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精選6篇)

校園2.27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精選6篇)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學會用pH試紙測溶液的酸鹼度;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測試一些物質的pH。

通過對各種操作的比較及對測試數據的分析,建立正確的測試和讀數方法。

讓學生自主測試,拓展活動的空間,培養尊重事實的觀念和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

教學疑點:

不同生長時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議測不同生長時期番茄pH進行了解。

觀察頭髮光澤需要哪些條件,建議增強光線和利用放大鏡觀察。

頭髮耐拉力,用手拉能否準確感知?建議用測力計去測更科學。為使測出的數據具有科學性,可引導學生取幾次的平均值。

重點和難點:

測試方法。

活動方式:

學生主持;分組實驗。

實驗準備:

①分組準備:每組有5個燒杯分別裝20 mL pH為1、4、7、10、13的溶液,頭髮五束(同一個人的頭髮)。

②稀硫酸、稀鹽酸、蒸餾水、氫氧化鈉溶液。

③潔廁精、醋、洗潔精、石灰水、牙膏、西紅柿、牛奶、雞蛋、蘿蔔、純鹼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蘋果、造紙廠排放的廢水、點滴板、pH試紙、玻璃棒、鑷子、小刀、紗布、放大鏡、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師:先請同學們將5束頭髮分別放進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燒杯中,等會觀察。

師:再請同學們看61頁內容,回答,我們從書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顯酸性,ph>7顯鹼性,pH=7顯中性。

生2:測定pH的最簡單的方法是用pH試紙。

反思: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做主持,本身就是對能力的訓練,把講台讓給學生,同學們相互理解與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間,行為和表達更具有學生自身的特點。但主持人和同學們是處於同一知識平台,隨時需要老師的指點,老師在課前要幫助主持人理好提綱。

師:本節課我們學習用pH試紙來測一些物質的pH。今天的主持人為A(男)同學和B(女)同學。(主持人上台)

A:説是主持,我們會和同學們一樣,也要做實驗,我們一起做,一起討論。

B:各組還要把結果寫在黑板上,看哪組做得最好。(兩位主持人在講台上做)

學生分組實驗:測稀硫酸、稀鹽酸、水、氫氧化鈉溶液的pH。(老師在黑板上畫表)

(學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書實驗結果)

A:有11個組的數據都一樣,請問第八組的數據為什麼有差別呢?

第八組同學:我們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這個數據。

B:你們堅持這個結論嗎?

第八組同學:堅持,我們同組同學剛才討論過,可能是我們所測的液體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這回事,這可要問老師了。

師:我要向第八組同學表示欽佩,這組的液體和大家的確實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們做學問能置疑,能尊重事實。我們要向他們表示祝賀(鼓掌)。

反思:測pH的實驗操作並不難,如果用灌輸的方法,幾分鐘就可以解決,可是以上對方法的體驗和對問題的探究,學生樂學,印象深刻。學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讓學生自己做,更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抓住機會,讓學生易快樂的地方更快樂,把學習這種勞動變成樂事。

B:這個不同的現象説明了什麼?

生:同是某一種液體,濃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質的溶液因濃度變化pH也會發生變化,酸變稀了則pH上升,酸性減弱。鹼變稀了,則pH下降,鹼性減弱。

A:這個解釋讓我們明確了更多的知識。再請第十組同學説一下,你們得出稀鹽酸的pH為1.5是怎麼回事?

第十組代表:在測的時候,我們發現pH試紙的顏色和標準比色卡並不完全一致,我們就取了中間值。

B:那就是説是想像出的一種顏色了,顏色是能想像出來的嗎?

第十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麼用最接近的顏色反而更準確了。

生2:説明用pH試紙只能粗略地測量。

生3:書上説,用pH試紙測是最簡單的方法,我知道醫生給人看病時也常用pH試紙,而給人治病,應該是要求很高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冷場)

A:老師,請您回答。

師:這就如托盤天平也是粗略地稱量,大多數情況,所得到的值已足夠達到要求。現在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們把已用過的pH試紙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一下有沒有變化。

生1:和先測的值比較,有變化。

生2:説明時間長了pH試紙的顏色會發生變化。

生3:要求我們在測pH時,把液體滴在pH試紙上後,要立即與比色卡比較,才能反映出液體的pH。

師:請同學們任取一種剛測過pH的液體,放在小燒杯中,用pH試紙放在裏面看看。

生1:液體變顏色了。

生2:取出試紙讀數,液體的pH與我們剛才的數據有區別。

A:我和小B同學也觀察到了這個現象,那這説明了什麼?

