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通用10篇)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1

設計説明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做好鋪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自我發現的過程。因此,本設計充分利用主題圖創設活動情境,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為學生在操作中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積累活動經驗,做好鋪墊。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動手操作是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因此,本設計注重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為抽象算式建立表象支撐,直觀感受餘數的意義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通過對比恰好分完和分完後有剩餘的情況,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並總結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 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小棒 水果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主題圖,教師創設情境。

同學們,郵遞員叔叔今天給我們班的小朋友送來了一張照片,它是從我們的聯誼班寄來的。你們看,聯誼班的同學學得多認真啊! 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説一説這些同學在做什麼。(這些同學在用小棒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黑板上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在黑板上依次畫出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並彙報結果。

(4)質疑:看到我們擺的圖形後,你有什麼發現嗎?

預設

生1:我發現擺完圖形後小棒都有剩餘。

生2:我發現剩餘的小棒根數都不相同。

2.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羣愛思考的好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餘,那麼怎樣用數學語言描述它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

設計意圖: 利用主題圖創設郵遞員叔叔送照片的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圖形,進而發現問題。目的是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樣擺?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個草莓來擺一擺,然後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1)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預設

生: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6÷2=3(盤)。(教師板書)

(3)指名説一説這個算式的意義。

預設

生:這個算式表示把6個草莓每2個分1份,可以分3份。

2.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1)教師把原題改成: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餘?

(2)學生動手操作並彙報操作結果。

預設

生: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平均分後有剩餘怎麼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麼表示?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4)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並彙報。

(5)教師明確:7裏面最多有3個2,餘下的1不夠再分,餘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餘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教師板書算式)

(6)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麼名稱?分別表示什麼?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2

教學內容:

三年級數學上冊《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瞭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含義。

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後有餘數的現象稱為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

49頁主題圖,學生準備20張相同的圓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確定目標

同學們喜歡體育課嗎?老師今天帶你們在體育課上學習數學知識。

出示主題圖,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些什麼?用自己的話説説。

生:“有打籃球的、跳繩的,有花盆、有樹、有小旗……”

師:“誰能根據這個畫面,編一道乘法或除法應用題?”

二、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問題一: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1.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2.全班交流,説自己的思考過程。

3.教學豎式

(1)學生嘗試列豎式;

(2)認同除法豎式的一般列法;

(3)體會除法豎式的含義。

A.用圓片代替花盆師生一起在黑板上擺一擺。

B.觀察豎式,嘗試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

C.交流解惑。

三、小組交流,釋疑解難

問題二:16盆花如果每組擺5盆,結果怎麼樣?

1.學生活動:用圓片代替花盆在桌子上擺一擺,結果用豎式表示。

2.結合學生的操作活動理解豎式每一步的含義。

3.思考:

A.如果有17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餘幾盆?

B.現在又21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餘幾盆?

4.交流、評價。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餘數的除法,含義就是平均分後有剩餘。

四、團隊競賽,激勵評價

甲隊、乙隊相互出題,交換解答,然後組長評價。老師可以

當好裁判,進行點撥、評價。

五、訓練提升,小結鞏固

師:同學們再把主題圖中的其他內容編成應用題,列式計算。 A組,打籃球;B組,跳繩;C組,插小旗;看哪一組的同學做得又對又快。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餘數的'除法……

六、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練習十二1、2、4題

案例分析

【案例一】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15÷5=3(組)

這道除法應用題比較簡單,屬於表內除法,學生很快就能就算出商是多少。由淺入深,為下一步做好鋪墊。

【案例二】現有21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餘幾盆?

這個問題就比上一題複雜的多了,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反覆讀題,理解每一個字的含義。“最多可以擺幾組?”是什麼意思。對於學困生一是要予以提示,用除法計算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考慮,也就是説商數一定要商最大值,讓每個同學知道餘數要比除數小。理解商和餘數的含義,正確使用單位名稱。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我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餘數,認識餘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教具、學具的展示、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在課堂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動手擺圓片,認識餘數,得出結論。突出了“剩餘”的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從中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強調了“餘數要比除數小”,也就是要反覆試商。應用了“合作激勵”教學模式,達到了教學目標。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着很多的不足。由於在某些環節用的時間過多,導致一些應該有的教學活動沒有進行。如:數小棒的遊戲、有趣的驗評題等教學設計,均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進行,比較遺憾。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本着認真、虛心的態度,探究“合作激勵”教學模式,靈活駕馭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用具: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先學探究:

談話:開學第一天,老師就準備了10枝新鉛筆來考考小朋友們,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提出問題:這10枝鉛筆我要分給大家。可是,怎樣分才合理呢?

