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我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

供應鏈1.04W

今天,供應鏈管理尤其引人關注,因為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和合理的物流能通過對整個生產和流通結構的改善和協調,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關於供應鏈管理的文章,歡迎閲讀。

我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
  1.中國供應鏈管理的現狀

從國際範圍內看,供應鏈管理是和工業化的普及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真正受到人們的重視也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際上對供應鏈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應鏈的組成、多級庫存、供應鏈的財務等方面,主要解決供應鏈的操作效率問題。近年來的研究主要把供應鏈管理看作一種戰略性的管理體系,研究到了所有加盟企業的長期合作關係,特別是集中在合作製造和建立戰略伙伴關係方面,而不僅僅是供應鏈的連接問題,其範圍已經超越了供應鏈出現初期的那種短期的、基於某些業務活動的經濟關係,更偏重於長期計劃的研究。

在我國,供應鏈的發展相對滯後一些,但一些相關的思想卻早已開始形成。供應鏈管理在我國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978年以前,我國的製造業相對比較落後,企業對“供應鏈”這個概念幾乎一無所知。企業要產什麼,往往不是自己決定,而是由原材料推動,直至成品銷售給客户。此時由於計劃經濟和短缺經濟的條件,企業拼命技改、搶項目、擴建廠房、更新設備,導致製造能力大量過剩,而銷售和供應能力則很弱,是典型的“腰鼓型”呆滯式企業。這個年代又被稱作供應鏈的“推進”時代。

1979至1992年,中國的對外貿易蓬勃發展,在這個階段,企業開始注意充分利用內部資源,客户的需求也逐漸成為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因素。在客户的需求的“拉動”下,企業開始注意對整個經營活動加以控制和管理。這些年又被稱作供應鏈的“拉式”時代。

1993年以後,中國的經濟體制逐步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市場逐步繁榮,大部分商品已呈現過剩,產品質量等因素在競爭中的優勢逐漸減少,成本的競爭優勢逐漸體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從原材料採購開始就加以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然而,這還剛剛開始了供應鏈內部集成的階段。

國內對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過去企業對供應鏈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供應商―製造商這一層面上,只是供應鏈的一小段,研究的內容主要侷限於供應商的選擇和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質量、保證供應鏈的連續性和經濟性等問題,沒有考慮整個從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到最終用户的完整供應鏈,也沒有考慮供應鏈管理的戰略性問題。因此,可以説,目前在我國企業界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就我國脱胎於計劃經濟模式的國有企業和中小規模的大量的加工生產企業來説,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仍然是比較陌生的概念,隨着近年來為跨國公司配套生產、加工企業的增加,一些企業開始在理念和經營上不自覺地有了供應鏈管理的要求。

  2.中國供應鏈管理問題

  2.1合作中遇見的問題。

2.1.1合作伙伴的互相不信任

由於供應鏈的參加成員是具有不同經濟利益的實體,相互間存在利益上的衝突,這種利益衝突常常會導致各成員間對抗行為的產生,加上長期以來中國重政治鬥爭、輕生產經營,人與人之間習慣思維定式化,從而無法對供應鏈中的各項活動實行有效的整合和協調。在組織上也是如此,比如國內一些大型零售企業內部仍然是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各個部門單獨進貨,各有各的進貨渠道,這不僅加大了進貨的成本,而且使整個企業失去了抵禦市場變化的能力,沒有發揮集團公司應有的優勢。供應鏈管理中,各參與成員的彼此溝通協作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在供應鏈各參與成員間建立起互信,建立起以開發供應鏈效率為核心的戰略聯盟合作關係。

2.1.2企業文化的衝突

企業文化可以定義為一個企業所具有的共同價值觀體系。在每一個企業中,都存在着隨時間演變的價值觀、信念、傳統思想等觀念模式,這些內容構成一個企業的價值觀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職工的看法以及對環境變化的反應,當員工遇到問題時,企業文化對員工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會起指導作用。在供應鏈管理中,由於涉及多個不同的企業,無法實施單個文化的管理,不同企業、不同國別的文化差異常常帶來溝通的障礙甚至衝突,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個體的.文化,組織的環境、管理的風格和技巧都可能造成溝通和協調的障礙。

  2.2技術問題

2.2.1企業內部整合的內部問題

供應鏈的最終目標是使整個供應鏈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從而更好地為最終客户服務。這就需要供應鏈中每個企業本身就已經使其各個方面的資源充分調配和平衡,並且使各個子系統一體化,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供應鏈銜接。我國目前很多企業還是沿襲傳統方法,企業的各個子系統各自為政,互相割裂,很多工作交叉作業,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要達到內部整合,只有依靠技術,重組業務流程。

2.2.2供應鏈整合的技術問題

供應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地域和時間跨度大,對信息依賴程度高。供應鏈系統連接多個生產企業、運輸業、配銷業及用户,隨需求和供應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係統管理必須具有足夠的靈活性與可變性。供應鏈系統從生產、分配、銷售到用户都不是孤立的行為,是一環扣一環,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因此,必須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技術將是供應鏈整合的實現工具。

  2.3外包的整體水平較低.

中國的很多公司都是小而全的公司,也就是傳統的縱向一體化,即製造、裝配、銷售的一體化,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生產和交易程序,另外中國“萬事不求人”的傳統思想使企業成為一個封閉系統,與開放式的全球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相差甚遠,無法適應供應鏈管理的要求。但隨着競爭的加劇,這種做法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因為企業必須在所有這些環節中都最強,才有可能取得整體的競爭優勢。在如今的網絡經濟時代,競爭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市場機會變動頻繁,所需資源組合不一,單獨一個企業的資源難以迅速和長久形成競爭優勢,企業集團與傳統的企業聯盟難以適應。因此,外包成為網絡經濟時代企業形成競爭優勢的一個戰略方針。我國很多企業目前還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思維中,使得外包的總體水平低下,市場競爭力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