生1:這個紙不是普通的紙,是pH試紙(笑聲,誰不知道),我是説上面有藥。

生2:對,就跟我們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會擴散到水中一樣。

生3:如果把pH試紙直接放入藥品裏,藥品可就被污染了,並且也測不準。

B:同學們觀察和分析得很好,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們真棒。

反思:及時歸納與總結。

A:現在我們歸納一下用pH試紙測pH的方法。

B:還有,在測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師邊聽邊板書)

方法

注意事項(主要原因)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試紙上

不能把紙放在試劑瓶裏(防止污染藥品)

2立即讀數

準確讀數(時間一長,pH試紙會變色)

3取整數值

更符合實際

4酸的pH<7,鹼的ph>7,中性的pH=7

對書本知識進行了驗證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中和反應中pH的變化以及熱量的變化。

②鹽的組成,並能初步判斷鹽類物質。

2、過程與方法: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屬活動順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酸、鹼、鹽對人類生活與社會生產的重要性

二、任務分析

1、起點能力:學生對酸和鹼性質在以前的學習中有所認識

2、教學重點:認識酸鹼中和反應以及反應中的酸鹼性變化和熱量變化。探究金屬活動順序並能對簡單的置換反應進行判斷。

3、教學難點:從中和反應中酸鹼性的變化,設計實驗探究金屬活動順序。

4、課型:探究、討論

5、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中和反應

【設問】如果把酸溶液和鹼溶液混合,會有什麼變化呢?

【活動與探究】

1、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測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鹽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剛變為無色時停止加入鹽酸。溶液的鹼性發生了什麼變化?溶液的温度有什麼變化?

2、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的顏色又有什麼變化?這説明了什麼?

3、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發皿中,加熱到幹,觀察到什麼現象?這説明了什麼?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1)知道酸和鹼發生的中和反應。

(2)瞭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2)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係,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2)認識溶液酸鹼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學難點

(1)中和反應的理解和應用。

(2)酸鹼性和酸鹼度的區別。

實驗儀器:試管、膠頭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實驗藥品:NaOH溶液、鹽酸溶液、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鈣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試紙、紙巾、標準比色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學習了常見的三酸三鹼,誰能正確書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新獲取的信息思考回答問題

你認為這些酸鹼之間是否能夠發生反應。並寫出自己的猜測。

讓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測結果。引導同學相互討論交流歸納板書所有猜測。

板書: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學生書寫猜測結果,並相互討論。

提問:通過什麼現象可以判斷化學反應的確發生了?

學生回憶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並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無現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渾濁後者無現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後者無現象

(以上各組反應都有熱量放出)

問題:通過明顯的現象我們可以判斷反應已經發生,你對那些無明顯現象的怎麼看?

板書:無現象的可能1.發生反應

2.反應了無明顯現象

選派代表黑板簡單書寫自己的實驗方案和簡單實驗流程。實驗結束後補充自己的實驗現象和結論。交流討論四組的實驗方案以及實驗的現象和結論並讓學生選擇最佳方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引導。(如果學生已經設計出用酚酞進行實驗,教師可重複演示。)

演示實驗

取小試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2滴酚酞(觀察顏色變化),向試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

分析: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隨着稀硫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至溶液變成無色。説明氫氧化鈉已經發生了反應不存在了。

板書: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動手實驗,記錄現象

實驗後討論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討論如何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並設計實驗方案簡單書寫自己的實驗流程。

根據自己的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並記錄現象分析結果。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

學生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的方程式書寫猜測中的所有方程式。

觀察生成物在構成上的共同點:都是鹽。

觀察反應的共同點:都是酸和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揭示中和反應:酸和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其實所有的酸和鹼之間都能發生中和反應。像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所以我們要藉助無色酚酞觀察反應是否發生,而有些酸和鹼反應是有明顯現象的,就不需要藉助酸鹼指示劑了。

課件展示:演示酸鹼中和反應的微觀變化。

H++ OH-=H2O

在實驗完成後能將酸溶液或鹼溶液直接倒進下水道嗎?應該如何處理呢?