(1)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2)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麼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

幾人呢?那麼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我們來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鉛筆,小組合作)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指導操作。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請一組上台示

範分一分。分完後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後有沒有分完?在表格中板書結果。

自主活動。談話: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組裏分一分,並把不同的情況記錄下來嗎?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説一説:

①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填寫表格,確認結果。

②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並説説怎麼想的?

③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後還有剩餘。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説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枝?這1枝還能分嗎?

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裏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後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

③認識餘數。在除法算式裏,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麼?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書。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於3餘1 。

④觀察比較:

10÷5=2、10÷3=3……1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

(4) 談話: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填一填。

反饋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

(5)概括提煉:想一想,什麼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表示?餘數表示什麼?

2、探索餘數要比除數小的規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擺1個正方形,8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像這樣用12、13、14、15、16根小棒擺正方形,結果會怎樣?

先擺一擺,再填寫除法算式,並把表格填完整。

(1)談話:請同學們觀察13÷4、14÷4……的餘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

如果餘數和除數相等,或者餘數比除數大了,説明了什麼?

小結:請記住,計算有餘數除法,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6,餘數可能是幾?如果餘數是3,除數最小是幾?

三、反饋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題:讓學生各自用小棒擺一擺、填一填、算一算,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有餘數除法求商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先讓學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導學生比較兩道題目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

3、第3題:先讓學生按照題目讀一讀,再説説每題的商和餘數各是什麼?

4、第4題: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後同桌互説,再指名説一説。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課後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餘數的除法説一説,説父母聽。

五、課堂作業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4

一、激趣導入,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吧!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猜手指”的遊戲,好不好?遊戲規則是這樣的:請伸出你的左手,從大拇指開始數,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無名指、5是小指,數完後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數6、7、8……就這樣依次往下數,當你説出數到的某一個數,我就能猜出你數的是哪一個手指。聽明白了嗎?想不想試一試?

你們是否覺得老師的反應特快?想知道它的奧妙嗎?學了這節課的內容,你就知道祕訣了。

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1、老師在黑板上擺一個正方形師:擺一個正方形需要幾根小棒?

生:4根小棒。

2、用老師給你的小棒擺正方形,每四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看看你手裏的小棒,最多能擺幾個正方形?出現了什麼情況?

請三個學生到黑板擺,其餘在座位上擺。

3、學生彙報擺的結果。

師: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擺了幾個正方形,出現了什麼情況?

生1:一共有12根小棒,擺了3個正方形。

生2:一共有14根小棒,擺了3個正方形還剩2根。

生3:一共有13根小棒,擺了3個正方形還剩1根。

4、師:為什麼有些同學沒剩餘的,有些同學有剩餘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把這剩餘的數叫做“餘數”。

(板書餘數)5、看圖師:有幾根小棒,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能擺幾個?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13÷4=3……16

師:這道題我們學過用除法豎式計算,誰上來把這道算式列成除法豎式?指一名學生到黑板列豎式7、有餘數的情況你也能列成除法算式呢?(看黑板的圖形説;有幾根小棒,每幾根擺一個正方形,擺了幾個?還剩幾根?)怎樣列式呢?學生説,老師板書。餘數和商之間為什麼點6個點?你會讀這條算式嗎?指名讀算式,師範讀,全班讀。

5、看自己擺的圖形,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對同桌説説你的除法算式。指名説算式。(黑板)

三、學習用豎式表示除法算式

1、師:剛才你們看着自己擺放的情況,列出了除法算式,如果不看小棒,讓你計算它的結果,你能用豎式算出來嗎?

2、請同學們把13÷4=3……1列成除法豎式。(指名一個學生到黑板列,其餘在練習本上做。

3、理解除法豎式中個部分的含義。師提問:為什麼在13下面寫12?生:3×4=12師:1是怎樣算出來的?生:13-12=1師:為什麼要用13減12?生:一共有13根小棒,擺了3個正方形,還剩1根。

4、剩下的式子你也能用豎式表示嗎?

