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營養師營養知識:雞蛋營養

導語:雞蛋中富含各種蛋白營養成分,那麼雞蛋有什麼營養飲食講究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營養師營養知識:雞蛋營養,大家可以參考閲讀,更多詳情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營養師營養知識:雞蛋營養

  雞蛋怎麼吃更營養?

雞蛋有營養幾乎是件眾所周知的事,“世界最營養早餐”、“理想的營養庫”、“最優質的蛋白”等,都是人們給它的華美封號。但你知道嗎?水煮蛋、蒸雞蛋、荷包蛋、炒雞蛋……不同做法對它的營養吸收有着很大影響。下面請權威營養學家為您詳細分析雞蛋營養,並列出“雞蛋吃法排行榜”,告訴您,要想吸收最多的蛋白質、對心臟有益、補充維生素,選擇哪種雞蛋做法才最好。

  蛋白質都在蛋清裏

吃雞蛋,無外乎蛋清、蛋黃兩個部分。有人認為蛋黃有營養,棄蛋清只吃蛋黃;有人卻害怕長胖,只吃蛋清而扔掉蛋黃。蛋黃和蛋清,到底哪個更有營養?

其實,蛋清和蛋黃各有優勢,但營養成分大不同。蛋清中除了90%的水分之外,剩下10%主要是蛋白質。可別小看這10%的蛋白質,雞蛋中的蛋白質主要都包含其中。山東大學營養與食品衞生研究所藺新英教授也指出,雞蛋的蛋白質僅次於母乳,在人體中利用率很高,是食物中最優質的蛋白質之一。建議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是剛做完手術的人,不妨多吃蛋清補充蛋白質。

跟蛋清比起來,蛋黃的營養成分就複雜得多。雞蛋中的脂肪全部集中在蛋黃裏,但大多是對人體有利的脂肪酸,而且含有橄欖油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對預防心臟病有益。此外,維生素A、D、E、K,磷、鐵等礦物質也大多在蛋黃中,儘管鐵的吸收率比較低,但對於不能吃肉的嬰兒來説,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蛋黃中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卵磷脂,對大腦發育格外關鍵,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蛋黃的顏色更藴藏着豐富的營養密碼:有預防嘴角開裂的核黃素,還有能保護眼睛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而往往蛋黃顏色越深,這類維生素含量就越高。

有人害怕蛋黃中的膽固醇,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人體內如果血清膽固醇太低,會造成免疫力低下,血管的強度也會受到影響,同樣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因此,健康人一天吃一兩個蛋黃是非常健康的;對於血脂已經偏高的人,每天吃半個蛋黃比較合適。

水煮的吃法最營養

在各種食物裏,雞蛋的吃法幾乎是最多種多樣的,致力於烹飪與營養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根據各種研究與實驗數據,幫我們列出了3個雞蛋吃法排行榜,最後發現,不管在哪個榜單裏,“帶殼水煮蛋”這種做法都排名第一。

  “有益心臟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調温度不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也沒接觸氧氣(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成為最嚴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脅之一),因此是對心臟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湯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攤雞蛋。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餅,因此蛋黃中的膽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雞蛋。雞蛋打散後再炒,蛋黃中的膽固醇和空氣接觸較充分,氧化較多。雞蛋比較吸油,用油量也較大。

“蛋白質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有研究顯示,水煮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幾乎能全部被人體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攤雞蛋。這兩種做法的蛋白質消化率為98%。

第三名:炒雞蛋。蛋白質消化率為97%。

第四名:蒸雞蛋。蛋白質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雞蛋。蛋白質消化率僅為30%—50%。

“維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加熱温度低,營養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熱温度較低,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熱温度較低,水溶性維生素有少許損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熱温度高,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五名:攤雞蛋。加熱温度高,所有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六名:炒雞蛋。加熱温度高,維生素損失較多。

雞蛋煮熟後泡5分鐘

光知道哪種雞蛋做法最好還不行,如果操作不對,不但會讓口感變差,更會影響營養,甚至產生有害物質。

煮雞蛋:雞蛋應該冷水下鍋,慢火升温,沸騰後微火煮3分鐘,停火後再浸泡5分鐘。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蛋白變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而煮沸時間超過10分鐘的雞蛋,不但口感變老,維生素損失大,蛋白質也會變得難消化。

煮荷包蛋:水沸時打入雞蛋,轉至小火煨熟。鹹味的荷包蛋中可以加入西紅柿、青菜等,甜味的還可以加上酒釀、紅棗、枸杞等配料。

雞蛋羹:不要在攪拌雞蛋的時候放入油或鹽,這樣易使蛋膠質受到破壞,蒸出來的蛋羹又粗又硬。也不要用力攪拌,略攪幾下,保證攪均勻就上鍋蒸。另外,蒸蛋羹時加入少許牛奶,能讓其口感更滑嫩,營養含量也更高。

煎荷包蛋:最好用小火,油也要少。有的人喜歡把蛋清煎得焦脆,這樣不但會損失營養,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物。最好只煎一面,蛋清凝固即可。