積極思考,利用所學的新知回答問題

展示有關中和反應在實際應用中的一系列圖片

工業:如硫酸廠的廢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實驗室的廢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後排放

農業:如經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醃製皮蛋產生的鹼,從而去除皮蛋的澀味

如用含氫氧化鋁的胃藥治療胃酸過多,你會寫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學生練習: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蟲叮咬後因其分泌的蟻酸而感到不適,可塗鹼性物質(如稀氨水)來緩解痛癢。

提問:能塗氫氧化鈉溶液嗎?

觀看圖片並不斷思索,尋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課堂小結:1.中和反應的定義和實質

2.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反應的實驗探究方法

3.中和反應的應用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1.理論聯繫實際,梳理知識要點的同時,重點突出生活應用。

2.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為學生創造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複習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酸和鹼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會用酸鹼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鹼性,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度。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歸納等

【複習流程】

一、酸和鹼的概念

1.酸

常見酸的化學式:

2.鹼

常見能溶於水的鹼的化學式:

二、酸和鹼的物理性質

濃硫酸

濃鹽酸

顏色

狀態

氣味

密度

打開瓶口的現象

naoh

ca(oh)2

俗名

顏色.狀態

溶解性

露置在空氣中的現象

三、酸和鹼的化學性質

稀鹽酸

稀硫酸

酸的

指示劑

1.使石蕊溶液變色

2.使酚酞溶液變色

金屬

zn+hcl-

fe+h2so4-

金屬氧化物

fe2o3+hcl-

cuo+h2so4-

fe(oh)3+hcl-

cu(oh)2+h2so4-

agno3+hcl-

bacl2+h2so4-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鹼的

指示劑

1.使石蕊溶液變色

2.使酚酞溶液變色

非金屬

氧化物

co2+naoh——

so2+naoh——

co2+ca(oh)2—

naoh+hcl——

ca(oh)2+hcl—

cuso4+naoh——

na2co3+ca(oh)2——

例題:有下列四種實驗設計及操作,實驗過程中其現象不能説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的是()

四、ph應用

1.溶液酸鹼度測定方法

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將被測液滴到_______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____________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為____色,此時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鹽酸,並不斷振盪,直至溶液剛好無色時,溶液呈____性,ph____繼續滴加稀鹽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個實驗中溶液發生了____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3.現有白紙和幾種溶液,有人用這些材料設計了一個名為“雨落葉出紅花開”的趣味實驗。實驗的過程如下:先用潔淨的毛筆蘸________(填序號,下同)在白紙上畫上花,再用_________畫上葉,將白紙掛上牆壁,晾乾後用________向紙上噴即成。

a.酚酞溶液b.石蕊溶液

c.氫氧化鈉溶液d.稀鹽酸

五、聯繫生活

在一條魚蝦絕跡的小河邊,有四座工廠:甲.乙.丙.丁。他們排放的廢液裏,每廠只有碳酸鈉.氯化鐵.氫氧化鈣.鹽酸的一種。某中學環保小組實地調查的情況如圖。甲處的河水是乳白色的,乙處的河水是紅褐色的,丙處的河水變清了,丁處的河水是清的,但有氣泡產生。請推測這四座工廠廢液裏的污染物?

六.課堂練習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本質原因是()

a.能與指示劑作用b.能與鹼發生中和反應

c.能解離出h+d.都含有氫元素

2.我們已熟識的下列物質中,溶於水時不會放出大量熱的是()

a.生石灰b.氫氧化鈉固體

c.濃硫酸d.氫氧化鈣固體

3.根據你所做過的家庭小實驗,判斷下列溶液:①氯化鈉溶液②碳酸鈉溶液③酒精糖水,能導電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下列物質在空氣中質量會增加的是()

a.稀硫酸d.硝酸鈉溶液

c.濃鹽酸b.氫氧化鉀溶液

5.能和稀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鈣c.氫氧化鈉d.鋅粒

6.下列各組內表示同一種物質的是()

a.氫氧化鈉.燒鹼.火鹼b.氫氧化鈣.消石灰.生石灰

c.鹽酸.氯化氫.食鹽d.冰.乾冰.水

7.下列氣體中,不能用固體氫氧化鈉乾燥的是()