學生列出14÷4=3……215÷4=3……3的豎式。

5、小結師:學到這,你知道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研究什麼內容嗎?

(板書:有餘數的除法)三、做書本51頁的練習。(你是怎樣想的?3×4最接近什麼?)

四、探討除數和餘數的關係。

1、老師同樣也用小棒擺了圖形,(出示五邊形),老師在擺的時候,和你們剛才擺的情況一樣,出現了剛好擺完和有剩餘的,請你猜猜,有餘數的情況之下,餘數是幾呢?

生1:餘數是3。

生2:餘數是1。

生3:餘數是2。

……師:為什麼不能是5或超過5呢?

2、師:老師把自己擺五邊形的情況用算式記錄下來,請看(投影出示),你們猜對了嗎?從哪看出他們猜對呢?(餘數)3、假如我再用不同的`數量擺五邊形,又出現了什麼情況呢?(學生講,老師顯示情況)餘數也是多少?哪餘數為什麼不會出現5或比5大呢?

4、出現喜洋洋把除數和餘數都變成藍色和紅色。師提問:你發現了什麼?誰來用一句話説説餘數和除數的關係?(幾個學生説)生: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5、老師板書“餘數一定比除數小“,學生在書上填。

五、做練習

1、做小老師判斷。(書上做一做)

2、53頁練習第一第二題。

3、考考你。

★÷8=◇……□(餘數是多少?)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七、遊戲師:

回顧“猜手指”的遊戲,你發現了什麼奧妙呢?(5是除數,用報的數作被除數,關鍵看餘數是幾)老師報數,學生找手指。

師:老師就請小朋友們把今天學的本領帶回家,考考你的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做做這個遊戲,還可以把你的本領交給其他不會的小朋友,好嗎?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頁例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餘數問題,能正確的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用豎式計算: 28÷9=

(2)有17個蘋果,每3個分一盤,可以分( )盤,還剩幾個?

17÷3=()盤 ()個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數量關係。

22個學生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問題:你都知道了什麼?

(2)預設:知道了划船的人數,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追問:“最多坐4人”你怎麼理解?(坐滿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麼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22個學生都上船)。

誰能完整地説一説這道題的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

提示:可以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然後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找兩個學生板書算式並説説理由,為什麼要用22÷4(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裏有幾個4,用除法解答)。

(1)討論辨析 。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麼?(在討論中規範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2)體會餘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1. 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5條船,還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6 條船,你覺得呢?

2. 看來餘下的2人是關鍵,應該怎樣安排他們?

檢驗: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教師和學生用活動貼紙擺一擺。)

梳理:在研究問題時大家發現,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餘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有27 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

問題:

1. 讀一讀,你知道了什麼?

2. 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3. 至少要運多少次啊?你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問題:

1. 讀一讀,你知道了什麼?

追問:“最多”是什麼意思?

2. 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餘法”。

問題:

1. 最多能買幾個?你是怎麼想的?

2. 還餘下1元呢,應該再加上1個麪包嗎?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

同時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題。

對比分析:這兩道題,我們都是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的問題,但上面這道題餘下“2人”就要增加1條船,下面這道題餘下“1元”, 卻不增加1個麪包 。你發現了一個什麼道理?

鞏固練習:

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麪包?

總結:今天研究的問題你學懂了嗎?

六、課堂作業。

作業:第69頁練習十五,第1~2題。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6

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第四冊p1-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感受有餘數的平均分,並能根據圖正確列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餘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1.每人分2枝鉛筆

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做一個分鉛筆的遊戲。

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了10枝鉛筆,請每組的1號同學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給幾個人?

學生小組活動。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分的結果?

分完了沒有?

其他組和他們分得一樣嗎?

我們把這一次分鉛筆的結果填在這樣的一張表裏。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人 還剩幾枝

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填2),分給了幾人?(填5)。

還剩幾枝?沒有剩餘,我們就畫上一短橫。(劃橫線)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鉛筆

10枝鉛筆,每人分2枝,5個人正好分完。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填3),會怎麼樣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們一起試着來分一分。

從2號同學起,每人試着分一種,並把分的結果告訴組長,組長把它記錄在這樣的一張表裏。(出示學生的表)當一個人分的時候,別人要注意他分得對不對,組長填的時候,大家要注意組長填對了沒有。

學生小組活動。

哪個小組願意把你們活動的結果告訴大家?我們請這組的同學説,每人分3枝,誰來説?……

指名小組彙報,教師把學生彙報的結果填在表格裏,其中剩下的枝數用紅色填寫。

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提問:

這裏剩下的1枝還夠不夠分給1個人?為什麼?

