞭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由拼讀、書寫掌握新字新詞。

2.通過讀、問、議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懂就問。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新字、新詞。

2.養成愛提問的好習慣。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讀1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自由讀文,粗知文章內容。

教學重、難點:認字、寫字。

教學方法:自學與討論相結合

教學用具:

1.孫中山畫像的掛圖

2.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教師出示孫中山畫像。

2.提問:你們認識這是誰的畫像嗎?學生自由回答後,教師總結。對,這就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畫像。

他是廣東人,生於1866年,於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國同盟國臨時大總統。遺囑主張,“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位偉大的人物小時候是怎樣求學的嗎?請大家打開書看《不懂就問》一文。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畫出本課的生字。

三、學習生字

1.自由拼讀,先自行消化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認讀的生字卡片

(1)讓讀得好的學生領讀。

(2)同桌互相認讀、互相教。

(3)開火車認讀生字。

3.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卡片

(1)先認讀,然後組詞。

(2)學生互相講講生字的識記方法

如:孫→(子)+(小)→孫(孫子)

誦→通—()+()→誦(背誦)

……

(3)學生學寫生字

四、再讀課文

剛才我們已經學會了本課的生字,那麼讀起課文來應該很輕鬆。

1.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2.齊讀課文。

3.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彙報後,教師歸納:

孫中山在私塾時,不僅會背書,還敢於向老師提問,老師為學生回答了問題,孫中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填空:

孫中山從此養成了( ),這個習慣就是( )。

六、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學會提問題。

2.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問中享受不懂就問的好處和快樂。

教學方法:

1.分小組合作學習

2.互相提問

教學用具:

1.生字、詞卡片

2.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抽讀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孫中山 背誦 思想 流利 剛才 良好

二、學習課文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不懂就問》一文。(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自由提問題後,教師引導:讀了課文,我們就能找出答案。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3.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4.教師總結:是啊,在學習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問題,我們就要像孫中山一樣,從小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今天,你們要不要試一試?

5.分小組學習,教師提出要求:

(1)能提出問題。

(2)小組內儘量解決問題。

(3)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由全班集體解決。

6.教師巡視、傾聽、參與提問或解答。

7.全班彙報。

(1)提出不懂的詞語。

(2)學生互相提出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全班集體解答。教師適時點撥。

8.指導朗讀課文。

三、鞏固練習(幻燈出示)

1.連線

糊里糊塗 一個字都不會錯

壯着膽子 一點兒聲音都沒有

搖頭晃腦 大着膽子

鴉雀無聲 沒弄明白

一字不錯 頭搖來搖去

2.填空

(1)先生講得很( ),大家聽得很( )。

(2)孫中山從此養成了( )的學習習慣。

四、拓展延伸

1.談談學習方法。

2.出示名言進行積累。(幻燈出示)

(1)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標誌就是善於提問。

——(俄)普列漢洛夫

(2)悟從疑得,樂自苦生。

——(中)中居鄖

五、師生總結

1.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2.老師希望你們也能養成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並運用到我們以後的學習中去。

六、佈置作業:

讀以上兩句名言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七、板書設計

背誦——很快

不懂就問 心想——不懂 好習慣

提問——壯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