8.20g20%的naoh與20g20%的hcl溶液充分反應後,滴入石蕊溶液顯()

a.紫色b.藍色c.紅色d.無色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知識目標:

1.通過溶液導電性的實驗,瞭解某些物質的水溶液能導電和電離的概念。

2.從電離的角度理解酸、鹼、鹽的概念。

3.學會書寫常見的酸、鹼、鹽的電離方程式。

科學素養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學會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

教學重點:溶液導電的原因和電離的概念。

教學難點:書寫電離方程式

教學準備:實驗[8-1]───實驗[8-4]

投影儀、明膠片

教學方法:實驗法、討論法、練習法、歸納法。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下列物質哪些屬於單質?哪些屬於化合物?哪些屬於混合物?

空氣、氧氣、二氧化碳、鹽酸、氫氣、鋅、氯化鈉、硫酸銅、碳酸鈣、磷

(小結物質分類的初步知識並將上述物質對號入座)

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物質分類的初步知識,本章我們將繼續研究有關化 合物的分類,酸、鹼、鹽就是幾類重要的化合物。

講授新課: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投影)

講 解:在學習了有關溶液知識的基礎上,我們來研究一下不同物質水溶液 的導電性。

演示:

測定①Nacl固體、KNO3固體、NaOH固體蔗糖固體、酒精、蒸餾水的

導電性。

測定②Nacl溶液、KNO3溶液、NaOH溶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的導

電生。

觀察:

哪些物質不導電?哪些物質能導電?

小結:重點

NaCl固體(不導電) Nacl溶液(導電)

KNO3固體(不導電) KNO3溶液(導電)

NaOH固體(不導電) NaOH溶液(導電)

蔗糖固體(不導電) 蔗糖溶液(不導電)

酒精(不導電) 酒精溶液(不導電)

蒸餾水(不導電)

設問:

為什麼有的物質(如NaCl固體)本身不導電,而它的水溶液能導電呢? 而有的物質(如蔗糖固體)本身不導電,把它配成水溶液還是不導電?

閲讀:課本P150頁-151頁 第二段

在水分子作用下

分析: NaCl 固體 Na++Cl-

(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離子能自由移動)

不導電 導電

小結:要點:

有些物質的水溶液能導電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支的離子存在。

講解:物質溶於水時,離解成自由移動離了的過程叫電離

(引出電離的概念)

分析:電離是在溶於水的條件下發生的,與通電與否無關,電離可用電離方 程式表示。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中和反應是酸和鹼的重要性質,是貫穿酸、鹼、鹽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紐帶,既建立了酸和鹼之間的聯繫,又為鹽與複分解反應奠定了基礎。同時還為高中學習中和滴定做準備,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着廣泛應用。因此,在課程標準中,中和反應體現在兩個一級主題裏,既是《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酸和鹼的主要性質,又是《物質的化學變化》中複分解反應的.典型反應,學習本節內容能使學生能充分了解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繫。為了説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動與探究,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

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或鹼的性質來介紹,而是綜合起來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説明。

本節課安排在常見的酸和鹼之後,學生們在有了酸、鹼性質的基礎之上再來學習本節課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時為下一節鹽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這種安排有助於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重新構建。

(二)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概念。

2、瞭解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瞭解溶液酸鹼度的改變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初步學會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的某些方法。

2、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通過中和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係,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三)教學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中和反應的定義、實質及其應用。

2、教學難點: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和反應實質的理解。

二、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經聽到過酸鹼中和這個詞,但是並不瞭解酸鹼中和反應的實質。這為本課中和反應的應用做了鋪墊。通過8.1和8.2的學習,學生知道了酸和鹼能夠使酸鹼指示劑變色,認識了酸鹼的一些化學性質;並且知道了強酸、強鹼具有腐蝕性,學會了在實驗中正確操作,也具備了一定的問題探究能力,對於小組合作學習也有了一些經驗,為本節課的探究奠定了基礎。

在此之前學生接觸的化學變化一般都伴隨有明顯的現象,他們習慣於根據現象判斷反應的發生,許多酸鹼溶液混合後因為沒有明顯的現象發生,學生對中和反應能否發生可能會抱有疑惑,這是本節課需要解決的難點,也正是探究活動的切入點。