這裏剩下的2枝還夠不夠分給1個人?為什麼?

其他組有沒有不同?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次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把你的發現告訴你同組的小朋友。

學生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誰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如學生説:我發現前兩個數想乘,再加上後面的數都等於10。師提問:為什麼都等於10呢?)

(如學生説:我發現每人分的'枝數越多,分的人數就越少。師:反過來每人分的枝數越少,分的人數就——越多。)

如學生沒有發現,教師引導:

請同學們看(指最後一攔),10 枝鉛筆,在分的時候,有的怎麼……有的怎麼……

對!10枝鉛筆,在分的時候,有時正好分完,有時分不完有剩餘。

你看出哪幾次分的時候有剩餘嗎?

如學生説第1次……教師引導: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還有每人分……還有每人分……都有剩餘。

分完的這幾次,你能根據分的結果寫出除法算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在表格左面寫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誰能説出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指第2道算式,在這道算式中,除數是幾,商是幾?

這三次沒有分完的,我們也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先來看每人分3枝的這一種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 3 )人,還剩( 1 )枝。

師讀這句話,在寫這道除法算式時,被除數是多少,(填10÷)除數是幾?(填3=)商是幾?(填3)這個3表示什麼?(填“人”)還剩幾枝?

還剩1枝怎樣表示呢?我們可以在3人後麪點6個小圓點(邊説邊點),再寫上1枝(邊説邊寫),這個1就表示還剩1枝,根據它的意思,你想應該給它起個什麼名字?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例l和例2做一做和練習一的第 l~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知道有餘數的除法含義,初步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按照例1製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盤子圖片、磁性黑板;每個學生準備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出示教科書第1頁上的複習題.

(1)( )裏最大能填幾?(學生填後共同訂正。)

(2)用豎式計算除法。(出示兩道除法豎式)

訂正筆算除法時提問:除法豎式裏,哪個數是被除數?哪個數是除數?哪個是商?並指名學生説一説筆算的計算過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圖,説明題意:要把這6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裏,應該怎樣分?(指名學生實際分一分,分兩次恰好分完.)

教師;誰會列式計算?(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先列橫式,然後用豎式計算.)

計算後,教師指着豎式提問:在被除數6下面寫的6表示什麼?(表示分掉的6個梨。)在橫線下面為什麼寫0?(因為6個梨都分完了,一個也不剩。)

(2)教師又出6個梨和7個盤子圖,説明:要把這7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裏,誰會分?(指一名學生分實際分一分,分兩次後,還剩一個。)

教師:剩下的一個梨,如果繼續分,每個盤子還能再分到1個梨嗎?(不能。)這説明7個梨要平均放到3個盤子裏,每盤分到2個,還剩1個。

教師;怎樣計算呢?因為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板書:73=)

(3)豎式的寫法。(指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被除法是幾?寫在什麼地方?除數是幾?寫在什麼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麼 商是幾?寫在什麼地方?

教師進一步提問: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那麼在被除數7的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6。)

7個梨,分掉6個,有沒有剩餘?在豎式裏應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着重説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要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餘數。(板書:餘數)

(4)橫式得數的寫法。

教師:經過計算知道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在等號後面寫2。還剩1個,就是餘數1;為了分清商和餘數,在商的後面先點六個點,再寫餘數1,讀作商2餘1,大家一起讀一啟遍商2餘1。

像這樣的除法,求出商後還有餘數,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擺在課桌上,指名學生説每份分得幾根,還剩幾根。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邏指導。

訂正時,着重提問:商2以後,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8是怎樣算出來的?橫線下面得幾?怎樣算出來的?表示什麼?橫式應該怎樣寫?怎樣讀?