攤雞蛋:用油要少,最好用中火。蛋餅如果攤厚一點,更有利於保存營養。

炒雞蛋:最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則會損失大量營養,還會讓雞蛋變硬。但火太小了也不行,因為時間長了水分丟失多,攤出的雞蛋發乾,會影響質感。

  吃雞蛋10個必知學問

在營養學界,雞蛋一直有“全營養食品”的美稱。的確,雞蛋是優質蛋白質的最佳來源之一,其中還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少量歐米伽3脂肪酸,大量卵磷脂、葉黃素等保健成分。但對於這種高營養食品,人們對它的瞭解並不多。

  1.雞蛋的哪種吃法最健康?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指出,從蛋黃的維生素損失和蛋白質消化率來説,如果不煎炸到發黃發脆的程度,蒸、煮、炒、煎等烹調方法之間的差異不大。但按膽固醇的氧化程度和受熱程度考慮,各種烹調方法的健康排名如下,A級:蒸煮雞蛋,B級:煮荷包蛋、蛋花湯,C級:炒雞蛋、雞蛋煎餅,D級:焗蛋黃。

  2.醃雞蛋會造成營養損失嗎?

醃雞蛋是指加鹽醃製過的鹹雞蛋。醃製過程中營養損失並不大,但有研究表明醃雞蛋中的膽固醇氧化程度較大,形成的膽固醇氧化產物會對心血管造成危害。茶葉蛋也是醃雞蛋的一種,而且茶葉等抗氧化物質的存在會減輕膽固醇的氧化程度。然而,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宋新提醒,茶葉含有生物鹼會刺激胃酸分泌,因此兒童、孕婦、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茶雞蛋。

  3.一天吃幾個雞蛋比較合適?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程義勇教授表示,不同人羣的雞蛋食用量也有所不同。兒童、孕婦、乳母和運動量大的人,可以每天吃1—2個雞蛋。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每天吃1個雞蛋即可。血脂異常患者或肥胖者,建議每週吃2—4個雞蛋較為合適。

  4.吃一盤炒雞蛋或雞蛋羹(約5個),會引起膽固醇的升高嗎?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普通成年人每天攝入的膽固醇不要超過300毫克,高血脂者應控制在200毫克以下。一個50克的`雞蛋,膽固醇含量達290毫克。但實際上人體每個細胞的合成都需要膽固醇,為了供應需求,人體每天要合成1000毫克以上的膽固醇,因此消費者不必為一次性攝入過多雞蛋擔心。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食用量,便不會出現膽固醇升高的麻煩。

  5.感冒了還能吃炒雞蛋嗎?

感冒發燒時,人體能量消耗較大,抵抗力就會下降,也吃不下什麼東西,缺乏營養,適當補充雞蛋等蛋白質比較高的食物,對身體的恢復是有好處的。專家建議最好吃雞蛋羹、蛋花湯,不要吃油炸或煎雞蛋,因為油炸的東西容易產生胃熱,不容易消化。

  6.個小的雞蛋營養更好嗎?

很多消費者認為個小或者蛋殼顏色深的雞蛋營養價值好,然而,範志紅指出,雞蛋的大小以及蛋殼的顏色跟其營養價值之間並沒有一定的關係。還有的消費者只認土雞蛋,其實從營養價值來説,土雞蛋和雞場蛋差別不大,土雞蛋的磷脂含量和歐米伽3脂肪酸高於雞場蛋,但礦物質含量則略低於土雞蛋。但從食用安全性來説,土雞自由跑動,吃到的食物較雜,反而更不安全。

  7.功能雞蛋值得買嗎?

農業部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徐桂雲副教授説,市場上的一些功能雞蛋可能在飼料中加入個別微量元素,比如高鋅雞蛋、高錳雞蛋等,但並不因此具有特殊功能,有些商家所宣稱的營養優勢,也並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證實。同時,人體對微量元素的攝取量是有標準的,攝入過多有可能導致中毒。

  8.哪樣的雞蛋最新鮮?

選購雞蛋時,有一些小竅門,專家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判斷雞蛋是否新鮮:一看,鮮蛋的蛋殼上附着一層白霜,蛋殼顏色鮮明,氣孔明顯;二搖,用手輕輕搖動,沒有聲音的是鮮蛋;三試,將雞蛋放入冷水中,下沉的是鮮蛋。

  9.雞蛋需不需要放進冰箱?

美國“讀者文摘”網站曾撰文指出,在雞蛋的表面天然覆蓋着一層抑菌物質,外面的微生物很難侵入,因此並不容易變質。但在超市裏購買的成盒包裝的雞蛋都已經經過了人工的清洗和消毒,外面的那層“保護膜”也被除去了。所以,那些光鮮乾淨的雞蛋,一定要放入冰箱冷藏。

  10.雞蛋存放多久比較合適?

雞蛋包裝上的保質期一般為45—60天,因此很多人會很放心地將雞蛋存上個把月。針對這一做法,徐桂雲提醒道,雞蛋存放久了,不僅會帶來安全隱患,其營養也會變差。徐桂雲建議,一週內的新鮮雞蛋最好,但如果條件達不到,半個月內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