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從離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應容易發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應的實質,為高中化學中學習酸、酸性氧化物、酸式鹽與鹼、鹼性氧化物等物質的性質,以及“離子反應”,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應的應用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學生自學來完成,

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輔助

實驗儀器:試管、膠頭滴管、玻璃棒、點滴板、酒精燈等

實驗藥品:NaOH溶液、鹽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硫酸銅溶液等

四、教學方法:

合作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等

五、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

六、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預習新知。(課前完成學案)

多媒體——情境導入:通過兩種蜂蜇人,採取不同緩解疼痛的方法,感受到酸鹼發生了反應,引入酸鹼反應的話題,激發學生求知慾。

設計意圖知識回顧:複習相關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預習檢測,問題生成

學生實驗: 取一支試管,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向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啟發學生思考:實驗中無現象説明什麼問題呢?酸與鹼是否發生了反應?如果發生反應會有什麼特點?下面我們一起探討酸與鹼之間會發生什麼反應。

生成本節課最核心的問題,激起學生對本課題的探究興趣。

〈三〉合作學習,交流展示。感悟新知識過程:合作探究中和反應

學生活動:小組內活動,提出對於酸和鹼那個的猜想和驗證實驗方案。

分析問題:實驗中沒有明顯的變化,是否就能下結論説:酸和鹼之間不發生反應呢?當然不能,我們前面學過的一些反應也沒有明顯的實驗現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以及剛學過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顯然這個實驗方案不能判斷酸和鹼能否發生反應,還需要從剛剛學過的酸和鹼的性質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劑。引導學生判斷化學變化是否發生,不能只根據沒有明顯的現象就輕易下結論説反應不進行,同時也教育學生看問題不能只停留於表面。

2、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指示劑“多中選優”。

學生活動:組間討論,各個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和優劣。

根據實驗台上所提供的試劑,自主設計選用合適的指示劑來證明NaOH與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並用手感覺反應前後温度變化。學生的設計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鹽酸

稀NaOH溶液(無色)→→→→→→溶液變紅→→→→→→→→→→溶液紅色變無色, 振盪 振盪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鹽酸(無色)→→→→→→→→→溶液無色→→→→→→→→→溶液無色變紅色 振盪振盪 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鹽酸

稀NaOH溶液(無色)→→→→→→溶液變藍色→→→→→→→→→溶液變紫色

振盪 振盪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鹽酸(無色)→→→→→→→→→溶液變紅色→→→→→→→→→溶液變紫色 振盪 振盪 設計意圖:“滴定順序”設計“反向對比”,指示劑“多中選優”,學生從較不完善的實驗設計到完善的實驗設計,通過推敲,讓學生體會到探究是一個趨近完美的過程。和鹼的反應有兩個探究一個是和可溶性的鹼溶液一個不溶性的鹼反應。

教師 :徵求和暗示其它方案,驗證酸鹼之間發生了反應。此過程的設計主要落在酸和減得通性的基礎上,如果不能得到酸或鹼存在的現象,則證明酸和鹼反應了。

播放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視頻1説明酸鹼反應的結果有鹽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應的定義,是酸和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教師分析並【板書 】 學生仿寫:

HCl﹢NaOH = NaCl ﹢H2O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體分析:NaCl的組成,推測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鹽的概念:

像NaCl這樣由由金屬粒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

設計意圖:知識由淺入深,有助於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從構成、組成的角度給鹽下定義。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能力、觀察與歸納分析的能力。 〈四〉精講點撥,梳理歸納

教師播放:酸鹼中和反應的微觀過程視頻2,使學生再次直觀地感受中和反應的實質。 學生觀看並思考:在酸和鹼混合時到底溶液有哪些變化?

鹽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

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鹽酸中的H與NaOH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了H2O分子。鹽酸中的Cl與NaOH

++-溶液中的Na在反應前後不變。得出中和反應實質:H+OH= H2O。使學生對中和反應為什麼很容易

發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過渡: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有什麼用途?

〈五〉閲讀課本,歸納應用

學生閲讀:問題閲讀相關內容自學,討論交流,瞭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要求學生看書,通過問題自己找出知識點。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把課堂引向中和反應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化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

當堂訓練:兩個典型例題重在加深對中和反應的理解,既與會考試題鏈接,又訓練了學生的能力。又為歸納中和反應過程溶液的變化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