3.教學例2。

出示橫式385=後,指名學生口述怎樣寫豎式,教師板書。

寫出豎式後,着重教學怎樣試商。

教師:先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於38,商6行不行?(不行,因為5乘6的積是30,38減30還剩8,每份還可以再分到1 ,説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為5乘8的`積是40,40比38大,説明商8大了,只能商7。)實際教學時,只要發現商小了或商大了這兩種情況中的一種,能夠找到恰當的商就可以了。最後,引導學生寫出完整的豎式和正確的橫式。

4.引導學生分別比較例1和例2中的餘數和除數,讓學生找一找有什麼共同點,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教師小結: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導學生看圖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題意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一的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四、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後,還有餘數的,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第6單元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明確餘數的意義。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思維能力。

3、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體會成功的喜悦,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明白餘數的意義、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小圓片等。

教學過程:

(課前聽音樂,活躍課堂氣氛),課件插入音樂。

一、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1、教師提問:什麼叫平均分?請學生回答。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樣多叫平均分。

2、教師課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請學生判斷。

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打“√”。學生判斷是不是平均分,回答老師的問題。

優選精品文檔歡迎下載使用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擺6個草莓。

(1)教師:複習完了平均分,我們繼續來分一分,分什麼呢?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分草莓。教師:聽清要求,怎麼分?

課件顯示: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生專心聽要求。聽完後,生可以單獨思考,也可以擺6根小棒試一試。教師找生彙報。生:可以擺3盤

教師可以問問:你怎麼想的?為什麼可以分3盤?

生1:3個2是6,所以擺3盤。

生2:我是擺小棒擺出來的。

生3:2+2+2=6,3個2相加是6。

生4:……

(2)教師:那怎樣列算式呢?指名回答。生:6÷2=3(盤)教師板書算式。

(3)教師:誰能説説算式表示的意義呢?指名回答生:有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學生共同看着大屏幕,説一遍算式表示的意義。

2、課件出示:擺7個草莓。

優選精品文檔歡迎下載使用

(1)教師:看一下,現在有幾個草莓了?要求你怎麼擺呢?課件出示,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要求:每個學生用自己的7根小棒代替7個草莓擺一擺,試一試。請2個同學,到展示台上用草莓擺一擺。擺完以後,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彙報展示。

請學生説説你擺了幾盤?

生1:擺了3盤。

生2:擺了4盤。

生3:擺了3盤,還剩1個。

生4:……

教師:集體看展示台上學生擺的情況。問,她們擺了幾盤?生:擺了3盤。

教師:擺完以後你有什麼發現嗎?生:沒擺完,還剩下1個。

教師:還剩下一個,可以再擺一盤嗎?

生1:不可以。

生2:可以。

生3:……

教師:為什麼?

學生可能會討論,允許她們互相説一説。

優選精品文檔歡迎下載使用

找生回答。

生1:可以再擺1盤,:要不然就剩下了。

生2:不可以再擺一盤,因為要求是每2個擺一盤。教師追問:1個夠擺一盤嗎?(不夠)不夠怎麼辦呢?生1:去掉。生2:剩下就剩下。

生3:……

(2)教師講授:剩下1個草莓不夠擺一盤,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餘數”。這個擺的過程也可以用算式來表示,教師一邊説一邊板書。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就是7除以2等於3餘1。商後面寫6個點,再寫餘數。板書7÷2=3……1...餘數

教師領讀:7除以2等於3餘1生齊讀。

(3)教師:複習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生一起説:被除數、除數、商。今天又學習了餘數。

(4)教師:同學們看一下,得數商和餘數還沒有單位,我們現在給

優選精品文檔歡迎下載使用

它們加一下單位名稱。3後面單位是什麼呢?1後面呢?學生可以同位互相討論一下。指名回答。説説為什麼。

生1:3盤,1個。

生2:……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結果板書單位名稱。7÷2=3(盤)……1(個)

生齊讀:7除以2等於3盤餘1個。

(5)教師:結合擺的草莓圖,説説這個算式表示的意義。學生試着説,指名回答。

明確: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還餘1個。

(6)課件出示兩幅圖:“6個草莓”和“7個草莓”圖6÷2=3(盤)7÷2=3(盤)……1(個)

教師:你覺得這兩個題目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充分的説一説,指名回答。

教師總結:在整數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兩種情況。也就是説,有時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時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會有剩餘,剩下的就是餘數。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的有餘數的除法。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9

教學內容:

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四制二年級上冊第96~98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和動手操作活動,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3.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師:通過我們之間短暫的交流,張老師發現咱班的同學個個都很機靈,思維敏捷,能積極主動的動手動腦,我真的非常喜歡大家!為此,我特意為咱班4個小隊準備了幾顆小星星,要獎給大家。看!你知道把這8顆星星平均分給4個小隊,每個小隊能分幾顆嗎?

生:2顆。

師:2顆,怎麼算的?

生:8÷4=2顆。

師:你能説説這道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有8顆小星,平均分給4個小隊,每個小隊分2顆。

師:(貼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着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會觀察、會思考,今天這節課你能做到麼?

【評析:藉助獎勵“小星星”的情境,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後面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伊始,就使學生以愉悦的狀態投入整堂課的學習中。】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出示情境圖)陽光明媚的一天,學校組織同學們去郊外舉行野營活動,大家在野外盡情的遊玩,四個好朋友約好午餐時要共同分享帶來的食物,瞧!誰來説一説,他們都帶了哪些食物呢?

生:有9個麪包、10碗方便麪、12根火腿腸、14個橘子、11瓶礦泉水、13個香蕉、15個蘋果、18瓶酸奶。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1:9個麪包平均分給4人,怎樣分呢?

生2:10碗方便麪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幾碗?

生3:11瓶礦泉水平均分給4人,怎樣分呢?

生4:12根火腿腸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幾根?

【評析: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分享學習的經驗和成果,體會數學交流的價值。本節課上,讓學生交流自己提出的問題,有自己的“一”個問題,再看到了“眾”多問題,讓學生體驗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可以用除法來解決,從而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三、動手操作,認識餘數

1.解決分麪包的問題

(1)棋子代替麪包,分一分。

師:那我們先來把9個麪包平均分給這4個小朋友,好嗎?

生:(讀題)9個麪包平均分給4人,怎麼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師: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麪包,想一想,要準備幾顆棋子?怎樣平均分?好,聽清要求:請你用棋子擺一擺、分一分,並且將你們分得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之後請學生到實物投影前展示)

(2)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説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個,一直到分到還餘下1個,每個小朋友分了2個,還剩下1個。

生2:每人2個,還剩下1個。

師: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了幾個麪包?還餘下幾個?餘下的一個該怎麼辦呢?還能繼續分嗎?

小結:(課件)看來,9個麪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能分2個麪包,還餘1個。

【評析: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分棋子,感受餘數的產生,發現生活中的“餘數”現象,為理解“餘數的意義”、“餘數比除數小”奠定基礎。】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設計 10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

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

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説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説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裏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説一説,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説説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反思

在我上完《有餘數的除法》第一課時有感。本節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屬下位進修,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讓門生在着手操作中感知餘數,熟識餘數。根據兒童的年歲特徵,經由過程直不雅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遊戲、自我商量等形式,使門生積極主動介入進修,經由過程自己的努力發明問題,辦理問題,來構建新的常識體系,給門生以成績感。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同時講堂中培養了門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課多半是讓門生在着手中熟識餘數,得出結論。這節課剛開始時是着手擺三角形,在門生着手操作分完所給的小棒後,把分的幾種環境進行對照。門生經由過程察看對照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勻稱分後有兩種不合的.結果,一種是沒有殘剩,一種是有殘剩。門生從“小棒開始初步感知了“殘剩”,到形成結論得出觀點,凸起了“殘剩”的觀點,培養了門生初步的察看、操作和對照能力。為下面進一步進修餘數打下了優越的根基。

在熟識餘數後再讓門生着手操作,着手圈一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歷程中的門生總結出了試商的規律。整節課門生着手、動嘴、動腦,真正介入了活動的全歷程,藉助着手操作活動讓門生形成數學觀點。在自立、相助、評論爭論中的門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慮,使門生在活動的歷程中得到了“餘數”觀點的表象支撐,為抽象出“餘數”觀點打下了根基。

然則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歷程時,比較教案來講,還存在着很多的不夠。因為在某些環節頂用的光陰過多,致使一些應該有的教學環節沒有進行。是以,此次的教學活動,是給我敲了一個很及時的警鐘,慫恿我在往後的備課甚至教學過程中要本着賣力、客氣的立場,塌實樸實地搞好教學事情,使自己駕馭課本,駕馭講堂的能力更進一步。